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不负01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李长河只用了下半句,没有用上半句!
但是刘建青此刻的感觉却是上半句,心潮澎湃,饱含泪水!
他本来以为这是一篇满篇控诉的伤痛小说,却没有想到,在最后的结局,思想进行了升华,升华到了他们老一辈人的情怀。
这不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心态嘛,即便是在黑暗中负重前行,也在默默地建设着!
他一下想到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一个知青的死亡》,是的,这个知青确实死了,而且不是死了一次,但是在最后的死亡中获得了新生。
李长河坐在那里,一直不动声色的盯着刘建青,他想看看自己玩心灵鸡汤的路子对不对。
当看到刘建青后面激动地神色的时候,李长河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太纯真了,哪怕是经历了多年的变化,他们依然满腔的热爱和激情。
而压抑剧情之下搭配上反转的心灵鸡汤,最容易激发他们心底的光明。
就像前世互联网上一些热血的小句子很容易让中二的青少年热血澎湃起来一样。
看到刘建青看完之后在那里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李长河有些忐忑。
而对面的编辑则是有些诧异,很少见到副主编会这样。
“主编,稿子怎么样啊?”
对面的一个编辑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他们也好长时间没看到有意思的新稿子了。
刘建青这一刻睁开了眼睛,掷地有声的说道!
“好,很好!”
“写的太好了!”
“我看看,让我看看!”
“先让我看!”
“我来,给我!”
听到刘建青的话,几个蓄势待发的编辑立刻奔到了刘建青的办公桌前面,争先恐后的想要看。
“都别动!”
刘建青这时候反应了过来,呵斥了一声。
然后拿着稿子站了起来,来到了李长河的面前。
“小同志,麻烦你在这里再等一等,我出去一下!”
说罢,拿着稿子走了出去。
李长河有些诧异:“刘主编这是?”
“估计去找张主编了,就是我们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张广年!”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编辑冲着李长河解释说道。
李长河闻言心里一动。
找主编,是不是意味着这稿子能发了?
看刘建青的心态,不知道会不会给他定个高价?
要是按照最顶格的千字7元算的话,他这两万字的小说,稿费可是140元啊!
不用,哪怕不用最顶格,给个千字5元,那就是100块,千字6元,那就是120块,反正都过百!
想到这里,李长河的心态也火热了起来。
一百多块啊,这算是他这个年代赚的第一笔收入了吧!
有了这钱,不得出去好好搓一顿,那什么老莫,全聚德,东来顺,都得在这个年代感受感受最正宗的啊!
这段时间在家里啃老,蹭吃蹭喝的,他并不好意思出去潇洒。
不过真要是自己能赚钱了,那可就不一样了。
坐在沙发上的李长河,嘴角不知不觉翘了起来。
而另一边,刘建青拿着稿子,也确实来到了人民文学主编张广年的办公室里。
第8章 当天发稿酬?
“老张!”
“老张!”
人未至,声先到!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编办公室里,主编张广年听着外面副主编刘建青的声音,忍不住摇了摇头。
随后,刘建青推门进来,急匆匆的来到了张广年的面前。
“老张,看看这份稿子!”
张广年慢悠悠的带上了自己的眼镜,温和的说道:“老刘,别急!”
“我先看看,到底是什么稿子,让你这么激动!”
没曾想张广年这一句打趣,刘建青反而平静了下来。
“没事,你先看,我不着急!”
说罢,刘建青大摇大摆的在那坐了下来。
张广年也不介意,拿起稿子读了起来。
而读着读着,他的眉头便慢慢的皱了起来。
直到看到最后!
张广年不急不慢的放下了稿子,随后斟酌地说道:“这稿子”
“你感觉怎么样?”
刘建青这时候认真的开口问道。
“新!”
“太新了!”
“新类型,新结构,新批判!”
张广年慢慢的说出了自己的评价。
跟前面十几年歌功颂德的那些稿件不同,张广年从这部稿子里看到了很多新东西。
首先写法上,这稿子摒弃了之前歌功颂德的稿件形势,改成了刻画苦难,以人生遭遇的悲苦为主。
结构上也是不同以前的小说那种一个核心故事流派,而是一波三折,不停地进行剧情反转。
每当你觉得猜到结局的时候,他会给你新的答案。
“是吧,你也觉得眼前一亮对吧,尤其是他最后的主题升华,说实话,我觉得太亮眼了。”
“本来读前面我就觉得一股子郁气,心中愤愤不平,但是当看到最后,我就突然释怀了!”
“那股子心境,一下就让我感到心胸之开阔,境界之高远,很厉害!”
刘建青认真的说道。
李长河要是在这里,肯定会告诉他。
当然,这是融合了《伤痕》《灵与肉》以及网络大火的心灵鸡汤的融合体。
这里面哪一个都是接受过广大人民群众考验的文字精华。
整合到一个人物身上,能不显得光辉伟岸嘛!
不过李长河也知道,自己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过于光辉伟岸了,其实也不太好。
说白了,遭受苦难也就罢了,后面还要认可它,继续发光发热,就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尤其是李长河这个作者自己当知青都病退了,这妥妥的算个污点啊!
不过现在也没招,李长河做这样的结局,也是考虑到当年《灵与肉》也就是牧马人里面许灵均也是同样的选择。
许灵均能这样,那他的主角同样也能这样!
办公室里,张广年还在那里斟酌着。
稿子是好稿子,但是他需要考虑一些敏感性。
“老刘,这稿子我觉得能发,但是估计得等等!”
“你知道的,咱们文化战线这块,说实话,还不知道上面具体的意图。”
张广年轻声的说道。
刘建青也是叹了口气。
“我就是拿捏不准这个,我才来找你!”
“稿子是好稿子,我觉得发出来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就是这个论调,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刘建青不是没有敏感性,毕竟这些年走过来的人谁缺这个?
“压一压吧,看到这个稿子,我倒是有了些想法。”
“你说,我们就借着这个稿子的由头,开个座谈会怎么样?”
张广年若有所思的说道。
“座谈会?你是说?”
“投石问路,到时候看看一些人的态度!”
“对了,这稿子是谁写的?”
【凌绝】
“这家伙的笔名倒有意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挺霸气啊!”
“是啊,人还在我办公室坐着呢,看着是个年龄不大的知青,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模样。”
“少年侠气,立谈中,死生同,很有这种风范。”
刘建青微笑着说道。
张广年点点头,随后忽然问了一句:“那他是怎么进来的?”
人民文学每天往接收到的稿子虽然没以前多,但是也不算少,要是都能到编辑部来,那他们编辑部就甭工作了。
刘建青一下愣在了那里,然后也想到了:“是啊,他怎么进来的?”
继而有些茫然的说道:“我没问啊!”
“你啊,这样,你先去把他喊过来,我跟他聊聊!”
张广年这时候轻声的说道。
主要是他有些想法,想跟李长河沟通一下。
片刻后,李长河来到了张广年的办公室。
看着年轻的李长河,张广年点了点头。
也是,只有这样年轻的知青,才能写出这样的稿子。
“小同志,坐!”
“这个《一个知青的死亡》,是你写的?”
张广年没问对方是怎么进来的,那都无关紧要。
“对,领导,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我是这么个意思。”
“这稿子是挺好的,我们《人民文学》愿意刊发,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想先拿着这篇稿子开个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