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18章

作者:半章水墨

而现在一切的局势变化,皆是因那镇北侯!

后金,与其说是在与整个大明为敌,还不如说是在与那镇北侯为敌!

只要这一次,后金赢了,那镇北侯败了,一切的一切,以现如今大明的局势,都将瞬间变化!

大明,不会给那镇北侯重新崛起的机会!

大明,也绝不可能出现第二个镇北侯了!

后金,依旧是所向披靡,不可阻挡!

……

正如天下人所想,这场战争,本就是在不该起战端的时期,发生的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如现在京城局势未稳,暗流依旧汹涌,更别说,天子那抱恙的身躯,更是最大的隐患。

还有那已然从陕西扩散开来的民乱,以及蠢蠢欲动的士绅阶层。

完全可以说,这一场战争,对李修而言,亦是一个极大的冒险!

可他,也没有选择,现在不动,那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机会动了。

趁这这段仅有的时间,再显兵锋,扫荡内外不平,给未来奠定根基,才是他想要的。

故而,在他的安排下,忠义伯赵武统领京营仅存的两万大军,与勇卫营遥相呼应,再加之高高在上的天子,稳固京城秩序。

而宣府总兵周遇吉,则率军防备陕西贼乱染指陕西,暂且压制住陕西愈发沸腾的民乱。

而蓟镇……

相比较李修麾下其他诸将因李修的各种安排,而无缘参与此战,坐镇蓟镇的二娃子,无疑就幸运得多。

蓟镇铁骑,亦是为一路偏师,彻底参与到此战之中。

从当初努尔哈赤破关而入的喜峰口,铁骑北上,统合当初京城一战归附大明的数个蒙古部落,马踏草原!

而二娃子,无疑也是最先得到此战消息的将领,事实上,在李修谋划此战时,便已命快马通知蓟镇整兵备战。

而当真正出战的军令下达时,蓟镇铁骑,亦是此战第一支进军蒙古草原的部队!

当然,较之李修所率的数万铁骑,蓟镇兵力,自然薄弱许多,二娃子东拼西凑,也不过凑了八千铁骑,汇合蒙古数部后,倒是声势浩大,兵力瞬间膨胀至三万有余。

与李修所率主力遥相呼应,号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北征草原!

一场注定将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战争,亦是彻底拉开了帷幕!

第两百一十三章 拉开帷幕!

第两百一十四章 战略目的

瀚海无垠。

若未曾亲身置于这无垠戈壁之中,是很难想象这是怎样一个场景,也无法理会,为何自古至今,北境边患,纵使无法根除。

事实上,若非提前掌控了蓟镇宣府这两个边镇,早早的就安排了这两镇开始了对蒙古的打探,李修也不敢如此仓促的就发动这场战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系统面板的存在,给予了李修无与伦比的底气。

茫茫戈壁,浩瀚草原,对一场战争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地理环境的认知。

而这一切,有着提前的侦查布置,还有着系统面板带来的天象地理知识,亦是足以支撑起李修率军于大漠戈壁中征战。

事实上,这一次进军草原,并不同于历史上的绝大部分北征鞑虏之战。

准确的说,战略目的,和历史上的任何一场北征鞑虏都有所不同。

历史上每一次中原王朝,北征草原,绝大部分原因,皆是因为这浩瀚的草原上,出现了一代雄主,捏合了草原各部,足以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威胁。

而现如今之蒙古草原,却非是那般模样。

自洪武,再至宣德,大明历时数朝,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犁庭扫穴,亦是彻底击溃了蒙古对草原的统治。

再加之之后大明历代朝堂不遗余力的在草原掺沙子,拉偏架,到处煽风点火。

亦是让蒙古这个代表着辉煌的代名词,彻底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虚词!

如今,蒙古名义尚有,事实统治,却也早已不存在。

如今之草原,早已是形成了各部各自为政,谁也不理会谁,林丹汗虽有心统一蒙古,再创辉煌,但奈何,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他蒙古的时代,努尔哈赤的崛起,亦是直接击碎了他的梦想!

