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科奶爸
为了达到目的,铁交部做出了一个硬性规定,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是已经与国外企业签订完整技术转让合同的企业。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当然也就失去了投标资格,外方合作伙伴自然也就失去进入中国高铁市场的机会。
当时中华国一次性招标的动车组数量高达140列,这是世界有史以来高铁史上一次性招标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一次,更何况这还只是用于第六次大提速的动车组,而中国还刚刚规划了四纵四横一万多万公里高速铁路网。
当时,全球各大咨询机构的口径非常统一,华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速铁路最大的市场。所以,对这些行业国际巨头而言,谁都承受不起投标失利带来的重大打击。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正是这个巨大的诱惑,将他们一步步带到铁交部事先规划的道路上。
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是一个硬性条件,但是技术怎么转让,转让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华国那两家企业跟外方进行谈判。
当然,为了保证最终的成功,铁交部还设了一道防火墙,叫技术转让实施评价,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霸王条款。
也就是当合同执行到一定阶段时,铁交部将会对技术转让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四方股份和长客股份。
虽然,你中标了,但是铁交部先不付钱,国外合作企业作为老师要向华国企业传授技艺,铁交部不考核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考核学生学得怎么样,只要华国企业没有学好,钱还是拿不到。
所以,国外企业不但要用心教,还怕遇到笨学生,因为即便他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心教,如果笨学生学不会,他的钱还是要打水漂。没办法,这些外国老师们,只好把压箱底的活都拿出来了。
面对四方股份与长客股份公司这两个桃子,来自德国、倭国、高卢的行业巨头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代表德国出马的是西门子,代表高卢出马的是阿尔斯通,代表倭国出马的则是包括川崎重工在内的6家企业联合体,被称为倭国大联合。
三方国际公司中,四方与倭国大联合重工眉来眼去,然后又与阿尔斯通勾勾搭搭;长客则与西门子郎情妾意,同时与阿尔斯通眉目传情。
阿尔斯通本来是当时出口高速动车组最多的一家,但是他们的动车组研发一直走的是动力集中路线,多采用铰接式转向架,而此次铁道部招标要求动车组必须是动力分散型的,而转向架不能是铰接式的。
所以面对华国市场,阿尔斯通一下处于下风,加上倭国大联合与西门子似乎都表现出跟自己的对象私定终身的样子,更是搞得阿尔斯通着急上火,上蹿下跳,像一个用情不专的“小三”,一会跟四方打情骂俏,一会跟长客卿卿我我。
此时正处在华国与倭国两国关系的低谷期,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反对引入新干线技术的言论,有人放言,如果华国在建设高铁时引入新干线技术,就发起抵制运动。华方更担心的是,如果项目进行到中途,华倭关系进一步恶化下去,项目被迫中止,怎么办?
与此同时,倭国国内对向华国转让新干线技术也是反对声一片。但是华国这个蛋糕实在太大了,面对这样的诱惑,倭国到最后还是让步了。
他们同意向华国四方只转让时速200公里新干线技术,不转让时速300公里的技术,而且是转让技术的是从来没有对外出口过高铁技术的川崎重工。
现在皮球踢到了华国这一边,面对倭国拿出的这个条件,丁部长想了想,给孙祖杰打了一个电话,虽然他内心已经准备接受倭国的技术方案,但是如果得到孙祖杰的支持,他也会减轻不少压力。
孙祖杰听到丁部长的描述,并没有表示同意与否,而是很明确的问道,“老丁,在引进的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开发出3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
丁部长立刻回道,“高铁办副主任张破晓同志认为,只要加大投入,我们可以做到!”
“我明天过来,你们现场向我汇报!”
第二天,孙祖杰来到了铁交部,跟他一起过来的还有在京的多位铁交系统的老专家。孙祖杰和这些位专家作为评审,听取了张破晓的技术报告。
张破晓就华国目前的技术缺陷,倭国可以提供的大概技术,差距在哪里,哪些我们可以补上,哪些还有待攻关,哪些必须技术引进,做了两个小时的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有足够的投入,我们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是有可能的。
张破晓汇报结束后,和孙祖杰一起过来的专家,开始询问起来,但是孙祖杰听出来了,这些专家的主流意见就是不相信,认为是浮夸风。
华国现在只能说是刚刚达到了高速铁路的边,而且技术很不稳定,你买下了200公里的平台,就敢吹牛可以做到350公里以上,真敢吹呀!
孙祖杰一直没有做声,见大家越吵声音越大,他笑着说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倭国200公里的技术谈下来再说!
能不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下一代技术,当然也要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至少知道哪些地方我们还做不到,以后的研究就更有针对性了!”
孙祖杰确定之后,专家们也不再说话,中枢会议成员确定下来,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孙祖杰笑着说道,“破晓同志,听说这一次的谈判方案是你制定的?”
