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子
唐寅略显紧张:“听你话里的意思,是让我去开铁矿?唉,你不是难为我这把老骨头吗?不行、不行!你别找我,我不会答应的!”
“没有,这次我准备让公孙先生去,他在国子监中没混出什么名堂来,留在京城也做不了太多事,不如让他去京师周围转一转……”朱浩笑道。
“就怕他不行。”
虽然彼此都是举人,但唐寅打从心底看不起公孙衣。
朱浩笑道:“那……先生自己上?”
唐寅立即改口:“不行也得行,公孙小子想当官,这便是对他最好的历练!要不……你把孙家小子一并丢过去。”
“哪个孙家?我岳丈家?”
朱浩问道。
唐寅撇撇嘴:“不要跟我装糊涂,尚书家的人你可调度不了……你只能调你那便宜徒弟,反正留在京师他也做不出名堂来。”
朱浩道:“这次我准备让鲍家人一同去……地方我都选好了,就在京城东边,距离山海关不远。之前苏东主派人把地势勘探完,那附近已有好些个铁矿,但产出很少,这次我们用新式机械和勘探方法,争取一举拿下。”
“你不去?”
唐寅打量朱浩。
显然在唐寅看来,一件事若是没有朱浩这个“神棍”参与,就很难办好。
就像西山煤矿,多是由朱浩勘探出来的。
难道勘探铁矿,朱浩就不去了?
朱浩摊摊手:“我对于铁矿勘察没什么经验,苏东主那边已招募一大批人,应该没问题。对了,回头渤海船厂开起来,唐先生你得……”
“就知道你没安好心。”
唐寅翻了个白眼,“等船厂快建造好的时候再叫我!别的事我就先不牵扯了,让我好好清静几天。”
第674章 有名师,但没高徒
朱浩准备把公孙衣、孙孺派去开铁矿。
同时派去的还有朱浩的三弟子关敬,最近关敬在京城没什么事做,朱浩就让他去铁矿那边立功,回来或许能补个锦衣卫职。
本来朱浩的设想,是让关敬去考武举,但要应武举不是想应就应,先要混个军户的身份,而之前关德召已成为“逃户”,虽然逃户这种事在西北之地很常见,但要被官府抓回去,只能充军延绥,父子俩就别想留在京城了。
“回头给你父子在顺天府办个新户籍,你此番去京师东边走走,差事办得好,安排你做个锦衣卫小旗,此后若应武举成功,可直接补百户缺。”
朱浩给关敬做规划前,已跟关德召说明情况。
关德召千恩万谢,期待儿子能走出黑户阴影,成为大明天子亲军中的一员。
但要想获得官身,不是说跟着朱浩就行,首先得要立功,不然就算朱浩为其争取都名不正言不顺。
至于让关敬参军去西北打仗根本就不现实,只有帮忙做点新皇派系上上下下都很关心的事情,比如说开矿才行。
关敬问道:“那……我要去多久?”
“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两三年,都有可能。你父亲的想法,是让你在成家前先立业,而唱戏不是什么好营生,还是走军旅慢慢升官比较好。”
作为师长,朱浩有权力给关敬规划职业生涯。
以往关敬只是把朱浩当东家或者朋友对待,但现在作为弟子,比朱浩矮了一辈,只能听从安排。
关敬生性要强,拜入朱浩门下后没怎么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练习家传武功,更多是混了个朱浩弟子的名头,至于自己将来做什么……像他这样的少年郎很难想清楚。
就算关敬有理想有抱负,也要屈从于现实,在等级森严的大明,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其实就以户籍规划好了一切,想改变命运,非得有离奇的人生际遇不可。
“此番同行的既有锦衣卫,也有从民间募集的匠人,锦衣卫那边没你什么事,人家不会鸟你,但苏东主募集的人中间,有不少力夫,或者本来就是看家护院的人,他们都会听从你的调遣,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觉得你有真本事,跟着你能混出名堂来,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这群人将会是你积累带兵经验的第一步……”朱浩吩咐。
关敬不解地问道:“不是去看场子吗?难道要打仗?”
“其实都一样。”
朱浩解释,“去开矿,会遇到各种问题,不但地方官府,还有山贼、土豪劣绅等,甚至百姓也会成群结队跑去开矿的地方捣乱,有时候官兵不方便出手,就需要你带人去解决,有时会动用武力……你出手要知道轻重,既要把人打退,又不能伤人性命。”
关敬显然不知道去开个矿还有这么多讲究,仔细琢磨了一下,一脸认真道:“好像挺困难。”
朱浩道:“如此才有挑战性……此行你是为圣上做事,干好了能得到别人认同,锦衣卫那边我也会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会照顾你,等你做出成绩,锦衣卫的差事少不了!到时候你既可以一直做锦衣卫,也可以应武举,甚至可以到西北从军……一切都看你的造化。”
听了朱浩的安排,关敬平添几分信心。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朱浩这个“先生”,他就是个走南闯北、唱唱戏打打杂的江湖草莽。
现在则可以期待将来走上军旅生涯,建功立业,甚至还能得到新皇的赏识,青云直上……别的不说,只要皇帝知道有他这号人,将来需要栽培亲信时,或许就能顺手提拔他一下呢?
