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83章

作者:北城二千

“老实交代吧,别怕村官说你们,他若是敢说你们,我就收拾他。”

朱由检这话一出口,旁边的村官也连忙对村民交代:“都老实说啊,你们要是藏着掖着就算把我害了。”

“……”村官和朱由检的话让村民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第一个被朱由检看过家里的那汉子说道:“确实没有那么丰盛,这烟熏的腊肉,我们也就七八天能吃一顿罢了。”

“像老母鸡,那是只有生病的人才能吃的,平日里都留着让它下鸡蛋。”

“正常就是鸡蛋炒西红柿和韭菜,配两个汤菜就吃了。”

炒鸡蛋,这就是河套百姓平日里能不断吃到的唯一荤菜了,诸如炖鸡、腊肉,这些也只是招待贵客吃的,偶尔很少能吃到。

汉子的话一说出来,其它村民也跟着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朱由检听后也看向一直擦汗村官:“不要害怕和担心,得听一下百姓的话,况且你这里的百姓也吃的不差,干嘛要心虚呢?”

“学生……学生……”村官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朱由检却拍了拍他,让他继续吃饭,别紧张。

倒是他自己,在拍了一下村官后,他对门口乌泱泱的百姓们说道:“现在的生活比起在关内的时候怎么样了?”

“那比不了!”

“比不了!”

“以前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已经很好了。”

“这日子放到以前,那是只有乡绅才能过的日子。”

“已经很好了……”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朱由检也一直微笑倾听,等他们说完后,朱由检才开口说道:“以后朝廷会努力的,等其它地方的火车都修通了,即便是冬季,丰州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了了。”

“这丰州还有数百万亩土地等待你们开垦,能开垦多少就看你们的了,开垦的越多,能天天吃肉的日子也就越多了……”

“殿下!朝廷不会加赋税吧!”

“谁说的?!”

朱由检还没说完,人群里就有人大声喊了起来,这让村官一瞬间觉得血都凉了,连忙大声呵斥。

只是对此,朱由检抬手拦住了他,转头看向了门口的村民。

似乎是村官的呵斥让村民们意识说错了话,他们在面对朱由检的目光时,纷纷低下了头。

“这个问题没什么的,为什么不能问呢?”朱由检反问起了村民。

是啊,为什么不能问?一些村民抬起了头,但很快又低下去。

这个问题不是不能问,而是不能由他们来问,他们不过只是平头百姓罢了。

“朝廷的赋税从来不是一层不变的……”

朱由检开始回答起了这个问题,但他尽可能的委婉:“现在朝廷富裕,那就能降低到十赋一,如果以后朝廷更富裕了,那就有可能免除田赋。”

“只是,如果什么时候朝廷没了银子,那个时候自然会加赋税。”

“加赋税和减赋税都是正常的,但这个增减不能影响到你们的吃饭问题。”

“就好比,现在北虏如果打过来了,朝廷没了银子,北方的将士没了军饷,这种时候朝廷向你们每家每亩增加三斤米的田赋,你们觉得怎么样?”

“交呗……每亩三斤不算多。”一些村民回答,毕竟他们经历过每亩地交二三十斤的情况。

“如果是十斤呢?”朱由检再问,而这个时候百姓们都犹豫了起来。

“如果是三十斤呢?”朱由检又问,而这次的村民纷纷低下了头。

“每亩三十斤,十亩就是三百斤,按照丰州的情况,十亩也不过一千二百多斤米。”

“让你们拿出四分之一的粮食出来交给朝廷,这就会影响到你们的生活了,对吗?”

“……”村民们不敢作答,朱由检也借机说道:“如果朝廷什么时候要你们交出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口粮,那你们就不用顾忌了,造反便是。”

朱由检语出惊人,让所有百姓纷纷抬起了头,旁边的村官和陆元高也被吓了一跳。

“你们是皇帝的子民,大明的子民,如果子民都吃不上饭了,那就是朝廷和皇帝的问题。”

“当年陕西民变的事情,我就觉得做得很好。”

“民间说不哭的孩子没奶吃,你们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不是当年陕西民变,朝廷怎么会知道陕西官员贪得无厌到了盘剥你们口粮的地步?”

