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不负01
廖主任这时候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一边思索着,一边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了点头:“对,我觉得可以这样。”
而廖主任这时候又再次说到:“你刚才那个影视城计划也是这样吧。”
“把影视城的所有权跟经营权也是分开了,所有权还是归合资公司,但是经营权归了你港岛的公司。”
“是的,但是合资公司依然有监察和分红的权利,所以我觉得这其实算不上国有资产流失吧。”
李长河轻声地说道。
而廖主任的眼中此刻则是泛起了亮光。
“你小子,在办公室等着!”
廖主任说完,拿起了李长河的计划书,随后匆匆走了出去。
李长河见状,有些诧异。
这.自己好像参与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啊。
难道核心在于,土地?
李长河很快就猜到了重点。
看来现在大家对于改革,土地的性质确定,依然有很大的疑虑。
而他刚才那一番关于土地的论述,估计给了廖主任某种思路。
可是这种模式,本来就是前世国家定下的基调,估计参考的,也是港岛的批租模式。
只不过或许现在年代稍早,上面还没定下这个思路?
李长河心里隐隐的猜测着,随后找沙发坐了下来。
廖主任这一走,就是大半天,等到了中午,也没回来。
倒是中午头,梁秘书给李长河拿了一个饭盒,饭盒里装着几样饭菜。
“梁哥”
“长河,吃吧!”
“主任他们正开会呢,估计一时半会还回不来,你先把饭吃了!”
“那我下午还得继续等着?”
李长河有些诧异的问道。
梁秘书笑了笑:“那肯定的啊,这次开会,你可是主角。”
“安心等着吧,估计主任一回来,就得找你!”
“得!”
李长河听完,也不再问了。
拿起饭盒,干空了里面的饭菜,然后又在办公室里安心的等了起来。
这一等,就等到了下午的四点钟。
天色都快黑了,廖主任终于兴冲冲的走了回来。
“怎么样,等久了吧!”
进屋之后,廖主任冲着李长河笑着问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还好!”
“你这个计划书,拿回去吧!”
“今天开会讨论了,你个人的计划,比如说收购置地这个,你自己决定就是了。”
“还是那句老话,钱是你自己的,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有人给你当后台,大胆放心的用。”
“至于你这个影视城bot项目,上面还得考虑一下,但是不得不说,你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给了上面很大的启发。”
“这个事,如果通过了,到时候自然会找你的。”
“对了,长河,你这过完年,是不是就要上大三了啊?”
“对,大三了!”
李长河点头说道。
他们是77年12月高考,78年2月入学,所以等今年二月份一开学,他们就是大三学期了。
“你接下来,是不是得经常去港岛那边?”
廖主任这时候又笑着问道。
“要说经常也不至于,不过感觉有时间确实得去!”
李长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商业运作可不像他这金银期货。
他这不管白银还是黄金,有前世记忆做比对,可以远程操控。
但是商业运作的话,就没那么简单了。
“今天下午,我跟一位首长也讨论了你这个问题。”
“你们这批大三学生,说起来,可是已经被很多部门给盯上了。”
“许多工作组,就等着过完年,抽调你们呢!”
“尤其是你,现在可是块肥肉。”
“不过呢,你现在情况特殊,很多部门都不了解你的情况,所以你这个事,还是个麻烦事。”
“所以首长让我问问你,先谈谈你自己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
廖主任这时候看着李长河,认真的问道。
而李长河听完,则是有些诧异。
廖主任的首长?
那是谁?
第289章 李长河的自我剖析
虽然廖主任没说对方的具体身份,李长河心里却是隐隐有了判断。
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要面临选择?
“主任,现在就要进部委做事吗?”
李长河犹豫了一下,迟疑地开口问道。
“怎么,你不愿意?”
廖主任此刻看向了李长河,笑着问道。
李长河摇摇头:“不是不愿意,而是我没想到,这么早就会参与工作!”
