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巨商崛起 第373章

作者:人狼预言家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如果说洋女人刚才的表现能打60分,那孟小冬的演出就能打120分,现场感染力直接爆棚。

  许多资深戏迷在听到孟小冬的唱腔以后,激动得直接站起来拍巴掌。这导致后面的观众看不到表演,也跟着站起来,呼啦啦全场九百多观众站起来一大半。

  好些观众干脆站着看完整出戏,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疼了。

  当孟小冬离场的时候,观众们自发的齐呼道:“冬皇!冬皇!冬皇!”

  第二出戏很快上演,孟小冬没有出现,她正在后台养精蓄锐,准备第三出戏的演出。

  基本上她每次亮相,都能引起全场沸腾,毕竟自从孟小冬给叶洛做了姨太太后,基本就没再登台演出过了。

  快到傍晚时分,压轴戏结束,只剩下最后一场大轴。

  这时剧场经理突然跑出来,亲自客串司仪说:“今天的大轴是一出新戏,由老生名角孟小冬独立编剧。有请欣赏新剧《花蕊夫人》!”

  众人一听是新戏,而且还是孟小冬自己编写的新剧,大家顿时就来了精神。

  眼下正在上演的新戏《花蕊夫人》,其实是由叶洛提供大致剧情,孟小冬负责编写念白唱段。

  这出戏的剧情内容如下:后蜀皇帝励精图治,辛苦打下蜀国江山,称帝几个月就暴毙身亡,皇位传到后主孟昶手中。孟昶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惯宠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蜀国十年不动兵戈,一副升平和乐的假象。突然有一天,赵匡胤率兵来攻,蜀国上下闻风丧胆,十多万蜀军不战而降,孟旭和贵妃花蕊夫人都沦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为看上了花蕊夫人,很快把孟昶毒死,孟昶的母亲(蜀国太后)绝食而死,花蕊夫人也饮毒自尽。

  故事情节基本上取自于真实历史,但却加入了许多私货,各种影射现在的国民政府及其官僚。花蕊夫人做为女主角,其结局进行了大幅度改动,历史上的花蕊夫人是因为卷入帝位之争而死,被叶洛改成追随亡夫而去。

  这出戏孟小冬亲自饰演蜀后主孟昶。

  刚开始,戏迷们还阵阵喝彩,但演着演着,就有不少人唾口大骂起来。因为蜀国耽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剧情,跟民国时期的情况太像了,很容易就让观众联想起现实。

  特别是面对赵匡胤的进攻,十多万蜀国军队不战而降,明摆着是在影射北方沦丧和不抵抗政策。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当花蕊夫人操着腔调唱出绝命诗时,激愤的爱国者们纷纷站起来,喊出五花八门的口号。

  “打倒卖国贼!”

  “抗日救国,还我河山!”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北方军都是没卵蛋的怂货,出关杀敌啊!”

  “华国万岁!”

  “杀光东洋狗!”

  “...”

  整个戏院已经乱套了,观众的爱国情绪完全被激发出来。

  叶洛忍不住心想:这出戏一火,希望能让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别再畏畏缩缩不敢面对。

第700章 惹谁不好你招惹叶家人?

  整个10月份,大新闻层出不穷。

  日寇策划成立了“nm自治政府”,想在内蒙复制伪满洲国那一套。

  某美术落选生宣布退出国联,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又一个退出国联的列强。

  然而这些新闻都比较遥远,在民国的金陵城,市民们最关心的新闻只有两个。

  一是褚民谊疯狂追求杨秀琼的新闻被叶氏报业旗下的报社暴光,报纸刊载了褚秘书长亲自赶马车的照片,瞬间在金陵引为笑谈。

  有报纸评论道:“褚民谊大献殷勤,不要颜面,太失国府大员身份,不合体统!”

  褚民谊本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把这种事视为风流趣谈。怎奈他家中有一只母老虎,消息曝光以后,褚民谊立刻遭遇河东狮吼,听说连续跪了几宿的搓衣板。

