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58章

作者:半章水墨

哪怕早就无比清楚武学的局限性,但李修却从未对自身的武学修炼有过丝毫懈怠。

有着系统面板如此逆天的功效在,他自然,对武学的未来,亦是有颇多向往。

诸如炼体三境之上的内气境,又或者他是不是能借助系统面板之功效,更进一步?

有着这个想法的支撑,自然而然,对武学,李修亦是保持了极大的热情。

伟力集于自身,超凡脱俗,这是任何人都难抵挡的诱惑!

李修,亦是如此!

“修哥!”

二娃子抱着一摞卷宗匆匆走进,随之而来的,亦是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随扑鼻而来。

李修瞥了一眼二娃子满身的血腥,也不禁皱了皱眉,感受到李修神色变化,二娃子挠了挠脑袋,憨憨一笑:“有几个嘴硬的,俺下了点狠手!”

听到这话,李修也有些无奈,他自然知道,别看这货在自己面前一副憨憨模样,但在其他人面前,那可就不是这般模样了。

当初在难民群里两人相依为命,为了生存就就没少做一些脏事,后来被丢进那死士营,更是沾满了血腥,而后锦衣卫,再到勇卫营,一步步走来,不仅仅李修自己堪称屠夫,二娃子亦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这一点,李修虽然不愿看到,但也没有什么非要扭转过来的想法,这个时代,当吃肉的狼,总比被人吃要好!

虽是如此想,但李修还是忍不住嘱咐了一句:“这些脏事让下面人去做就行,别老是什么事都自己上!”

“俺知道呢,只是那几个人嘴贱,俺气不过!”

“你啊!”

李修摇了摇头,也没再多说,挪过一旁的椅子坐下,又指了指身旁的另一把椅子:“怎么,都弄完了吗?”

“都审完了,该抓的也都抓了。”

二娃子将手中的一摞卷宗放下,端起一杯茶便牛饮而尽,砸吧着嘴道:“修哥,那些人咋解决,都杀了嘛?”

“等大军出征,就拿他们祭旗吧!”

李修端起茶杯,随口的一句话,便定下了百余人的命运。

说完,李修似是想起了什么,又道:

“亲卫营这边的事你先放下,去下面补个空缺!”

“啊?”

二娃子一愣,疑惑道:“发生了啥事啊,亲卫营不待着挺好的嘛?”

“到时候出征在外,镇压贼寇,自然是要分兵的,你小子学了这么久,也是时候看看成色了!”

“嘿嘿,那感情好,修哥你看着吧,俺绝对不会给你丢人的!”

“行了行了!”

李修瞥了又开始信誓旦旦的二娃子一眼,摆了摆手:“你要是真丢人了,那就准备在亲卫营待一辈子吧!”

“那感情也好……”

二娃子下意识回了一句,只不过话还没说完,二娃子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连忙闭住嘴巴。

可这个时候,闭嘴与不闭嘴,也没什么区别了。

李修一脚踢来,二娃子也不敢躲,他可是知道的,这一脚,不躲还好,躲了,那就肯定要挨一顿毒打!

可他这一次,却是想岔了。

“修哥俺错了,俺错了!”

“俺错了,啊!修哥,别打脸啊!”

院中,顿时就响起了二娃子的大呼小叫声……

……

这一次出征准备时间之漫长,也远远超出了李修的预料。

原本预测最多一月的准备时间,却因各地民乱爆发,而导致朝廷重心转移,原本对勇卫营出征安排的计划也被打乱不少。

当然,在李修看来,最重要的是,便是文官群体对天子掌兵的天然抵触。

毕竟,天子亲军出征,还是京城有名的精锐,谁都知道,对付区区农民军,定是手到擒来。

军功愈多,勇卫营自然也就愈发膨胀,随之而来的,天子之威望,以及天子对兵权的渗透,自然也就愈发容易。

有了兵权,有了威望,这么一个天子,对文官那可就是噩梦了。

故而,有如今拖拖拉拉之景,亦是正常。

而且,对朝堂诸公百官而言,谁都知道,只要按部就班安排好,农民军就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但在天子强令之下,再加之如今朝堂局势不明显,纵使一心想着天子垂拱而治的文官群体,也不敢太过得罪天子。

尽管一再拖拉,在又过了一个多月后,勇卫营这支天子亲军的出征,才终于准备就绪。

时至凌晨,往日本该一片忙碌的勇卫营,此刻却是一片肃杀之景。

万余将士集结,战旗招展,军阵巍峨,兵戈森寒。

“杀!”

只见一声令下,璀璨刀锋接连落下,一颗颗人头滚落,喷涌的鲜血顿时将战旗染上一抹刺眼至极的血红!

咚!

战鼓响,染血战旗高举,随风飘荡,那一抹抹刺眼至极的血红,亦是显露在勇卫营所有将士眼中。

“出发!”

一声令下,巍峨军阵亦是随之而动,从排头到排尾,横纵成列,在这肃然之间,兵戈脚步声骤响,整个勇卫营,亦是井然有序的涌出勇卫营,通过已然戒严的京城大街,朝京城之外而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征

城楼之上,李修立在朱由检身旁,两人皆是注视着沿着城门源源不断涌出京城的勇卫营大军。

不同于朱由检注视着这浩荡兵戈的兴奋,此时的李修却是眉头紧皱,似是在思虑着什么。

过了许久,朱由检才颇有些不舍的从这森寒兵戈之上挪开了目光,或许是因李修的潜移默化影响,朱由检哪怕登基了,对兵事的喜爱,却不仅未曾减弱,还明显变强了许多。

只不过,兵者,凶器也,自从朱由检登基后一时兴起跑到勇卫营视察一次,结果被满朝文官群起而喷之后,朱由检就不得不将对兵事的喜爱,压抑起来。

虽然宫中也有内操军,但以太监为兵员的军队,装备再好,也始终只是一个样子货。

“若大明兵将,皆有这般精锐,朕哪里还用如此之忧心!”

