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冯紫英一愣,随意展颜一笑,手却在对方翘臀上拍了一下,“妹妹怎么也学得林妹妹那般牙尖嘴利起来了?我可没说林妹妹和宛君不投缘,不过林妹妹性子和妹妹不一样,嗯,也许日后要和宛君相处,须得要多一些时间方能融洽吧。”
“那冯郎打算什么时候赴任永平?”宝钗丢开自家心事,她也不愿让情郎一直为自己这桩事儿烦心,既然情郎有把握,那她也无条件相信对方,就只需要静候就是了,当然母亲那边还得要去安抚好。
“还要二十日吧。”冯紫英点点头,“前期我已经安排人去帮我熟悉情况去了,嗯,兼祧还要三五日礼部才批复下来,妹妹只管放心就是。”
宝钗轻轻叹了一口气,“对冯郎小妹是信得过的,只是宝琴这边……”
“车到山前自有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冯紫英摇摇头,“只是宝琴要寻个人家却需要等上一年半载了,等到和梅家这边解除婚约的事情慢慢淡了,再来计议,放心吧,上苍自然有她的姻缘安排。”
上苍安排?
宝钗美眸中一阵闪动,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嘴唇微动,但最终却没有说出口来。
第四十二章 京东第一府?烂泥潭!
平儿在角门上在园子门上守了许久,也没见着冯紫英出门来,便径直往园子里来寻人了。
只不过一直找到潇湘馆,不动声色地问了在门外玩耍的雪雁,才知道冯紫英并未到潇湘馆来,这让平儿很是纳闷。
冯紫英进园子不去潇湘馆,还能去哪里?莫非是缀锦楼?想到那一日正巧和司棋看见冯紫英拥吻二姑娘的情形,平儿没来由的一阵躁动。
这位冯大爷还真的是肆无忌惮,居然敢在大观园里如此胆大妄为,而且还是素来老实敦厚的二姑娘,这简直大大出乎平儿的预料。
不过若是二姑娘真的入了冯府,也是一桩好事,起码在平儿心目中要比嫁给那孙绍祖强得多。
一路行到缀锦楼,平儿和司棋也不见外,径直入内问了,才知道并没见到冯大爷来。
这倒是让平儿格外好奇了,除了二姑娘和林姑娘外,那就只剩下云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和宝姑娘了。
珠大奶奶那里是不可能的,四姑娘那里可能性也很小,云姑娘、三姑娘和宝姑娘都有可能,只是自己也不能一家一家找下去。
就在平儿疑惑不已的时候,冯紫英却早已经从东面绕行出来了。
回到家中,吴耀青已经在府中书房等候了。
“回大人,永平府目下的基本上情况小的已经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有了一个大概勾勒。”吴耀青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奉命去了永平,结合着顾登峰和一干晋商们在永平那边的勘探活动,开始收集各方情况。
相比于南方这些府州的富庶,永平无论是在人口还是经济发达状况都要差许多,永平府下辖五县一州三卫,同时蓟镇驻地也在永平府境内。
永平府也算是边地,除开五县一州外,抚宁卫、山海卫加上开平中屯卫三个卫隶属于蓟镇的卫所,地域面积实际上不小,但是却因为紧邻边墙,经常遭受蒙古左翼诸部的袭扰,经济上比较凋敝。
像三个卫镇中,开平中屯卫是完全的屯垦卫所,而抚宁卫和山海卫则是以边军为主,兼有部分卫屯。
三个卫屯分部占据了整个北面和西面,而永平府五县一州则主要是在东部、南部和中部。
由于军地关系一直不好,双方矛盾不断,经常是各自上书告状,使得永平府也一直是北直地区官员们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所以冯紫英来这里也是让很多人大为吃惊。
在这些人看来,就算是冯紫英要“引咎外放”,那也完全可以去江南大府,即便是要留在北直地区,保定、河间这些府难道不好么?怎么会去选一个人人都不愿去的永平府?
