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星月语
朱标也理解毛骧,看着他说道:“回宫后你去询问一下我父皇,就说我想听听将帅们酒后之言。”
毛骧立刻松了一口气躬身应诺,朱标放下窗帘,心中回想着今日的见闻,不知不觉就回到了皇宫门口。
守门的禁军统领撩开车帘看了一眼朱标,说了一句得罪了,然后就检查一遍车架内是否有其他人。
这也是为了确定朱标是否被人挟持了,总之驾驶车架想要进内宫还是很麻烦的。
朱标回了东宫,毛骧向朱元璋复命去了,刘瑾几人拎着一大堆的东西去往后宫分发,这可是来自太子长兄的赏赐。
暖玉手里拿着一个编制的蝈蝈还有一个木制的风车,这是刘瑾特意给东宫的人留下的,云锦他们也有。
而且刘瑾也不贪功,就说是太子爷特意给她们留下的,朱标也自然不会说什么,这些小事他也习惯刘瑾会做好,并不用他嘱咐什么。
朱标跟暖玉说了几句,外面就有人通报,刘安出去接了一摞纸张就走了进来。
朱标接过一翻,里面正是那些将帅勋贵,还有文臣大夫们在烟花酒肆畅所欲言的记载,最精妙的就是不仅有详细的神态描述,甚至还有画像,还是写实派的。
朱标饶有兴致的翻看着画像,看自己熟悉的人被画成这样也是蛮有意思的,终于翻到一张蓝玉的画像,里面蓝玉的神态有些激昂,一脚踏在座椅上与一名将帅碰杯。
朱标看眼那天的记录,正是刚刚北伐归来后,蓝玉喝多了酒后就开始放言,若不是他击破了王保保部,北伐之事胜败还不一定呢。
蓝玉还对在场的将领们说:“才一个梁国公算什么,我蓝玉定能成为大明第一将帅,到时候封王也不过是迟早之事,哈哈哈哈,你们就瞧好吧。”
后面还有许多狂妄之言,朱标看完就忍不住捂着头,哪怕是他的嫡系将领,他也忍不住想把蓝玉吊起来抽一顿,这个人下了战场就太放飞自我了。
现在蓝玉也是堂堂梁国公了,常遇春是他姐夫但也不是他爹,也不好意思在随意教训了,蓝玉现在是更加狂妄了。
朱元璋则是冷冷的看着蓝玉,现在大明兵多将广,区区一个狂妄的蓝玉还不被他看在眼里,只不过是想着是儿子的嫡系也就打发出去了。
朱标摇摇头,历史上他一死,蓝玉案就爆发了,此人绝非一般人能够压制住的,难怪朱元璋会不放心立朱允熥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允文。
要知道朱允熥可是常氏的儿子,也就是朱标的嫡次子,在嫡长子朱雄英夭折后,哪怕是吕氏扶正了,那也应当是朱标元妻的儿子作为第一继承人。
看来还是蓝玉的性格导致了这一切,毕竟若是立朱允熥,那就必须让蓝玉保驾护航,以那时候蓝玉捕鱼儿海后的威势确实可以做到,但是最大的问题外戚干政就无法避免了。
蓝玉确实是战场天才,一旦掌握了权势,那大明其他诸王联手也压制不住他,虽然蓝玉不至于造反,但是朱允熥在蓝玉死前是别想君临天下了。
但其实这些都还好,朱元璋最担心的是应该蓝玉没有儿子,但他有个女儿,而且嫁给了朱元璋的一个儿子,也就是说,朱允熥若是暴毙了,那位王爷得到蓝玉的全力支持,未必没有机会染指帝位。
蓝玉是朱允熥舅祖没错,但是哪里能亲过蓝玉自己的亲外孙呢?
