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这一年多里,虽然齐师一直在病榻上缠绵,但影响力却摆在那里。
是他支持了顾秉谦出任首辅,他不会允许谁来推翻这一安排布置。
所以在他的影响力没有彻底消退之前,无论是官应震还是黄汝良都不可能有什么太过出格的举动,顶多也就是在内阁内部与顾秉谦撕扯罢了。
冯紫英其实也不太看好顾秉谦当这个首辅,但是既然当上去了,哪怕顾秉谦表现的确不佳,他也不太主张就要立即换人。
每一次内阁变动,都会引来朝局的动荡,对冯紫英来说,这都会耽搁影响做许多事情,需要花很多精力在人事上。
这都两年过去了,再忍一忍,一届也许就过去了。
何况顾秉谦的弱势对自己来说也是好事,自己可以在诸公之间如鱼得水,最大限度地将利益最大化。
他一直担心黄汝良可能会掀桌子,没想到黄汝良用温水煮青蛙,逼得顾秉谦要掀桌子了。
改组内阁?把黄汝良清除出去?
可黄汝良是那么容易清除出去的么?
有叶向高和方从哲的支持,有江南士绅的拥戴,即便官应震也都和黄汝良保持着较为默契的合作,乔应甲与黄汝良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哪有那么简单就能把他撵出内阁的。
黄汝良性格有些执拗,风格也有些激进,加上他和顾秉谦都是江南士人出身,而黄汝良依靠叶方以及大部分江南士绅的支持隐隐压住了顾秉谦这个首辅,恐怕这就是顾秉谦最难接受的了。
冯紫英觉得顾秉谦甚至可以接受官应震和乔应甲,但是恰恰不能容忍黄汝良。
但为什么要牵扯到易帝?
万统帝已经成了死狗,缩在宫里不敢吭声了,把他换了,意义何在?
这也是让冯紫英有些疑惑不解的。
冯紫英认真揣摩过,顾秉谦可能需要皇帝的支持来加强他这一届内阁乃至他的首辅位置的正当性,这在齐师去世之后尤为突出。
可官黄二人都是欲取而代之,乔应甲对其也不支持,只有自己算是支持他,但自己年龄资历原因很难赢得所有北地士人支持,也许正是在这个心理考量下,才让顾秉谦起了易帝和内阁调整的心思。
可易帝这么简单么?
怎么来实现?
万统帝本人是朝中诸公都不会支持的,那么易储之后,也许顾秉谦会说服万统帝直接退位将皇位交给张骅,这样一来顾秉谦的权威将得到加强,而清理掉黄汝良就成为可能。
但顾秉谦肯定还需要另外补入一个取代黄汝良的士人,否则很难让江南士绅们接受。
这里边肯定还要经过激烈的博弈才行,但是脉络却基本上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不让万统帝的世子张骝为太子,冯紫英也在思考,这可能也是考虑到当初内阁坚决反对万统帝让自己世子为太子,现在却又接受,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换一个人也就可以说得过去了。
当然,对万统帝来说,只要是自己的儿子继位,是不是世子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结合着自己的思路,冯紫英也仔细询问了李桂堂相关的消息,算是八九不离十了。
“张骅的情况我不是太了解,桂保,你说说他的情况。”冯紫英摩挲着下颌,沉声问道。
“皇上共有四子,其中长子次子皆为皇后所出,三子四子为其他皇妃所出,次子张骅为世子张骝同母兄弟,较世子小三岁,……”
李桂堂显然也是有所准备,“张骅相较于世子低调许多,而且性格也较为平和,不太喜欢掺和政务,最大的爱好便是喜欢木工器械,平时基本上都是在宅邸中设计和制作各种匠作工艺物件,据说他设计的马车改良了车厢轮毂之间的架设模式,引入了多重弹簧,极大的改善了舒适性,……”
冯紫英颇为吃惊。
他早就和京畿煤铁军工联合体提过这桩事儿,那就是弹簧用于马车上的改良,但是如何最优化,他也一样不清楚。
后来听说京畿煤铁军工联合体最终生产出来了合适的弹簧,最后还被人设计出来加入到马车上,制作出了现在的改良马车,没想到居然和万统帝的这个次子有关系。
“张骅居然有这般本事?”冯紫英忍不住问道。
“好像的确如此,属下还曾求证过京畿煤铁军工联合体那边,他们确认过,据说还因此申请了专利,……”
李桂堂点头。
“嗯,此事不说了,那张骅还有其他表现么?”
