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222章

作者:三悔人生

朱瞻壑说的愤慨激昂,但朱瞻基却是一片平淡,脸上的红肿他不在意,自己堂弟的愤怒他也不在意,而是兀自喝了一口酒。

“要把大宁让出去没错,但谁说我要放弃河套了?”

朱瞻壑挑了挑眉头,没有说话。

“大宁而已,丢了就丢了,区区瓦剌,今日他们敢收下大宁,明日我就能拿回来!”

“呵呵……”听着自己堂兄的高谈阔论,朱瞻壑冷笑一声。

“谁给你的勇气?倘若换做我,我都不敢说能够拿回大宁,只能通过手段徐徐图之,你哪里来的自信?”

“你给的。”

……

朱瞻基一句话让朱瞻壑顿时语塞。

“怎么,忘了?”朱瞻基抬了抬眼皮,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堂弟。

“当初,是你向爷爷进献羊毛之策,直到今日,羊毛都是朝廷和草原互市中的一类货物。”

“过度放牧,会让丰美的草场变成贫瘠的戈壁滩,而羊会啃食草根,加剧草场的退化。”

“这都是你说的,难不成忘了。”

“呵呵……”朱瞻壑摇头失笑。

“我是真不知道该说你无知好,还是说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好。”

“羊毛被纳入朝廷和草原的互市多久了?八年了吧?”

“你是从皇太孙一路走过来的,爷爷在的时候虽然没让你处理政务,但大伯处理政务的时候你没少看吧?有听到草原的这类消息吗?”

朱瞻基闻言一愣。

“想要用一个策略的时候,你首先要了解这个策略被使用的前因后果,以及所有的过程。”

“我问你,过程你知道吗?”

朱瞻基仍在发愣。

“没事儿,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羊毛贸易一经采纳,第一年还好,第二年才是开始的时候,而第四第五年才是高峰的时候。”

“在我给爷爷的计划中,是必须要让瓦剌饲养滩羊和乌珠穆沁羊的,而这两种羊,前者在我大明境内,瓦剌只能引进,后者曾是元朝贵族专享的,数量很少。”

“所以,在第一年的羊毛贸易中,交易数量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直到第二年才有了些许起色,到第四第五年才形成规模。”

“但是,在形成规模之后,爷爷却大幅度缩减了羊毛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瞻基愣愣地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堂弟,那木然的样子像极了痴傻的病人。

“呵呵……”朱瞻壑再次冷笑一声,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嘲讽。

“因为这个羊毛计划,说到底是为了让瓦剌自己慢慢步入灭亡的深渊的,而我们作为计划的实施者,自然是不能让敌人察觉我们的意图。”

“首先,一味地加大羊毛贸易的交易量,对于不明真实情况的瓦剌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警惕的情绪。”

“其次,大明所需要的羊毛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当货量增多,价格就会降低,羊毛就会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在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会有一个短暂的空窗期,这个空窗期会导致朝廷囤积货物,徒增国库支出。”

“最后,一味地增大羊毛贸易的交易量,对于不明真实情况的瓦剌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因为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大明的粮食和钱财来囤积实力。”

“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时间久了,他们必然会警惕,一旦察觉到了我们的真实意图,就会让我们布局长达好几年的计划功亏一篑。”

说着,朱瞻壑抓着自己堂兄的发髻,强迫其看着自己。

“打算的挺好,先是利用敌人来除掉我这个祸患,然后再用我的计策去消灭敌人。”

“但是,你想的太美好了,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计划的过程都不曾去了解就想要采用……”

“不说和爷爷大伯他们相比,甚至比起十六年前的你还不如。”

“没想到,你越活越回去了……”

说完,朱瞻壑猛地一松手,看着自己的堂兄跌坐在台阶上。

胡善祥抬了抬脚,但最终还是没有上前,因为她知道,朱瞻壑这其实是在敲打自己的夫君,让自己的夫君清醒过来。

但孙若微却和胡善祥不一样。

她猛地冲到朱瞻基的面前,一边扶着朱瞻基,一边怒视着朱瞻壑。

然而,朱瞻壑却并不在意。

转头看着孙若微身后的那两个身影,朱瞻壑微微摇头,长叹一声。

“可惜了,大花的孩子给你养真是浪费了……”

“明明是猎犬,是牧羊犬,甚至是能够侦察敌情的,但却被你养成了两条废狗……”

第三百二十三章 :清算

作为青花犬,被孙若微养成这样,也算是很难得了的。

青花犬毕竟是有着狼的血脉了,虽然在大花这一代并未与狼繁殖,但血脉稀释也不是这么快的。

朱瞻壑自己养的很好,但到了孙若微的手中却被养成了废狗。

想到这里,朱瞻壑不仅摇头失笑。

自己怎么会想到大明战神呢?

宣德皇帝的结局如何,没有人去关心,因为现在的众人基本上都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没什么时间去关心一个已经失了势的皇帝。

因为,自吴王世子朱瞻壑入京的第一次早朝,就在明天。

……

翌日,清晨。

在早朝之前,奉天门外候着的官员们和往日有很大的不同。

往日,在等候上朝的这段时间,他们要么是几个几个的凑在一起,联络感情,要么就是按照各自的关系和利益所形成的的小团体去谈论最近的事情。

但今日,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等着,噤若寒蝉。

不过,他们心惊胆战了整整一个早晨,甚至是从昨夜就开始担心,但到了今天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因为,今天的早朝,朱瞻壑没来。

