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08章

作者:夜星月语

下方的争论还在继续,突然礼部尚书说了一句:“阿里不哥后裔诸王世代居住于草原,有浓厚的蒙古传统风气,恐怕会与其他习惯了中原风俗的诸王产生不小的冲突。”

兵部尚书闻言思索道:“李尚书言之有理,何况也速迭儿毕竟是袭杀得位不正,蒙古对这方面虽然不太看重,但诸王必然也会兔死狐悲,若是谁都能肆意袭杀大汗,那么谁又能保证也速迭儿不会对他们下手,毕竟他们可是忽必烈的后人。”

只要人多了那就有勾心斗角,无论什么民族都是一样,蒙古诸王那边虽然都是成吉思汗的血脉,可互相之间也并不融洽,如今维续百余年的嫡系正统遭受连番打击,恐怕也难以服众了,也速迭儿可以说开了一个头,往后草原很可能又会变成看实力而非血脉的时代了。

这其实算是一种退化,虽然表面上看代代都是强者为王,可实际上每代都会爆发内乱,所有人的野心都会膨胀,黄金血脉将失去神圣性,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也难以缓和。

长此以往蒙古就会分裂,恢复成成吉思汗以前的状态,各部族相互敌视各自为政,星罗棋布在旷阔的草原上,在没有横扫天下的气魄。

所以大明要做的就是促使这件事,也速迭儿如今正在联合各部,希望能得到拥护成为新一任蒙古大汗,大明要做的就是分化,让他们主动放弃蒙古这个联系草原所有部族的名号。

朱标安静的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思虑着,蒙古只有彻底统一才拥有宰割世界的力量,就如同后世的苏联一样,一旦崩离那就再也无法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

讨论一直持续到日暮,期间北方的消息也不断的传送过来,各州府的官员也都急忙来信,请示是否要调集粮草物资以防不测。

这么大的事自然不是几个时辰就能定下的,等所有人都退下去朱家父子才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所谓谋之在多,断之在独,这最后拍案的还是皇帝。

朱元璋背负着手走到窗户旁看着外面的夕阳问道:“标儿,若是你坐在这个位置上该如何处理?”

朱标没有犹豫,听了一下午他没出声只是因为没有必要:“儿臣以为要打,但只能打一仗,之后无论胜败必须撤回,绝不能被拖进去。”

朱元璋不置可否:“为何要打?你应该清楚自家的家底,总不是为了所谓的脸面吧。”

朱标笑着摇摇头:“国之大事要何脸面,儿臣只是以为哪怕我们不主动出击,也速迭儿也定然会造势联合蒙古诸部进取燕云十六州,他得位不稳,必须转移内部的矛盾,同时也借此收拢中立部族。”

“蒙古到底是被我们打回去的,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远没有忘记仇恨,原本有脱古思帖木儿制约他们,现在也速迭儿上位自然要做于他相反的事情,否则他杀害大汗的大义也就没有了。”

到现在蒙古这场叛乱的细节也都详细详细的传递过来了,也速迭儿联合大汗亲卫统领阔阔帖木儿领兵包围了大汗金帐,并且大骂了其背弃黄金血脉的荣耀给大明当狗,根本没有资格继承汗位,然后领兵杀入营帐并亲自用弓弦缢杀了蒙古大汗。

之后响应的诸王也有不少,他们也早就不甘萎缩在草原上,中原富庶繁华早就让他们心心念念了,在他们眼里大明能打赢他们,完全是王保保和北元太子的错,是他们断送了燕云十六州,否则他们哪里会被限制在草原。

有支撑的自然有反对的,只不过他们的准备,死的死伤的伤,都被迫南下,希望能与大明军队合力剿灭叛军,然后再从他们中间选出新任的蒙古大汗。

朱元璋看着地图皱起眉头,其实固守是可以的,燕云之地在手,蒙古元气也还没恢复,他们想攻破防线是不可能的,不过一旦恢复对峙局面,那么这两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蒙古随时会派兵侵扰,大明又得在北方不断的屯兵驻守。

朱标接着说道:“既然天保奴还活着,那么我大明就以他的名义号召忽必烈一系的诸王,许诺剿灭叛军后,把北方草原所以的牧地都划分给他们,天保奴如今这个情况也不敢有异议。”

“之后胜了自然好,我大明依旧拥有对草原的掌控,年年都可以收取牛羊马匹,若是没胜也无妨,有燕云十六州在足以维持天保奴一方不会被彻底剿灭,草原自此两分,天保奴势弱为了苟全只能依仗大明庇佑,北方就有多了一层屏障。”

朱元璋叹息道:“打仗容易,可没钱没粮怎么办?”

