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493章

作者:江边鱼翁

  挂断电话后,他对众人说道“刚才已经查明,患儿存在肺部瘀血。”

  众人听了后不由看向连涛与李敬生两人。

  这两人都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两人的水平都很高。

  “荣主任,经过咱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患儿是急性病毒性脑炎,这个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想要等到查明病毒类型,恐怕至少也得二十四小时以上,甚至更久。咱们是否可以先做一些对症处理,保住孩子的生命体征,然后再想办法?”

  “聂主任说得很有道理,我立刻安排。”

  荣主任欣然答应。

  孩子转过来后,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治疗。

  现在能做的,恐怕也就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呼吸插管支持,抗凝。

  然后脑水肿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甘露醇静脉注射。

  呋塞米可以与之一起使用,以增强抗脑水肿的治疗效果。

  “我有一个小小的诊断观点,是不是可以排查一下隐球菌性脑膜炎?”

  李敬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给出建议。

第354章 和稀泥式用药,不要脸的隐球菌

  “李医生怀疑是隐球菌感染?”

  荣主任的脸色微变,这个病普通人听了或许没啥感觉,但是身经百战的医生们都明白,这个病极难治疗,预后往往不佳。

  且容易病情反复。

  如果李敬生没有之前的一系列优秀表现,荣主任只当他在放屁。

  现在没有任何人敢轻视李敬生的建议,因为李敬生虽然发言不多,但是每次都是有的放矢。

  “我也只是怀疑,作不得准。如果真是隐球菌感染,就怕是脑膜脑炎型。”

  李敬生嘴上说着作不得准,但是把具体类型都给甩出来了。

  临床上,这个病分为四类,分别是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哪一种都不好对付。

  其中脑膜脑炎型更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与肉芽肿型有得一拼。

  “立刻让实难室查病理切片。只要有所发现,立刻做真菌学检查。”

  荣学开对助手吩咐道。

  隐球菌脑膜炎在早期阶段不易查出,脑脊液的糖和氯化物在早期变化往往不明显,只有在中后期才会明显开始减少。

  特糖含量会明显降低,甚至降到零。

  这个孩子的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就出现了糖含量显著降低,再加上其它症状有多处与此病相符,所以很可能是这个病。

  “李医生刚才提到孩子有可能是隐球菌感染,并且很可能是十分棘手的脑膜脑炎类型,这给我们提了个醒,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定性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孩子的病情仍未控制住,这十分危险。仅仅只是对症治疗,我想是远远不够的,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积极干预?”

  荣学开的目光扫过众人。

  他是当赤脚医生出身,与李敬生这个开诊所的医生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赤脚医生早年的时候给人治病,因为条件有限,医学知识也不是那么先进。那时候稍微难治一点的发热,只要出现上吐下泻,很多直接被定性为疫症。

  啥意思?

  与瘟疫一个意思。

  赤脚医生们为了救人性命,于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治好病就是好猫。

  他们中医的方子、手法、西药、西医疗法,混合着使用。

  而且那个年代是以中医与中药手段为主。

  没办法,那个年代列强们封锁各方面的技术,根本不让我们学习。

  那时候还有一个特征,因为穷,很多老百姓生病了根本不敢上医院看病。请郎中上门看病的做法直到近些年才慢慢开始绝迹。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赤脚医生其实是医疗主力军。

  他们在仪器设备简陋、医学知识落后、药物缺乏的不利条件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想方设法抢救病人的生命,并且磨练出了超强的预判能力。

  一个病人接诊后,能不能救活,有可能朝哪个方向进展,他们在脑子里会有一个精准判断。

  说白了,也就是危机意识。

  李敬生在这方面的预判就极为敏锐。

  城南老街的赵老板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也很强。

  大院的医生因为背靠大树,多少会存在一定依赖心理,并且遇到难处喜欢团队作战。出了事也是吃大锅饭,有医院出面扛着

  所以很难培养出这种敏锐的风险预判能力。

  荣学开得益于早年的赤脚医生经历,磨练出了这种能力,让他在重症医学科如鱼得水。

  此刻,他听了李敬生的诊断意见后,高度警醒,开始主动出击,争取抢在孩子的脑部病变进展到药石难医的地步前,主动干预。

  大病成势,进展到了后期阶段,将会如同山崩,如同海啸,任何手段在它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病成势前主动干预,阻止它进展为重症,甚至产生一大堆的并发症。

  真到了那一步,神仙都救不了。

  “我非常赞同荣主任的提议,咱们主动出击,总比眼睁睁的看着病毒不断破坏孩子的身体,加重病情要好很多。”

  “咳……赵医生措辞需要严谨一些。在病源没查清楚之前,我们就算想出招也不知道打哪。对症治疗,其实也是积极干预,绝不是你说的眼睁睁看着不管。”

  “对对对,是我表述不到位。”