当然也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大略能猜得到一些原因。
比如永平府挨京师城最近,回京师最方便;又比如永平府现任知府朱志仁年老体衰,经常抱病卧床,性格也宽厚,便于主副相处;又比如冯紫英父亲是蓟辽总督,而永平府北面和西面均为蓟镇卫镇控制区域,乃是蓟辽总督辖地,冯紫英去担任同知有利于缓和军地关系。
结果吴耀青呈上来的厚厚一叠文卷,冯紫英大略一看,对于环境地理和人口经济这些,他没有多看,这些日后有的是时间吗,慢慢去了解,他关心的是永平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及潜在的风险。
“耀青,其他我就不多看了,你具体和我说说,永平府目前的情形如何?”冯紫英放下文卷,直接问道。
“不太好,北面西面乃是三卫之地,人口不多,大多为军户及其家眷,粗略估计大概在二三万户,七八万人之间,五县一州,均在中南东部,各县人口分布不均,卢龙最多,为上县,其他几县州均为中下县,匪患严重,尤其是在三卫和五县州交界地区的山区,各色盗匪相当猖獗,而州县难治,而卫镇军队却根本不问,甚至还有勾结,……”
“还有勾结?确定么?”吴耀青的话让冯紫英吃了一惊。
要说军地关系不睦,军队对匪患放任不管,的确说得过去,在榆林,在大同,这些边地或多或少都存在此类情况。
若是地方官和军队关系密切,那么军队自然可以助剿,但如果关系不好的话,那么就对不起,哪怕盗匪就在眼皮子底下,这些人边军也一样不闻不问,坐视不管,但要说到和盗匪勾结,那就有点儿夸张了。
“应该是如此,在开平中屯卫和抚宁卫那边,都有这种情形,这也是我们在永平府这边的一些人反馈回来的,前一任抚宁县丞便是被盗匪袭击杀死,导致县令被撤职,……”
吴耀青的话再度让冯紫英吃了一惊,这连一县县丞都被盗匪杀死,县令被撤职,足以说明永平这边的治安不靖到了何种地步。
“那就你目前了解,永平府治安状况不好,又以何地为最差?”冯紫英再度问道。
“抚宁、乐亭、迁安都不算好,滦州和昌黎略好。”吴耀青如实回答:“一句话,和卫所交界地区情况都不太好。”
冯紫英立即就明白了,这意味着这三县的盗匪猖獗或多或少都和卫镇军中有相当关系。
“嗯,我知道了,那这五县一州的赋税收取情况如何?”冯紫英对这一点也格外关心。
府县的官员,考核按照轻重缓急来分,首重治安和赋税,然后再是诉讼、教化,一句话,如果这个地方治安良好,田赋杂税劳役能按期收取督办到位,那么基本上这个地方的正印官考核就能算一个优了,当然诉讼也很重要,如果你这里诉讼多发,说明民众教化不佳,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按照前明延续下来的惯例,各府县会按照冲、烦、疲、难四类情况来加以确定这个地方的任官难易和时间,后来又加了一个边字。
冲、繁、疲、难、边,冲是指地处交通要冲;繁是指公务繁多,一般可以指人口众多,赋税收取量大;疲,就是赋税收取难度大,拖欠多;难,就是指民风刁悍,容易产生流民,社会治安不佳;边则是指地处边地,叛乱、战事风险高。
如果五条只要占据四条及其以上就称之为“最要缺”,而占三条则称之为“要缺”,占两条则称之为“中缺”,一条则称之为“简缺”,而这种地位的重要性也直接决定了官员晋升的年限和优先程度。
像“中缺”和“简缺”地方的官员,一般说来都要求必须任满三考之后才能有机会获得升迁,每一考为三年,也就意味着后两类官员正常情况下都需要在一个岗位上干满九年才能获得升迁,而如果是“要缺”则干满两考如果都为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升迁。
而“最要缺”岗位上则只需要干满一考以上为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升迁,但这种一考即升的情况也很罕见,只能说具备这种可能性,更多的还是要干满两考才能升迁,当然亦有干满一考,但是二考未到但却受到擢拔的情形。
府县的考核皆以此类来进行,而永平府的情况就毫无例外的属于“最要缺”。
冲,永平号称京东第一府,乃是京师以及内地通往辽东的咽喉之地,也是辽西走廊通往内陆的必经之道,自然符合“冲”的特点。
繁这一点,永平府算不上,人口不算多,赋税不算重,但是劳役却不轻,所以不能占着“繁”这一点,但实际上由于永平府北、西两面都是卫镇,一旦有战事,劳役量很大。
疲,永平府当之无愧,赋税因为社会治安和水旱灾害印象,收取难度大,历年积欠大。
难,这也是为永平府定义的,这里和辽东接壤,民风彪悍,老百姓好勇斗狠,而且因为水利设施欠缺,水旱灾害频繁,极易产生流民,盗匪众多,社会治安很差。
而边这一说就不用说了,直接面临西北面蒙古左翼的察哈尔部威胁,虽然这两年有所减缓,但是仍然随时面临这些说不清什么时候就钻进来的蒙古人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永平府也算得上是“最要缺”之地,来这里固然条件艰险,但是若是能打开局面获得上级好评,晋升的可能性也很大。