  另一个新闻就是京剧《花蕊夫人》的热演,孟小冬在世界大戏院连演三天,场场爆满,许多爱国学生甚至组织团购来看戏。

  本来孟小冬还想接着演下去,结果戏院方面突然接到警告,《花蕊夫人》随即被金陵国民政府禁演。

  禁演的理由很简单:这出戏不尊重历史,对观众进行了错误引导。

  按照如此标准,那干脆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禁了。

  华雄是孙坚弄死的,跟关二爷没啥关系;方腊是辛兴宗俘虏的,也没鲁智深和武松啥事儿。

  所以《三国》、《水浒》都歪曲历史啊,禁了属于合情合理。

  不管如何,反正《花蕊夫人》在金陵是演不成了,或许回到北方还可以继续。

  虽然新戏被禁,但孟小冬在金陵名气大涨,“冬皇”之称号实至名归。

  这出戏背后有叶氏投资的影子,虽然被金陵国民政府直接封禁了,但他们也不敢真打二少爷的脸,因此戏曲封了后,国党宣传部立即大肆吹捧产后复出的孟小冬。

  算是给叶洛的一个交代。

  甚至连国党的机关刊物《中央日报》,都隆重报道了她的登台亮相,盛赞她是民国30年代最负盛名的京剧演员,且老生之中当属第一。

  官方下台后,其他报社也纷纷效仿,恨不得把孟小冬吹成举世无双的梨园名宿。

  这个时候的孟小冬才二十六岁,虽说功底深厚,但还远远够不到梨园名宿的地步,这些纸媒如此吹捧,让她和叶洛都哭笑不得。

  许多跟风的报纸报道的更是乱七八糟,十句话里倒有九句是假的,但却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

  各种报纸竞相转载报道,孟小冬分分钟成为了大名人,连带着上海滩那边的妇女杂志都跑来邀约拍照,说想把孟小冬定为下一期的封面女郎。

  这下可把孟小冬都整不会了。

  她是一个唱戏的,戏曲演员此时在民国的地位也就是比影视明星和歌星舞星略高,本质还是不入流的戏子,她的心里始终是无比自卑的,觉得自己其实配不上叶洛。

  现在倒好,这些纸媒把她吹捧上天,哪里是一个戏子能有的待遇。

  白秀珠对此倒是很无所谓,直言这对叶家和叶洛都是好事,毕竟不少人诟病叶洛的姨太太不是戏子就是演员,有点德不配位的意思在。

  女凭母贵,才刚出生不久的小丫头叶冬冬也跟着妈妈一起上了会杂志封面,这下叶灼华这位叶家第三代大少爷不乐意了,非要跟着孟姨娘一起,被白秀珠拎起来就是一通暴打!

  ...

  “呜!轰隆隆~~~~”

  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着,半截高档车厢被包下,成为叶洛跟老婆儿女们的专属空间。

  此行回上海滩,叶洛准备好好整肃一下上海滩的商界。

  现在是1933年,距离37年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他必须得在抗战爆发前把日商全部清理出去,然后再把大部分的叶氏投资资产往海外转移。

  否则到了那个时候,叶氏投资起码得缩水一半。

  就在这个时候,北平突然爆出个大新闻——当故宫博物院的前后五批、数十万件珍宝运抵上海滩时,金陵最高法院检察官朱树森突然出动,带人坐火车前往故宫查封会计科,原因是有人控告易培基和李宗侗侵占盗卖文物。

  谁在搞事?

  当然是张继,还有他的老婆崔振华。

  崔振华虽然是个女人,但却担任国党中央监察委员,在职务上并不输给自己的丈夫。

  如果说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只是惧内,那张继就是怕老婆怕到要死。

  曾经有一次,张继的好友彭济群登门拜访,由于二人私交很好,彭济群不等佣人通报就直接进屋。结果发现张继跪在客厅,周围还站着他的几个子女,妻子崔振华手拿皮鞭痛打丈夫,几个子女吓得根本不敢劝。

  打人的崔振华有些不好意思,被打的张继却满不在乎,说道:“彭兄,请不要管,我太太是好人,让她打打出气。”饶是彭济群见多识广,也没遇到过这种阵仗,尴尬得掉头就走。

  还有一次,国党执行委员、立法院院长居正,前往张继家里拜年。来到张家大门前,发现门口放着个马桶,居正觉得很奇怪,随行的人说:一定是张夫人又罚丈夫刷马桶了。

  居正好奇地走进去,只见张继跪在客厅,他连忙跑去搀扶。张继摆手道:“这是我家里的事,请君不要过问。”

  居正只好寒暄几句急忙离开,出门后对同伴说:“这张继的好脾气都用在家里了,跟我倒是争来争去。”

  崔振华其实平常待人非常和气,雍容端庄,颇有大家闺秀的模样,不清楚的都以为她是个好女人。

  然而,诬陷易培基盗卖文物一案,就是崔振华这个母老虎挑起的。

  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担任司法院副院长,又兼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席,居然无法操控故宫的大权,简直就是不可饶恕。

  不仅如此,易培基以前还得罪过崔振华。

  当初易培基因病没有到故宫赴任,按理应该由副院长张继主持工作,但易培基不同意,对人说:“溥泉(张继)神经,又要听神经太太(崔振华)的支配,不能让他在故宫当家。”

  易培基正是因此得罪张继、崔振华夫妇,崔振华这次新仇旧恨一起算,准备把易培基往死里整。

  如今的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郑烈,是张继一手提拔起来的。崔振华勾结郑烈,暗地里多方串联,同时贿买证人,一上来就给易培基扣了顶盗卖文物的罪名,并派遣检察官前往故宫扣押相关人员。