一山不容二虎,同为游牧民族,努尔哈赤又岂会坐实蒙古统一。

通过军事,联姻等手段,拉拢了一大票蒙古部落,直接彻底粉碎了林丹汗的梦想,

时至如今,林丹汗这个蒙古大汗,已然形同虚设,能够支配掌握的,也就只有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而且,还是被皇太极率军击败的残兵败将!

曾经被漠南诸部共尊的局面,亦是随着那一场大败,而彻底丧失!

而漠北各部,早就不承认蒙古,投身入了后金的怀抱,而漠西……更是与蒙古为敌已久,早就是事实上的敌人了!

如今,蒙古重新统一的希望,已然无限接近于零!

如此之蒙古,实际上,对大明之威胁,亦是无限接近于无。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明的九边体系,才逐渐糜烂,直至女真崛起,辽镇为重心,大明财政不堪重负,亦是让辽镇吞噬了其余边镇大部分的钱粮资源,从而让其余八大边镇,彻底沦为今日之难以挽回之地步。

而在这种局面之下,李修率军北征蒙古,战略目的,自然非是要犁庭扫穴,封狼居胥,甚至,他都不是要平定整个蒙古,而只是要平定漠南漠北,那些已经被后金征服,亦或者臣服于后金的蒙古部落。

至于漠西,那都到新疆去了,准噶尔汗国还要几十年才会成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让李修关注丝毫。

如此战略目的,那征战方式,自然是以显示军威,压迫臣服为主!

而整个战略规划,自然早就在李修心中规划完毕。

这场战争,将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联络林丹汗,共同进军,并且整合本就臣服于大明的蒙古各部,

第二步,则是征伐臣服或者与后金关系密切的部落,应对后金可能抵达的支援,平定蒙古。

第三步,自然就是战后的规则建立了。

漠西自然被排除在外,与辽东接壤之漠北,自然将由臣服大明的诸部占据,林丹汗亦可恢复部分所谓的先祖荣光,盘踞漠南,达成其所愿。

如此,草原辽东,将注定是纷争不休,大明高高在上,煽风点火,驱虎吞狼即可。

如此一个以大明为主导的战后规则,不求能够维持多久,只求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够缓解大明之外患,围困后金,给大明留出宝贵的喘息时间。

至于日久生变……

那也是日后之事。

他若功成,再怎么变,也只是小疾小患,终有解决之时!

他若万劫不复,那又与他何干!

……

事实上,任何一场战争,交战的时间,往往都是短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行军赶路,游骑试探之上。

而在这无垠戈壁之中,更是如此!

战争的方式,亦是和农耕文明的战争完全不同。

没有什么攻城与守城,也没有太多的排兵布阵。

尤其是中原骑兵北征草原,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在保证己方大军不迷路的情况下,且找到敌人!

这才是关键所在!

从古至今,绝大部分北征鞑虏,失败者,大都是败在了这两步之上。

只要这两步皆完成,最后一步,消灭鞑虏,失败者,反倒是寥寥无几。

毕竟,敢北征鞑虏,必定皆是精兵强将,战败的可能性,自然极小。

而这次征战,自然亦是如此。

战略目的为威慑压服,但既为威慑,那自然少不了血腥的杀戮。

对这马背上的民族,不将他们打怕,不杀得他们胆寒,又岂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所用!

大军北出,汇合位于宣府外几个臣服于大明的蒙古部落后,便一路北上,随之而来的,亦是一路杀戮。

降者,抽调其军,随军而战,执迷不悟者,灭其军,屠其族,精壮充为奴兵,孩童妇孺则作为战利品,分配给随军征战的几支蒙古部落,壮大扩充其实力。

事实上,这种战争,要远比在大明境内的战争,要畅快得多。

全员尽皆骑兵,在取之于敌,用之于敌的情况下,亦是没有太多粮草军械之忧。

如此战争模式,自然与农耕民族步步为营的作战方式自然完全不同,千里奔袭,分割穿插,倒是与千年之前,冠军侯率军作战方式颇为相似!