当然,这一切都不过是朱标的思虑,毕竟洪武末年的政局环境朱标也不是太清楚,他只不过是模拟了一下朱元璋的担忧。
蓝玉此人必须要教训一番了,甚至要刻意打压磨砺一下,朱标原本是很欣赏蓝玉的才能,但是现在却又对他的性格有些厌恶,没有那个君主能受的了这样的将帅。
朱标又翻看起来,越看越是头疼,大多数将帅,尤其是淮西人聚在一起,那简直没有什么不敢说的,虽然没到蓝玉的地步,但他们也确实没有怎么尊重皇权。
文臣们就低调了不少,但是结党营私之事也没少干,相互勾连,虽然李善长等大佬们没有亲身下场,但是他们的门生却代表着他们经营着势力。
胡惟庸最近更是有意的往军中发展交情,他也是淮西人,加上背后是李善长,淮西将帅们也不把他当成外人,近来是热乎的很。
……
第141章 功勋难办
胡惟庸现在春风得意,虽然有杨宪的打压,但是却使淮西党向着他靠拢了,毕竟李善长现在韬光养晦,文官集团能与杨宪碰一碰的只有他了。
朱标放下手中的纸张,朝廷现在的问题确实很大,最关键的是他们太过相信自己与皇帝的交情了,还是把朱元璋当成他们的大哥,一个起义军的领袖。
还以为大家是好兄弟,都要讲义气,可惜这恰恰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他要建立的是一个有规矩有体统的王朝霸业,而不是好汉扎堆儿的土匪山寨。
所以收回兵权是必然的情况,只不过权利这个东西一旦给了人家,就是人家的心肝脾肺了,一日都缺不了。
现在想要彻底收回来,不异于是开胸刨腹,弯刀割肉啊,自古谁掌握了这个东西能心甘情愿的交回去,没有了权力,下面还有何人会百般讨好奉承与你。
千古以来能有几人能甘心放下权势归隐,此事不流血是解决不了的,朱标吩咐暖玉收好,然后起身到文华殿看了一会书。
朱标纵观史书,发现杀不杀开国功臣,不是皇帝想不想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一个开国皇帝,一般要具备几个条件,才能不需要杀功臣。
第一是本身拥有雄才大略,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是高手,如此就没有功高盖主的问题,麾下文武心悦诚服,这点朱元璋是具备的,还有秦始皇,汉光武,唐太宗等人,汉高祖同志在这一点上就有些吃亏了。
第二是出身豪门,血统高贵,不要小看了这一条,在封建社会,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统观念长期深入人心,在没有既成事实之前,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草民成为皇帝的概率和合理性会比一个贵族要大。
在没有平定天下之前,人们,至少绝大部分的士族会把你看成草寇、反贼,鄙视你、怀疑你、甚至反对你,而贵族造反就不一样,大家比较容易接受他做新的天子,这就是固有的尊卑体统的问题。
这点朱元璋并不具备,他的出身可谓是惊掉一群人的下巴。而秦始皇和汉光武都是皇族,李世民是关陇李阀世家大族,跟隋炀帝还是实在亲戚,赵匡胤家里世代为将,出身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点在古代其实很致命,朱元璋和刘邦就是吃了这个亏,世家大族刚开始都不买他们的帐,导致人心浮动,让他们担心自己之后会不会二世而亡,毕竟秦朝的教训就在眼前。
第三就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预判,如果开国皇帝身体康健,比那些骄兵悍将年轻,那自然不用着急。
就像唐太宗和汉光武,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而功臣们大都四五十岁五六十岁了,基本上都死在他们前面,所以李世民有晚年画功臣图于凌烟阁借以怀念的事情。
这点朱元璋和刘邦等人就有些吃亏了,他们得天下的时候年纪就不小了,并不比开国功勋们年轻,说不好哪天就龙驭宾天了,所以才会急切的屠杀那些能力威望过于强盛的骄兵悍将们。
第四就是对自己接班人的预估,如果下一位皇帝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足以压服天下,那自然就可以安心的和平解决了,这点其实很重要,朱标在历史上的表现还不错,但是还没有达到朱元璋的期望,而且朱家又没有根基,缺少忠心耿耿的家臣。
第五点就是最主要的一点,也就是开国皇帝自身的性格,朱元璋得到权柄的路途太过艰辛了,步步血泪导致他的性格有些极端,对自身得之不易的权柄极度敏感,容忍不了臣子们触碰。
汉光武性格比较宽和,当然这个人属于开挂,朱标对他的奇幻旅程也表示看不懂,这也太天命所归了。
唐太宗宋太祖,他们得天下并没有太难,毕竟本来就拥有足够的优势,得到的容易也就不会走极端了。