“回大人,赋税收取情况好像也不太好,永平府的水利设施多年年久失修,像乐亭的葫芦河和定流河便经常泛滥,上边儿的滦河三年发大水,淹了迁安县城,连卢龙城墙也都被冲垮了一大截,所以起码近三年来各县都是屡有拖欠,知府大人身体不佳,所以户部屡屡申饬,知府大人都敷衍了过去,不过大人若是去了,只怕这事儿就得要落到大人身上了。”
冯紫英听得一阵头皮发麻,之前选择永平,也就是觉得朱志仁年老体衰,身体不佳,也许就难以掣肘自己做事,但是没想到这边情况却是如此糟糕,还京东第一府呢,这简直就是烂泥潭啊。
第四十三章 宏图,曲线
匪患严重,社会治安不靖,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赋税拖欠严重,冯紫英甚至怀疑如果不是朱志仁是福建人,而且和户部尚书郑继芝是同科进士,这个家伙或许早就该被免职了。
以上这几条,随便一条都能成为主官被免职的有力依据,但朱志仁以抱病之躯还是能挺过来,也足见此人还是有一番本事的。
冯紫英突然意识到自己要来永平府恐怕不像最初自己猜测的那样是自己主动请缨那么简单了,没准儿也有齐师的一番心思在里边。
朱志仁这个福建士人在永平府搞得如此糟糕,现在更是经常以托病卧床不起为由推诿事务,自己这一去,重担都可能压在自己身上,干得好也许就是自己扬眉吐气,干得差,没准儿就可以把责任推到知府无能和掣肘。
毕竟知府和同知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跨越,能不能进入正四品官员序列,往往就是迈入大周高级官员的一个门槛。
不过冯紫英估计齐师他们的心思还是倾向于自己能放手一搏,永平府是轮人口和赋税是下府,但是地理位置和意义又极其重要,特别是作为京东咽喉,扼守辽西走廊,其意义大不一般,又是北直地区的一个关键点位,这里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京师人心。
在这里能做好,足以为自己日后迈向更高的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说,这里士绅对官府还是较为拥护支持的,主要是因为西面北面的卫镇军屯对他们影响很大,加之十多前年察哈尔部曾经突破边墙进入永平掳掠,也给永平诸县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不少百年大户都被蒙古人横扫一空,许多现在的士绅都是在前一批人惨遭灭族之后才逐渐出头的,所以对官府还是较为敬畏的,……”
嗯,这应该是一个好的消息,北地士绅在地方上影响力很大,尤其是一些稍微出一个一两个举人的家族都会在地方上拥有很大影响,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对官府施政,尤其是对自己这种想要去大干一番的新锐官员是一个不利因素。
如果永平府士绅力量相对薄弱,这对于发展以煤铁产业的自己来说就大有为有利了,当然冯紫英也相信晋商这帮人也不是易与之辈,对于这些地头蛇,他们也在大周南北纵横几十年,自然也有应对之策。
“……,登峰他们和佛山庄记以及山陕商会的人已经在滦州、开平右屯卫、迁安一带开展勘探接近半年了,大体上也圈定了几个区域,主要集中在迁安县南部、滦州西部与开平右屯卫交界地区,这些区域石炭品质很高,他们据说也按照大人提出的办法正在试验将石炭变成木炭(焦炭),具体情况解释登峰会向大人做具体报告,……”
其实这个情况冯紫英已经掌握了,顾登峰基本山保持着每一旬要向冯紫英通过书信上报一下这个联合体的进展。
应该说还算是较为顺利,主要还是因为永平诸县人口都不算多,一些偏远区域尤其是靠近北部卫镇的区域人口更少,这还是十多年前蒙古人寇边入侵带来的巨大阴影,谁也不愿意成日生活在夜不能寐的危险境地下,加上卫镇这边的不给力,匪患在这些结合部更为严重,所以联合体选择勘探的主要区域还是集中在这些地区。
要启动冯紫英心目中的煤铁复合体项目,资本、人力、技术、市场、运输,缺一不可,这也是冯紫英之所以愿意放弃京师城中的优渥生活,舍弃去保定或者宁波这等条件更优越的地方,来永平的主要原因。
资本有了,有晋商和海通银庄做后盾,人力有些问题,但是北直诸府乃至山东地区深受小冰河时期的灾害所困,只要一到冬春季节便多的是过不下去的流民要往京师城跑。
每年各地官府拦截劝返都是一个大事儿,但是即便如此,每年倪二们手底下会平添许多只需要填饱肚子或者家人生存而不要命的汉子,这是大势,谁都挡不住,所以只要想些办法,这些都不是问题。
市场不愁,有庄记早就开辟出来的市场渠道,能有多少他们就能卖出去多少,而且还有国内市场这样庞大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比如火铳火炮的制作,这也同样是冯紫英给庄记的要求,没有这一点,冯紫英也没有必要如此看重庄记。
运输也是一个问题,这需要一个过程来解决。
永平府东北角上的山海卫境内南边儿,就是后世最著名的秦皇岛,那里也是天然良港,冯紫英计划打着为辽东输送补给的幌子,要在这里提前建立起一座可以上通辽东、朝鲜、日本乃至东海女真,下联扬州、宁波、广州、东番和南洋的港口,作为北地开埠的第一城!