以往关德召就跟他说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能混个普通百户就已是祖上烧高香,若是能当到锦衣卫百户……以后关家香火就能绵延不断传承下去。
……
……
关敬和公孙衣这边一切好说,他们都听朱浩的,尤其公孙衣有着仕途上的野心,现在能为新皇立功,巴不得赶紧离开国子监。
但孙孺那边……
毛病可就多了。
“先生,你是不是有意为难学生?我刚在国子学混出点名堂,别人都知道有我这号人,慢慢倚重我,你居然让我去开矿?那是人干的事吗?我从小就金贵,干不了体力活,要不……咱商量一下,让别人去行不行?”
孙孺不但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且非常懒惰,还死要面子。
这种人,要不是当年跟范以宽打赌,朱浩绝对不会选择栽培。
现在孙孺在国子监中就是个笑话,经常以其安陆州出身自豪,人前显摆,却没人把他当回事,遇到花钱的时候,别人总叫上他,拿他当冤大头,朱浩真怕孙家的万贯家产都被这小子给霍霍干净了。
朱浩道:“前段时间,你母亲来信,让我好好管教你,说是你在京这几年,花钱如流水一般,都不知你在做些什么。还说希望你能早点当官……你是不是觉得在国子监中就能混个前程?做梦去吧!想要当官,要么考进士,要么踏实干活,你从中选择一条路吧。”
孙孺拍着胸脯:“当然是考进士!这两年我学问精进不少,先生尽管放心,这次我定能一榜高中……别人也是这么说的。”
朱浩差点啐这小子一脸唾沫,真是不自量力!
“就你?”
朱浩瞪着孙孺,“当初要不是我,你能考上举人?读了几天书,真把自己当鸿儒了?这次的事我不是来跟你商量,而是命令!不去也得去,到时你负责打下手,公孙先生说什么,你听从便是。”
朱浩名义上让公孙衣和孙孺带队,但其实二人都是以“顾问”的身份随同大队伍前往,他们没有开矿的经验,能做些什么?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有一批工匠从西山煤矿直接抽调,还有便是从南方一些开铁矿的行家里手中选拔,交由苏熙贵负责。
也就是说,公孙衣和孙孺过去,主要负责搞行政,而关敬则从事安保工作。
孙孺一脸憋屈,好像人生就此变得一片灰暗!
在京城日子有多逍遥?
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各种花天酒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可到了矿山……荒郊野岭的,哪儿有什么花钱的地方?
只能过苦修的日子!
“对了,临行前,你把家事安顿好,听说近来你夜不归宿,你的妻子到京城后备受冷落……你老娘希望你早点有个儿子,怎么一点心思都没有?”
朱浩继续教训孙孺。
孙孺扁扁嘴:“先生还没给我生个小师弟呢,我着什么急?”
朱浩白了他一眼,孙孺直接把头转向一边。
正说着话,外面陆松带着几名锦衣卫进来。
这次前去京东之地开矿,陆松抽调了一批手下前往,虽然他未必会亲临,但大事基本是陆松在主导。
“先生,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此番调动的锦衣卫共有六十五名,可去了那边……”陆松欲言又止,其实现在他心里也没底。
先前开煤矿的时候,他跟着去西山矿区看过。
那可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人迹罕至,穷山恶水,要在那荒凉之所安营扎寨且旷日持久,锦衣卫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想去。
好在朱浩定下规矩,及时推出了轮岗制度。
锦衣卫两个月换一次班,且去过后一年内不会再去第二次,给付的津贴比在北京足足多一倍,这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
找人办事,用威逼那一套没用,利诱才是最佳选择,况且现在朱浩荷包充盈,不在乎这么点小支出。
东南海防本来需要调拨大量钱财,但拍卖新开煤矿山被杨廷和阻止,变成让户部拨款,如此便省下一大笔钱,加上徽商对于加入新皇阵营非常积极,政治献金源源不断,打理内库的朱浩自然手头阔绰。
小皇帝登基后带来很多改变,给予民间极大的信心,再便是苏熙贵在商贾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老苏这个人明明有强大靠山,却从不以势压人,讲诚信,要双赢,别人愿意以苏熙贵马首是瞻。
朱浩道:“到了地方,苏东主会安排好一切。矿坑其实早前一个月就已开始勘探,暂时找到三处矿坑,且都有了较为稳定的产出,才让你们过去接手,并不是让你们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跑。若是开矿上有什么事不好处置,我会亲自前往。”
这次朱浩没打算跟着一起去,因为他在翰林院中当差好好的,眼下又不是逢年过节,随便擅离职守会惹人闲话,引来杨慎乃至杨廷和的猜疑。
但这不代表朱浩不会做事。
开矿细节,朱浩早绘制好了图纸,然后招来成熟工匠,面授机宜,等把一切疑难都解决再出发。
开煤矿时,其实工匠们就已积累很多开矿走水和通风的经验,他们中许多人世代就干这行当,基本一点就透,加上朱浩开矿使用的手段非这时代所拥有……光是一个由硝化甘油制成的烈性炸药开山,效率上便高出太多,那都不能以几倍来形容。
