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星月语
第314章 漂泊不定
回到屋内常洛华睡得正香,朱标本来还想着带她出去走走,莫名的自己也犯懒了,上早朝苦啊,天天四五点就要起,这还是因为他住在宫里,否则还得再早一个时辰。
说实话,早朝的作用其实并不大,朱标严重怀疑老朱同志就是为了折腾自己的大臣们,不想让他们搂着娇妻美妾睡个舒坦,左右他自己精力旺盛,不工作浑身难受。
其实按照朱标的观察,皇帝每天的政务只需要见见中书省的几个官员或者六部尚书就可以了,朝廷运转的体制相当完备,若无突发事件,隔个十天八天上朝总结一下工作就行了,反正平时主要的政务也不是在早朝谈论,往来的奏章才是关键。
朱标轻轻躺在自己太子妃身边,随手拿起一旁的小扇子给她扇风,入夏了天气炎热,本应该在屋里摆上冰鉴,可又怕常洛华受凉就没摆,她睡觉的时候又不喜欢宫女在旁伺候,所以这会儿睡的都有些冒汗了。
朱标不知不觉的也就睡过去了,渐渐的日头西垂,宫里的小夫妻睡的正熟,可宫外确实一片肃杀,大理寺和亲军都尉府的差役宛如豺狼虎豹,一朝之间原本的达官显贵之家只余下了被贴上封条的大门。
原本的老爷夫人们各个哀嚎哭丧,贵公子和千金小姐们也都沦为了阶下囚,脱下锦衣华服再不负显贵之色,原来他们跌下凡尘也不过是个庸人罢了……
第二天一早朱标才醒来,坐起身揉了揉眼睛,原本只是打算眯一会儿,没想到竟然睡到了这个时候,起身洗漱用膳,准备去上早朝,刚用了半碗粥就进来禀报道:“爷,圣上穿口谕这几日不用您去上早朝了。”
刘瑾的脸色有些沉重,昨日出了事今日就不让殿下去上朝了,这可不是好消息,刘瑾耳边仿佛响起了一群人的奚落,太子爷不是就仗着圣上的宠爱么,如今怎么样了?
朱标则是颇为欢喜的点点头,不上朝好啊,干什么不比在那当个柱子强,何况最近他的事确实要多起来了,能多出一部分时间再好不过。
前元摄帝师得见一见,乌思藏是必然要好好安抚的,还有过两日傅友德也该压送明升到京城了,这出城受降册封等事宜也得他来做,其余杂七杂八的事情就更多了。
朱标放下筷子看了看刘瑾的脸色笑道:“外人不清楚什么情况你还不清楚了?”
刘瑾赶忙扬起笑脸,没道理大清早的坏了自家爷的心情:“爷,奴婢就是不想让外人多嘴,他们不清楚但他们嘴碎得很,都是一群什么东西,也配谈论爷的事情。”
朱标笑着摇摇头,有些人不是不清楚,只不过是为了糊弄自己罢了,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么做只是不想让太子再跟这几日的事情再扯上关系,毕竟杀戮过重有伤天和,又或者是怕太子再替犯官求情,总之不会为了敲打太子殿下。
这就是朱元璋花费十余年表达出来的态度,嫡长子朱标必然是这座江山的接班人,这已经是天下所共知的事情了,昨日那点儿小事焉能动摇国本。
朱标起身走向文华殿:“这次之后京中应该空出不少宅院了吧,我记得有不少是朝廷赐下的,你去挑三座好的。”
刘瑾躬身应诺,然后跟朱标身后说道:“是给三位王爷准备的吧,是否有些小了,毕竟大多都是文官的宅邸……”
这京中除非是世家豪门出身的文官儿,否则没有一个敢住大房子的,皇帝可都死死的盯着呢,前两年就有一个工部侍郎搬进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宅院,第二天就被老朱叫进宫斥问他哪里来的钱,那家伙自然回答不上,然后就被活活杖毙了。
那时候老朱还挺喜欢在城中微服私访,经常突然到某个大臣家中,若是真的清贫那就有赏,钱财粮米,甚至大宅院也不是没送过,比如用那个工部尚书贡献出来的那座。
若是骄奢淫逸直接拿下,下场也不用多说,所以文官们住的大多都不好,不太适合让三位亲王住进去。
要知道,按照礼部的规定,亲王府邸要修建在封地,东西阔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长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再加上一些门面建设,朱标算了算,占地面积差不多是33万平方米,至于内部建筑的规格跟皇宫大体类似,这当然是老朱同志亲自定下的。
朱标其实感觉有些过大了,就是后世的那座北京故宫占地面积也才72万平方米,这哪里是亲王府,分明是王宫,可老朱对此颇为坚定,朱标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人家当老子的愿意给儿子建王宫,他还能就地打滚不成?
