公子凶猛 第582章

作者:堵上西楼

  司马韬放下了报纸,全场静默。

  这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这不是他们这样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煮着茶或者喝着酒或者在某个青楼快活的少年能够想象的。

  过了许久,汪朝风长长一叹:“大夏的今天来之不易……诸位,我等,当珍惜!”

第1071章 闻风而动

  “陛下而今在哪里?”王孙无忌端着茶盏问了一嘴。

  “陛下这次说是出去旅游,他去了临江、去了金陵,也去了沃丰道,现在恐怕是在西夏自治区了。”种济堂回道。

  “你们说……陛下真是去旅游的?”

  “或许是吧,听说陛下带着贾老公公,在西山又捎上了秦秉中秦老,在金陵又带上了燕北熙燕老丞相。不过……他最终去的方向依旧是北方,估摸着这旅程最后的终点应该是远北道。”

  余行简想了片刻又道:“你们想想,云西言云兄为啥这么急急忙忙的奔赴大定府?肯定是陛下要在大定府见他,估摸着是为了咱们的商业政策在远北道铺开呀。”

  所有青年们沉默了下来。

  陛下于四月初离开观云城,而今已是七月。

  这一次他没有亲临战场,但大夏强大的军队已经完成了占领辽朝的战略任务。

  和以往一样,那么这辽朝、也就是大夏的远北道,接下来必然是稳定和治理。

  那是一片全新的疆域,加上西夏自治区的领地,大夏几乎又一次扩张了一半的地盘,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新的商机!

  既然西夏和辽朝纳入了大夏的版图,那么它们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恐怕和大夏的其余各道没有什么两样。

  “你们可知道远北道的道台是谁?”王孙无忌问道。

  “听说是曾经京西南道道台宁玉春调任远北道道台。”

  “宁玉春?曾经沃丰道的那位?如果是他,远北道应该可以平稳过渡。”

  对于宁玉春,汪朝风颇为熟悉,虽然未曾直接的打过交道,但宁玉春曾经在沃丰道推行傅小官的政策无比坚决,只是可惜最后被调去了金陵。

  “你们说……现在是不是进入西夏自治区和远北道的时候?”王孙无忌又问了一句。

  所有人没有回答,因为这事不太好回答。

  辽朝那地方毕竟和曾经的虞朝樊国乃至于夷国都不一样——这三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几乎一脉相承,都推崇的是圣学,但辽朝是真正的异域,对于辽朝的了解毕竟极少。

  若那地方是野蛮人,若他们冥顽不化,大夏要令那地方的百姓归心恐怕没那么容易。

  “以往从未曾和辽人和西夏人打过交道,西夏毕竟是他们的皇帝主动投诚,想来要归化会容易很多。可辽人……咱们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不稳定,我觉得吧,最好还是再等等。”

  就在这时,房间的门开了,张七月带着司马澈走了进来,她是当今大夏的澈妃娘娘!

  所有人尽皆站了起来,齐刷刷躬身一礼。

  司马澈笑了起来,“怎么,我可听说你们和他相见都极为随意,却和我生疏了起来?”

  “大家请坐!”

  司马澈坐在了上首,其余人这才落座——那位毕竟和他们熟悉,彼此脾性都比较了解,曾经在沃丰道打过交道,在这观云城也一起吃过饭上过青楼,这当然就会随意一些。

  可面对这位澈妃娘娘却不一样呀!

  哪怕她是司马韬的姐姐,他们也不敢乱说一句话,所以此间的气氛便有些沉闷。

  司马澈主动开了口:

  “今儿我来,是告诉你们一个消息。”

  所有人竖起了耳朵,司马澈又道:“你们都是大夏几大企业家族中的优秀弟子,陛下来了一封信,而今的西夏自治区和远北道……”

  她环视了一番,“这两个地方,可是百废待兴。”

  她看向了种济堂,笑道:“你可能还不知道,你们家那位种瑜种六小姐三天前就已经出发前往远北道。另外……陛下大致在九月初抵达远北道。”

  司马澈说完这话就站了起来,“七月,走,咱们回宫打麻将去。”

  “好!”

  张七月和司马澈就这么走了,此间又沉寂了片刻,鲁夕会手里的折扇猛的一拍:“我等的日子过得太安逸,那么大的商机啊!这还需要澈妃娘娘来提点?”