“没有其他爱好,连妻室都只娶了一个,就是酷爱痴迷这个手工设计和制作,在这上边也花费不少,据说宅邸里边满是各种木制和铁制的器械,成日里钻研此道,……”
冯紫英心中一亮,难怪顾秉谦会选择这个张骅,看来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皇帝人选啊。
这一点上顾秉谦倒是和自己有着同样的心思。
“唔,我知道了。”冯紫英点点头。
如果顾秉谦真的有意在这个问题上要易储然后推动万统帝退位,那么肯定会在合适时候来找自己商计,但是估计应该是顾秉谦有了相当把握之后才会如此,不过这似乎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
越来越强势的黄汝良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益处,同样官应震势力增强也一样对自己没好处,如果顾秉谦能将黄汝良逐出内阁,重新换人进入内阁,这也不是坏事,起码自己的权力可以进一步增强。
只是官应震和乔应甲那里顾秉谦还得要有一番交易才行,而且这易帝易储之事,官应震和乔应甲会怎么看待呢?
坐观?还是介入?
冯紫英还在斟酌,不过有些工作肯定要做起来。
或者帮顾秉谦一把,在舆论上先把声势慢慢造起来?
冯紫英需要和人商量一下。
现在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他自己背后也是一个大的群体。
去年十月,也就是万统六年十月,迎来了一大批人事调整。
郑崇俭出任顺天府治中,而傅试则升任大理寺右少卿,贺逢圣从徐州知州任上卸任,调任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范景文调任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吴甡调任永平府同知,王应熊出任保安州知州,方有度调任大同府同知,宋师襄任江宁知县,许其勋接任香河知县,孙传庭则留在了兵部担任职方司主事。
这也标志着永隆五年这一批进士,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成为了大周政坛的新兴力量,而永隆八年一科的进士们也开始进入发力阶段。
现在京中逐步形成了以冯紫英为核心领袖,练国事作为协助冯紫英的副手,而耿如杞、潘汝桢、傅试、贺逢圣、范景文、孙传庭等留在朝中的一帮人为中坚力量的群体,而且关系日益紧密,理念和目标也越发明晰,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用结党来说也并不为过,但冯紫英以为这种“党”还不算现代意义的政党,只能算是一个初步有了共同想法观点理念的小群体,距离真正的党,还差得远。
第七百五十五章 火中取栗,见缝插针
“大爷呢?”林黛玉肚子又大了,不过气色尚好,已经生过一胎的她,对怀孕已经没有多少恐惧感了。
“在前院,来了很多客人。”紫鹃抱着一个牵着一个,牵着的是黛玉所生的三房次子子康郎,而抱着的则是她自己生的女儿苏娘。
“哦?这个时候来客人了?探丫头呢?”
黛玉有些讶然,按照规矩,今夜相公是要在自己屋里歇息,她怀了身孕,相公多半是要到探春屋里去的。
这个时候还来客人,那肯定就是有紧要事儿,可来了很多客人是什么意思?什么紧要事情需要很多客人来?
“三姑娘去前院了。”紫鹃抿嘴一笑,“是爷的几个同学,还有傅大人他们几个。”
林黛玉越发好奇。
傅试她当然知道,而相公的几个同学就更熟悉了,因为来往颇多,黛玉对练国事、贺逢圣、范景文这些同学的家眷也见过面,还在一起看过戏,虽然说不上太亲近,但是逢年过节也有往来。
可这几位都并非是在一个行道上的,比如傅试在大理寺,而其他几个同学有的在户部,有的在吏部,还有的在礼部,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齐聚于此。
以前也有齐聚的时候,但是不会选择在晚上来商议,更多是选一个天气好的休沐之日一起小聚。
“相公没说什么事儿么?”黛玉随口问道。
“没说,直接去了书房,三姑娘是遇上了,所以就过去了,可能是要问一问需不需要准备夜宵,……”紫鹃抿嘴一笑,三姑娘一直没怀上,好不容易盼着今日轮到三房了,要在她房里留宿,自然是盼着早些君临,谁曾想又遇上这种事儿。
“你去把探丫头,叫回来,相公肯定是有正事儿。”黛玉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分得清楚轻重的,“她也不至于这么没分寸吧?”