不过现在朝廷肯定是建不起的,估计是要等他们就藩前两年开始,现在要么老老实实住在宫里,要么就只能在京中凑合了,朱标是没钱给他们弄个大院子了。
到了文华殿后朱标拆开新送开的信件,第一封就是汤鼎的,他已经正式成为海盗了,目前游荡在南海诸岛,招收了不少他国的人,靠着靖海侯吴祯的配和打出了些许的名气,还有不少倭寇跟他联系,希望能携手劫掠沿海。
朱标看了会儿感觉颇有意趣,若是他投胎到了普通人家,肯定是不敢给老朱当官儿的,多半会出海当海贼吧,或许每个男孩都渴望过大海上的自由,在无边的大海上肆意劫掠。
只不过朱标如今的身份,别说去当海贼王了,就是正常出海航行都不可能,稍有风险的事情他都不能做,他的命关系到太多太多,早已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了。
朱标写了一些安抚的话,汤鼎从公侯之子变成一个海盗,这个牺牲不可谓不大,朱标也不吝啬赞美的话语,这种漂泊在外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安心和羁绊,若是时时刻刻就想着自己可能变成弃子,那他们还有什么心思做事。
足足写了三页信纸朱标才停笔,给自家太子妃写家书他都没这么肉麻过,刘瑾接过密封好,这信送到汤鼎手中估计得要两个月的功夫,毕竟他们现在是海贼,漂泊无定。
……
第315章 外藩近况
然后是姚广孝的信,高丽局越发激烈了,在姚广孝的辅佐下辛顿和尚如今可谓是一手遮天了,包揽高丽内外大权,同时大举起用同党,排斥异己,被他所杀者的家属都不敢控诉,这自然激化了高丽特有的两班贵族阶层。
至今清州韩氏、开京姚氏、青松沈氏三大家族已经公然与辛顿对立,哪怕是高丽王也难以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此情况之下,主动的和被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或者说这些不叫起义,只不过是他们双方彼此试探的棋子而已,长则月余短则数天,也就被对方的兵马剿灭了。
到底是国情不同,狭隘的高丽国土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子民,单单是起义军队体量上,就达不到能够对抗统治阶层,一旦起义爆发,那么一小块地方,基本上是被吊起来打,到最后让一群军队过去搜一搜,就能清除个大概。
不过这种事情无疑是在自损根基,可惜辛顿和那些贵族才不会在乎,为了尝到甜头打碎瓷器算什么,左右瓷器是公家的,高丽境内目前的情况就是鹿走荒宫乱寇过,鸡鸣废馆行人次。
朱标对此喜闻乐见,是私家的还是公家的目前都不是我的,那就尽情的耍吧,水不混怎么摸鱼,姚广孝在信中最后提到,辛顿准备造反了……
然后就是大明使臣蒋思德的信件,若是不谈阴谋诡计,大明与高丽其实正处于蜜月期,高丽王获得了朱元璋下赐的冠服、乐器、雅乐、药方、典籍等,还请求派遣留学生入明朝国子监读书,并且上贡了苎布、绵绸、虎皮、豹皮,人参,海参等贡品,并选拔贡士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双方文化经济交流颇为频繁。
蒋思德在信中言道,高丽王如今也发现了辛顿和尚的野心,先是拒绝了辛旽请封自己为“五道都事审官的请求,然后又命命六部台省官亲奏事,并让史官近侍,前往报平厅听政视事,以制衡辛顿。
在最后蒋思德写了几句高丽王如今状态有些不对,鲁国公主死后他常常自施粉黛,扮成女人,和贵族子弟每日昼夜饮酒同床共枕,有时还叫自己妃嫔过来陪同助兴……