朱标放下书册,想要和平解决此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朱标还是会尽力的,有些人要清除,但是他不会让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刻薄寡恩的名头。
现在这五条当中,自家父皇占据了一三四共三条的优势,朱元璋自身能力不缺,而且身体素质在皇帝这个职业中数一数二,朱标自认也能压服勋贵。
至于第二条,天下已定,只要朱标能顺利接班,朱明皇族就是天下最尊贵的血统,唯有第五条才是麻烦,一个人的性格又岂是容易改变的,何况是朱元璋的意志。
不过随着朱标能力的展露,朱元璋也确实平和了不少,自己的儿子文武全才,权谋之术仿佛天授,才十几岁就能跟他讨论政局,性格虽然仁厚,但并不是狠不下心,必要的时候有足够的决断,这才是朱元璋最欣慰的地方。
父子俩都在为对方默默努力,毕竟皇帝是孤家寡人,他们俩这段父子之情是天时地利人和才成就的。
朱元璋现在儿子不少,但是却从不会太过关注,哪怕是见到刚出生的儿子,也没有自己第一次见到长子时的血脉贲张。
朱标放下书册,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出文华殿,天色已经有些暗下来了,刘瑾在一旁说道:“爷,您再不出来奴婢就要进去请你了,不吃饭您身体可受不了。”
朱标笑道:“好了,去传膳食吧。”
刘瑾欢快的说道:“早就拿到东宫小厨房热着了,爷先坐着,奴婢这就去端上来。”
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到了晚上才算凉快一点,朱标也不想在屋里坐着了,索性走到凉亭内,不一会儿一道道膳食就端了上来。
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胡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朱标一皱眉这太多了,虽然现在确实很饿了,但是这么多菜肯定是吃不完的,这都够好几个人吃一顿了,哪怕朱元璋一家三口在坤宁宫吃饭都不舍得吃这么多。
虽然说起来有点矫情,但是朱标现在确实有储君的责任感,不想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而他连大鱼大肉都随便浪费。
……
第142章 号舍
朱标看着刘瑾说道:“怎么上了这么多菜,刘瑾,我不是让你不要铺张浪费么?”
刘瑾在一旁回道:“爷,您忙了一天了,奴婢想着让你多吃些,奴婢愿意领罚,您先吃着吧。”
朱标摇摇头:“一会剩下的,你们都吃光它,不准浪费。
等刘瑾谢恩后,朱标也就开始动筷子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虽然朱元璋不至于被吃穷,但是也可见一个男丁这时候有多能吃。
朱标吃完后留下刘瑾等人扫尾,自己领着暖玉在东宫院子内转悠起来,走了一会朱标突然对暖玉问道:“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么?”
暖玉正欢乐的在朱标身后跟着,听到这句话一愣:奴婢家中除了父母好像是有两个弟弟的,不过自奴婢小时候进了王府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朱标点点头:“可想回去见一见?”
暖玉摇摇头:“奴婢发了月钱都会让人送出宫,但是奴婢不想见他们了。”
朱标点点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朱标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暖玉,那时虽然在吴王府养了一段时间,但还是骨瘦如材,而且做事怯生生的,极为胆小,可见她在家中过的也并不好。
暖玉如今还愿意把自己月钱送出去,就已经很孝顺了,毕竟她父母早就得了她的卖身钱。
又走了几圈,朱标就回去睡觉了,明日还要仔细检查一番恩科考场。
第二天,朱标起床洗漱过后,用了一碗粥,然后就直接朝着新建的恩科考场走去,宋濂也已经到了,科举在即,朱元璋已经免了他的早朝。
师徒俩见过礼后,就往里面走去,先是要跨过一道门,上面描绘着龙纹,意味着鲤鱼跃龙门的意思。
院子里面也算敞亮,只是到了学子们真正考试的地方就让人大失所望了,朱标看了一遍号舍,里面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都是单间,每一排号房以某字为编号,约有百余间,都面向南成一长巷。巷宽四尺余,巷口有栅门,楣墙上大书某字号,并置号灯及水缸。
朱标自己坐进去感受了一下,里面只有两块可以拆卸的木板和一把椅子,考试时两块木板叠在一起形成桌子,晚上把两块并在一起就是床,若是高壮一些的士子恐怕连腿都伸不开。
朱标模拟了一下答卷,只感觉难受的很,就像被关在了笼子里,心中莫名的开始犯闷,朱标起身走出来对着宋濂说道:“吃不好睡不好,还要绞尽脑汁的答题,这可真是太难了。”
宋濂捋着胡须笑道:“鲤鱼跃龙门可不得经历苦难,这点小事算什么?”
