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312章

作者:浙东匹夫

想利用郑成功跟扶桑人比较熟的关系,给对方带个话,让对方严肃处理那些“前些年破坏大明对伪清的贸易禁运、给伪清提供战略物资对付大明”的奸贼。

郑成功乍一听这个要求时,还很是懵逼:“扶桑人当年什么时候支持过伪清?他们都不挨着,大明沿海的贸易都是王爷您和咱两家把持的,扶桑人四面环海,不可能陆路跟伪清贸易吧?”

朱树人却早已拿到了证据:“怎么没支持过?伪清末帝豪格当初之所以在辽东失守后,还能回到吉林将军的辖区死守拖延,害得咱大明又多花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彻底扫除干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扶桑的虾夷蛮子给伪清提供了虾夷稻的种子!

另外,听说虾夷人不仅在虾夷岛上居住,连带着虾夷岛北面的枯叶岛的南部!当年豪格得到的黑麦种子来源,根据本王的调查,似乎也跟虾夷人有关!

别看这些虾夷蛮子一开始提供的粮食不多,但新物种的种子的价值何等巨大!这些东西是会几何级数繁殖,最终对国运和天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要不是虾夷蛮夷违反大明对周边各国的涉清贸易禁运,导致伪清在原本无法大规模种出粮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聚居区站稳脚跟,大明会花那么大代价才拿下伪清最后的残部?

所以,这笔账要清算,至少要让虾夷人付出相当于我大明对豪格最后决战损失的代价!大明对清最后一战的伤亡,都需要他们买单!否则豪格早在沈阳就死透没处跑了!”

这番话看似强词夺理,但逻辑上还真就讲得通。

郑成功花了好长时间理解大哥的说辞,一开始他下意识想辩解说:虾夷人根本跟大明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约定,又何来违约?

但他很快想到:虾夷人是没有跟大明约定,但扶桑的幕府是跟大明有约的,虽然不是严密的纸质条约,至少也是君子协定。

扶桑本就闭关锁国,这几十年以来,对外贸易有很多限制,只给明朝和部分朝鲜、还有荷兰人发放了贸易勘合,不在勘合上的贸易本来就是违法。

而大明既然跟扶桑幕府曾经达成了默契,就是基于“扶桑幕府肯定能对外完成他对内的管理承诺,管住手下人别乱来,不能唯利是图什么钱都赚”。所以大明才没必要专门事无巨细交代!这是大明基于信任才没多说!

现在,既然扶桑幕府管不住虾夷人,大明就要来帮忙管一管了!

何况,扶桑的幕府将军,历来正式名字都叫“征夷大将军”,这个夷就是虾夷的意思。说明扶桑自古连天皇都知道,他们统治的地区是当地的“文明地区”,不包括那些“蛮夷”,所以幕府将军才要去“征夷”,而且这个“夷”始终不算是彻底被征服的状态,所以不是扶桑天皇的臣民。

因此,17世纪的北海道,确实可以说,法理上跟扶桑是两个国家!类似于明清之间的关系!一个相对文明一个相对蛮夷。

既然扶桑管不好自己列岛北段的蛮夷,导致那个蛮夷跟华夏东北地区的蛮夷相勾结、还危害到了大明的平贼进程,那大明就要帮扶桑人管一管,把虾夷剿灭了!

更何况,当时的虾夷人,从民族构成上来说,反而跟更北面的枯叶岛原住民血缘更近,而跟扶桑本岛的主体民族血缘相去更远。

郑成功觉得王爷的要求很有理有据,并不是盲目地穷兵黩武。他便虚心领受了这个任务,只是出于谨慎又问了一句:

“那如果扶桑的幕府不接受这种警告,还想自行解决虾夷人管束不住的问题呢?”

朱树人:“那就没得说了,咱大明只好以理服人——而且本王会让扶桑幕府知道,越是咱大明以礼相请时它不服,那就有更多账可以算!

