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51章

作者:半章水墨

一切的一切,皆是堪称天文数字的消耗。

三军易动,钱粮却是……难行。

……

第七百五十章 沉重之代价

军机参谋的讲解,依旧持续,战争的计划,亦是一点一点的清晰道出。

天子眼前的军情沙盘以及军情舆图,亦是随着各方面汇聚的消息而随之变化着。

在天子脑海之中,这一场即将来临的战争,亦早已是彻底勾勒出圆满的脉络。

最终,讲解完毕,天子也没有如往常那般,做批示修改,而是示意众将各司其职后,便孤身一人出了这银川府衙。

从边陲重镇,至腹地之城,这一座银川府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显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在以往,天子定是少不得微服一番,亲眼看一下这世间百态,可在这一段时间,天子显然早已没了这般心情。

若说没有做出战争决断之前,是诸多顾忌的忧虑缠身,那当下,战争的决断已下,就是如泰山压顶般的沉重压力。

母庸置疑的便是,这一战,就是彻彻底底的举国之力的战争。

举国之力的战争……

仅此一点,纵使是自认见惯了大场面的天子,思及于此,也绝不敢说能坦然面对。

从当前荒野牲畜不如的难民,至今日之大恒天子,其中艰险,困阻,有多少,已然是难以计数。

这天下,能至当下这般国泰民安之地步,有多么不容易,这一点,不仅仅是天子,但凡随着天子从前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文也好,武也罢,哪怕只是普通一小民,想必也能深刻体会。

而这一切不容易,一旦大战开启,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将压在这一场大战之上。

这一仗若是赢了,不管损失如何,尚且都还好说,至少,一战足以保北疆数十载之安宁。

更别说在天子心目中,西北藏地的战略意义,以及当下事实的商贸经济意义。

利完全大于弊!

但若是输了……

行至银川城头,天子驻足,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

黄沙席卷,战旗滚滚,领天子号令而来的兵戈汇聚,一切入眸,本该是心潮澎湃之景,天子之心情,亦是难掩之沉重。

在曾经,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是坏得不能再坏了,

就好比那时候的悍然军改,引发天倾之势,但不管如何,那般烽烟四起,哪怕当初天子兵败,大明灭亡,乃至后来的大恒灭亡,又有什么结果,是比之历史上满清入关,血腥数十年,闭关锁国,从此跌落巅峰这个结果,还要差?

无所顾忌,带来的,便是破釜沉舟之势。

而当下,纵使天子再洒脱,面对这些年历经无数艰险积累下的大恒基业,这盛世天下,也绝难再无所顾忌。

举国之力的一战,稍有差池,其中影响,必将天翻地覆。

说到底,当前之大恒,纵使盛世雏形已显,纵使已有一个完整的统治秩序,但大恒,却还未曾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统治根基!

宋之靖康,明之土木堡,如此惨败,却还能保住国统,其根本,就是因为宋明两朝,在开国之君,亦或者开国之后的二代君主,便已将统治根基完善。

如前明,洪武一朝,洪武帝对士绅之苛,也就注定了洪武一朝的统治根基,完完全全是建立在洪武扫清天下的军威之上,而非一个由下至上,人心所向的统治根基。

至永乐帝,为避篡位之罪,文官士绅地位上升,再至仁宣两帝,亦是彻底拉开了文官治国的序幕,大明一朝,亦是尽收文官士绅之心,统治根基,由此稳固,法理大义,彻底成型。

不管文官士绅这个统治根基弊处如何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官士绅这个群体,就是一个国家统治天下不可或缺的根基。

得不到这个精英群体的心之所向,那一个国家,就不可能长久,一个政权,就不可能稳固。

哪怕当下大恒,看似国运稳固,乃至昌隆,但这一切,皆还是建立在横扫六合的赫赫军威之上,是建立在放眼天下,无人能挡大恒军威!