朱标也想过了直接说道:“百姓肯定没有,那就只能从世家富商着手了,乱世刚结束没几年,他们手里定然还存有当年攒下的存粮,或许口感不好,但是充当军粮是够了。”

朱元璋皱起眉头,除了贪官污吏,他最讨厌的就是世家富商,觉得这两者都是靠不住的,何况他们怎么会平白无故献出粮食,估计都等着等陕甘旱灾了再去高价售卖呢。

朱标也知道自己父皇不愿意,可也没办法,总不能凭空变出粮食,蒙古那边若是不趁着也速迭儿根基未稳及时打压,那么往后所耗费的要远比现在多得多,光是大量增兵驻守就是恐怖的消耗。

……

第319章 穷且蛮横

不过朱元璋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个人喜好跟国家利益比起来算不得什么,只是无论是世家还是商贾向来喜欢藏拙守利,怎么会平白献出粮食,若是强行索取又不合理法。

朱元璋看着儿子问道:“你小子不会是想卖官鬻爵吧,要真是这个打算那就不必再说了,朝廷财政再紧张也断不可行。”

朱标赶忙摆手:“儿臣还没疯,暴敛横征,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这等道理儿臣怎么会不懂,其实就算没有北方之事,儿臣也有寻世家商贾的打算了,朝廷粮食紧张的问题近两年都无法解决,世家商贾留存的粮食也无大用,既如此何不以朝廷的名义借用。”

若是那些御史言官说出这种话朱元璋也只会一笑了之,最多心里念叨几句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可他知道自己太子不是那种人。

不过他也确实不知道朱标有什么办法,若是依仗地位,那些家族也会是给个面子,但也就是随便拿出一些面上过得去,算是破财免灾了,可北方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几千石几万石的。

不把他们的家底都要掏出来是断然不行的,世家商贾有没疯,怎么可能平白无故都交出来,还是那句话,强征就没有意思了,朝廷就是朝廷,不是造反的强盗,是规矩的制订者和守护者。

朱标站在自己父皇面前说道:“其实也还是威逼利诱罢了,威就是朝廷现在肃清吏治,官员们行为不检,可给他们送财色是谁?不还是世家商贾,说到底他们也不干净,否则何必耗费钱财孝敬别人,此次钦差下巡必然是要查获不少,他们定然是惶惶不安,若是能有机会能在朝廷面前表表忠心,想必他们也不会太过吝啬。”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这两件事岂能有牵连,难道他们捐献粮食咱就要网开一面?朝廷律法其能容忽其他,否则不成了朝廷贪污受贿,这等风气绝不能开。”

朱标笑道:“父皇误会了,儿臣怎么会因为钱粮罔顾纲常律法,儿臣反而希望朝廷从严惩治他们,尤其是想要托关系走偏门的,就比如陕甘干旱粮食减产,儿臣听说已经有人在其他地方低价收粮然后运到陕甘以奇高的价格卖出去,这等发国难财的理当抄家灭族,好让其他世家商贾知道,他们囤积粮食企图高卖是决不允许的!”

朱元璋听后点点头,这点他倒是早有打算,乱世用重典,虽然因这等事就抄家灭族有些不好,但他可不在乎虚名,他已经北驱鞑虏的开国太祖,纵是明日暴毙也是青史留名,只要江山传承下去,何人敢说他一句不是。

朱标接着说道:“如此一来他们的存粮就不能高价卖出去,若是平价售卖那连运送损耗都挣不回来,之后就是诱之以利了,他们的粮食到底是陈年旧粮了,等过几年中原地区和巴蜀之地的粮食产量上来,那就更卖不出去了,与其烂在手里,不如找条出路。

“以朝廷的信誉作为担保,向世家商贾收粮,可以立下契约,承诺三年后以那年的新粮还之,并且多还一成的粮食作为利息。”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若是这么简单,那朝那代都不会缺粮了,世家商贾最为奸诈,他们不会信任朝廷的,三年后若是遇上天灾人祸了,朝廷还不上怎么办,他们还能去告官不成?”

朱标自然也清楚没这么简单,否则这点小事谁会不懂,说到底还是利益不够,若是朝廷保证谁拿出粮食了就给个三品官儿,那肯定抢着掏,可旧粮换新粮还不如存着呢,旧粮也不是卖不出去,何必为了那点小利益冒血本无归的风险。

朱标还要接着说,上面那些不过是表面文章,老朱却是直接挥挥手说道:“算了,你既然说了那就是有把握,那就去做吧,反正有你老子给你压着,这天还翻不了!”

