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51章

作者:夜星月语

兄弟三人乖巧的点头,一起出了屋子朱标在众人的拥簇下就踏出了户部的大门,现在已经快到戌时了,天色也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刚走出大门,就看见刑部尚书快步走来,对着朱标拱手后说道:“殿下,前方汇集了上千人,都是户部官吏的家眷,他们跪在道口等着求见殿下,臣派人驱散也未起作用。”

朱标冷声喝道:“荒唐!本宫可有冤枉他们的丈夫儿子?他们从户部拿了税粮食回家,他们这些家眷不也吃了吗?明知道来路不对还不劝阻,现在求情有什么用!”

朱标下令强行驱逐,这关乎律法,至少明面上必须保证律法的威严,否则以后还怎么实行。

难道每次肃清吏治,只有大群人跪着求情就网开一面,那成何体统。这招只要奏效一次,那往后就没完了。

刑部尚书领着官吏开始强行驱逐,朱标听着耳边传来妇孺的哭泣之声眉头微皱,等差不多了,朱标领着人走了出去,大家上依旧有几十个人哀嚎哭闹,顽强的抵抗着差役的拖拽。

他们一看见朱标就死死爬在地上喊道:“太子殿下,请殿下大发慈悲,绕了我儿子(丈夫)一命吧,我们这就把粮食都送回来,缺多少我们砸锅卖铁也会补上,请殿下开恩啊!”

朱标没有说话,一旁的朱棣站出来喝道:“他们违反了大明律法,岂是你们把贪赃所得退回来就可饶恕的,他们的责罚明日朝会自有圣上决断!”

那些老弱妇孺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一般,死命的开始哭嚎,朱标也没有心情跟她们纠缠了,能救的他自然会救,不能救的只能怪他们太贪心了。

一路回了皇宫,朱标让人把弟弟们送回他们的屋子,自己往御书房走了几步,这个时候自己父皇应该还在处理政务。

不过也有可能早早的回去休息了,毕竟昨夜就听说自己父皇批阅奏章到了子时,今日朝廷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天天这样铁打的也受不了。

刚走了几步就看见御书房伺候的太监提着长明灯迎了上来,给朱标行过礼后说道:“太子爷,圣上早就命奴婢在此等候了,请您回来后就去御书房。”

朱标点点头,一路到了御书房门口,由于早就有了吩咐,朱标也没有通传就直接进去了,刘瑾等人守在了门口。

朱标进去就看见自己父皇在灯下边看着奏章遍吃着一碗夜宵、朱标走上前行礼,然后起身说道:“您也该多休息一下,儿臣听闻昨夜您也是批阅奏章到了子时,这可不好。”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碗笑道:“咱的标儿长大了,知道心疼他老子了,不过国家大事交给旁人咱更睡不着觉。”

朱标无奈的摇摇头,把手中的账簿放在朱元璋身前:“儿臣大概勾画好了,到底如何处理请父皇圣断。”

朱元璋拿起账簿翻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冷笑:“他们都好大的胆子,咱把国家的钱袋子交给他们,他们却把这个当成了他们自家的不成?上上下下竟然都在贪没粮税,真是都该杀!”

朱元璋大略的看看一遍,对儿子所勾画的名额数量有些嫌少,但是也知道要维持户部还能正常运转,这就是最好的处理结果了。

朱元璋放下账簿说道:“就按你处理的,这五百余人都直接斩首示众,至于为首的户部侍郎杨思意等二十余人腰斩!”

朱标默默的点了点头,五六百人的性命,就在自己的一笔勾画之下没有了,虽然明知道他们是罪有应得,但心中突然有些不忍。

……

第135章 长命百岁

朱元璋抬头看了眼皱眉的儿子:“标儿你可是有些心软了?”

朱标这个时候应当说他们罪有应得之类的话,毕竟那些人的名字本来就是他一手勾画的,现在又心软,未免有些摇摆不定的感觉。

但朱标想了想还是说道:“儿臣自战场上回来之后,本以为对这区区数百人的性命不会有什么感觉,但他们死刑一定,儿臣还是感觉有些不忍。”

朱元璋笑了起来,没人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冷血无情的人,他站起身走到朱标身边说道:“标儿,为君者仁德是好事,但铁石心肠也是需要必备的。治理天下百姓需要仁德,但是想要治理文武百官就需要铁石心肠了,一个软弱的皇帝只会沦为官员们的傀儡。”

朱元璋拉着儿子到一旁坐下:“区区一个户部税粮就牵扯了多少人,这还是咱网开一面,把问题控制在了户部以内,否则死的可不仅仅是这五百人。”

“若不是时候不到,咱恨不得一次杀他个五千人,让这些官员们知道贪赃枉法的下场,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上天难欺!”

