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子
也是个让他难得做了个“美梦”的夜晚,当想到梦境里,他可以拿朋友的口吻跟朱四说话,甚至不把朱四当成一个皇帝看待时,他就觉得,那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一切都要为朱四的利益着想呢?
要改变世界,不是只有拥立他人为皇帝这一条路,一切应该由自己所掌控才对。
第991章 另一种笼络方式
朱浩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过宫门,一路到了乾清宫。
因为雪还在下,即便宫里已经安排了大批太监出来清扫积雪,但整个皇宫仍旧是银装素裹,朱浩到乾清宫甚至不需通传,直接由张佐引领带到里面,只是简单的礼数后,朱浩便坐在专门为他准备的位子上。
“敬道,朕这两天收到不少上奏,都劝说朕网开一面,但朕不想就此放弃,还想再打那些不识时务的家伙几轮,打死几个才能震慑人心,解朕心头之恨!”
朱四看似在跟朱浩商议,但更多是一种通知。
朱四在大礼议的问题上,显得很不自信,相当于皇帝一个人在跟整个朝堂的文官斗,虽然结果是他赢了,却是依靠霸道赢得胜利,没有必要的舆论基础,所以朱四只想着怎么威逼,而没有想利诱。
朱浩道:“解气不是目的,赢得人心才是关键。当然,这些是陛下自己的选择,微臣不好建言。”
朱浩没完全顺着小皇帝的意思,但他的口吻也只是说,既然劝不动你,那我索性也就不劝了。
“唉!朕也知道你肯定不同意,可朕登基日子不长,根基不稳,尤其当初拥立朕的人,现在基本都活着,就算有人已经退出朝堂,可谁又敢保证他们不会联起手来,对朕反戈一击呢?”
朱四振振有词,好像他才是占理的一方。
朱浩点了点头,没有评价朱四这番话。
大礼议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巩固皇权,既然朱四达到了目的,就算他朱浩再同情那些文官,也是白搭。
“朕想跟你商议一下,怎么处置杨慎这个人。”
朱四道,“他的父亲,虽然拥立朕有功,但也是朕这几年最大的敌人,无时无刻不活在他的阴影中,我们齐心协力将他父亲赶出了朝堂,一切都是你筹谋之功。
“要不是你,或许朕到现在都还要受他父亲的窝囊气……敬道,你觉得,朕是应该留他,还是将他发配出去?”
一直到现在,朱四都还没有对杨慎出手。
本来跟朱浩商议的是来个离间计,让杨慎不容于那些文臣。
但因为现在没有人去评价杨慎在这件事中的作为,甚至别人还觉得杨慎组织了左顺门事件,对其推崇有加,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杨慎有个好爹的缘故。
总之这让朱四觉得不够解气,因为朱四一直恨杨廷和,继而把杨慎也归类为必须要打击的对象,就算先前把杨慎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学士,那也是看在朱浩的面子上,朱四并没有打算放过杨慎。
朱浩道:“陛下若要震慑人心,那此人不该纵容。”
朱浩的话,让一旁的张佐大感意外。
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朱浩本来跟杨慎就不是朋友,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朱浩之前一直都在杨慎身边充当“卧底”,现在目的已达到,杨慎的利用价值已被榨光,接下来要落到什么下场,好像不在朱浩的关心之列。
朱四点点头道:“正合朕的心意,朕准备将他发配充边,永世不能回京师!还有他的子侄,再也不能为官,让他从此后为军户……都算便宜他了!这还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朕不打算打死他!否则以他的过错,死一百次都够了!”
皇帝咬牙切齿说出这番话,好像杨慎真的做出什么于国法不容的事情。
朱浩把自己想说的说完,面对朱四这番穷凶极恶的话,没有过多评价。
“敬道,这次的事情了结后,你不该只是个礼部右侍郎,议礼结束,你应更进一步才对!”朱四道,“朕不打算让你当什么翰林学士,就以目前侍读学士之身直接入阁得了,未来一段时间,朕会让内阁几人退下来,以你为首辅!你觉得怎样?”
朱浩道:“陛下,臣不足以担当此任,甚至连入阁都没有资格。”
朱四笑道:“怎么会没有资格呢?议礼事成,你居首功,朕怎么赏赐你都行,朕也会对天下人说,大礼议从一开始,就是你在替朕策划,你的功劳到了昭示天下的时候了,朕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
“陛下请三思而后行,还是给臣一定时间吧。”
朱浩执意推辞。
本来朱四很兴奋,恨不能马上把朱浩的官给提上来,兄弟二人终于熬出头了,要君臣共治天下。
朱浩的坚持,颇有点扫朱四的兴。
朱四沉着脸好一会儿,才幽幽叹道:“敬道,看来你还是没从文官的立场上走出来,不过这不怪你,毕竟你以后还要当官,他们不能恨朕,或许会把这股恨意转移到你身上!敬道,辛苦你了!”