一边听着吴耀青的介绍,冯紫英也一边提着问题,只不过他问的问题都相对刁钻,让吴耀青都有些不太习惯,不过吴耀清也知道这一位马上就要去担任同知,各方面都要了解,特别是对他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就要求更高。
这一席话一说就是一个多时辰,冯紫英把所有的资料都留了下来,顺带也问了目前在人手上的物色情况。
用人不疑,既然确定了汪文言为总揽,其他诸人各自按照擅长和以前的经历来进行分工,冯紫英就不会过多的去干预,他只需要结果,但在人手和财务上他仍然需要过问。
就目前来说,冯紫英的这些活动都还可以说是为自己出任永平府同知做准备,甚至也能推到自己老爹的蓟辽军务需要上,也还不存在可能会牵扯到的比如龙禁尉的刺探和都察院的监督上来。
但是随着日后事务越来越繁杂,冯紫英相信肯定是避免不了要被龙禁尉来掺沙子的,这一点也是他只需要谨慎对待的。
冯府里边都有龙禁尉的眼线,但冯紫英并不惧怕,一切都是规则范围允许以内的事情,所以不必担心。
但是像自己现在做的事儿,尤其是通过汪文言这个团队所作的,眼下还见不出,但三五年以后呢?恐怕龙禁尉就难免会有些怀疑了。
当然只要自己成长够快,加上有老爹这座大山做遮掩,许多事情还是说得过去,但冯紫英也不确定这种说法能否一直让人信服下去,尤其是龙禁尉这些人他们天生就是针对他们认为对皇权构成威胁的。
不过这不是冯紫英打算退缩的理由,更何况朝中越发诡谲的局面也让他认定未来几年里,只怕天家自己内部的争斗才会是龙禁尉的侦察重点,对军中武将们动向的窥探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而自己这种小年轻,在他们心目中顶多也就是被“放逐发配”之后一门心思要一鸣惊人像世人证明自己,所以要别出心裁做某些事情罢了。
冯紫英也乐于以这样一种形象来向世人昭告,嗯,这不是坏事儿。
……
段氏有些烦闷地坐在屋里,一直到妹妹进来,才撩了一下眼皮子,没有理睬对方。
这铿哥儿可真是本事,把妹妹和沈氏都给“收买”通了,这两日里妹妹便一直在自己耳边聒噪。
但段氏实在不能接受一个皇商家庭,在她看来这和沈家相差甚远,和林家也不再一个层面,也不知道那薛家女子有什么魔力就把铿哥儿给迷住了。
她当然也托人打探了薛家情况,和她猜测的差不多,虽然是原来金陵望族,但是早就没落了,全靠着王家和贾家的余荫勉强维持着,和蒸蒸日上的冯家根本无法比。
对娶林家女段氏就一肚子气,林黛玉的娇弱让她揪心不已,幸亏还有一个陪嫁过来的庶出姐姐作媵,现在薛家又冒出来了,让她很不甘心。
“姐姐,……”
“婉琴,不用说了,我不想再听你替铿哥儿当说客的那些话,你们娘俩就是联起手来糊弄我,嗯,还有宛君,你们婆媳加上铿哥儿,……”段氏不无醋意,“你们都当好人,就是我这个当娘的来作恶人,没见着铿哥儿这两日都不过来了?”