朱标打起精神,对朱元璋讲起了另一本账簿上的纪录,朱元璋听后也没有丝毫意外的模样,毕竟朱元璋就是底层出身,也是在别人手下混过的,对分赃流程也有了解。

不喂饱吏部刑部和那几个位高权重者,户部怎么敢大规模的贪污粮税。

朱标想到户部剩下的那五百人说道:“户部其余人该怎么处理,他们虽然也拿了些税粮,但是数额不大,而且有一些确实是家中人口过多,单靠朝廷的俸禄养一家人确实有些拮据。”

朱元璋直接说道:“不管如何,犯了法就要受到惩罚,他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一律杖打三十,而且第二天不准请假,爬着也得接着处理户部的事务!”

看来明天不仅是五百多个人头落地,还有五百多个屁股要被打的开花了。

朱标想到俸禄的问题说道:“父皇,是否尽快提升一下官员们俸禄?”

朱元璋摇摇头:“现在绝对不行,等明年可以提一点,但也绝不会太多。

“不是咱不愿意给他们俸禄,咱是仔细研究过的,他们的俸禄或许不够他们置办田产,但是让他们吃饱饭还是可以的。依照现今的国力,能给他们的就是一个四五十亩田地的进益,多了国家负担不起!”

朱标点点头,他知道这是有点想当然了,朱标只是觉得,俸禄给够了,他们再贪赃枉法,朱标下手也就没有什么不忍的了。

高薪养廉经过雍正的实行,证明是没有用的,起到的效果低不说,还刺激了那些贪官的胃口,使他们更加贪婪了。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你若是有心提高他们的俸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得等到国家富裕了,人才储备也够了,到时候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应当能起不少效果”

朱标看着朱元璋说道:“父皇既然也有这个想法,何不过些年实施呢?”

朱元璋摇摇头:“咱恐怕是看不到大明的盛世了,依照如今的情况,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明远远恢复不了元气,又何谈到达盛世。”

朱标听到这里就明白了,朱元璋是担心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四十岁,朱元璋今年就已经四十出头了。

何况他登基前南征北战,登基后夙兴夜寐,整日的劳心劳力,难免会担心自己的寿命。

不过朱标清楚,自己父皇可是铁打的,哪怕经历了那么惨痛的打击,都能活到了七十一岁,今生有朱标在一旁守候,说不定一高兴还能长命百岁。

虽然这就意味着,朱标可能会创下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太子纪录,但是朱标并不在意,依照自己父皇的性格,几年后他就可以监国理政了,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头,但是对朱标来说也已经很满意了。

总不能为了皇位对自己父皇下手吧,这不是朱标能做出来的事情,也有违他做人的底线。

朱标想到这里笑着对自己父皇说道:“儿臣若说父皇万寿那肯定是在骗您,但是儿臣敢说,您最起码长命百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朱元璋听出自己儿子的这番话确实是真心实意,开心的眉飞色舞,自古常言天家无父子,皇族无手足,但是在自己身上是不一样的。

笑了好一会朱元璋才摇摇头说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才活了多久?咱也不指着能活到一百岁,只希望老天爷能再给咱十几年,让咱帮你把天下安顿好,各方的势力都打压干净后,交给你一个太平的江山,咱也就能安心的撒手走了。”

说完朱元璋就神采奕奕的让朱标滚睡去睡觉,别打扰他,他要处理政务了。

朱标默默的感受了一下疲惫的身体,然后跟自己年逾四旬父皇对比了一下,也不知道谁才是十五岁的少年。

朱标备受打击,真心的准备锻炼下身体了,他自小就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真要感觉甚者比上辈子还健康,并没有任何先天不足的地方。

所以断定历史上朱标身亡必定是抑郁成疾,面对朱元璋长期大量的屠杀官吏起了恐惧心理,想反对又没有胆子,好不容易硬气起来去求情,结果就是被一顿教训。

父子俩长期处于互不理解的矛盾中,朱元璋一看朱标的样子,恨铁不成钢,所以就派他去处理那些官吏,一次次的压抑之下,终于忍不住跳河,然后就郁郁而终了。

朱标一路快步走回东宫,决定往后没有急事绝不乘辇,多多锻炼,明早也不能懒床了,起来绕着东宫走一圈也行,正好这个时代空气清新。

进了正殿,云锦一身素衣正在等候着朱标回来,上前服侍朱标脱掉外袍说道:“殿下今日劳累了吧,要不奴婢伺候您洗个脚就早点歇下吧。”

朱标笑着说道:“安排沐浴吧,明日还有事情。”

云锦温柔的答应了一声,她身后的宫女们立刻就下去安排了,朱标舒服的靠在软榻上看着云锦问道:“怎么样,后宫里的事情好处理吗?”