朱浩只是拱拱手,没说什么。
“朕没什么能赏赐你的,最近朕又见过皇姐,她清减了许多,对你仍旧念念不忘。”朱四道,“朕跟母后商议过了,以你的功劳,赏赐给你什么都是应该的。既然皇姐对你一往情深,朕便决定把她赐给你。”
“陛下!”
朱浩简直无语了。
你这叫赏赐?
简直是在戏弄臣子。
朱四无奈道:“朕也是别无选择,除非朕想看到皇姐一辈子孤苦无依,她这个人你知道,固执得要命,再说她现在年岁不小了,再不嫁人,别人会说闲话。既然现在你的身份不再是秘密,那她嫁给你,不求名分,你好好善待她就行。”
“恭喜朱先生。”
就在朱浩郁闷不已时,偏偏旁边有个瞎起哄的张佐先道贺上了。
朱浩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为公主,婚姻根本就不该由其自行选择……请陛下三思。”
“不用三思了,朕想以此方式,巩固你我的关系,从此以后,你就是朕的姐夫,朕也知道驸马不好当,所以不会赐给你什么驸马都尉的职位,你仍旧是朕的股肱之臣,阁老尚书一肩挑,替朕打理朝政!
“对了敬道,朕还会再赐你一座宅邸,希望你会喜欢。皇姐嫁给你,你想怎样便怎样,反正朕会对天下人说明情况,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在朱三的问题上,朱四真的什么都不在意,只想以这种联姻的方式跟朱浩确定亲属关系,同时也是告诉天下人,咱们君臣一条心。
朱浩更清楚,朱四是想以此等方式,来打消他对君臣关系的顾虑。
谁都会去猜想,朱浩完成了某些事,会出现“兔死狗烹”的情况,朱四现在有了皇帝的城府,人家宰相肚里都能撑船,那我堂堂九五之尊当然也要为此表现出风度,把姐姐送给朱浩,是最好不过的表达善意的方式。
……
……
朱浩又踏着雪,从皇宫内往外走。
张佐陪同在旁。
“恭喜朱先生。”
张佐再一次表达了恭喜。
朱浩苦着脸摇摇头,道:“尚公主对我来说,并非什么好事。”
张佐笑道:“您的想法,不必在咱家面前说,此等事您自己斟酌便好。”
朱浩既不隐瞒张佐,其实也就等于是不隐瞒朱四,因为有些话,张佐会带回去让朱四知晓。
正说着,对面过来一行人,乃首辅费宏和吏部尚书乔宇,二人在御马监太监高忠的引路下前行,等他们看到张佐跟朱浩在一起,而朱浩刚从乾清宫走出来时,大概猜到朱浩是来做什么的。
张佐居然陪在朱浩身边,状极恭敬,说明朱浩身份很不简单。
朱浩没有过去见礼,互相只是远远望了一眼,便交错而过。
张佐道:“陛下召见是想问问他们,有关诏狱内众人的处置情况,陛下想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朱浩点点头。
虽然皇帝一意孤行,却想获得法理上的支持,到底那些左顺门前跪谏的人,招惹到了皇帝,属于僭越的行为,以此理由来惩罚,倒也不能说完全不合适。
君臣间的矛盾种子已经埋下,朱浩也不想再去思考孰是孰非的问题。
“朱先生有时间也去趟诏狱,把审案之事抓一下,只有您亲自判决,陛下才会……心安。有很多事,只怕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做得不够好。”
张佐倒不是想给朱浩挖坑,而是他确实觉得,有些事非朱浩去做不可。
如此也让朱浩意识到,张佐对皇帝眼下做的事,也不是太过支持,但张佐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朱浩以其政治手腕,尽可能平息干戈。
朱浩道:“我一介文臣,怎好干涉这些?”
张佐笑道:“没事,谁都知道陛下对您的信任……有些事陛下其实早就想跟您说,又怕您不同意。其实陛下也怕朱先生对杨用修生出怜悯,毕竟先生跟杨用修交往日久,难免会产生一些感情……这天下间,谁真是无情之人呢?”