据本王所知,扶桑人的萨摩藩,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逼迫了我大明的属国琉球、改为向它朝贡吧!这三四十年下来,听说琉球都渐渐被萨摩藩蚕食,事实上逐步形同亡国了!

如果扶桑幕府不答应我大明自行解决虾夷通逆势力,那咱就连琉球和萨摩藩的问题一起清算!要是还反抗,那就再找找别的由头!相信德川家会识时务的!越反抗他们的罪名就会越多!最后丢掉的利益也会越多!只有乖乖认错,才能及时止损!”

朱树人也知道,随着时间来到17世纪后半夜,扶桑国的乱世已经终结了。

而扶桑内部人口膨胀、武士人浮于事的情况又还没有出现,估计至少要再过百年,武士们才会因为繁殖得越来越卷,而对江户幕府不满。现在扶桑人内部的民族认同正是比较强烈的时期。

所以,如果是大明初年,或者后世清朝中期19世纪,想对扶桑动手胜算也还大一些。唯独现在十七世纪中,对扶桑动手是极有可能把大明也拖入泥潭的。

大明现在彻底和平建设也才五年,不该贸然卷入那么大的泥潭。

暂时只在大明绝对占理的方面,稍微切割一点利益,才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做法。这样虽然无法攻上本州岛,拿不到扶桑主体的战略资源(其实扶桑也没什么战略资源,无非是火山列岛都有的金银铜矿产资源,别的是没有的)

而且现在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都已经被发现开采了,这两处的产量巅峰,大约都在17世纪初,也就是三四十年前、江户幕府刚刚统一扶桑的时候,现在已经微微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种现金牛扶桑人肯定会血拼了老命去保护的,要拿下代价太大。而收益却远不如这些矿山刚刚被发现、潜力还没充分暴露时去捡漏。

但就算不拿扶桑的主岛,如果能拿下虾夷、收回琉球,甚至惩罚性拿下九州,对于未来大明的战略局势也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朱树人既然开发了东北,而且好好经营,未来肯定要好好利用东北的出海口。图们江松花江各自的出海口一定要利用起来,图们江口附近的海参崴肯定也要发展。

这就导致大明需要东北港口在突破日本海时,不被第一岛链封锁。拿下枯叶岛再拿下虾夷,那么虾夷和枯叶岛、千叶群岛之间的航道,就完全成了大明的内海。

将来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大明也可以从自己的绝对领海,突破日本海方向的第一岛链。

同时,如果按照原本的发展惯性,大明要是只拿住一个大员岛的话,对于在东海、黄海方向彻底绝对突破第一岛链,也是不够保险的,因为大员岛两侧的海域上,大明的存在还不够强。

但如果把几十年前刚刚被扶桑灭掉的琉球拿回来,顺带着如果惩罚性再拿到九州,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到时候从大员岛到九州之间的海域,都是大明舰队自由进出第一岛链的自家后院。

相比之下反而是其他国家的舰船,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就没法从什么宫古海峡之类的地方,进入东海或者黄海了,整个东海会被包裹起来,成为大明的绝对内海。

朱树人看上的这三个地方,在陆权时代价值并不大,但是随着世界发展的逻辑,进入海权时代,这些战略安全保障点,重要性就会越来越突出。

正好趁着对面的扶桑人还没觉醒、被割了也还不太疼的时候,把这个切除手术做完了,将来就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了。

至于以后对扶桑如何处理,那完全可以交给后人、相信后人的智慧。要是扶桑人继续勾结其他势力对抗大明,那当然要进一步惩罚。

但现在还没理由,大明就可以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到此为止,也是防止大明自己变得下克上尝到甜头,过扩踩不住刹车。