  赵医生三十五六岁,能参加这场会诊,说明被上级医生看好。

  但是当着家属的面说话不注意,这是犯了低级错误。

  这就是实习和二次规培的重要性。

  有很多研硕,甚至是研博都是跟着老师在医院开展实践工作,有些老师不敢放手,这就造成他们锻炼不足。

  然后真正进医院当了医生后,因为学历高,老师的名气大,学到的本事可能也确实不差,唯一不足就是缺乏基层锻炼。

  研博很多都是进医院走马观花几天,直接就升了主治。

  医院为了招揽这种高学历人才,往往也愿意大开方便之门,各方面的要求都会降低。

  这就造成这位赵医生类型,缺乏基层经验,与家属沟通时意识不够高,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当然,这不算什么大事。

  毒打几顿,自然就会变得聪明和圆滑,说话不会再这么任性。

  “咱们抓紧时间继续讨论孩子的用药问题吧!”荣学开把话题引回正轨,也缓解了赵医生的尴尬。

  多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很多大院都有这种优良传统。

  因为主任医师们也是这么成长过来的。

  “抗病毒药物有多种,如果知道病毒种类那就可以针对用药。如果这个孩子是腺病毒、疱诊病毒脑炎,那我相信用阿糖腺苷会立竿见影。问题是现在尚未查清病毒类型,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先进行和稀泥式用药?”

  所谓和稀泥式用药,就是用那些不单一针对某种病毒的药物。

  比如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扩菌药阿莫西林。

  它拥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和场景。

  堪称是神药级别的存在。

  病毒是细菌的碎片,它每年都在不停的进化和增加新种类。

  更有人为研制与合成的病毒。

  在临床上,很多病毒都没有特效药。

  对抗病毒最有利的武器也并不是药物,而是人体的免疫系统。

  很多人只知道爱吃腐肉的科莫多巨蜥,以及爱吃蚊子蝙蝠具备强大的病毒免疫能力。殊不知,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同样不弱。

  李敬生的脑子里不禁冒出一款抗病毒药物的名称——利巴韦林。

  此药的真名是三氮唑核苷。

  它在治疗病毒性脑炎方面应用较多,效果也还不错。

  “荣主任想必已经有了不错的用药方案。”

  “我暂时能想到的也只有利巴韦林抗病毒,同时静滴干扰素100万U加强抗病毒效果。”

  荣主任给出了自己的用药建议。

  不愧是重症医学科的大佬,用药方案比李敬生想的要更全面一些。

  干扰素一般常用于肿瘤治疗,它的抗病毒效果其实也不差,而且能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看来我的方药得再升一升了,与这些大佬还是有差距啊!”

  李敬生默默道。

  大成级别的药效与药代,虽然也已经很强了,但是与专家们的差距还很大。

  哪怕同一种用药,用药的时机与用药的剂量把握精准了,效果会更好。反之,用药时机不对,都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疗效。

  用早了,一个是不敢用药,二个有可杀鸡用了牛刀,让病人承受药害。

  用晚了,药效大减,剂量也会增加很多。

  是药三分毒。

  病人的身体本就虚弱,还得承受药物的副作用,颇有点雪上加霜的意思。

  关键这个霜还是医生打着挽救病人的名义,亲手加上去的。

  医生看病有四难,诊断难,用药难,这是摆在最前面的两大难题。

  “刚才第二医院的李医生提到了,患儿也有可能不是病毒感染,而且可能是隐球菌,这一点咱们必须重视。不然,拿着抗病毒的药物去对付真菌,就有可能大炮打蚊子,用错了武器。”

  说这话时,荣学开有意无意的瞥了赵医生一眼。

  这是暗中提点赵医生,小子,以后可千万别再乱讲话了。

  病人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真菌感染都没查清楚,你说怎么用药物干预?

  赵医生低下了头,略有些羞窘。

  “隐球菌极为难缠,不过要是真的能够及早查明,倒也不错。对于治疗反而极为有利。实验室那边做病理应该不难呀,隐球菌镜检,应该很快就能出初步的结果吧?”

  连涛皱眉说道。

  实验室可以取患儿的少许脑脊液标本,置于玻片上,然后加一点墨汁混匀,加盖玻片。

  如果是新生隐球菌,这时候能在镜下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双层厚壁孢子。它们的外边有一层宽阔荚膜,边缘清楚完整,菌体内可见单个出芽。

  如果是隐球菌变种,菌体有可能呈棒形、针形、梭形、瓢形、圆球形及出芽现象。

  要是这样没查出来的话,还可以离心沉淀法复查。

  人民医院的实验室非常强大,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得出这个结果一般非常快。

  毕竟这个孩子的病情危重,这么多位主任都在现场等着,实验室那边不可能傻傻的按流程排队。

  肯定会优先检查。

  “嘿,连主任这张嘴真是金口银牙啊!实验室打电话过来了。”

  荣学开接通手机。

  与对方交谈几句后挂断,脸上带着一抹难以掩饰的兴奋。

  “李医生啊李医生,让我说你什么好呢?你是专门搞神级预言的吗?又被你说准啦!”

  荣学开看向李敬生的眼神充满欣赏和喜爱。

  要是这小子能给他当助手,那该多美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