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73章

作者:天子

……

朱浩带着孙孺到附近的茶楼喝茶,算是给孙孺醒酒。

“你还真能得瑟,昨晚喝到什么时辰?”朱浩看着孙孺哈欠连天的样子,真想倒一壶茶在其头上,让这个学生好好冷静冷静。

都安排好了进国子监,举监一进去就能拿到教谕的俸禄,过段时间混个学正,就是有官身的人了,可孙孺却如此不思进取。

孙孺哭丧着脸:“昨夜他们总灌我酒……”

说话间,一顶小轿在于三等人陪同下出来,真的把陆湛卿给接出来了。

先前杨维聪和杨惇去接人,陆湛卿以死相胁都不肯,而朱浩只是在门口随便说了一句话,就把人带走。

从这一点朱浩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个聪明的女人。

“先生,轿子里是谁?”孙孺看到了于三,既然于三陪同抬着轿子,那里面的人很可能是朱浩安排的。

朱浩斜睨他一眼:“跟你有关系吗?”

孙孺悻悻然,却还是抻着头往外看。

陆松从楼下上来,他的人会把陆湛卿护送到安全的地方,见孙孺在不好说什么。

朱浩道:“但说无妨。”

陆松道:“轿子一到,敲了门,里面有人从门缝看到后,就开门进了轿子,想来是知恩图报。”

朱浩摇头:“何谓知恩图报?说得像要将她怎样似的……她分得清敌友、利害,也知道谁能帮到陆家……小小年岁,就有如此心机,也是经历太多所致啊。”

陆松面色深沉点头。

陆湛卿仅仅比朱浩年长一岁,虚岁十五刚刚及笄,杨惇和杨维聪都是而立之年的“老男人”,一个小姑娘被一群老男人盯着,难道她不知道谁在图谋她身子?

朱浩昨夜才见过她,今日陆完便免了死罪,陆家人重获自由。

杨惇和杨维聪上门紧逼时,朱浩适时露面,若这时都不接受朱浩的“好意”,那陆湛卿估计只有绝路一途可走了。

第491章 心里没数

仁寿宫内。

张家两兄弟张鹤龄和张延龄,趁着入宫给张太后问安的机会,在姐姐面前大倒苦水。

“……凭什么我们到现在还只是侯爵,不能是公爷?凭什么统调京营的大权要落在张仑手里?我和延龄都有拥戴之功吧?现在这皇帝也算是过继过来当姐姐儿子的吧?如此说来就还是我们的外甥,为什么他要把军权交给外人?”

张鹤龄很气愤。

新皇登基后,张家兄弟算是消停了一段时间,没在京城惹事。

这是按照张太后的要求,在家里等候封赏,毕竟张氏一门有拥戴新皇功劳。

还有便是张太后怕两个弟弟惹事,在皇位更迭的风口浪尖上连自己这个太后也不好出面说话。

但张家兄弟哪能长久消停?

尤其发现五军都督府中最优的肥差,京营守备的职位落到了英国公张仑手上,他们可就坐不住了。

张太后道:“朝中事,岂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干涉?再说以你们的资历,岂能将京师安危交到你们手里?”

旁边的张延龄呛声道:“军权在谁手上,还不是看谁跟皇帝关系更近?这意思是,我们兄弟还不如英国公家的崽子对朝廷忠心?都是自家人,只有外人乱我朝堂的野心,没有自家人害自家人的道理!”

张太后很无奈。

虽然当姐姐的一向偏袒弟弟,可就算是她丈夫和儿子当朝时,最多赐给两个弟弟一些财帛和田宅,盐引什么的能给就给,但涉及朝中统军权,既是觉得两个弟弟难担大任,也是认为没必要让两个弟弟身居险位。

素来只有臣子给皇家打工,哪里有皇后或太后让两个弟弟亲自上阵的道理?再说他们的能力……实在一言难尽。

现在新皇登基,张太后发现自己一点话语权都没有,那位小皇帝除了例行到宫殿外给她请安,都不会进入殿中多看她一眼,更是一心想把兴王府那位“兴王大妃”接到京城来当太后。

皇宫岂能容得下两个太后?

若是蒋王妃到了京城,那到底谁是新皇法统上的母亲?

“回头我会请示陛下,再赐你们一些田产,你们就别折腾了,到时会给你们安排合适的职位。”

张太后尽力安抚两个弟弟。

张鹤龄甩袖道:“不行,就算不给我们统调京营的权力,至少也该把崇文门外那几百间官宅赐给我们……这是我们应得的!”

“对!”

张延龄在旁帮腔。

张太后有些着恼。

你俩胃口还挺大,开口就要几百间官宅,要不要把皇宫也一并赐给你们算了?