朱标一想也是,跟考上后的光宗耀祖比起来,这点小事也不是不能忍受。”
朱标走了一圈,也看了看传说中的臭号,可想能坐到这里的考生要忍受怎么样的折磨。
宋濂看走的差不多了问道:“殿下可满意,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朱标说道:“若是考场有空余的地方,就把臭号封了吧。”
宋濂点点头,朱标也就跟自己老师告辞了,自见过科举的那几位人才后,朱标对科举的热情一下子就降下了许多,不愿意再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起身直接往中书省方向走去,这时候早朝也已经下了,他准备去跟李善长聊一聊。
一路走到了中书省,刚踏进去就听见了吵闹之声,朱标挥手制止了几位官员准备行礼的动作,走上前就听见了杨宪和胡惟庸的声音。
双方态度都很强硬,不过可以明显感觉是杨宪占据了主动,胡惟庸不过是想守住底线。
杨宪冷冷的看着胡惟庸说道:本官制订的章程是经由圣上批复的,有什么问题?”
胡惟庸冷笑道:“好一个媚上欺下的中书左相,你要求我们在短短时间内完成公务,你可知道中书省下达的指令关乎社稷,有些政务不经过妥善的商讨,直接下达是要出大乱子的!”
杨宪哼道:“那就是你们把一件事情压半个月才批复的理由?本官告诉你,中书省的行政效率必须提高,绝不可一拖再拖。”
朱标摇摇头也懒得参合进去,这件事是论不出对错的,总不能为了行政效率随意下发指令,但中书省习惯性的拖沓政务也是不对的。
不过这件事必然是以杨宪的胜利告终,因为他身后站着朱元璋,而胡惟庸也清楚这一点,皇帝对中书省处理事情的效率早有不满,就是特意用杨宪刺激他们。
但是政治上的事情,不是说你知道了结果就不需要去做了,杨宪风头正劲,结合浙东党拼命挤压着淮西勋贵们,胡惟庸既然想接李善长的班,那就必须上前表态,哪怕不敌,我也绝不会任由杨宪放肆。
朱标走到李善长的房前,他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对着朱标躬身行礼:“老臣参见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伸手扶起他:“李相请起,进去说吧。”
李善长侧身把朱标迎了进去,刘瑾则是守在了门外。
朱标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李善长的相椅上说道:“这吵吵闹闹的相国就不打算管一管?”
李善长给朱标倒上一杯茶,然后自己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说道:“吵闹些也好,中书省睡的太久了,早就应当被鞭策几下。只不过都是老臣的门生故吏,老臣也不好对他们过于苛刻。”
朱标端起杯子吹了吹:“看向李相确实是把胡惟庸当成自己的接班人了。”
李善长笑了笑:“臣有私心,但是胡惟庸确实是有王佐之才,满朝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何况他对殿下也是敬重有加,在臣面前多次夸赞您。”
朱标喝了一口略微有点苦涩的茶水说道:“当朝宰相之位除了淮西人,恐怕也没人能够服众了。”
李善长也喝一口说道:“其实刘伯温也是够资格的,只不过他的性子与圣上犯冲,若真是当上了宰相,恐怕不得善终啊。”
朱标看了眼李善长,还是决定多说几句,李善长年纪不小了,为朱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杀了不少功臣,但不也没杀萧何么。
朱标打算全了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君臣之谊,让李善长安度晚年,何况李善长也算是朱标的岳父。
……
第143章 提点
朱标放下茶杯正色的对李善长说道:“推胡惟庸上台也无所谓,毕竟父皇也很中意此人,但李相退养之后还是离他远点吧,不要再有联系了。”
李善长一愣,然后猛然想到了上次跟太子讨论的话题,又想到朱元璋的心性。
李善长站起身对着朱标一拜:“老臣多谢太子殿下提点,真是险些晚节不保。”
朱标伸手虚扶说道:“李相想明白了就好,您也辛劳一生了,何必再操心,归养之后自有荣华富贵等着您。
李善长是个明白人,萧何都需要自污以求自保,何况他李善长,人要想立身于世,就不得不精明些。
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人屡见不鲜;过于方正、深得人心而引来杀身之祸者,史书上不胜枚举。
为人处世不要处处显露自己的聪明,必要时不但要把自己的聪明归于别人,而且要善于自损形象,表现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宁可当时吃点亏,或者遭人唾骂,也要保全自己,免得惹祸上身。
李善长心中一叹,看来退养之后少不得要纳几房姬妾了。
朱标看着他宽慰道:“李祺还不错,听闻学问也有不少长进,就让他随本宫去山西处理迁民事宜吧。”
李善长赶忙致谢,这就是太子准备接受李祺作为东宫属臣了,这可是对李家天大的恩德。
李善长心中有底后就开口说道:“淮西将帅家中有不少好苗子,未来都是殿下的臣属,不如这次都带过去吧。”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
下一篇:这个外挂过于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