九州琉球虾夷枯叶握在手中后,大明即使再要对付扶桑,也不用横渡上千里的大海去远征了,后勤难度也会降低无数倍。

虾夷和本岛、九州和本岛之间,都只隔了一个短短十几里到几十里的海峡。真要动手,大明完全可以在九州和虾夷提前囤积够兵力粮草,然后再下手,都不用战时再渡海了。

要是这样都打不赢,那朱树人只能怀疑后人的智商和执行力是不是太差了,祖宗给他们抓了这么好的一把牌,应该不至于。

……

朱树人吩咐完之后,具体执行当然就交给郑成功和张名振了。

这俩人基本上也处在大明军功侯爵的顶层了,而且郑成功才三十来岁,张名振也就四十几不到五十,他们还都是朱树人的早期心腹,所以谁不想搏一把、争取有生之年封到国公呢。

谁让朱树人是在南方起家,所以早期心腹里海军将领比较多,这俩人是海军势力的代表,为了大明将来的海权发展,也为了鼓励未来的大明有志青年往大海进军,弄一点海军将领封国公,也能起到激励后人的效果。

在朱树人心目中,这辈子有希望在大明统一后,继续建功立业封公的,除了这俩人,也就只剩一个李定国了。

郑成功谋划了一下行动节奏,做好了武力解决的准备工作后,随后就按朱树人的要求,派出了他留在扶桑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

作为大明与扶桑初次接洽的中间人,给江户幕府的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带了话。

田川七左卫门虽然姓的是母亲田川氏的姓,但毕竟还是把自己当汉人的,他更以父系郑芝龙的血统为荣。所以给德川家纲开条件时,也不觉得有卖国。

郑家跟江户幕府原本的关系也不算差,毕竟垄断承接了多年扶桑的对华贸易,这次提出的交涉,也算是事出有因。

德川家纲闻讯后,果然是大惊失色,但也没敢为难田川七左卫门。

“什么?大明居然指控虾夷蛮子此前跟伪清保持了多年交易、违背了大明的禁运?”

“虾夷稻算什么战略物资!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以在寒冷地带种的水稻品种。物种扩散这种事情,怎么能怪到当地掌权者头上!

再说如今伪清不是已经被大明打得覆灭了么!何必还翻这种旧账!虾夷稻虽然一开始是被豪格的伪清所种植,但现在也便宜了你们大明,大明不也在东北关外大量种虾夷稻么?这样算来,我扶桑的虾夷人对大明还有恩德呢!”

对于扶桑人这种说法,大明使者当然不能接受。

大明方面立刻义正词严地表示,哪怕按照对等的原则,扶桑方面的萨摩藩,三十年前敢于夺取大明的藩属国琉球、逼迫琉球改为向萨摩朝贡、甚至渐渐吞并琉球。

而虾夷如今的状态,也不能算扶桑幕府的实控,最多就是一个名义上屈服的藩属!而既然幕府管不住这个藩属、导致其跟大明的敌人勾结,那大明就要管一管!完全合情合理合法!

撂下这句话之后,张名振带领大明的北方舰队,就准备自行对虾夷动手了。

而郑成功带领的大明南方舰队,则在大员岛整军备战,时刻盯防琉球和萨摩方向,

一旦江户幕府敢对北方支援、反击,那郑成功就要在南方进行报复!

第四百六十八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

大明自天启、崇祯以来,虽然有过数十年的衰弱期,但不得不说,大明统治者的誓死不让,还是深入东亚各国人心的。

崇祯虽然治国无能,刚愎自用,但他到死都没怂,说了不能妥协的事儿,那就绝对不能妥协,大不了有死而已。

而如今都隆武十五年了,大明国势再次中兴至如日中天。当年形势那么危急时都不肯妥协,现在当然更是说到做到,放出去的话,绝不容妥协半步。

谁敢反抗大明,落下确凿的罪名把柄,那大明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一定要讲信用。

隆武十五年(1659)春,在年仅十八岁的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正式拒绝大明“废除扶桑虾夷大名统治、将征伐虾夷的权力交给大明”的要求后,

大明北海水师提督张名振,就率领数百艘大型战舰,以及更多的军粮运输船,对虾夷岛实施了征讨。

扶桑人不给,那就自己去取。

这次行动,也算是对大明全面按照荷兰造船工艺、并且融合东方造船技术优点、中西合璧新建舰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