朱浩摇头:“一个只想利用我的人,我不想跟他谈什么交情。张公公多虑了。”
“是啊。”
张佐叹道,“那些文臣,有时候太过功利,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陛下和您逐一瓦解,不是吗?陛下准备这两日就同意乔尚书的请辞,陛下还说,如果你不想入阁,那就任命你为吏部尚书。”
“当不起,当不起!”朱浩连连摇头。
张佐笑道:“陛下现在急需朝中人支持,而最能让陛下安心的就是您了。如今没了阻碍,让您当什么官都行!”
第992章 功名无以成浮云
朱四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把杨慎等在押官员给放出来。
第一批放出来一些人,后面各家都以为皇帝会陆续放人,结果等了六七天,一点动静都没有,而距离皇帝下一次执行杖刑的日子,只剩下两天时间。
京城内人心惶惶,第一次打三十廷杖只死了张原一个。
据说是因为张原是大礼议的发起者之一,当晚被锦衣卫多打了几下,还有传闻说是没多打,但其中有一棍子直接打在脑袋上,以至于当场死亡,当时别的人挨了三十棍没事,如果再来三十下,估计死的可就多了。
与此同时,朱四对父母的封号开始加紧完成。
朱四先追封父亲朱祐杬,以其神主位,置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封生母蒋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一时间并没有去改对孝宗的追封,也就是没有改为“皇伯考”,等于说皇帝同时有了两位“皇考”。
朝堂上人人都觉得皇帝是在乱来,但经历左顺门事件后,皇帝的雷霆手段对文官的震慑力度非凡,再加上费宏、刘春和黄瓒三名内阁大学士保持沉默,乔宇虽然有心抗争却无应对手段,以至于朝中没人对此发表太激烈的反对意见。
腊月十八。
朱浩亲自前往北镇抚司衙门,而当日距离下一次行杖刑还有一天时间。
杨慎仍旧被软禁在客房内,朱浩来后先去见了一面。
“许多日子没出去,不知现在朝中如何?上次见的人是你,这次还是你。”
杨慎明显苍老了许多,脸上胡子拉碴,虽然他的身体不曾经受折磨,但心理上的打击却是显而易见的。
他也是在告诉朱浩,他对外间的消息一无所知。
朱浩大致说了一下最近朝中的情况,尤其提到皇帝对朱祐杬夫妇的追封和敕命。
杨慎摇头不已:“身为帝王,却只想着个人荣辱,这般胡作非为,帝位怕是不能维系长久。”
公然在朱浩面前抨击皇帝,朱浩听了不由眯眼。
本以为杨慎已经成长了,结果还是那副熊脾气,只是先前被皇帝的怀柔手段给磨去了棱角,等他发现自己没挨揍,思索几天后又恢复了那种目中无人的姿态。
朱浩道:“明天,陛下会施行第二次杖刑。每人三十。”
“是吗?”
杨慎昂着头道,“三十杖刑,杨某还受得起。”
朱浩叹道:“你或许受得起,但有人却经受不住,却说已经有人死了,你觉得这次会不会还有人因此而殁?”
杨慎沉默不语。
朱浩拿出一份东西来,递给杨慎,杨慎接过去后看过,不由皱眉。
“你给我看这个作何?谁在,谁不在,你以为我心里没数吗?”杨慎看到的是如今还关押在北镇抚司衙门的官员名单。
朱浩道:“明天可能就要从上面划去几个,再过一段时间,很多人将会因左顺门之事被革职查问,甚至有的会被发配边疆,用修兄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什么?”
杨慎皱眉。
或许在杨慎看来,得罪了皇帝,回头挨一顿杖刑就算是把事揭过。
死不死看运气。
只要不死,回到朝堂继续当官,不会受太多影响,甚至这群人还会因为左顺门的事情而得到世人尊重。
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皇帝不仅是想当场教训他们,还会来个事后清算,名单上所有人的政治生涯基本都要断掉。
朱浩叹道:“今日朝会,我没有去,不过听说,陛下已在跟众臣僚商议增加内阁人选,初步选定为翰林院石学士,他会在这两天正式入阁。”
杨慎面色阴沉,嘴唇翕动了一下,欲言又止,似乎是想问“我该怎么办”?
朱浩指了指杨慎面前的名单:“如果陛下要惩戒,包括你在内,都要降职,你得到的侍讲学士之位也会因此失去,至于是降职任用还是发配,我也不知晓。”
杨慎还是沉默。
不过朱浩已明显感觉到,杨慎脸上满是失落,显然父亲致仕后他好不容易爬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却再次跌落下去,心有不甘。
如果一直都是翰林修撰,发配也就发配了。
可当体会过当侍讲学士后,名利地位就不能再被无视。
“能说的都说了,我走了。”朱浩起身就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