“陛下放心,会有这么一天的!”

李修沉默些许,拱手应声。

“希望吧!”

朱由检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爱卿你身份特殊,少不得遭人算计,一定要小心!”

“朕已让东厂与爱卿你保持联系……”

说完,朱由检停顿一会,又道:“非常时期,可行非常事,当以保全自身为重!”

此言入耳,李修皱着的眉头也不禁舒缓些许,笑道:“若真是这样,到时候恐怕陛下少不了要给末将收拾一下烂摊子了!”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他也没说什么,与李修相识这么久,他自然清楚,眼前这李修,可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谨慎。

无论是对百官,亦或者是对他这位天子……

……

万余将士,兵戈横列,再加之押送粮草军械之将士民夫,蔓延官道数里,可谓是一眼望不到头。

持令游骑飞奔于大军两头,传达军令的同时,亦是维持着大军行军的秩序。

大军正中,帅旗招展,显眼至极的李字旗清晰证明了大军的军心汇聚所在。

李修跨坐战马之上,手中的那一份被他研究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舆图,此刻亦是占据了他的所有注意力。

按照朝廷规划,勇卫营活动范围,自然是在北直隶范围内,严格来说,就是镇压北直隶的几个草头王,以及防备陕西山东一代的农民军流窜到北直隶。

任务自然可以算得上简单,当然,这次费劲心思将勇卫营从京城弄出来,主要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这些农民军。

这一点,不管是朱由检还是李修,两人早已形成共识!

毕竟,勇卫营在京城,稍有动作,那就是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甚至,哪怕勇卫营什么都没做,但勇卫营也早已成了不少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更别说朱由检与李修两人都心心念念的扩军了!

估计稍有动作,那迎接两人的,那就是满朝百官的口诛笔伐了。

但在外自然不同,正所谓天高任鸟飞,便是如此。

粮草不缺,军械早已准备妥当,至于兵源,那更不用说了,遍地的灾民,随便给口吃的,那就可以收拢一大堆了。

待到扩军完成,再归京城,木已成舟的情况下,谁说都没有用。

这一点,李修与朱由检两人亦是早已心照不宣。

思虑许久,李修随手拿起炭笔,在这副舆图上圈上几点,才将舆图收起,环视一眼行军序列,目光也不禁望向遥远的北地,眉头亦是再次皱起。

后金出兵蒙古的消息,耗费月余时间,自然已经传到了京城。

李修自然也从朱由检处得知,毫无疑问,历史已然再次分岔。

只是不知,后金出兵蒙古,是单纯的为了压服蒙古,还是另有所求?

联想到后金细作如今在大明各地搅风搅雨,再加之天启驾崩,朱由检这个新帝即位,朝局多有动荡,以及后金进攻宁远失利,也不得不让李修觉得,后金此次进兵蒙古,恐怕是另有所求。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至如今,也未曾有努尔哈赤逝世的消息传出……

努尔哈赤没死,且还进军蒙古……

种种思绪流转于脑海,一个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可能愈发变得肯定,李修心中的紧迫感,亦是愈发升涌起来。

“传令下去,让徐枫,周遇吉过来!”

“遵命!”

传令兵领命,快马而出,很快,奉命军中巡视的二娃子与周遇吉两人便快马而来,翻身下马,半跪在地。

“末将,参见将军!”

军中规矩森严,饶是二娃子,在军规哦潜移默化之下,除了平日里两人相处,其他时候,亦是以将军为称呼。

示意二将起身后,李修才将那份舆图递给了二娃子两人。

“按照这个行军速度,至少小半个月才能抵达预定区域,本将欲以你二人率本部为先锋,先行一步。”

李修话音落下,二娃子两人也都没急着回话,而是默契的将目光看向了那份舆图上,上面被李修圈起来的两个地名,对两人而言,自然不陌生。

如今的北直隶,虽说大小民乱不少,但真正闹腾起来的也只有三处,而且皆是处在北直隶与其他各省交界边缘。

当然,再怎么闹腾,也改变不了农民军的本质,在没经历数次蜕变之前,农民军,纵使兵力再多,也改变不了其目前不堪一击的本质。

甚至,若非朱由检强行推动勇卫营出京,光是各地卫所的力量,就足以让这些农民军喝上一壶了。

“剿贼之事本将就不多说了,最重要的是挑选精壮,編练辅兵,本将给你们三月时间,三月之后,再率部与本将汇合。”

“末将遵命!”

军令已下,二人自然不敢有丝毫异议,异口同声领命而去。

望着二人快马而去的身影,许久,李修似乎才回过神来,看向身旁的一名宦官模样的男子。

此人,自然就是朱由检安排过来的东厂联络人,名为李志。

“李公公!还得劳烦你派人走一趟了。”

对待宦官,李修的态度依旧是颇为和善。

“将军请吩咐?”

李志态度摆得倒是颇为端正。

“劳烦公公派人回一趟东厂,请曹公公多关注一下蒙古态势,若有异变,劳烦曹公公及时通知一下李某……”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骑兵

随着李修的一道军令而下,刚出京城不久的大军,便分别在二娃子与周遇吉的统领之下,浩浩荡荡的分兵而去。

与此同时,数名骑兵亦是快马赶回京城,将李修对蒙古局势的看重转达给已经提督东厂的曹化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