“不会,瞧,三姑娘不是回来了?”正说间,紫鹃就见探春已经过来了。
黛玉这才展眉,迎上去:“三丫头,去了前院,相公今晚又有事儿?”
听得黛玉话语里有些调侃的意思,探春白了黛玉一眼,“是有事儿,弄不好今晚就白搭了,你不就想听这话么?”
黛玉也被探春一句话给逗得乐了,“瞧你这气哼哼的样子,来日方长,哪有你这般……”
“哼,你倒是肚子里又有了,我呢?”探春叹了一口气,“多少个来日方长了,再拖下去,我都睡不安枕了。”
“今晚他们要通宵议事不成?”黛玉也很好奇,“没问什么事儿?”
“相公很严肃,我不好多问,就问了需不需要备一些夜宵,相公说要备一些,看样子是得往下半夜里谈了,……”探春一脸落寞:“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儿,值得这般还要连夜商谈,看那样子又不像是什么紧急军务,何况现在大周蒸蒸日上,蒙古人那边也安分守己,难道是倭人不成?”
黛玉也皱起眉头,“早间是龙禁尉来了人,就是原来相公的护卫首领李大人,现在好像在龙禁尉里,在相公书房里谈了很久,莫不是和他来有关?”
探春也是剑眉一挑,“还真的是龙禁尉的事儿?那恐怕就有麻烦了。”
冯紫英自然想不到自己要连夜商议事情也会让后宅受到影响,但李桂保带来的消息的确太重要了,他不敢拖下去,及早和众人商议,拿出方略来才是正经。
他估计无论是顾秉谦,还是官应震和乔应甲他们都会很快联系自己,争取自己的支持,而自己也需要认真考虑清楚这里边利害得失,如何让自己这一群体能在其中利益最大化。
练国事提早来的,这也是冯紫英专门安排的,他需要和练国事先确定一下,紧接着傅试和潘汝桢也到了,然后就是耿如杞,像其他几个人也是后边陆陆续续来的。
傅试和潘汝桢到的时候,冯紫英已经和练国事先交换了情况。
练国事也很震惊。
“皇上这是不顾一切也要把皇位留在他这一脉了啊,六吉公倒是把皇上心思给揣摩到位了,可是他要把明起公逐出内阁,会不会引起震荡?”
练国事还是有些担忧。
“六吉公肯定有安排,而且东鲜公(官应震)肯定和六吉公有了默契了,有了东鲜公的支持,就算是会翻起有些波浪,但也无碍大局了,关键在于听说进卿公(叶向高)夫人病重,估计就这几天了,现在进卿公根本没有多少心思过问外事,明起公还不足以就把江南士人收入囊中,……”
冯紫英的话让练国事也是一惊,这个情况朝里估计无人得知,也只有冯紫英才能获悉。
“现在的关键是,如果六吉公下定决心这么做了,我们该怎么应对?怎么应对,才最符合我们的利益,才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冯紫英看着练国事。
练国事也微微颌首,认真思考着,这就需要从整个团体来考虑利弊得失了。
黄汝良代表的江南土地士绅为主这一阶层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虽然江南工商业的发展使得这一阶层覆盖面在不断萎缩,但固有基础还在,一些人横跨两界,很难说他会站在哪一边。
“我看还是可以考虑的。”练国事思索了一阵才缓缓道:“明起公的一些观念已经不适合了,六吉公的态度虽然有些功利和投机,但是毕竟是走对了方向,至于说易储易帝之事,这只是一种手段,无关大局,关键还是在内阁里边的变动,这关系到未来几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对于练国事如此态度,冯紫英也有些惊喜,他还担心练国事会不会拘泥不化,不肯和顾秉谦合作呢,现在看来在吏部两年,已经让练国事更进一步成熟了。
对于这样一个团体来说,这是好事。
等到傅试、潘汝桢和耿如杞、贺逢圣等人到来,大家的商讨更加激烈,但是观点也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可以考虑和顾秉谦合作,但是要为自己这一方争取更大的利益。
“那紫英你预估如果黄汝良离任,谁会接任?”耿如杞皱着眉头道:“若是李邦华接任的话,那六吉公的势力就大增了,另外黄汝良被逐出,那朱国祯的商部尚书位置恐怕也坐不稳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冯紫英看了一眼耿如杞,“楚材兄你的意思,我们应该去争取一下朱国祯可能下野之后的商部尚书位置?”