朱标看到最后直叹息,好好的一个大国使臣竟然关注这些屁事,看来此人已经被高丽糜烂的关系腐蚀了,这信若是让老朱看见了,非得派亲军都尉府赶去赐死,省的丢大明的脸面,不过朱标看在他写的颇有内涵哲理的份上放他一马。
等把这些都处理完,朱标就起身去了武英殿,还没到地方朱标就瞧见好几个被拖出来官员,各个都在不断的叫喊着求圣上开恩之类的话,可老朱怎么会对他们开恩呢。
路上朱标就让刘瑾去礼部,让礼部官员去请那个前元摄帝师过来,朱标也得见一见这位在乌思藏地位超然的老喇嘛了。
朱标在武英殿落座,过了半个时辰几名礼部官员才匆匆领着一群喇嘛走了进来,那个排场愣是让朱标震了一下,领头几个老喇嘛身着红绮禅衣宝相庄严,起身后足有四五十个小喇嘛举着佛象银瓜、牙仗、骨朵、膋灯、纱灯、香合、拂子、银杌、银罐、转经轮、红圆扇、拜褥、帐幄,经幡等法器。
早就回来复命的刘瑾脸都青了,这群秃驴要是突然发疯,轮着手里的东西一拥而上,伤到殿下如何是好,随即恶狠狠的瞪了那个礼部官员一眼,然后朝着下面的一个干儿子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守在门口的侍卫就多了起来,而这时候喇嘛们已经完成了一套颇为复杂的跪拜仪式,纵然看不懂其涵义,不过也能感受到其诚心。
等众喇嘛都五体投地后朱标才站起身虚扶道:“都免礼平身吧,来人给喃加巴藏卜大师赐座。”
为首的老喇嘛没有反应,还是他身后的一个喇嘛翻译了一下他才领着众人起身,然后双手合十念叨了一句。
礼部官员在旁解释道:“启奏殿下,喃加巴藏卜大师只学过藏语和蒙语,所以交流还要靠翻译。”
朱标无所谓的点点头,人家是藏人,原本受封的也是北元的摄帝师,不会汉语就不会,朱标可不会因为外人喊几句我爱大明就心生好感。
老喇嘛就是不会说话都无所谓,他既然身到京城了这就是表态,比嘴里念叨什么强一万倍,随后双方就展开了颇为费力的交流,但是结果还不错。
期间喃加巴藏卜应该是说了不少有关其专业素养的话,朱标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看他身后那些顶礼膜拜的喇嘛就大概明白了,只可惜这种东西一翻译就变味儿了。
可能老喇嘛最后还是有些失望,毕竟他没能征服这个大明的皇太子,若是能让其接受灌顶,那么他帝师的名头就稳了,他们这一系又能风光上百年。
朱标老神在在的坐在上位,喃加巴藏卜这个老家伙有些太天真,或许他的佛法颇为高深,对其宗教典籍的理解很高,可在政治上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我跟你讲利益,你跟我讲极乐世界,这不扯淡呢。
说实在的,若是真的利益够高,他就是认下这个帝师又如何,乌思藏的领土何其广阔,能够用区区的虚名拿下再好不过,反正他比老和尚年轻,等把他熬死随随便便就能操控他们这一脉。
只可惜喃加巴藏卜不过是乌思藏的政教领袖,帕竹的释迦坚赞才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如此喃加巴藏卜可就没有资本谈条件了。
朱标最后的许诺就是大明会册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他可以随时举荐乌思藏的人才,包括那些旧元的官吏大明都会予以册封,而且大明还会承认其为乌思藏宗教领袖。
国师这个名号听着唬人,其实就是宗教中学德兼备的高人的意思,是元朝发明的,国师分很多种,最高者称帝师,下面还有大灌顶国师,灌顶国师,国师等分别。
朱标的打算就是除了帝师之外,其余的都会大肆分封给乌思藏各个教派的领袖,还是那句话,什么东西都是越少越值钱,这也就是多封众建。
