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飞的东君
又如之前始皇帝的父亲异人,为什么能够从安国君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立为储君?
就是因为当时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没有儿子,所以吕不韦就瞅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手段运作,使得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成为了超越长幼顺序的嫡子。
这样一来,凭借宗法制度,异人就越过众多兄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继承人。
现在始皇帝并没有确立皇后,从法理上来说没有继承君位的嫡子。
那么就该退而求其次,按照长幼顺序,来确认储君人选,这是秦国一直以来的继承制度。
扶苏,作为长公子,就是第一继承人。
赵佗搬出宗法制度,巧妙的回避了自己的主观意见。
他为扶苏站台,那可不是因为扶苏贤明,也不是因为自己是他妹夫,而是祖宗制度使然。
始皇帝盯着赵佗。
赵佗面色平静,实际上鞋履里的脚趾都已经开始抓地了。
良久,始皇帝说道:“朕知道了,你回去吧。”
“唯。”
赵佗如释重负,忙拱手行礼,缓缓后退。
在离开宫殿前,他看了殿中侍立的中车府令赵高一眼。
赵高感应到赵佗的注视,对他微微点头。
看着赵佗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坐在御座上的始皇帝哑然失笑。
“这小子还真是机灵。”
始皇帝摇了摇头,他问赵佗这个敏感话题,确实是有看看赵佗反应的心思。
要是赵佗真借着此事对扶苏大为夸赞,皇帝的心思肯定会有些不一样。
如果赵佗为了避嫌,故意说扶苏的不好,建议皇帝再多观察看看,那就显得刻意了,会让人感觉虚伪。
天下谁不知道你赵佗和扶苏关系好啊?
所以始皇帝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有些难度。
哪知道赵佗年纪不大,说话倒是滴水不漏,凭借宗法继承制度来回答问题,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各方面还显的无懈可击。
始皇帝闭上眼,再度在心中盘算。
“这样也好,赵佗和扶苏同龄,若能扶持,想来天下能长久安稳。”
始皇帝是个务实的人,他虽然在走修仙之路,希冀得道长生,永远统治这个天下。
但同时,他也在以防不测,安排后事。
帝陵修筑,从未停止,就表明了他是做好了死亡归去的准备。
如今既然决定立储,那自然是要将一切事情都考虑到。
始皇帝之所以选择扶苏,除了诸公子中在能力上无人能够与其相比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扶苏能得臣子人望。
廷尉李斯为岳丈,武功侯赵佗为妹夫,又曾和蒙恬共事修筑直道,这些方面都是其他公子无法相比的优势。
这中间又恰好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武功侯赵佗年纪轻轻,便战功赫赫,威震天下,且爵位极高,声望正隆,可谓是达到了臣子的顶点。
始皇帝在,那自然能镇住赵佗。
但始皇帝如果不在了呢?
除了扶苏外,其他诸位公子全都比赵佗年轻,辈分低,又无什么威望经验。
如果这些公子登基为帝,那岂不是要被赵佗压得死死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始皇帝恐怕就只能做些其他手段了,或许会带着赵佗一起离去也说不定。
但换成扶苏来继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扶苏和赵佗同龄,在辈分上又是赵佗的大舅哥,各方面都能压住赵佗。
如果扶苏继位,赵佗自然不会有异心。
君臣,方能得始终。
“而且赵佗征战四方,伤病一身,又兼之前被丹药所伤,寿元或将不及朕的儿子,有扶苏在位,他也能寿终正寝啊。”
始皇帝将所有情况都考虑了一下。
觉得不管是为了这个天下,还是为了和赵佗的君臣翁婿之情,立扶苏为储君都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既然做好了决定,始皇帝雷厉风行的性格便不再拖延。
他转头,看向侍立在侧的赵高。
“为朕拟诏,明日朝会宣读。”
“朕将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
第六百九十八章 :储君
“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当树建储贰,安固邦家。”
“皇长子扶苏,为宗室首嗣,性格敦敏,乃天意所属,兹恪遵初昭,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策玺,立为皇太子。”
秦宫大殿上,谒者捧着诏书,当众宣读了这条事关邦国稳定的诏令。
“儿臣扶苏,谢父皇恩典。”
长公子扶苏出列,面色肃然,向着帝榻上的始皇帝拜行大礼。
之后他将随始皇帝再去敬告和祭祀天地、宗庙、社稷,一番仪式后,扶苏将不再被冠以长公子的称呼,而是真正的太子。
赵佗看着这一幕,长出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同样是百感交集。
改变了。
这大概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对历史改变最大的一件事情。
太子的册立,宣告了秦国帝位归属权的确定。
在法理上,扶苏就是大秦帝国的第一继承人。
哪怕以后再出现了始皇帝暴病而亡的突发事情,也不会再有人敢在其中搞什么矫诏之类的事情。
加上始皇帝在彭城挨了一椎,回来后又迷上了修仙,赵佗估计始皇帝以后多半不会再去东巡,这样一来,沙丘之事也将完美避免。
“没有了胡亥和赵高的大杀宗室,乱施国政,整个历史的走向都将和原来完全不同。秦末之变,将不再出现。”
想到这里,赵佗露出了真正的笑容。
先将原本悲惨的结局改变,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改革国政,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随着扶苏的拜谢,众公卿也纷纷行礼恭贺。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倒是不意外。
始皇帝提前召身为监军的扶苏回咸阳,之后又命他主持事项,这个政治信号太明显了。只要嗅觉稍微敏锐的臣子,都对此有所猜测,只是他们没想到始皇帝做事这么快,说册封就册封,那还真的是雷厉风行。
满朝公卿中,除了赵佗外,又以廷尉李斯心中最为激动。
只不过他的政治素养很好,脸上的神色很平静,只是目光不时向着赵佗这边张望。
扶苏如果上位,能与他李斯争权者,恐怕只有这赵佗一人了。
感应到有人注视,赵佗侧首过来,发现李斯正对他微笑。
“老李啊老李,我可是救了你一家性命啊。历史被改变,你李斯也不用再遭受五刑俱全,腰斩于市的下场了,这得感谢我吧?”