朱标一听就忍住不乐了,蒙古也好世家商贾也罢,其实都不算什么,大明朝现今就是对一切都拥有绝对的统治力,他们之所以要多考虑不过是为了减少己方的损失,不希望让精美的瓷器有划痕。

朝廷的钱粮不是没有,只是都花在了重建城镇安顿百姓上面,若是不管不顾,真的莽起来,瓷器变铁锤,分分钟凑齐百万大军横扫八荒六合,大不了这日子不过了,往后花四五十年休养生息,乱世中杀出的血战精锐和开国将相可都活着呢。

大明穷没错可他娘的蛮横,逼急了无所畏惧,外邦异族也好,内乱叛贼也罢,都不过是小意思,朱元璋在那就没人能翻了天,顶了天也就是从头再来。

朱标也不再多说,既然父皇相信他那就不可辜负,恭敬的行礼退下,然后命刘瑾去把通政使司陈佑宗叫来东宫。

这件事还是得有人领头才行,杭州陈家就是最好的人选,朱标可还记得,陈家就是当初江南最大的地主,无论是名望还是家底陈家都是最好的人选。

回到东宫后就看见常洛华出来迎接他,朱标面上放松笑到:“怎么还亲自出来迎接了,今日风有些大,还是要小心。”

常洛华行礼后惭愧的说道:“臣妾今日想了不少,自怀孕后都娇惯了,都许久没有伺候殿下穿衣洗漱了,实在妄为人妻。”

朱标面上柔和的安慰了几句,心中却是吐槽,说的好像你怀孕前经常伺候本宫一样,不过他也记得太医嘱咐过,孕妇心情大起大落也属正常,不可让其烦忧。

进屋后常洛华还是很惭愧,想了一会说道:“高丽三公主和李家妹妹早就该入宫伺候,殿下体谅臣妾一直没有说过,可臣妾身为太子妃理应准备,明日就去请母后下旨筹备。”

朱标摆摆手说道:“不必了,近来事务繁多,本宫也没有那个时间在宫里呆着,明年再说吧。”

说完后想了想还是说道:“蒙古那边有点儿小动向,岳丈正领兵镇守,这两日估计会有不少风言风语,你不要多担心,毕竟怀着身子。”

……

第320章 国难财

蒙古那边的事情还没传开,可过了今夜那些妇人们也就都知道了,最后传来传去传到常洛华耳朵了就不知道是什么样了,与其让她那时受惊,还不如他亲口告知。

常洛华闻言点点头:“臣妾知道了,父王常年征战,在乱世尚能纵横天下,而今我大明军威鼎盛那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岳丈号称将十万众就能横行天下,如今北方驻守将士何止区区十万,区区小战本也不打算同你说,只是怕你听到那些瞎传的。”

小夫妻俩正在用晚膳的功夫,刘瑾进来通禀:“殿下,通政使司陈佑宗求见。”

朱标直接吩咐道:“把他领到文华殿,本宫一会儿就去。”

刘瑾应诺而退,朱标依旧是不紧不慢的吃着饭菜,常洛华也没催促,让臣下等等君主这不是恩宠么?

朱标则是在思考该如何开口,太过强硬不好,他又不是强盗,太过柔和也不好,储君岂能求臣子,只能希望陈佑宗配合点吧。

用完膳朱标吩咐道:“估计要谈到很晚,你不必等我了,早些睡下吧。”

然后就出了承乾殿,宫女太监们提着灯笼领路,文华殿倒是不远,走进去后就看见陈佑宗跪在地上,朱标路过他身旁的时候随口让他免礼起身。

陈佑宗站起身,不等朱标开口,就直接说道:“殿下急召臣来定有吩咐,还请殿下下令,臣必然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标一愣,陈佑宗懂事通透他是知晓的,在杭州就见识到了,可没想到如此上道,这可点都没有点呢。

可他忘了,虽然一直没有特意召见过陈佑宗,却已经升任他为通政使司的长官,直接从正四品到正三品,这可是一步登天。

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正一品至正三品都可称为堂上官,从三品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从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从称呼上就能得知这正三品有多么显贵,要知道正一品可多是虚职,正二品基本就是臣子们的顶端了,也就是六部尚书的级别,到了堂上官的地步其实资历就都差不多了,到最后就看谁简在帝心,上可总领中书统辖六部礼绝百寮,下可可总领一部辅佐朝政。