第316章 欲成善政
藏传佛教派系颇多,除控制乌思藏地方政权的帕竹噶举派以外,尚有势力遍及川、康、卫藏的噶玛噶举派,以及势力仍强的萨迦派和尚未崛起的格鲁派等,各派都有广泛的信众和实力。
说实在的朱标也不是太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教义之间的矛盾,可也无所谓,喇嘛也还是人,他们不是佛,所以人性的弱点都是具备的,这就够了。
最后喃加巴藏卜还请求能面见一次大明皇帝,朱标只是说会通传,至于老朱见不见那就不一定了,毕竟自己父皇对宗教没有什么好的感官,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在皇觉寺过的不好。
之后的事情礼部官员就会负责了,朱标亲自接见也是为了表明态度,大明和乌思藏大部分势力都没有任何冲突,双方可以说和则两利,帕竹才是大家的敌人。
等朱标接见完老喇嘛后,早朝也下了,文武百官正从奉天殿出来,脚步都有些匆忙,观看他们的神情也颇有意趣,这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六部被拿下那么多人,自然是有大把的职位空下了,而且还都是肥差。
朱标径直朝着谨身殿走去,通报后走进去拜见了自己父皇,老朱忙的是眼睛都没有功夫抬,杀的官员越多,滞留下来的政务也就越多,老朱也不放心刚补上的官员,所以许多政务只能自己处理。
朱标见状很自然的上前捧起一摞子奏章,坐到另一旁的桌椅上,一旁伺候的太监赶忙准备好笔墨,朱标呼出一口气开始批阅,这玩意儿自然重要,毕竟事关国政运转,但说难也不至于,毕竟每天都要做一遍,乏味倒是真的。
中央集权到了这个地步,比方官员稍有风吹草动都要请示一遍,绝不敢擅自作主,就是情况紧急,不得不自主处理了,事后也会详细的奏报上来,其实大多奏章都是这种情况。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谨身殿内只有纸张翻阅和笔墨划在上面的沙沙声,殿内伺候的奴婢们都仿佛是一根柱子,除了倒茶换冰鉴外就立在一旁悄无声息。
过了一个多时辰,朱标随手把笔搭在砚台上,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父皇,喃加巴藏卜想要见您一面。”
老朱也放下笔靠在椅子上歇息随口说道:“不见,咱哪有那个闲工夫,别管是和尚喇嘛还是道士,都是一路货色,多是专于己身,只想着成佛得道的,于国于家无益,有心思跟他们耗费还不如多杀几个贪官污吏。”
朱标也不以为意,然后问起下去巡查的钦差情况,虽然才过不久,但也应该走过几个州县了,不知道成效如何。
这种钦差大臣的消息自然不会经过中书省,以前都是靠亲军都尉府传递,而今就是由通政使司专门负责,直接递交到御前,虽说通政使陈佑宗是朱标的人,可他绝不会擅自打探这种事情。
老朱谈起此事面色就冷了起来:“很不好,他们尚在京城四周都发现了不少问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都是平常的小事了,纵容刁奴包庇恶人欺压良善,仗着权职强买强卖甚至还贩卖人口,在咱的眼皮底下都如此,更别说其他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
朱标闻言道也不意外,这都是预想之中的事情,若非如此,朱元璋又怎么会在这个不太好的时间段发起肃清吏治的浪潮,实在是贪腐的情况愈演愈烈。