但凡当年的南明,后金,亦或者辽镇,哪怕是蒙古,有一个能抗衡大恒,那后世历史上已经上演过的事,亦是必然会在大恒上演。

青史之上,那闯王李自成,从附庸者无数,灭亡大明,拥兵百万,建国称帝,再至败亡,其中仅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一场败战,就将一个即将统治天下的王朝摧毁,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李自成在京城的屠戮,失去了精英阶层的心。

也正是这般,才有了满清入关之后的势不可挡,附庸叩首者无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自成给不了精英阶层的利益,甚至触犯了精英阶层的利益,那本是喜迎王师的精英阶层,就必然会为了利,而转投他人。

而历史之上,后金之多尔衮,入关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善待旧臣。

一拍即合之下,便是铸就了满清以异族统治中原的根基。

在当今大恒,同样也是如此,被大恒侵犯了利益的精英阶层,之所以蹦跶不起来,只是因为能够让他们蹦跶起来的南明,后金,辽镇都被大恒扫平,蒙古,西北,亦是在大恒的打压之下,四分五裂。

同时,大恒还有一批强横至极的开国武勋,把控着各方面的利益脉络,制衡,乃至压迫着这些精英阶层,让他们不敢擅动。

饶是如此,他们依旧没有停止过蹦跶,这些年大恒天下几乎没有停歇过的大乱小乱,都少不得这些人的推波助澜乃至幕后操纵。

很是显而易见,若战事一开,重心转移,居心叵测者必然涌现,若战事实利,那必然就是人心摇摆,天下大动。

若战败……

那就意味着大恒震慑天下的军威,已然告破,大恒制衡天下的根基,武勋之势,亦是必然大损……

最终……就只会有一个结果,这大恒天下,昭武之世,必然是天下大乱,哪怕不分崩离析,也至少会倒退十数年,昭武治世的十数年成果,亦是会毁于一旦……

……

第七百五十一章 争

“呼……”

天子深吸一口气,眸中之忧,亦是根深蒂固。

再坚定,再自信,面对如此后果,也难以肆意丝毫。

甚至,这已然不是自信与否的问题。

而是,大恒,天子,承受不起这般代价。

此战,只能辉煌大胜,失败,不允许存在。

相比天子之忧虑,大恒的这些将帅,显然不会这般顾虑,在天子刻意树立的战功为王之时代,一场战争,对于朝廷,是极大的考验,对百姓,是难言之折磨,但对武勋将帅们,哪怕是底层士卒,亦是一场饕殄盛宴。

武勋将帅,渴望战功,以博取更高之权势地位,底层士卒,渴望战功,是旨在搏命改命。

在当前昭武一朝的诸多政策之下,对大恒百姓而言,仅仅只是参军入伍带来的待遇,便足以让一个贫困破落家庭,跃迁至足以温饱之地步。

人的欲望,自然是无穷的。

温饱不愁,自然也就想要更多。

而在军中,在当前大恒,又有什么比战功更具含金量。

一个底层士卒,哪怕没有任何职司品级,只要立下战功,审查无误的情况下,便足以让其本人,乃至其家庭,直接跃迁阶层。

哪怕战死,带来的抚恤,亦是足以保其亲属血脉一世不愁。

战争,对当前的大恒将士而言,没有顾虑。

若非天子一直紧紧限制着大恒军队,这些年,大恒也难有这般发展。

在没有任何正式命令下达的情况下,这些北疆的变化,便已经清晰证明了这一点。

曾经的九边重镇,当下的河套自是不说,如蓟镇,大同,所戍守边疆,早已是名副其实的腹地,汉民,大恒铁骑活动的踪迹,早已跨过了传统意义的边关,动辄深入草原数百里,寻要地戍守。

这一切,在朝廷的卷宗记载中,也不过是一句鞑虏掠疆,边军戍守之。

戍守戍守,就戍守到了草原深处。

大恒武勋将帅,是寻着各种法子找仗打,尤其是近些年,武勋子弟慢慢成年,在军功为王的惯性下,皆是选择至各地边军。

哪怕其目的,皆为镀金,但这镀金的含量如何,显然还是在于军功,巡逻巡上几年年,也绝对比不上一场战功。

北疆的战事,呈现的态势,已然其小而绵延。

在平静的态势下,小打小闹不停。

而在当下,尽管开战的消息,依旧属于军事秘密,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争,几乎涉及了大恒天下的方方面面,在如此大动之下,稍有门路的普通人,恐怕都瞒不过,更别说大恒的武勋将帅了。