陈佑宗当初还以为自己要在正四品或者从三品熬上四五年才有机会总领一部,没想到刚入朝数月就跨过了这道龙门,从此直接成为一方要员。

现如今江南世族都已经明确表示为他马首是瞻,部堂属官各个顺从,朝堂内的同僚也愉快的接纳了他,就连圣上对他都颇为照拂,他当然清楚这是靠的谁的面子。

说实话,他当初虽然主动投效,但也只是想着太子殿下地位稳固,想着压注等日后新皇登基有个顺龙之功,本以为圣上龙体康健,殿下在朝中应该没有太多影响力,可想想同僚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他就明白了。

他也是宦海沉浮过的人,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好人,若是处处都顺遂如意,那就说明是人家刻意奉承着你。

朱标身份太高,没当过官,自然不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平常的升任,通政使司新立,自然要放一个自己的人,毕竟通政使司负责传递宫里宫外的消息,用外人不安心。

朱标看陈佑宗神情诚恳,面上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蒙古那边的情况你也知道,朝廷现在粮食紧缺……”

陈佑宗躬身说道:“臣家中还有不少存粮,若是都拿出来大概能凑出二十万石,殿下有需臣愿都献出来。”

朱标摸了摸鬓角,这话说的,殿下有需要和朝廷有需要可不一样,看来二十万石就是陈家也舍不得了。

不过也正常,就是户部现在都拿不出二十万石粮食,可想而知这是何等豪富了,不过这点粮食还远远不够堵上缺口,徭役赈灾打仗,那个都是惊天的消耗。

朱标点点头说道:“陈爱卿忠心可嘉,不过朝廷岂能强征你家的粮食,如此不合礼法。”

陈佑宗当即说道:“岂是强征,臣得蒙天恩浩荡,早有报效之心,正逢朝廷有需自愿献出粮食此乃美谈,何人敢多嘴多舌。”

朱标笑着摆摆手,还是那句话,朝廷是秩序的建立者和维护者,现在他是为了正事,可这个例子一开,那往后的王公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压榨世家商贾了,这对社会发展不是好事。

朱标此次不仅是为了征粮,还是为了建立朝廷的信誉,信誉关乎到以后朱标一系列的计划,绝不容有损,就比如往后的纸币,你没有信誉如何让百姓愿意拿真金白银换用轻飘飘的纸张。

总不能还走老路,靠着老朱同志手里八十米长的大刀,让天下人哭着承认这他娘的就是钱,这样的体系到时候难免崩溃。

说实话,历史上大明朝廷的信誉确实不好,明知道宝钞制度崩溃了,依旧还在疯狂印制,明摆着就是靠这个剥削世家商界和百姓,尤其是老朱和朱棣,这俩人完全不懂经营,就知道肆意印钱然后去砍人,至于之后的事,老子砍外族都赢了,你们还敢跳?

朱标敲了敲桌子说道:“你的家财都是祖上辛苦攒下的,朝廷没有白要的理由,不过朝廷现在确实有较大的缺口,若是不管不顾从各地抽调,那么刚刚安稳下来的百姓又要活不下去了。”

“本宫的打算是想要以户部和内务府的名义向世家商贾借,三年后就会以新粮还上,还会有利息,陈爱卿以为可行吗?”

陈佑宗眉头紧锁说道:“恐怕很难,臣在殿下面前不说虚言,现今粮食比银子更值钱,是硬通货,北方中原都缺,只要费时间贩卖过去还是有不少挣头,尤其是听闻陕甘最近发生百日干旱,河沟干裂水渠断绝,已经有不少人朝那边运粮过去准备大赚一笔了。”

朱标眼睛眯了一下,果然有敢发国难财的,这次非得狠狠杀一批,正好,那些粮食也都可以扣下,直接当救济粮用,省的朝廷还要浪费时间运动,如此那就让他们去运吧。

……

第321章 春华秋实

朱标缓缓压下心中的杀意,这个世道可没有那么多的良知正义可讲,特意去高价贩卖粮食的都算不错的人了,那些当地官员才是狠的,直接把朝廷的赈灾粮食送到自己名下的粮店高价贩卖,这都快成惯例了。

而且这等事也不是才有的,当年自己父皇的父兄不就都是如此被饿死的,朱标都听他说过好几次了,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元庭运来的赈灾粮食却被官员吞没,他们连把粮食换成石头沙子的表面功夫都懒的做了,好好的一家人险些全死光了。

朱标冷哼一声看着陈佑宗说道:“本宫也不问你陈家有没有准备去陕甘贩卖粮食,若是有立刻停止!”

陈佑宗躬身应道:“陈家自然不敢发这种丧天良的不义之财,更不敢去丢殿下的脸面。”

朱标摇摇头:“本宫的脸面还好说,莫要搭上全家的命才是真的。”

陈佑宗神情一震,看来朝廷不仅要肃清吏治,还要对一些世家大族下手了,难道是想靠抄家灭族收取粮食?