此前朱树人笼络杨森·塔斯曼、笛卡尔等荷兰科学家为大明所用,最初是发生在1648年,所以光阴荏苒,如今距离首批荷兰科学家为大明效力,已经倏忽过去十二年了。

当初被大明重用的初代科学家里,笛卡尔在去年已经老死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人的年纪摆在那儿。要不是朱树人拉拢了他,让笛卡尔留在欧洲的话,被那些王室折腾,按笛卡尔原本历史上的寿命,他还得比如今再少活七八年呢。

但他对大明的贡献,以及他作为“欧洲科学家慕名来大明效力”的初代代表人物的历史意义,肯定会被大明铭记。

笛卡尔之后,这十几年里,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批欧洲的新萌发理工科人才被大明重金招募,起到搅混水促进技术交流的鲶鱼效应。

所以笛卡尔死的时候,朱树人也是给他极尽哀荣,大操大办,找了一堆大儒给他抬棺,就像后世牛顿死的时候,英国人还让一堆公爵侯爵抬棺呢。

这就是一种千金市骨,效法燕昭王筑黄金台优待郭隗的把戏罢了,说到底是为了显示朝廷对科学人才的重视。

在这些中西合璧科学家的加持下,大明海军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战船水准早已日新月异,远非当年可比了。

只可惜五六年前满清最终覆灭时,满人根本没有能打的海军,所以大明的海军当时就是绝对虐菜碾压,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想遇到点像样的抵抗都找不到。

现在总算轮到对付扶桑人了,扶桑还是比较重视战船建设的,毕竟是个群岛国家,早在安土桃山时代,扶桑人就造了铁甲船。

(当时的铁甲船只有配火枪,但是没有大炮。扶桑人一直到德川和丰臣最终决战时,才开始使用类似红夷大炮的攻城重炮,德川家康轰击大阪城的“国崩”就是红夷大炮。此前几十年里虽然也有炮,但最大只有佛郎机级别,炮身自重不过几百斤)

后来壬辰倭乱时跟朝鲜李舜臣打,被李舜臣装了大炮的龟船暴揍后,扶桑人也吸取了教训,回来后也开始造那种把红夷重炮挪上战船的尝试。

只可惜历史上扶桑在德川家稳住了统治后,两百年里再无战事,所以这些扶桑战船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扶桑战争史上,只有那些搭载了类似佛郎机轻炮战船的交战史,从未见过搭载红夷大炮的重型战舰的实战纪录。大明这次来袭,也算是各取所需,大家正好都验证一下自己手底的真实实力!

……

张名振搭载水兵和陆战队的战船数量,大约在三百艘左右,剩下都是装军粮和物资的。

每艘战船能额外搭载的陆战士兵人数,依船体大小,也就不过在五十人到一百多人——

毕竟这是跨海作战,而且从大明刚刚建设的海参崴港到北海道,要航行超过一千五百里。张名振必须考虑航行期间的军粮和淡水问题,每艘船装的人数也就不能多。

本来如果大明能再多种几年天,先控制枯叶岛,然后在枯叶岛建立后勤基地、囤积军粮,最终出击时选择从枯叶岛南下虾夷,那么倒是可以节约一大半航程。

但大明考虑到经营枯叶岛都不知猴年马月了,而“虾夷人和当地藩镇曾经勾结满清违禁贸易”这个开战借口,却等不了那么多年,所以也就无所谓了,直接航海一千五百里来袭!

说到底,张名振根本看不起虾夷岛上的扶桑防守力量,觉得带个万余人的陆战队,已经可以彻底揍趴当地藩镇和幕府的援军主力了。

明军船队还是特地挑选农历二月底的时节启航,经过大约十日航行,暮春三月初可以登陆。

这样航行期间刚好可以利用一下西伯利亚寒流西北风的末期,又避开了冬季寒潮大风最酷烈的时候。

同时,太平洋上夏秋之交是会有好几个月台风季的,那也是必须避开的时段,否则就跟忽必烈一样遭遇“神风护国”了。

大明现在的决策层,是充分掌握天文、地理、气象的,怎么可能跟几百年前愚昧的蒙古人那样踩坑。

每一种有利的气候,大明都已经在决策阶段尽量利用了,每一种不利气候,也在开战前设计避开,可谓决胜于庙算。

由于开战之前,大明是先礼后兵、提前进行过外交交涉的,所以攻击的突然性倒是不强。

虾夷岛上的大名、松前藩第四代藩主松前氏广在明军来袭前,就已经组织了战船队在津轻半岛周边海域巡逻,出于对巡逻密度不足的担心,甚至还征用了一部分渔船,勒令渔民及时报信。