在天子决议开战的旨意抵达中枢后,大恒武勋将帅的调动,亦是立即呈跃迁式上升。

数月时间,由大恒各地至北疆的调动,光是呈至天子桌桉之上的,便已然多达数百封。

若是说中下层的将士调动,那更是数不胜数。

数百武勋家族,其中已经入军的子弟,多达数千,更别说与武勋将帅关系牵扯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此番变化,自然瞒不过天子,在一开始,天子就对此极为重视,亲自把控将士调配。

相比对军队的重视,天子对武勋子弟的重视,亦是一点都不弱丝毫。

在这些年特殊的统治环境下,哪怕这些年军与政,皆多有改变,哪怕这种改变,依旧还在持续,且注定还会持续很久。

但很是清晰的一点,那就是武勋将帅的权利传承,必然会根深蒂固,这一点,虽与武勋爵位世袭有相当大的关联,但哪怕把这种关联去除,这种根深蒂固,也不会减弱太多。

武勋将帅们所拥有的权利,必然会传承给他们的下一代,唯一的不同,就是这个权利,减弱与否,增加与否,总体的大势,只要大恒还存在,就不会有太大变化。

如此之下,很是清晰的一点,那就是当下的这些武勋子弟,在未来,在大恒军队的权利体系之中,必然会占据极大的位置。

培养现在的武勋子弟,就是在培养未来大恒军队的掌权存在,也就是在给大恒军队,增添更强力的新鲜血液。

事关未来,事关天子的三代之治,天子又岂会马虎。

但同样清晰的是,事关大恒国运存亡的举国之战,也同样容不得丝毫马虎,绝不可能因为了培养武勋子弟,而让征伐之军出现意外。

天子对武勋子弟的培养虽极为重视,甚至从幼时就进行管制培养,但不成器的二代,也绝不在少数。

平日承平之时,天子也可以不介意,保持些许宽容,让其靠着父辈余荫在军中混着日子,镀着金,但这一战,不成器者,天子显然不会让其混入其中,坏了国之大计。

武勋乃至权贵子弟,谁堪用,堪大用,谁可培养,可用心培养,谁是废物,是渣子,天子心中,自然也都有衡量。

武勋子弟的调动,对天子而言,倒也还不算什么事,一道旨意,便足以完成,但武勋将帅的安排,显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战功为王的观念下,各方将帅请战之奏,早已堆满了天子的桌桉。

四路大军之主帅位,母庸置疑的便是定,辽两位国公,必然会占据两位。

天子虽未表露御驾亲征的念头,但中军之主帅位,在天子没有表明态度前,哪个将帅敢来争一下,这已是政治问题。

主帅之位有顾忌,不敢争,但数十万大军,可不仅仅只有主帅位。

如先锋这般职位,若是出彩,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功劳,可不比主帅要少。

争!

大恒的武勋将帅们,在这种没有顾忌的事情上,可没有什么犹豫。

而对天子而言,人事任命,军也好,政也罢,早已过了当年唯才是举的年代。

亦或者说,唯才是举,只是人事体系之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政治权衡。

天子不可能坐视某一个派系的权势无限扩大,若非必要,也不可能坐视某一个派系衰落,乃至亡灭……

此番大战,自然自然如此。

各部将帅,人事之任命,亦是要在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维持武勋之平衡……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平衡

“老爷?老爷?”

院中,管家呼唤几句,才将握着战刀出神的李定国唤醒,下意识的抚摸了这一柄战刀,李定国这才看向管家,颇有几分期待:“可是陛下旨意到了?”

管家微怔,连连摇头:“老爷您忘了啊?今天是大公子入武学的日子啊!”

“武学……”

李定国微怔,似是回想起什么,摇了摇头:“武院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地方,不是享福的地方,府里的人都散去,让臭小子自己去报名,你去告诉他,到了武院,绝不准打着我的名号!”

管家犹豫一会,最终还是没有多说,为爵府管家,他自然知道,当下闹得那沸沸扬扬是为何,他家老爷,可也有念想。

管家应声离去,李定国依旧独自端坐院中,似无意识般,缓缓擦拭着这一柄战刀。

许久,李定国才看向手中战刀,眸光俨然有些出神。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年随母亲于陕西逃难而出,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若非侥幸入了当年的勇卫营为卒,得天之幸,受天子赏识,识字明理,晓兵家战阵,知军事谋略。

天子言传身教,一次又一次的力排众议的培养,才有了今日的他。

如若不然,他恐怕早已是荒野的一具枯骨,无人问津,残缺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