张太后道:“此事再议吧。”

张鹤龄道:“姓杨的把皇庄、团练什么的都裁撤了,空下那么多的官宅,留着干嘛?再说我们要的也不是城里的宅院,城外几间房很值钱吗?遇上外夷打到京城,说不定就被一把火烧了……总之姐姐非给我们弄来不可,不然我们今天就不走了!”

两兄弟说到“坐”到,翘起二郎腿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张太后怒道:“能帮你们争,自会替你们说,你们若再不走,被陛下知晓,定会治罪,到时别说田宅,恐怕还要担过!你们回去,找个时间我会跟陛下提及!”

……

……

张太后一顿威逼利诱,哄了半天,才让张家兄弟同意回家等候。

人刚从仁寿宫出来,走了不远,两人就见到老熟人张永。

张永见到张家兄弟吓了一大跳,震惊道:“啊!两位国舅爷,您二位怎入宫了?这会儿不比从前,可是得到陛下御准?这……这要是让陛下知晓……”

张延龄冷笑不已:“既然以前能来,为何现在我们兄弟却不能来了?以前的皇帝是我们外甥,现在这位却是别人家的外甥不成?我说姓张的,最近怎不见你家人在京城晃荡?听说你家里人爵位都要不保了……真是让人唏嘘啊。”

张永不知该怎么面对这两个嚣张跋扈的外戚。

弘治朝时,张皇后独宠六宫,张家兄弟进宫跟进自家后花园一样,没人敢管,到正德朝时其实就已经限制两兄弟入宫,只是过去几年朱厚照基本就没住在宫中,钱宁和江彬等人也不爱跟张家兄弟一般计较,横的怕不要命的,这两个货明显没脑子,还贪财好色,跟他们计较对近佞有什么好处?

最后的结果,就是过去几年张家兄弟出入皇宫畅通无阻。

到现在新皇登基,这俩兄弟好像根本就没感觉到失势,行事继续我行我素,肆无忌惮。

张永急忙过去道:“国舅爷,这皇宫内苑,贵人甚多,将来陛下还会册封皇后和纳妃,这……怕是不合适。”

“有啥不合适的,说的好像我们前面那位大外甥没册皇后没纳妃一样,我们不是照常进来?我说姓张的,你是不是故意刁难我们,就为了迎合那姓杨的?”

张鹤龄朝张永开炮。

张永琢磨了一下,才意识到张家兄弟所说的“姓杨的”是杨廷和,苦笑道:“咱有事出宫道儿上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

……

张家兄弟跟着张永从东华门出宫。

而张家兄弟入宫的消息,作为皇宫正主的朱四怎会不知?朱四特地派了张佐带两名兴王府过来的小太监远远查看情况。

张永本想拿出“张太后传召两位弟弟入宫说事后再派太监将人送出宫”的态度,陪同张家兄弟出宫,远远看到新皇的人在远处打量,张永便感觉头皮发麻。

出乎意料,并没有起冲突。

张佐在发现张家兄弟的确是在往宫门方向去了后,回到乾清宫,把所见所闻告知朱四。

朱四随口道:“知道了,退下吧。”

此时朱四面前一大堆奏疏,或许是刚当上皇帝,新鲜劲儿没过,很喜欢当皇帝发号施令的感觉,再加上之前朱祐杬和朱浩给他灌输了很多做事要亲力亲为的思想,让他觉得把朱批大权交给司礼监太监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容易被人糊弄,所以想亲自来。

但天下间的奏疏实在太多了,不是每一份奏疏都有批阅的意义,光是看那些官员的呈报,尤其是遇到字写得不好的或者奇葩的,再或者是文辞力求华丽的……费了半天劲终于看完了读懂了,才发现只是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关键是有些奏疏时效性已经过去,拍的还是先皇朱厚照的马屁……

这很让人很头疼。

张佐见朱四态度随和,好像没有生气的意思,不由问询:“那陛下,是否要派人下旨,限制无关人等入宫?尤其是……外戚?”

朱四道:“这件事以前朱浩说过,刚上来就去限制张氏兄弟,没多大意义,反正朕还没有大婚,他喜欢来就让他们得瑟,最好传出风声说他们行为不端,让人知道他们有多放肆,为将来一举铲除做准备。”

“呃……”

张佐心想,还能这么干?

不限制,反而宣扬出去?那皇帝的威严何在?

朱四又道:“反而可以借助他们可以随时入宫之事,让人觉得朕好欺负,从而在阁臣面前示弱,这是为长久之计做准备。对了,跟袁长史……袁侍郎说得怎样了?他同意入阁,帮我去监督阁臣了吗?”