除此之外,德川幕府也提前警告本州东北地区的几家亲藩大名、实权大名,提前出兵戒备,一旦虾夷有事,就要声援松前藩,至少要防止战火烧到本州岛北端。

所以仙台藩第三代藩主伊达纲宗、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米泽藩主上杉纲胜等,也都集结了不少兵力戒备。

玩过《信长野望》或者《太阁立志传》的都知道,伊达家在战国末期,就是扶桑的“东北王”,仙台城也是扶桑东北部重镇,后世鲁迅先生都在那儿读过书。

而会津藩虽然实力上是后起之秀,但在忠于幕府方面却是急先锋,属于“哪怕穷但也舍得出力”那一类。

谁让会津藩如今的藩主保科正之,论血缘还是当今幕府将军的亲叔叔呢,是二代将军时将他过继出去继承的会津藩。

当今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才刚刚二十岁出头,前几年他父亲三代目将军德川家光死的时候,还曾托孤给同父异母的弟弟保科正之,所以保科正之还多了一层幕府托孤重臣的身份。

因此会津藩历史上一直是江户幕府最铁的亲藩大名,到后来幕末明治维新时期,会津藩依然是幕府死忠,坚持抵抗到了最后。

这些情报在大明方面原本没人了解太多。但有了郑成功和他弟弟的刺探,加上朱树人是了解历史的,知道会津藩的死硬,

所以早在张名振出发之前,朱树人就曾召见他面授机宜,让他做好“一旦大明进攻虾夷松前藩,会津藩也会拼死来援”的心理准备。

……

计划充分、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张名振的舰队,在三月初二这天,不出意外被虾夷土皇帝松前氏广麾下的巡逻船队发现了。

谁让张名振一开始就没打算躲呢,他就是直奔着去松前町港登陆的,嫌弃其他海滩要么是浅滩过多、大船没法靠岸,要么是悬崖峭壁,上岸后不好机动。

当时虾夷岛上,松前藩一共就三座城池,实际上只控制了虾夷朝向本州的津轻半岛,其余虾夷岛上七八成的面积,都是虾夷土著的控制区。

除了松前町是港口外,另外还有函馆城、蛎崎城两座小城。

至于后世北海道的核心城市札幌,如今还是虾夷野人的渔村呢,根本没有开化统治,那地方要到两百年后明治维新才建立行政体系。

说白了,江户时期的虾夷大名,实际上就只是一个在虾夷岛最靠近本州岛的位置的贸易据点而已,外加一些配套设施。相当于大明那边的张家口等晋商据点,负责跟蛮夷进出口。

松前氏广听说明军来袭,一开始反应颇为吃惊,没想到张名振这么直来直去,便质问负责松前町港藩士下属:

“明军有多少兵马?怎么敢直接在港口登陆的?他不怕被我军的炮台阻击么?松前町港可是有足足八门‘国崩’重炮,还是松前藩前日奉幕府之命送来的!”

那负责松前港的藩士也是灰头土脸,显然是吃了败仗逃回来的,直接丧气回话:“明军战船重炮极多!咱攒了那么久的八门大炮,全部被明军舰炮炮击摧毁了!主公的四郎带兵守港,连同三百武士、一千五百农兵,半日便被明军全歼了!属下冒死突围,才得回来报信!”

松前氏广顿时如被一盆冰水浇头。

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井底之蛙,精心准备的反登陆兵力,居然半天之内被明军正面强行抢滩歼灭了。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锦衣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