赵佗回了对方一个笑容,心中暗暗嘀咕。
无形之间,他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这一次的朝会似乎只为册封之事而开,待到诏书宣布完毕后,始皇帝就宣布散朝,他将带扶苏去宗庙等地方进行祭祀。
因为这事情极为敏感,赵佗不和其他公卿闲聊,准备先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嬴阴嫚,几步就出了殿门。
李斯的想法和赵佗差不多。
散朝后,治粟内史王戊等人皆来向他恭喜。
“廷尉乃太子妇翁,日后前程无量啊。”
“诸位言重了,在我大秦若论前程,还是得看能力与忠心才是。”
李斯平淡应对,很快就摆脱了这些想要和他交好的公卿,出了宫门便直往府邸中去。
待回到家后,李斯的脸上才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给我煮一碗酱肉面,多加酒调味!”
他一边对下人吩咐,一边派侍从将还在外面和人打牌的李于找了回来。
“父亲,何事如此高兴?”
李于一回来,就看到自己老父正满脸发红的吃着一碗面,眉眼之间尽是笑意。
“今日皇帝正式下诏,册封长公子为太子!”
李斯抛出了这个重磅炸弹。
李于一怔,接着便兴奋的拍掌而笑:“太好了!太好了!长公子成为太子,之后只要他登基为帝,那我李氏将在大秦永享富贵啊!”
李斯点了点头,但马上话锋一转,沉声道:“此事不可高兴早了。我这一次召你回来,一来是要嘱咐你日后更当谨言慎行,万不可以此为傲,在外面更要管紧嘴巴,勿要坏了太子的大事。”
对于自己这个中子,李斯可是一点都不放心,必须得好好叮嘱一番。
“知道了,我在外面自是不会乱说话。”
李于撇了撇嘴,又道:“父亲说了个一来,莫非还有其他事?”
李斯再度打量了一眼周围,见到没有任何外人在场后,这才低声道:“我看武功侯家的儿子都已经两岁了。而汝妹嫁给长公子更在武功侯尚公主之前,这三年的时间,她竟一直无所出,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于知晓此事严重性,神色肃然道:“父亲说的是,只有我李氏之女为皇家诞下子嗣,我李氏的长久富贵才有期望。之前长公子在外监军直道,在家时间少,或许是这个原因并未怀上吧?”
“此事我不好出面,你当找机会嘱咐她一二。不管什么情况,都一定要尽快怀上太子的儿子,如此我李氏地位方能真正的稳固!”
“她的肚子,关系着我李氏的未来啊!”
李斯眼中绽放精光。
扶苏当了太子,固然值得高兴。
但对李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他李斯的女儿尽快生下皇长孙!
李斯曾在吕不韦手下当门客,对于吕不韦早年操作异人上位的事情打探的很清楚。
在那个时代,公子异人之所以能成功上位,其核心原因正是因为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生不出儿子。
如果华阳夫人有亲儿子,吕不韦和公子异人不管有多大的能力都不可能成功上位。
这事就说明了,他李斯的女儿占据太子的正妻之位还不稳固,必须要生下儿子才行,要不然早晚便宜其他人。
只要李姝生下儿子,那个孩子就是扶苏的嫡长子,始皇帝的皇长孙。
这才是大秦帝国在法理上真正的继承人!
他李氏,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富贵。
“不惜一切代价,我李氏之女都要为太子生下儿子!”
李斯咬牙开口。
他的脑海里,莫名的想起武功侯家那个两岁的孩子。
虽然长公主的儿子对皇位没有任何威胁,但李斯想到一件事情就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赵佗的儿子,现在可是始皇帝唯一的孙辈啊。
……
武功侯府中。
从朝堂上回来的赵佗十分兴奋,将扶苏正式被册立的好消息告诉了嬴阴嫚。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