  “现在生意做大做顺了,却把胆儿给做小了,明儿出发,谁去?”

  “我去!”

  “我们都去!”

  赵政顿时傻了眼,他家在泗阳县开了个罐头厂,倒是赚了不少,他也想去呀,可他来观云城的目的是参加秋闱的呀!

  这就纠结了!

  要不给家里去一封信,让弟弟赵策去一趟西夏和远北道?

  远北道成立这个消息在最快的时间传遍了整个大夏。

  大夏的商人们自然也在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展开了行动。

  一个稳定的大夏,一个稳定的商业政策和营商环境,大大的促进了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他们坚定的相信他们的皇上能够将远北道给收拾得妥妥当当,他们坚信那辽人很快就会同化为大夏人。

  事实上最早一批前往西夏和远北道并不是司马韬等人,而是受陪都金陵商业部部长李财提点的金陵的商人们。

  李财在傅小官离开金陵不久就召开了一次商业会议,请的有金陵总督燕师道,户部尚书蕫康平,其余皆是在金陵五道的那些大商贾们。

  比如吕氏、周氏、陈氏和韩氏等等。

  涉及到漕运、盐业、冶铁以及织造等方方面面。

  他们在第一时间探听到了辽朝灭亡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抵达了西夏自治区以及远北道,并迅速的在这两个地方开始布局。

  ……

  ……

  傅小官一行的旅游团离开了绿旗州,缓缓的向西夏自治区而去,他写的一道旨意传到了观云城,观云城中央朝廷却炸开了锅。

  已经回到观云城的中书省中书令卓一行看了看这封信,又看了看南宫一羽和孟常平,“所以陛下这意思就是仅仅委任一个远北道的道台?”

  南宫一羽捋着胡须一脸苦笑,“我们为了赴任远北道的各级官员操碎了心,陛下倒是简单,居然只委任了一个宁玉春……一个好汉也需要三个帮,他将宁玉春一个人给丢去了远北道,宁玉春是不是和他有仇啊?”

  孟常平微蹙着眉头想了许久,“不过陛下向远北道调了一大批御吏台的官员,另外陛下留下了陆军第二军的一个师驻守大定府,其余各师都去了远北道的边境。至今天机阁也没有传出远北道有暴乱之事……或许,那些辽人受穷苦迫害太久,反而希望换一个天空?”

  卓一行沉默片刻,“也许吧,也许在辽人的心里,而今之局面至少不会比以往更坏,对了,宁玉春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做的什么?”

  “他召集了远北道曾经的各级官员,宣布了一项政策——免除了远北道五年的农业赋税。”

  “干得好!”

第1072章 局面

  大定府,远北道道府。

  宁玉春来到这里已经足足月余,他瘦了一圈。

  这一次傅小官没有给他任何旨意,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独自去搞定。

  他面对的是一个和曾经的虞朝差不多大小的道!

  这个道因为连年征战很是贫穷,这个道的商业更是远远没有办法和大夏的任何一个道相比!

  他在赴任的途中已经想过了各种可能,可当他踏入远北道一路了解至大定府,才明白自己以往还是想得太过美好。

  春耕未及半,田地抛荒过半。

  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的是猪狗不如的日子。

  抓壮丁抓的十户九空,许多的村落剩下来的就是寥寥无几的老人妇人和孩子。

  沉冗懒散的官府机构,拿着一文不少的粮饷却没有几个真正做事的人。

  繁多的苛捐杂税更是若大山一样的压在百姓们的头上,令他们苟延残喘着难以直的起腰来。

  所以大夏覆灭了辽朝,民间虽无赞美,却也无苛责。

  莫要说百姓们,就是辽朝的商人们也都在安静的看着,他们没有想要将倒下的辽朝再拉起来,也没有对大夏表露出多少善意,他们就像旁观者一样的在看着。

  宁玉春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没有通过三省同意,直接免除了农民的所有税赋,此举在辽朝的民间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那些百姓们在听到之后似乎恢复了一线生机。

  但此举在远北道的官场和商场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即,宁玉春下令,召集远北道下辖的三府十二州的官员,于八月二十在大定府一聚。

  坐在中书省的官署里,宁玉春看着以前的户部文书皱紧了眉头,过了许久,他才抬眼看向了曾经的户部尚书宁致远:

  “每一年单单官员的薪俸就支出了足足六百余万两银子……这辽朝有多少官吏?”