只不过,战略目的的不同,也就导致了这种作战方式,只适用于战争前期。

毕竟,一路上,也不是只有纯粹的杀戮,也有不少本就与后金仇恨颇深的部落,喜迎王师,然后派出精壮,随军出战的,也有不少见势不对,望风而降的,更别说还有那一路杀戮,一路上实力亦是飞速扩充的蒙古各部,以及实力同样扩充了不少的李修本部主力。

战略目的的不同,就导致了这支大军,如滚雪球一般,随着征战的持续,亦是愈发庞大臃肿起来。

到最后,奔袭穿插的战术,已经不再适用,转化化为堂堂正正之道,一路横推,彻底摧毁草原原本的所有秩序!

第两百一十四章 战略目的

第两百一十五章 跪伏

崇祯二年九月。

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漠南草原上的蒙古各个部族而言,简直就跟梦幻一般。

起因不过是数个部落威逼大明边镇,甚至都未曾攻破大明边镇,便主动退去。

谁也没想到,一场腥风血雨,就这般降临到了草原之上。

在此世,有着系统面板的逆天助力,对兵家之道的理解以及运用,李修已然可以说是超出了世人的理解。

漫漫青史,多少兵家著作,多少名将一生之征战经验,皆为他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尤其是军队这个根基,李修已经将其铸成的情况下,率军作战,几乎就如同降维打击一般。

草原各部,在时隔百余年,亦是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犁庭扫穴,什么叫血雨腥风。

而且,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有神鬼莫测,都要势不可挡!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半个漠北,便几乎被李修率部贯穿!

尽管有着后金的提前示警,但盘踞漠北靠近漠南,曾经与后金貌似神离,后被努尔哈赤派皇太极率军清洗的内喀尔喀五部,便全线败退!

而这时,那被皇太极赶到漠北的林丹汗,才刚刚调集整顿好兵力,还准备观望一下局势,坐岸观火,可李修之兵锋,便已即将抵达其家门口!

这位立志要重振蒙古辉煌,却屡屡不得志的林丹汗,在这一刻,亦是从未有过的忐忑!

所谓盟友,那也得是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可现如今,那本应该已经衰弱的大明,却是展现出来从未有过的凌厉兵锋!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横扫了大半个漠北,将无数蒙古部落踩在其脚下!

这局势,似乎……有他没他,或者顺手将他收拾了,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营扎寨,铁骑数万,再加之一路滚雪球效应之下的蒙古各部,兵力已从出征时的三万铁骑,已然达到了目前的八万之众!

而这,还是李修严格把控的结果,如若不然,这支大军,只会更加庞大且臃肿!

八万铁骑,在这浩瀚草原之上,营帐绵延数十里,一队队铁骑奔涌,翻滚的日月大明旗,在这草原上如潮水一般涌动。

浩荡军威,已然让无数桀骜不驯的蒙古汉子,不得不低下头颅,臣服在那个如神一般的男子脚下!

是的,尽管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李修之名,在这漠北草原之上,已然伴随着那无人可挡的兵锋,以无数人的鲜血性命,深深的印刻在了绝大部分蒙古汉子的心头。

帅旗大纛所至,纵使平日里再高傲的草原雄鹰,也不得不收起桀骜,摆出谦卑,卑微的跪伏在这片土地之上。

而林丹汗那本该代表着整个蒙古的大纛,此刻,在帅旗大纛之下,也不得不黯然失色几分。

呜呜呜……

苍茫的号角声,响彻了这片草原。

营门敞开,军阵横列,血渍斑驳的甲胄兵戈一排排伫立,这些随李修征战四方的将士们,在一场场毋庸置疑的胜利之下,皆是摆出了高傲模样,如俯视土鸡瓦狗一般,注视着从营门口缓缓走来的林丹汗及其麾下众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此时此刻,林丹汗心中,想的却是眼前这暂且低头,而是……

他望向前方那一袭随风舞荡的血色披风,浓浓的无力感,已然充斥了他的心头。

征战数十年,他又岂会看不出,眼前这支军队的恐怖,就算眼前的看不出,那不到一个月,便横扫大半个漠北的战绩,便可说明一切。

如此大军,如此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