众人都禁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砰砰猛跳。
无论是谁去争夺到了这个尚书位置,都意味着一个正二品,或者说日后有可能入阁的位置属于这一个团体了,这将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突破。
虽然冯紫英早已经是阁臣了,但是他是在这个小团体成型之前依靠着北地士人和齐永泰的影响力,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和机遇入阁的,可以说和这个群体没有太大关系。
但现在这个群体是在他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群人因为共同的理念和志愿走到了一起,同时也渴望走上更高的舞台去展示自己,也就需要这个团体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就要看这个团体,尤其是这个团体的首领能不能去争取到这个机会了。
“紫英,朝中八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十个正二品有资格册封大学士资格的职位,如果再加上五个大学士,实际上就是十五个职位,以前都是按照地域来瓜分的,现在包括你在内的北地士人占据了七个,湖广士人占据了二个,江南士人占据了六个,但黄汝良出阁,肯定是江南士人补上,但朱国祯如果走人就未必非要按照地域来补上了吧,我以为这一点上,你可以发出不同声音来。”
耿如杞说得没错。
如果说朝中正二品的官员十人,加上阁臣五人,这十五人,算是核心中的核心层,前者都有资格册封大学士,而后者本来就是大学士,或者说就是阁臣,除开这十五人,还有八部侍郎十六人,都察院副都御使二人,五寺卿五人,通政使一人,再加上顺天府尹,这二十五人算是核心层。
冯紫英笑了起来,“君豫,你觉得呢?”
练国事倒没有被冯紫英意有所指的话语所影响,想了一想,“不是不可以,但是能有资格竞逐的只有我和楚材兄以及镇璞兄,可我们的资历都略微浅了一些,只怕未必能遂我们愿啊,……”
“事在人为。”耿如杞摇头:“六吉公与东鲜公肯定会有一番角力博弈和妥协,还有汝俊公肯定也要加入进来,六吉公与东鲜公和汝俊公其实关系都不好,很大程度会依赖于紫英你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其中斡旋,君豫其实还是有些机会的,毕竟你是吏部侍郎,那边也只是商部尚书。”
练国事苦笑:“若是我是左侍郎,也许还有一搏机会,但是我是右侍郎,……”
第七百五十六章 门庭,成势
“这也不尽然,紫英还是从右都御史直升阁臣,那又怎么说?”贺逢圣不以为然。
“是啊,那也不一样破了先例?”范景文也接上话,“六吉公要想我们支持可以,那就得给我们足够的支持,商部尚书虽然不算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但是毕竟算是踏上了正二品的台阶,干上一两年,也可以转任其他部。”
“商部现在也不简单,海贸日益兴盛,扬州证券交易所欣欣向荣,而且与工商势力密切相关,未必就比工部、刑部逊色。”潘汝桢摇头,“我倒是觉得商部是一个培养锻炼人才的好去处,好生经营一番,也能成为我们根据地。”
潘汝桢的话也让众人都纷纷点头。
像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这些部,内里势力盘根错节,小字辈要进去插手,困难重重,反倒是如商部和农部这种新成立部,关系还没有那么复杂,很适合去占一席之地。
“咱们就别说那么远了,如果有机会,我自然会去争取,但现在我们大家就可以把方向确定下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愿意与六吉公合作,……”冯紫英环顾众人,见众人都纷纷点头,也就确定了这一目标了。
……
“紫英,这是怎么回事?!”乔应甲怒不可遏,颌下胡须都因为震惊和愤怒而抖动起来,手指颤抖,目光如炬,注视着冯紫英:“别告诉我你一无所知!”
冯紫英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示意乔应甲先坐下,“汝俊公,我要说我不知道,你肯定不信,但是我知道并不比你更早一些,何治胜似乎误解了我们和六吉公的关系,所以对六吉公的一些举动就有意无意的地忽略了,或者说他以为这是六吉公和我们有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