“是的!”
“下一代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也将由你领衔开发?”
“是的!”
孙祖杰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了张破晓,“这是我的个人名片,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可以直接联系我,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技术上的!”
说完,孙祖杰笑了笑,然后接着说道,“什么时候研发成功了,什么时候你就是华国的两院院士!”
张破晓激动之下,竟然破口而出,“当真?”
“当真!”孙祖杰笑着说道,“我亲自给你推荐,我相信华科院和工程院还是卖我这个面子的!”
孙祖杰说完,并不理睬身边的专家,而是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丁部长嘴角微微一笑,然后立刻跟着上去。
而这些跟着孙祖杰过来的专家则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孙祖杰为什么宁愿相信这样一个大话连篇的人,也不相信他们这些久经考验的老专家。
孙祖杰知道他们的疑问,但是并没有回答,因为在他记忆中,张破晓确实做到了,既然这样,为了高铁更好的发展,他必须为他减轻阻力。
今天他这么做,所有人都知道张破晓被孙祖杰看中了,未来他在铁交部遇到的阻力会少很多,同样的,张破晓肯定不傻,他一定会加大与华投系的合作,这也符合华投的利益。
而对于这些老专家,老教授,孙祖杰事实上并不是非常重视。因为八九十年代,华国科学界在一些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太大了,特别是交通行业,飞机汽车火车,一些专家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滥竽充数,知识结构落后的专家教授不在少数。
很多人搞学术不行了,当学阀抢科研经费却很有本事,这让孙祖杰相当头疼,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所以在一些领域,他只好坚决选用年轻人担纲,坚决实行新老更替。
孙祖杰离开后,丁部长得意洋洋的来到了张破晓的身边,狠狠的拍了拍搭档的肩膀,“小张,你以后再无后顾之忧了,可一定要干好!”
孙祖杰在铁交部的这番举动,很快就被旷国务知道了,他摇了摇头,苦笑着拿起了一份文件,然后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孙祖杰在学术界的江湖地位太高了,他在华投期间对华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一整套现代研发体系,在孙祖杰手下工作顶尖的科学家数不胜数。
这样的人所做出的任何决定,谁也不敢轻易否决,甚至在中枢,在军工和高新产业领域,孙祖杰一旦说话了,其他大佬基本上都不会反驳。
这几年国家在军工和高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很大,这些庞大的经费大部分都交给了孙祖杰。孙祖杰也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也有问题,比如他对于一些项目过分的偏袒,比如他大量启用年轻人,比如他搞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新项目,所以学界对他还是有着不小的议论。
但是议论也没用,孙祖杰的政治地位摆在那里,一般人也不敢当着他的面指责,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旷国务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对于铁交系统发生的事情,旷国务并没有参与,原因很简单,隔行如隔山,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那试试就知道了。现在国家的财政收入越来越高,科研上容错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既然这样,就让孙祖杰小小的任性一下吧。
只不过旷国务目前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石墨烯,这个保密程度极高,非同一般的新式材料,已经搞出来十年了,可是大规模工业化还是有不少问题。
这种情况下,靠华国一国之力已经不太可能,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全世界都参与进来研究,集众家之长,一起研究。
这样一来,华国这十年来累积的大量技术专利都可以派上用场,另外还有一点,华国人又可以获得一枚诺贝尔奖章,可以说这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大好事。
旷国务在华投1001所的报告中签字表示同意,紧接着这份报告将递给孙祖杰,由他来做最后仲裁。
孙祖杰看到报告时,也同样批准了同意,当年用剥离法得到石墨烯的研究员刘海滨今年已经四十多了,也该拿到这个属于他的荣誉,再这么拖下去,要是被人抢走了,那就太可惜了。
就在孙祖杰赶赴夏都,华国科学家对外宣布了石墨烯的存在,并同时为这一新材料申请了无数国际专利。得到准确消息后,华投研究院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看到这些专利申请信息后,业内专家立刻就判断出华国人发现石墨烯不是一天两天,在这一领域,他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领先。
这当然不是欧美可以接受的,所以接下来的专利授权谈判自然将非常激烈,而与此同时,对于华投的吃惊,已经不仅仅是美帝科学界、企业界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帝的问题。
NY时报的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华投是什么?华国最大的国有投资集团,隶属于政务院,在金融领域,拥有华国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排名前三的银行,最大的保险公司,最大的证券公司……
在工业板块,华投是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最大的制药公司,最大的燃气动力公司,最大的机械重工和电气公司,排名前三的航空运输公司……
当然这些最大也许算不得什么,华投最让人恐怕的是他们代表着华国的技术制高点。他们可以生产华国最先进的三代战斗机,他们正在研发着华国第二款民用干线飞机,他们正在研发着华国先进的军用发动机……
即使是民用领域,他们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世界排名前六的芯片代工和存储器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