小段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看来自己姐姐还真有些吃醋了,“姐姐,铿哥儿是你身上掉下里的一块肉,您还能和他计较?再说了,他也是在忙着为去永平做准备呢,我听金钏儿说,他回家开始,在书房里都见了好几拨人了,一谈就是一个时辰,连饭都是端到书房里去吃的,吃完又在看东西,……”
段氏狐疑地看了一眼妹妹,“真的?我还以为惦记着兼祧的事儿呢。”
“姐姐,我觉得铿哥儿有句话说得很对,以他现在的情形,其实已经不需要依靠姻亲来帮助自己了,沈氏和林氏,都是江南士绅望族,一个是书香世家,一个是列侯出身的士林文臣之后,而且还算是武勋一脉,铿哥儿本来就是北地士人的翘楚,其师尊也是北地和湖广士人中的领袖,这等情况下,他需要的是一个安稳的后院,……”
小段氏坐在姐姐身旁,一边替姐姐按摩肩膀,一边笑着语气很随意的说着话。
“……,嗯,而对我们冯家来说呢?长房和三房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么现在二房又有这样一桩喜讯,嗯,这也是铿哥儿自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小段氏这话一说,段氏就有些不悦地哼了一声,小段氏也一笑,不再说这桩事儿。
“……,可对我们冯家来说呢?最需要一个能尽快生养下冯家子嗣延续香火的女子,一个能够和沈氏、林氏和睦相处的二房大妇,好让铿哥儿去永平府之后也能心无旁骛地做他的大事。”
“沈氏有了身孕,但是谁也不知道是男是女,林氏年幼体弱不说,还要等两年才守孝期满,这薛氏我也打探过了,性子的确温和大度,嗯,体格丰润健康,而且年龄也只比铿哥儿小一岁不到,正是适合生育的年龄,……”
“再说了,姐姐也知道铿哥儿的性子,他喜欢的女子,就一定要得到,……”小段氏看着段氏,“姐姐又何必要弄得铿哥儿要外放几年的时候不高兴呢?姐姐若是喜欢沈氏,那就多和沈氏说说话,日后沈氏有出,姐姐便多宝爱他一些便是了,不过小妹倒是觉得这薛氏真如沈氏所说那么知书达理,姐姐日后未必就不会改变心意呢,……”
不得不说小段氏这个说客还是相当厉害的,之前一句铿哥儿已经不需要联姻来帮助而需要一个稳定的后院来让他专心做事,后一句何必要让他外放几年临走之前还弄得心情不悦,都让段氏心中也是有些感触。
尤其是想到儿子这一去就要几年,虽说也就几百里地,但是毕竟再无可能像现在这般每日来问安陪着自己说话了,心里还是有些发酸,毕竟儿子还是长大了。
看见自己姐姐黯然叹气,小段氏自然明白姐姐心思,“姐姐,永平府也不算多远,逢年过节和休沐,铿哥儿也能抽时间回来,也就是两三年的光景而已,……”
“哎,想到两三年里铿哥儿都要在外,老爷也远在辽东,我心里就慌得紧,铿哥儿这一去,谁去伺候他?尤氏姐妹固然要去,那边金钏儿姐妹和香菱都跟着去吧,这边沈氏身子日渐不方便了,晴雯和云裳都还是留在沈氏边儿上更合适,……”
小段氏眼珠子一转,“姐姐,你还忘了薛氏?若是能早些成亲的话,让薛氏嫁进来就跟着铿哥儿去永平府,论理那边也该有个大妇去主持屋里事儿,……”
段氏哪里还不明白妹妹的意思,瞪了对方一眼,但是最终却还是点点头,“这事儿让我想想,另外我也得给老爷那边去一封信,这么大事情,我一个人也不能做主,若是老爷允了,那便依了铿哥儿吧。”
第四十四章 马士英
小段氏说得没错,这段时间冯紫英的确陷入了忙碌之中,甚至没有太多心思来过问兼祧的事情,反正向礼部已经申请,也就是一个走程序的问题。
他需要在走之前把许多事情都要有比较完善妥当的安排。
该做的事情都要做,该见的人都得要见,该说的话也得说到,日后自己虽然还可以通过书信遥控一些事情,但是许多就只能靠各自的临场发挥了。
比如《内参》。
方有度进入都察院,郑崇俭和王应熊进入兵部,那么《内参》这日后三年就必须要交给其他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