“谈不上工作,毕竟你们还是没毕业的学生,这种不算正式分配。”
“但是我不说你也知道,这些年,咱们各级单位使用人手空缺,包括国家很多机关。”
李长河点点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前些年提拔上来的很多人,这些年又都被清查了。
故而很多机关出现了人手紧张的情况。
想从下面调,可是下面人手同样紧张,毕竟很多事情的清算,是全国性的。
“各部委现在要工作,要改革,自然需要人手,下面机关调不上来,最合适的,也就是你们这批大学生了。”
“如今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基本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再者你们很多人,当年本身就是参加工作的优秀青年。”
“所以目前各部委很多工作组,都打算从学校调人,参与一部分工作,哪怕打下手呢。”
“北大是在这里面,是重中之重,谁让你们都是当年最优秀的那批学生呢。”
“然后再说到你,你李长河北大名气那么大,被人盯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跟你说,对外经贸部,外交部,还有GWY的几个金融和发展小组,为了抢你可是争破了头。”
“官司都打到最高的那几位首长面前了。”
“首长也很为难,让我问问你的意见!”
“说起来,你到底怎么想的?”
廖主任笑着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此刻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坐在那里沉思了起来。
虽然他没有从政的心思,但是现在的情况,他是不太可能跟廖主任说不当干部的。
因为目前全国的情况就这样,大学生先天带有干部身份,你开口不要这个身份,那你想做什么?
跟国家对着干?
本来,李长河打算的是,等毕业了,通过个人留学的方式出去,暂缓工作的安排。
然后立足海外,创下一番基业,然后等几年,回来就稳妥了。
之所以选择是私人留学,而不是公费留学,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公费留学对于李长河来说,禁锢太多。
公费留学首先限定了学校和专业,这个时代米国的很多学校跟国内一部分大学是对口绑定的,而不是自考。
其次就是到了那边,通读哪种专业,也是限定的。
然后到了那边,还得跟大使馆随时保持联系,一来是大使馆发钱,二来嘛,汇报自己的情况。
这对于李长河来说,并不合适。
这年头公费留学之后想要留在米国就两种可能,一种是叛逃,说白了就是翻脸不认人,直接留在米国,不搭理大使馆,申请米国身份。
这种李长河不可能考虑,他又不想当润人,叛逃个锤子。
第二种就是研学,在一开始学业的基础上,继续深造,继续读,这种国家会支持,但是继续深造费用可能不会支持了。
而这种其实就是增加留学时间,可能深造完拿到博士之后,都八十年代末了。
那会国家标准卡的也没有那么严格了。
但是这种选择对李长河来说,同样不合适,一个是他没那个耐心继续学下去,其次就是时间不等人,有些事情必须抓住时机。
比如说八五年的广场协议之类的。
所以,公费留学对于李长河而言,虽然能早一步出国门,但是弊大于利。
李长河一直考虑的是私人留学,毕竟他也不差那个钱,到时候找理由出去了,自然有的是搞定学业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这步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呢,廖主任先一步问上他了。
“主任,就我目前个人的感觉,我认为我在外的作用,比在内要大!”
“这里面不单是钱的原因,也有个人兴趣的原因,我喜欢研究国外的历史和经济数据,然后寻找它们的弱点和不足。”
“而在国内,虽说能参与一些行业的研究,但是就我自己来说,我不太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我不太习惯国内的人情往来。”
李长河迟疑地跟廖主任说道。
廖主任听完之后,诧异的看向了他:“你要说前面的那些话,我还信几分,你说你不习惯国内的人情往来?这我可就不信了。”
“你北大及时雨的名号,难道是自封的不成?”
廖主任笑呵呵的冲着李长河打趣说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主任,那不一样。”
“我跟同学,跟朋友相处,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有钱,所以对同学朋友大方又热情。”
“他们觉得我仗义,觉得我重情义,轻金钱,觉得我好。”
“但是这件事的本质在于,我不差钱,我不管是写作还是做其他的,获得的收益都远远超过他们。”
“可是工作不一样,工作上的事情,不能用钱来解决。”
“就像如果我发现一位领导做的事情不对,理智告诉我,不应该跟他产生冲突或者对立,但是情感上我很难接受去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