  事发后,易培基愤然辞职,呈文向国党中央监察委员会、行政院和司法部,反诉崔振华和郑烈联合诬陷。

  崔振华那是真正的蛇蝎小人啊,他们收买报纸大肆报道易培基贪污文物,并且已经去向不明,有可能是畏罪潜逃。

  全国舆论哗然,易培基和女婿李宗侗(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瞬间被千夫所指。

  当易培基提出辞职并反诉崔振华时,崔振华又买通报纸,报道“易培基奉令去职”,把“主动辞职”歪曲成“被迫停职”。

  各大报纸纷纷跟进报道,老百姓见易培基都被“免职”了,更加确信易培基、李宗侗二人监守自盗。

  易培基百口莫辩,气得直接病倒,现在只等着法院开庭审理。然而崔振华又玩阴谋诡计,她利用职务之便,将此案从最高法院转移到南京地方法院,南京地方法院里头都是张继提拔起来的亲信,这特么相当于既当原告、又当裁判。

  因为文物运输一直由叶氏慈善基金会负责,这群烂人不敢找叶青青和叶洛的麻烦,只好一路往死里整易培基。

  有人去找易培基,告诉他可以找二少爷和叶氏投资的人帮忙。

  易培基却是摆手道:“清者自清,我相信法律会还我公道。”

  他这个文人实在是把国党政客想的太简单了。

  果不其然,开庭后,易培基请来的大律师虽然很给力,驳得原告方律师哑口无言,但金陵地方法院却不轻易放过易培基,只以案情复杂为理由宣布延期审理,并没有当场宣布易培基无罪。

  事后,张继、崔振华夫妇再次买通报纸,大肆宣扬易培基心虚不敢出庭。

  情况发展到如此地步,即便易培基最终打赢官司,他的名声也已经臭不可闻了,几乎完全毁弃了政治前途。

  然而张继、崔振华夫妇还不打算放过,他们想把易培基彻底弄死,暗中支使检察署官员查封南迁文物,请来文物专家一件一件地进行鉴定。

  这是个非常大的工程,全部鉴定完毕至少得好几年时间。

  如果鉴定出几件赝品,易培基就算完了。

  即便没有发现赝品,这几年之内易培基也别想当官,因为他是“戴罪之身”。

  更可怕的是,几年之后大家都已淡忘此事,就算易培基能够证明自己清白,他在百姓眼里也是个文物盗窃犯,金陵国民政府碍于负面舆论,绝对不可能再重用易培基。

  小人报仇,刀刀见血啊。

  但鉴定送来的文物一事,是彻底惹到了和此事密切相关的叶青青!

第701章 费正清对叶洛的回忆

  文物南迁一事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惹到了叶青青头上。

  不过此时叶青青陪着嫂子小阿俏在美国,抽不出身给惹事的那几人几个大逼斗,这一个屎盆子莫名其妙扣上来,让她这个“文物南迁”总负责人气得不行,连夜打了电话回家,让丈夫林远出面,直接跑去金陵帮易培基打官司。

  张继和他的老婆崔振华这次是真踢到了铁板上。

  他们只想整死易培基,却不了惊动了母老虎。

  林远亲赴金陵,正好与回家的叶洛一行人错开。

  这种小事,叶洛自然也懒得亲自出面管理,就任由林远自由发挥。

  林远现在是叶氏报业的大老板,叶家的惟一女婿,走在南方,不管哪一条道上的人都要给一份面子。

  他花了10万大洋聘请了好几名律师为易培基辩护,又跑去找了宋子文等人求情。

  宋子文早知道里面的狗屁倒灶之事,但这事已经惹到了叶家人头上,只能怪张继和他老婆没长眼睛了。

  看看刚招惹了叶洛的秘书长褚民谊吧,这货现在被叶氏报业搞得臭名远扬,连汪某人都开始疏远他了。

  叶氏报业是林远手中的利器,他直接祭出这个大杀器,一下子就从舆论上扭转了局势。

  加上宋子文等人的鼎力相助,这场官司硬是被易培基给打赢了!

  易培基免去了日后一生的污点,这才意识到叶家人在南方的势力。

  张继和他老婆就惨了,被校长一份口谕,革职待办,然后开始疯狂找关系,送东西,讨好叶家人。

  这事还在纠结之中,叶洛一行人已经坐火车返回上海滩。

  途中叶洛偶遇了同样去上海滩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这两个洋鬼子准备畅游民国,费正清是为了熟悉风俗人情,而费慰梅则是为了考察民间建筑。

  他们的第一站就是上海滩,然后准备持续南下前往江城、香江等地,北方是不敢去了,那里都是日寇和伪军,就算洋人也容易突然暴毙。

  这些城市,都是晚清时期的通商口岸。费正清为了写博士论文也够拼的,他要把所有通商口岸都跑个遍,寻找翻阅当年的海关史料,顺便还要查访各城市的地方志。

  我们不得不承认,费正清对于近代史的研究,给史学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不辞辛劳的常年奔走于各地,搜集了许多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