“回头给你们办个饯行宴,干得好重重有赏……陆千户我不是说你,而是这个不争气的弟子,他在京城没混出个名堂来,让我这个先生很不省心。”
朱浩一副自己行将就木,栽培出个不争气的弟子,要遗憾终生一般,唉声叹气,引来陆松窃笑不已。
第675章 诉求
随着京城官办、民办铸造工坊相继实现量产,朱浩自主研发的拼装前膛火枪,完成测试后摆在了他面前。
大明对于火铳技术的研究其实已臻至成熟,朱浩要做的就是改进枪管,换用线膛,并开始完成配套子弹配备,以及实现由火绳枪向后膛枪的进化。
这可以说是穿越众们最热衷的东西,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是个人单兵作战能力最大化的改善,也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时代进步的标志。
从某种角度而言,其实枪支的改造,只要有完善的图纸,技术什么的并不是大问题,在一些战乱年代,即便是落后的农村,也会有各种土法兵工厂,制造出来的火枪弹药同样能用到实战中。
而大明的火铳工匠可不是门外汉,他们技术成型,世世代代都在研究这东西,有朱浩的技术支持,改造火铳可说是一点就通,有的甚至朱浩还没提出来,工匠就有了改进想法。
这比更进开矿、冶炼技术什么的容易多了。
一切就在于大明从开国时就有了火铳兵,后面神机营一直存在,而王恭厂主要就是负责干这个的,火铳的配套工匠会比其他行业更多,技术也更加精湛。
“……挺好。速度和精度都比先前高出很多,问过神机营军将,他们对此称赞不已,就是不知是否安全可靠。”
唐寅亲自把改进后的火枪送来。
甚至唐寅自己都能举枪打上一两发,但还是那个问题,填装弹丸什么的足以让人头疼。
朱浩没有接过来,也没有亲手尝试的意思。
因为他对于眼前的改进依然不满意。
朱浩道:“现在技术只是发展到可以用合适的铸件,最快完成拼装,仍旧需要加引线进行点火射击,下雨天怎么办?再便是射击速度……远达不到我的预期。”
工坊改进火铳也就半年左右,西山煤矿正式投产前开始研究。
不是说朱浩不想提前……而是以往他作为新科状元,就算能接触到相关技术,也不能随便触碰军械,冶铁还可以说民间也要用到,但改造火铳,要是被人发现还不得被安上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
而且想要进行改造,必需要有工匠配合,朱浩先前宁可多去改进一下织布机,因为那东西的确能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至于火铳到火枪的改进,基本上见不到利益,更像是朱浩对未来进行一种技术储备,只有当他上位后,真正有实力过问,乃至于主导军政大权,那他对于武器的改进才有实际意义。
现在……只是处于摸索阶段……
唐寅道:“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我都不知道你设想中的火铳是怎样的,这样不挺好吗?旁人都说,这技术上的革新,怕是一百年都研究不出几样,而你则是在一夜间就完成,我还想问问你是从哪儿学来的这神乎其技的奇技淫巧,看来……我还是低估你了啊。”
唐寅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件事最终由唐寅出面完成。
以唐寅接触过的人,对于朱浩带来一系列技术改进,都用“神乎其神”来赞誉,从造火铳到组火铳,大大改进制造火铳的难度,而枪管所用铸铁,以及配套零部件,在可靠性上大幅提升。
而随着这些部件可以随时拆卸,使得铸造和维修起来非常方便,再加上可靠性方面的提升,士兵在使用火铳时得到更大的安全保障,加上密封性提高,射程增加,填装和点火速度提升等等……
普通工匠,根本没法想象,这是一个人的成果。
唐寅本想恭维朱浩一下,让其再接再厉,谁知朱浩压根儿就没把这当成成绩,从朱浩的话语中……唐寅感觉到,朱浩理想中的火铳,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杀器”,当下惊叹于朱浩在改变时代上展现出的勃勃野心。
“先生,最近你跟京师商贾多有接触,他们对于如今朝廷一系列施政措施,有何看法?”朱浩直接把火铳的话题略过,改而问起了关心的问题。
唐寅一怔,问道:“具体指什么?”
朱浩道:“比如说如今盐政,还有陛下热衷于开矿的心思,以及京城商贸体系形成……我想知道他们在你面前提过什么。”
唐寅作为明面上新皇势力对商贸体系进行改革的执行者,他在商贾眼里的地位很高,若是商贾有什么诉求,会直接跟唐寅说。
只有知道商贾的诉求是什么,朱浩才容易对症下药。
朱浩先前问过苏熙贵这个问题,但苏熙贵只顾着赚钱,对于徽商到底想要什么……苏熙贵不会满足他们,估计普通商贾也不会提出来。
同为商贾,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诉求,可不是什么好事。
唐寅叹道:“被你冷不丁这一问,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平时谁曾留意过这些?那些商贾,最大的问题就是有钱但无权,谁都可以欺压和摆他们一道,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税吏,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他们更多是想要得到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