张佐回过神来,急忙道:“袁侍郎那边已通知到了,但未表态。”

朱四叹道:“我就知道,袁侍郎未必会听我的,实在没办法,他也是文臣,年纪一大把了,以后想留个好名声,哪里能一心帮我?若是朱浩能早些入阁就好了,有朱浩在内阁坐镇,相信够杨阁老他们喝一壶的。”

张佐一边惊讶于新皇对朱浩推心置腹的信任,一边提醒:“陛下,要称朕。”

“自己人,见外什么?”

如今的朱四在张佐面前都没什么架子,“对了,赶紧问问朱浩,我……朕怎样才能随时出入皇宫而不被人发现,在皇宫这些日子实在太闷了,朕想出去跟他见面,朕想他……还有唐先生他们。”

张佐行礼:“那老奴回头就去跟朱先生说。”

“别回头了,现在就去,还有问问殿试之事……我不想让别人出题,到时跟个傀儡一样,虽然会试时我不是皇帝,但既然殿试是我来主持,那考生就是我的门生,我要亲自出题考校……但我出不了太好的题目,让朱浩帮忙出题吧……”

朱四的话,让张佐傻眼了。

真会玩啊。

让一个即将参加殿试的贡士,出题来考校众贡士?自己出题考自己?这操作……

“愣着干嘛?快去啊,不过小心一点,别让人发现了,让陆松陪你一起,哦对了,再把这箱子里的东西,一并交给朱浩,让他模仿我的笔迹批复,我知道他有这本事,有什么重点让他给我列个单子,这样我就不用亲自看了……”

等张佐将朱四旁边一个大箱子打开后,惊讶地发现里面全都是奏疏。

张佐顿时不乐意了。

这是要把奏疏交给朱浩来披红?

可问题是我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啊,这事不应该我来做吗?

“对了,你有时间多跟朱浩学着点,从他身上把真本事学回来,如果今晚这些批不完的话,你就留下帮把手,有什么不懂的多请教朱浩!去吧!”

朱四又给张佐做了指点。

第492章 管中窥豹

当张佐带着口大箱子,见到唐寅和朱浩时,朱浩正在安排人手给宅院挂匾额。

“思贤居?何意啊?”

张佐抬头看着,好奇问道。

唐寅道:“都是朱浩搞出来的名堂,说是以后这里多一点贤能之人,谁知他要做什么……张公公里面请。”

将张佐迎到内院堂屋,却见摆设与之前大不相同,摆了六七张长条桌,好像书案一样,每张桌子后面都有椅子,顺带有文房四宝和案牍等,骆安解释:“朱先生说,这叫办公桌。”

唐寅没好气地道:“书桌就书桌,非要搞那些花里胡哨……也罢。”

因为娄素珍的事,唐寅有点小逆反情绪,最近一直跟朱浩顶着来。

张佐先将新皇请求朱浩出题考校贡士之事,当众说了,房间内都是“自己人”,张佐也不怕事情泄露出去。

此言一出,骆安和陆松那边倒没什么,毕竟这事儿跟他们无关。

唐寅却脸色大变,咋舌不已,“啧啧,应考者出题自考,自古儒生,以你朱浩为第一!真是稀奇!”

朱浩道:“先生这是在嘲讽我啊……要不你去跟陛下说说,让他收回成命?”

张佐陪笑道:“两位莫要言笑了,朱先生有此等能力,值得信赖……唐先生你说是也不是?”

唐寅无奈叹息摇头,大概是感慨命运之不公,为何自己当年就没这待遇?而朱浩就可以在科举场上无往而不利、平步青云?

“他是有此能耐,不敢想,也不敢比……”

唐寅都快自暴自弃了。

等张佐再将朱四送来的箱子打开,唐寅更是目瞪口呆,皇帝居然让朱浩来批红?还要以皇帝的笔迹?

那朱浩岂不成了……比宰相权力还要大的人物?

朱浩拿出一两份奏疏看了看,并非都是紧要的政务疏,但每一个里面都附有内阁的票拟。

朱浩道:“张公公,在下何德何能,敢揽下陛下和司礼监的活计?此等事还是不要找我为好。”

张佐面色间多有无奈,恳求道:“近来陛下勤于政务,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但这些上奏依然堆成小山一般,全不见消减,而且其中不是每一份奏疏都言之有物……也是咱家没什么能力帮陛下分担压力,多数时候都是票拟什么,只能照搬,陛下觉得,大明都快被内阁操控了……”

一句话就说出朱四会将奏疏送出宫来交给朱浩朱批的原因。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长生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