“受了委屈就告官,村官有问题就找镇官,镇官解决不了就找县官,县官不行就知府,布政使、京城。”

“你们要是老实了,那地方的贪官污吏就会变本加厉的盘剥你们,你们要是强硬起来了,他们就不敢欺负你们了。”

朱由检侃侃而谈的说着,但这些话却让村民们听得直咽口水。

他们从未听过有一个官员会教导他们怎么造反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朱由检说完这些话后,他转头对身后的官员说道:“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在《大明报》上报道出去。”

“这……这……殿下……这是不是不太好?”官员被朱由检的命令说的直冒冷汗,但朱由检却问道:“如果连百姓的需求都不敢倾听,连百姓为了什么造反都不知道,那这样的朝廷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什么时候大明朝变得贪官遍地,皇帝只知道享福,只知道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这样的大明朝即便推翻了,也不值得可惜。”

“太祖高皇帝让佃户和地主变得平等,那为什么官员不能和百姓变得平等?”

“朝廷是百姓养活的,如果朝廷不能让百姓过得更好,那朝廷就应该检讨自己。”

“如果朝廷连百姓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百姓就该推翻朝廷,这就是我要说的话。”

“只有百姓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让皇帝和朝堂的衮衮诸公听到,从而解决,大明朝才能持续不断的延续下去。”

“人言王朝无三百年国运,而如今我大明已经立国二百六十九年。”

“两宋、两汉这个时候早已覆灭,大唐已经日薄西山,唯我大明依旧还在。”

“不革新,不认错,不给百姓活路,那即便眼下国运昌隆,又能维持多久?”

“开元盛世后是安史之乱,要想不经历盛极而衰,就需要每日三省吾国。”

“这些话都刊登到《大明报》上,孤既然敢说出来,就不怕一些有心人借机作乱。”

朱由检直勾勾地看着负责记载的官员,迫于他的压力,官员只能将他所说的这些话记载在了下一期的《大明报》上。

这一幕幕被陆元高看在眼里,他心底的齐王形象也变得更为丰满了起来。

只是,陆元高极致利己,朱由检所说的这些东西对百姓有好处,但对于他这种身份、家室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

可即便如此,陆元高还是由衷的敬佩朱由检,最少在这个时代,以他的身份、地位来说,这些话最不可能从他口中说出。

然而,他不仅说了,而且说的比人们想的还要大胆。

今日的这番话,必然会被载入史册之中,但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这就无从得知了。

最少站在陆元高这种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番话并不利于朝廷的统治……

第555章 惶恐滩头

“扇动百姓造反?呵呵……”

“齐王怕是患上疯病了……”

“人言早慧而夭,齐王虽然没有,但眼下看来……”

正月二十九,当新一期的《大明报》发布,朝野上下从皇帝官员到贩夫走卒,所有人都在为“民生”一栏中,朱由检在丰州县那大胆的发言给惊呆了。

一大早,文华殿内就响起了许多不怕死言官的讥讽。

面对这些讥讽,路过的成德和燕山官员纷纷皱眉,但终归没有说什么。

说到底,就连他们这种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都觉得齐王殿下这些话有些过火了。

官学教材上还有忠君爱国的篇幅,这说明了朱由检是想维护大明朝的。

但是他这话说出来之后,下面的官员会怎么想。

确实,从清廉的官员角度来看,让百姓造反,自己将贪官绳之于法,这未尝不可,只要百姓不被有心人利用,从“诉说民怨”到“扯旗造反”就行。

但问题在于,大明朝的天下,没有几个官员敢说自己是干净的,甚至可以说,连皇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这种情况,朱由检作为大明朝的齐王,这个时代最大的几个地主头子,他居然怂恿自家的“牛马佃户”造反?