朱标该点的也点了,陈家应该好自为之,他才不信陈家没有打算去发这比财,要不压着这么多粮食在手里干嘛,古往今来兼并土地收拢佃户哪里能没有足够的粮食。

哪怕是陈家嫡系不会干这种没品的事情,围着他主脉过活的分家可不就是养来做这些的,不过世道风气如此,他也懒得深究,否则朝堂上还能剩下几个臣子。

朱标把话题拉过来说道:“万事开头难,不过朝廷的信誉还是要培养的,本宫也不是为了哄骗你们的粮食,所以这粮食朝廷三年后一定会还,这点你不用担心,江南富庶繁华,所以本宫希望江南世族能带头配合朝廷。”

陈佑宗躬身施礼:“臣还是那句话,只愿为殿下赴汤蹈火,殿下之命我陈家万死不辞,江南世族中陈家颇有名望,臣保证能凑出八十万石,秋收后还能再拿出二十万石,那些商贾大概也能凑出二十万石,江南之外的臣只能尽力去劝说了。”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一百二十万石也不少了,要知道去年大明收纳的粮税也才九百多万石,毕竟有太多地方都被免税了,结果收到的那点儿粮税都没进国库就被分光了,实在是捉襟见肘。

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复兴困难重重,但是未来是光明的,等过两年各地免除的赋税也就都要缴纳了,屯田和迁民的成效也会显现出来,就好比种地,现阶段就是播种浇水施肥的时候,苦一苦熬一熬,总能等到春华秋实五谷丰登的时候。

江南世族表态了,虽然看起来还是想迫于他的威势,但也没奈何了,何况若不是他开口,确实不会有人把粮食借出来。

朱标原本还打算给些好处,没想到陈佑宗如此上道,要知道朝廷三年后若是不认账了,陈家可就是背锅的,往后莫说江南世族的领袖了,恐怕被驱逐出世族圈子都不意外,利益才是根本,他们可不会捧着割他们肉吃的人。

不过该给的朱标也不会吝啬,国子监也好,地方官员也罢,缺口不少,现今这个官场,谁想进来那就来吧,至于能不能静心守廉活到最后,那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不过这种话朱标不能明说,往后自然而然的安排上就是了,江南世族接到馅饼了自然会明白,大家都是聪明人,天上如何会平白掉馅饼?

正事儿聊完了,按理说朱标要端茶送客了,可陈佑宗今天的事情办的漂亮,办的让朱标舒心,那自然要有几分体面,索性就聊起了家常,何况当初在杭州人家照顾的也不错。

不得不说,这种人的存在就是讨人欢心,他的能力定然是比不上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一部副官也就是到头了,可朱标还是把他任命为正三品通政使。

聊了一会朱标随口问道:“陈老夫人也搬来京城了吗?”

陈佑宗也已经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文华殿是太子爷的书房,算是私人的地方,能让他坐着喝茶那意思就不必多说了,往后东宫一系里面他的地位也不会太低,如此就是被提出江南世族圈子又如何,反正往后要定居京城了,京城世族不比江南好?

太子爷今年才多大岁数,往后莫说照拂他了,就是看顾陈家三四代都够了,这个尊荣足够陈家在大明的中心站稳脚跟,江南豪富有什么用,不过是虚势罢了,早晚要被狠狠宰杀过年。

陈佑宗谦恭的说道:“劳殿下挂念,臣母年事已高又久居江南,想着往来不便就留在老宅安养了,臣只带了妻儿来京赴任,老太太若是知晓殿下还惦念着定然高兴不已。”

朱标笑了笑:“老夫人是个明白人,陈爱卿如此出众恐也是老夫人教导有方,明年得闲还是请老夫人来京一趟吧,本宫也会亲自去探望。”

陈佑宗眼睛一亮立刻跪倒在地:“殿下厚德臣铭感五内,恨不能掏心以示赤诚。”

这话有点肉麻,朱标赶紧挥手说道:“好了,本宫还希望陈爱卿能多多辅佐本宫,往后政务繁杂通政使司也得不闲,尽忠职守便是。”

朱标想了想问道:“李家如何了,可还在贩卖私盐?”

陈佑宗直接说道:“李家得了殿下的训诫自然是不敢了,可下面那些盐贩子就是以此为生的,李家不带头也有其他人冒出来,如今听闻出了个王白虎。”

朱标也不意外,这种暴利如何总有人会投身进去,只不过朝廷绝不会放纵他们,杀之不尽也要杀,实在是盐贩子容易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