  宁致远坐在宁玉春的左侧,小意的说道:“回大人,辽朝上上下下拢共有三万余官吏。”

  宁玉春的眉头瞬间皱得更紧了一些,曾经整个大夏的官吏也不过万余,这特么一个辽朝居然有三万多……!

  他看向了右侧的吏部尚书陈白秋,“吏部官吏的名册你可带着?”

  陈白秋抱着一个盒子战战兢兢的递了过来,宁玉春没有接,而是无比认真的说道:“陛下仁慈,想的是用你们辽人来治理这远北道,和刺勒川一样的政策。”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大夏还有千千万万的学子等着入仕踏入官场。这名册里的官员我统统不了解,我要你做的只有一件事——”

  “从这些官员里面挑选出三千人!”

  宁玉春加重了语气,“记住,我只要三千人!整个远北道,包括这道府机构,上上下下的官吏只需要三千人!”

  “所以这三千人一定是有用有能力的人!”

  “这……”陈白秋心里一惊,从三万人缩减到三千人,一家伙要砍掉两万余。

  这些官员盘根错节关系无比复杂,其中牵涉到许多这朝中大员,包括他自己,这能砍谁?

  “宁大人,”陈白秋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道:“这里面的官儿,可不太好砍。”

  宁玉春笑了起来,“如此说来你这吏部尚书就没啥用处了。”

  这话吓了陈白秋一大跳,他连忙摆手:“不不不,大人,我这就去办!”

  “站住!”

  宁玉春极为严厉的叫住了正要离去的陈白秋,“你大概不知道大夏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叫御吏台,它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包括你我。任何一个官员,哪怕是小小县令,也在狱吏台的监管之下。”

  “陈大人,你若是选出的人无法在相应的职位上作出被百姓称道的政绩……到时候要找你麻烦的可就不是我这个道台了。”

  “被狱吏台请去观云城喝茶,陈大人,那茶可不好喝!”

  心里原本还打着小算盘的陈白秋一听,顿时咽了一口唾沫,他惴惴不安的抱着那盒子,又听宁玉春说道:

  “现在这里可不再是辽朝,这里是大夏的远北道!你要弄清楚而今之形势,你不需要去攀附任何一个人,你只需要在其位谋其政,一切的行为只需要为大夏之社稷服务,至于其它的干扰,你只管来找本官!”

  “本官为你做主,谁敢阻挠,本官杀他全家!”

  这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一般让陈白秋的心安稳了许多,他自然明白这三万多官吏里有多少是尸位素餐者。

  他原本担心的是来自各方的报复,现在听了宁玉春的这番话,才真正明白这辽朝的天,已经变了。

  对啊,我为什么要怕他们报复?

  我现在是大夏的官了,这位道台看起来颇为年轻,这些日子做事却极有魄力,他是这旧势力之外的人,他本就是来打破这旧势力的,而现在的自己若是想保住这官儿,自然需要递交给他一份最完美的投名状。

  陈白秋抱着盒子躬身一礼,“请大人放心,下官傍晚时分将这名册交到大人手里。”

  “很好,你且去吧。”

  陈白秋退下,宁玉春又看向了户部尚书宁致远:

  “剩下来的三千官吏,所有人包括我,薪俸按照大夏标准并减半两年!接下来户部要做的是,是将这一千四百来万两库银,拿出一半用于远北道路网建设,让老百姓挣点银子,不然百姓们根本渡不了今年。”

  “另外的银子全都得留着,户部接下来要做的是人口统计,我要每个村详细的人口和田地数据!在两年之内,远东道的粮食产量必须提起来,至少做到自给自足。”

  “商业上,我相信大夏各地的商人很快就会到来,商业方面的律法我都带来了,商业部的云西言云部长也在来的路上,户部的所有人务必清楚商业律法。”

  “你们都要记住,以前的一切,统统给我抛掉!”

  “从上到下的所有官员,都必须重新学会大夏的政策、律法、以及处事的方式方法。保成守旧者……我给你们所有人半年的时间,跟不上形势,则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