那代表着至高权利的位置空着,在那个位置的旁边新增了一个位置,当朝皇太后张氏就坐在那里,主持着朝政。

下面,在上朝之后,陈循第一个站出来,上来就是四封折子,侃侃而谈。

而这,也是众人第一次见到在未来几乎相当于做主整个大明的组合。

陈循上奏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

此前,不管是因为什么,瓦剌毕竟是和大明达成了“协定”,到时候大宁卫肯定会受到威胁,哪怕是知道大明现如今已经变天了,瓦剌也会觊觎大宁卫。

除此之外,朱瞻壑的遇袭也暴露了大明的防守缺陷,宁夏中卫到凉州卫这一段虽然有贺兰山和黄河两道天堑的阻隔,但若是想,还是能够越过的。

所以,朝廷必须做出应对,对大宁卫的增兵是首要,加固宁夏中卫到凉州卫一带的防守是其次。

陈循上奏的第二件事是问责。

虽然知道瓦剌大概率会弃车保帅、断臂求生,放弃脱欢并且撇清与其的一切关系以求自保,但大明还是要派人前往瓦剌问责。

陈循上奏的第三件事是请功。

不管是朱瞻壑遇袭还是生擒脱欢一事,免力帖木儿都是第一功臣,有功要赏。

但同样的,有过也要罚。

陈循上奏的第四件事就是清算。

杨荣、杨士奇、李仪、吕震等一众官员妖言惑众,谗言魅上,理应受到惩处。

陈循开口,张辅、张升、夏原吉等一众官员附议,皇太后张氏拍板,事情就这么被直接定了下来。

自始至终,没人发表任何意见,或者说就算是他们想要发表意见也没有找到机会。

陈循一上来就是四道折子,刚说完张辅就站出来附议,然后就是张升和夏原吉,紧接着张氏直接拍板,事情就被定下来了。

中间连半点空余时间都没有,哪来的机会发表意见呢?

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虽然朱瞻基仍旧是皇帝,朱瞻壑也没有参加今日的早朝,但已经变了的天,就是变了。

长安街。

朱瞻壑坐在一家酒楼的二楼,这里是最靠近皇宫的地方,透过窗口,甚至能够直接看到宫门。

早朝,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也没怎么样。

别的朝代朱瞻壑不知道,但是在大明,上早朝的不一定就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这种不可或缺的重臣。

在大明,正五品即可上早朝,这两年怎么样不知道,反正当初在应天的时候,朱瞻壑是知道上早朝是个什么样子的。

奉天门内外,林林总总总计有一百多位官员上早朝,在殿内的就只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以及左侍郎等等比较重要的职位,门外还有一堆人听着里面的人传述内容的。

看着承天门两边的侧门打开,一众官员鱼贯而出,朱瞻壑就知道早朝结束了。

没一会儿,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出现在了朱瞻壑的身边。

“启禀世子殿下,一切都按照世子殿下您所说的那样去做了,事情也都定下来了。”

“嗯,我们走吧。”朱瞻壑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起身离开。

塞哈智则是低着头,紧紧地跟在朱瞻壑的身后。

对于塞哈智,朱瞻壑说不上是信任,但最起码敢拿来用。

在塞哈智之前的三任锦衣卫指挥使,基本上都是干过大事儿也干过实事儿的。

比如明初四大案,再比如靖难之后的建文旧臣,不管是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还是第二任蒋瓛,亦或者是第三任纪纲,手上都是沾着血的。

而且不止是几十几百,都是几万几万的那种。

但塞哈智这个人不一样。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哪怕是在历史上朱瞻基登基继位,平了自己二叔的叛乱,将自己二叔一家做成了瓦罐鸡,这都不是塞哈智动的手。

如果换成太祖高皇帝或者是老爷子,这种事情肯定是锦衣卫指挥使动手,最后再把指挥使提溜出来宰了,自己则是一点脏水都不沾。

说白了,这塞哈智就是胆子小,就是突出一个听话,不分人的听话,只想安心做到离职退休而已。

锦衣卫,诏狱。

锦衣卫在创立之初,也就是明初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不仅听话到指哪儿打哪儿,还能把事情做的很好,所以锦衣卫的权利也很大。

从缉拿到审问再到处理一条龙,锦衣卫都是可以直接做的,而且不需要上报刑部等部门。

所以,在诏狱,有一个专属于锦衣卫的刑场。

这顺天府建成没多久,迁都的时间更是短,这顺天府的锦衣卫诏狱刑场还真没染过什么血,更没染过什么重臣的血。

但是今天,可能要开这个头了。

朱瞻壑坐在早就准备好的椅子上,招了招手,一众锦衣卫带着一众人走了出来。

“没有什么想说的吗?”朱瞻壑微微偏头,对着身后的杨溥问道。

杨溥低着头,以沉默回应朱瞻壑。

朱瞻壑微微摇头,招了招手。

塞哈智一声令下,曾经名留青史的内阁三杨瞬间去其二,只剩下了杨溥一人。

除此之外,礼部尚书吕震、户部主事礼仪、燕山左卫指挥使王祥、金吾左卫指挥使齐整、张荣等一众人,皆是人头落地。

朱瞻壑站起身,对着塞哈智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塞哈智低着头,一直等到朱瞻壑离开后才下令,然后整个锦衣卫都动了起来。

祸乱朝纲、袭杀大明宗室,可不是一死就能够了结的。

这些人玩儿的,那可是九族消消乐,既然失败了,该消掉的就要被消掉。

第三百二十四章 :谁犯的错,那就谁去解决

顺天城外,西山。

西山其实不叫西山,原名应该是叫石景山,不过因为正好在顺天府的西侧,再加上顺天府有很多因朝廷下令才迁过来的外地人,因此石景山这个名字倒不是很常用,西山反而成了最常用的名字。

朱瞻壑走下马车,伸手挡了挡刺眼的阳光,然后才顺着朱凌送上来的木阶下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