云锦笑道:“奴婢是东宫的人,又得皇后娘娘喜爱,哪怕是高位的妃嫔们都对奴婢亲切的很,下面那些人自然是规规矩矩的。”

……

第136章 千里做官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云锦是他亲自放到自己母后身边锻炼的,若是有人针对,那就是在打东宫的脸皮了。

看着云锦说道:“后宫的事情你不用跟我说,但是母后和露儿那边你要盯紧了,我不想听到任何不好的事情。

云锦笑着点点头:“帝后恩爱,奴婢们看着也高兴,自然没人敢在后宫生事。”

朱标也笑了起来,幸亏自己母后稳压后宫,所以自己才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前朝,否则天天应付那些女人的小手段也是够烦的。

想到这里朱标就忍住不想到自己的太子妃,还有那个李家的侧妃,以及日后逐渐增多的女人们。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维护正妻的地位,只要赋予她对东宫赏罚的权利,所有人面对固有的尊卑体统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只是朱标虽然蛮中意常洛华,但也没到自己父皇母后的那个地步。

所以他不会轻易交出赏罚之权,这当然不是说那种赏赐些首饰或者责骂几句话的权利,而是能决定东宫侍妾宫女太监生死荣辱的权力。

朱标怎么也得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常洛华婚后对内对外的表现,若是好,朱标自然要尊重自己的嫡妻,若是不好,那就荣养起来,朱标不在时由云锦执掌。

沐浴的热水准备好了,大小双儿已经在等候他了,朱标伸出手摸了摸猫在被窝儿里的暖玉,然后站起身对云锦说道:“你今天也忙了一天了,回去休息吧。”

说完朱标就准备去舒舒服服的洗个澡了,等朱标走后,暖玉看着准备回去休息的云锦问道:“云锦姐,我害怕,太子妃来了以后,我还能给爷暖被窝了吗,会不会被赶出东宫去洗洗衣服。”

云锦温柔的俯身摸了摸暖玉的小脑袋说道:“你乖乖的,只要不做错事没人能赶你走。”

暖玉依旧是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云锦忍不住逗她说道:“好啦,你有什么好怕的,就算被赶出东宫了,我也能照顾你的,怎么也不至于让你去给小太监们洗衣服,对不对刘瑾?”

刘瑾正端着一壶新茶走进来,听见俩人的话后点头笑道:“暖玉姐就放心好了,咱在外面也是有几分薄面的。”

暖玉自然也听出两人在逗她,气鼓鼓的钻进了被窝儿,云锦隔着被子轻轻拍了她几下,然后就起身准备走了。

刘瑾对着云锦躬身说道:“夜色深了,云锦姐姐慢走。”

然后刘瑾对外面吩咐道:“刘安,送你云锦姑姑回房休息。”

云锦笑了笑她也住在东宫离这里也不远,但也没有推辞,刘瑾是太子身边的大太监,俩人自然有默契。

刘瑾也没有跟暖玉单独相处的意思,放下茶壶就道朱标沐浴的门前守着了,过了一会朱标就出来了,看了一眼刘瑾说道:“回去休息吧,明日早点起来去听信,估摸着父皇会叫叫我上朝。”

刘瑾立刻躬身应诺,然后就退下去了,到门口吩咐回来的刘安务必仔细守夜。

朱标钻进被窝抱着暖和的暖玉,随着灯火被熄灭,朱标脑海中突然又浮现出街道上哭嚎的妇孺们……

第二天,朱标起床收拾完就看见刘瑾走进来说道:“爷猜的没错,坤宁宫那边传来口谕,让您今日上朝。”

朱标点点头,穿上朝服就到了奉天殿大门前,众位臣工都上前给太子行礼,朱标也亲和的跟他们交谈了几句。

然后跟常遇春李文忠打过招呼后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方,站在一旁的李善长看着前方的奉天殿大门说道:“不知道今日是何局面啊。”

朱标沉默了一会说道:“李相还是操心明日之事吧,户部官吏的缺口必须尽快堵上,绝不可耽误江南等地的秋收。”

李善长闻言也就放心了不少,不一会儿奉天殿大门打开,朱标领头跨了进去,文武百官紧随其后,各自站定后整齐的向着龙椅上的皇帝行礼叩拜。

等皇帝让起身后,朱标默默的走上御阶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看了眼自己父皇依旧是那么神采奕奕,龙精虎猛的样子。

随着户部几人穿着囚服被推上大殿,今天的朝会就正式开始了,刑部尚书出列躬身诉说道他们所贪赃的数额和按照律法所应承受的刑罚。

户部几人中的杨思意听到腰斩之后,挣扎着站起身,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你只知道要求臣等为国尽忠,可你有为臣等考虑过吗?”