皇帝和京城的京官还好说,朱由检的这话完全就是把基层官员架在火上烤,比当年朱元璋的《大诰》还催人命。

百姓要是受了委屈就造反,那按照基层官员的情况来看,他们不得都被吊城门楼才怪。

因此,当许多官员都来到文华殿班值后,他们今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弹劾奏疏,集体弹劾齐王的言论。

“万岁,奏疏都在这了,都是弹劾齐王殿下和《大明报》的……”

当奏疏都送到了乾清宫养心殿,魏忠贤小心翼翼的开口,生怕触怒皇帝。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由校并没有生气的意思,而是瞥了一眼奏疏就说道:“留着冬季烧火。”

显然,他并不打算看这些奏疏,但他这样做并不是代表他支持自家弟弟的言论。

说到底,他的第一身份是皇帝,其次才是朱由检的哥哥。

他之所以不生气,是因为这种言论根本就触怒不到他。

近来,他读了自家弟弟所写的《国运论》和《经济论》,加上他自己作为皇帝的经验,以及史书的借鉴,他基本摸清了自家弟弟的政策。

巩固大明皇权是绝对的,但这并不代表朱由检就要去剥削百姓。

皇帝和百姓的利益实际上冲突并不大,反而不如皇帝和大臣,大臣和百姓的冲突大。

皇帝的需求是什么?

无非就是建立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信,让王朝变得强盛。

这一切的一切,也就是“延续”二字。

朱由检是看透了,他认为所有王朝都不可能永存,大明的崩溃也是迟早的事情。

以大明的体量,想要崩溃,往往只能先从内部开始崩溃,而内部崩溃往往是因为内部利益分配不均。

不管是刘家的汉朝、司马家的晋朝、杨家的隋朝,李家的唐朝,还是赵家的宋朝,他们往往都是自己内部先崩溃的。

只要内部的秩序崩溃了,那么加上外敌入侵,不管外敌是否入侵成功,那这个王朝基本都将走到生命终点。

汉朝的鲜卑,晋朝的五胡、唐朝的回纥、吐蕃、南诏,宋朝的辽、金、元,大明的后金……

这些外敌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消耗了王朝本身极大的力量。

这一点的区别在于,王朝能否在短时间内先拖垮外敌,给下一个王朝发育的时间。

汉朝在黄巾起义前把鲜卑的檀石槐熬死了,唐朝把回纥、吐蕃、南诏熬死了。

宋朝把辽熬死了,但内部爆发起义,又遭遇金国南下,而明朝面临的比宋朝还要难以解决的问题。

明朝是内部造反,外部造反,环境还有北方大旱、南方洪涝。

这四个王朝加上晋朝的区别在于,宋朝和明朝没能熬死一个外部政权的几个雄主,但汉朝和唐朝做到了。

如果檀石槐没在四十五岁病逝,那汉末三国在黄巾之乱要面对什么?

一个北抗丁零,东退扶余,西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国,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多次攻打汉朝的“缘边九郡”,拒绝汉桓帝“封王与和亲”,控弦四十万的强大鲜卑。

这样强大的一股势力,如果趁着黄巾之乱南下,那以之前汉军多次惨败的情况来看,哪怕五胡乱华不会出现,那中原也会长期保持纷乱。

每个王朝都会遭末期遭遇内忧外患,只有抵挡得住外患,解决内忧,然后整合力量对付外患,这个王朝才能延续下去。

然而这一点,即便是汉唐也仅仅做到了第一步,而且很大程度是靠拉锯来了结外敌的。

长期的对外拉锯也导致了内忧做大,以后想解决内忧却实力不够。

汉朝无法在和鲜卑的拉锯下解决内部矛盾,唐朝也无法解决与河北的内部矛盾。

大明眼下很强大,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外敌,还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依托工业革命的拖拉机,似乎大明的耕地数量就会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无休止的增加,但这就说明大明没有内部矛盾吗?

历朝历代的内部矛盾也就是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也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大明虽然会在进入工业革命后拥有更多的土地,但问题在于不同的时代,利益的需求也将不同。

在封建时代土地是生产资料,而当土地和粮食充足后,人就会追求其它的东西。

随着时代进步,人本身就成了生产资料,届时金钱就会取代土地,变成新时代的利益矛盾。

因此,在新的时代里,当贫富差距过大,大明也将会遭遇历朝历代所遭遇的一切,那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并且朱由校也不一定有时间活到利益分配不均的阶段,所以朱由校只能认命。

就眼下朱由检打下的疆域,配合拖拉机来使用这一点来说,大明最少五十年内不会遭遇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只要没有遭遇外敌和内部矛盾夹击的情况,以大明的体量很难失败。

既然有饭吃,那么百姓也自然不可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