整个朝堂都除了杨思意的声音,没有一个人敢开口,他们虽然不说,但是也算是在默默支持杨思意,他们可不敢说。

朱元璋也是沉着脸,并没有急着呵斥他,杨思意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活路了,接着说道:“臣堂堂的正四品的户部侍郎,一年的俸禄居然只够温饱,连给儿孙们置一块田产的钱都没有。圣上富有天下,难道就非得让臣子们过清贫的日子吗?”

朱元璋看着眼圈通红的杨思意轻声说道:“朕仔仔细细的替你们考虑过了,你们当官或许发不了财,但是国家不会亏待你们的子孙,他们都可以优先进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最好的教育,真有才华者难道咱能重用吗?”

朱元璋看起身看着百官们接着说道:“国力有限,你们身为国家的官员难道看不清楚,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你们已经有了温饱难道还不知足!若是你们能让百姓们富裕起来,朕还会怜惜你们的俸禄吗?”

杨思意哼笑起来:“千里做官只为发财,圣上这次惩处了户部,但是贪赃枉法的事情圣上是拦不住的,这个朝堂之上能有几人是干净的,能有几人有那个品行做圣上的臣子!”

朝廷上的御史们忍不住了:“杨思意你死到临头还敢胡乱攀咬,臣恭请圣上立刻处置了此人!”

此言一出其余的文武也立刻喧嚣起来,杨思意被众人所指,反而笑的更开心了,只不过眼泪从眼角滑落了下来。

朱元璋坐回龙椅上开口说道:“你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下面等着吧,咱会让天下的贪官都下去陪你!”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刑部尚书一挥手,进来的侍卫就把杨思意等人拖拽了下去。

……

第137章 官吏之别

其余户部的官吏是没有资格听到皇帝对他们的亲口宣判的,随着五百余人被斩首的旨意下达,刑部尚书领旨而去,朝堂之上瞬间弥漫起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气氛。

朱元璋看着百官们说道:“狐狸身上最珍贵的是皮毛,牛羊身上最珍贵的血肉,人最珍贵的是什么?是节气是骨头,望卿等自珍自爱,莫要走上歧途!”

百官们低下头表示恭听圣训,朱元璋也就不再跟他们浪费口舌了,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不听的也自有其下场。

随后结束了今日的朝会,朱标也没有心情去看五百多人被砍头,直接跟着朱元璋回了御书房。

李善长看上面的父子二人都走了,他也得回中书省调配人手,把户部的缺口堵上。

杨宪则是走出奉天殿,准备去看看那些户部官员的下场,谁让他们敢查自己的老底,也不想想自己屁股干净么。

朱元璋父子走到御花园,朱标看着自己父皇说道:“整改吏治非一朝一夕,父皇不必为他们烦忧。”

朱元璋扶着花坛说道:“这个咱知道,只是替他们惋惜啊,辛苦几十年才爬到高位,一步行差踏错就再也回不来头了。”

父子俩走了一圈后朱标说道:“科举大考就在眼前了,父皇可想好了殿试的内容。”

朱元璋笑道:“咱那里懂这个,到时候让刘伯温写几个呈上来,咱挑个合心意的就是了。”

朱标笑着点点头:“科举大考取士三百人,正好可以补充一下户部的空缺。”

朱元璋则并不是这么想的:“咱打算让他们跟你到山西历练一下,毕竟是懂文墨的,写写算算也好帮你处理迁民事务。”

朱标听后以为是自己老爹不放心自己:“父皇,儿臣有把握做好迁民事宜,朝廷各方都急缺人才,与其交到儿臣手中,不如把他们放到更需要人手的地方。”

朱元璋摇摇头:“他们大多都是从小不知柴米油盐的世家子弟,学问或许做得好,但是让他们直接办差咱还不放心呢!”

朱元璋背着手:“跟你去处理迁民是最好的磨练,让他们好好看一看我大明底层百姓们的苦楚,往后他们才能知道怎么处理地方上的事务,这些都不是能从四书五经上学到的。”

朱标笑了笑,脑海中响起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旋律,知道了自己父皇的意思后,朱标也就没有推辞的意思了。

朱元璋回头看了眼儿子说道:“到了地方不用管他们是何出身,脏活累活都往他们身上压,好好看一看他们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