都已经开国四载了,偏远地方百姓起义依旧是络绎不绝,虽说都只是小打小闹,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情况再不遏制,一旦遇上大规模的天灾,百姓无路可活再加上积怨,那么龙蛇起陆天翻地覆也不是没有可能,大明百姓的体量可不是高丽能比的。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今年的各项科考都要提前,以广纳人才补充朝廷,宋濂那个老家伙跑了,你说让谁做主考官好,要不你来吧。”
朱标赶忙摇头拒绝,肃清吏治已经开始了,这些狗东西考上后必然是要补充到地方的,他们年纪都不小了,自小接受的风气都是老一套,就是朱标求着他们不要贪都没有用,本性难移,按照他的预测,这几年的举人进士都不会有太好的发展。
估计百人中间能有一个活到两年后的就不错了,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大环境如此,朱元璋说到底不是为了惩治贪官,而是为了扭转风气,如果把他的反贪单纯的当成因为幼时过的不过而肆意报复那就错了。
谁能不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老朱出身低但是经过多年的学习文化水平可不低,他能从托钵行乞到坐拥天下,那人情世故又怎么可能不懂?
早在洪武二年的诏书就说的很明白,贪腐之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不是不想小火慢炖,实在是元朝留下的风气太不好,虽说他们已经被打回到草原上,但贪腐的流毒却依然蔓延。
元朝腐败的基层吏治现在摇身一变,又成了大明的基层官吏,依然钻着各种空子狠捞钱,甚至就连朱元璋派出去的知县,都曾有过被当地小吏捆绑吊打的事迹。
从吴元年至今,各地仅军户就逃亡四万多,大大小小的农民暴动三百余次,其余的不用多说,面对前朝贪腐流毒深入骨髓,甚至还疯狂滋生的局面,如果坐视不理,农民政权短命败亡的结局就不远了。
好不容易天下一统的华夏大地,极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群雄逐鹿,朱元璋就是预料到了,所以才会痛下狠手,不惜伤筋动骨也要根除此毒,痛彻心扉也好过短命败亡。
朱标在开国前也不是没想过等日后多劝劝自己父皇,想着让他少做屠戮,省的在历史上留下个暴虐苛刻的名声,可面对开国后的种种问题,他也明白了,若是不把元朝时漏洞百出的官场风气除掉,大明别说两百多年的国运了,恐怕又是一场祖龙死而地分的局面。
……
第317章 突发状况
见自己儿子不愿意,朱元璋也不以为意,太子不愿意干,那就交给汪广洋,左右他也要下去了,最后恶心一下胡惟庸。
六部衙门出了这么大的事,当朝左相自然难逃其责,汪广洋也连上好几道请罪奏章了,不过朱元璋一直没有批复。
父子俩一起用了一顿午膳,桌上也只有四菜一汤,陕甘地区干旱,眼看要有灾荒,马皇后已经下令宫中严禁浪费粮食,宫里除了怀有身孕的额外照顾,其余人的菜品份例一律削减,还组织嫔妃公主们一起织布绣衣。
这就导致连皇帝和太子都没有几道菜可以吃了,当然了主食倒是还管饱,父子俩也不敢有什么意见,上什么就吃什么,大不了一会儿再吃点烧饼。
等到下午突然接到常遇春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刚开始朱标还以为蒙古部起兵了,结果是蒙古部现任大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被阔阔帖木儿和也速迭儿连手诛杀了,蒙古内战突起,常遇春现今拥兵镇守边境,询问该如何应对,是作壁上观还是入草原帮助某一方。
朱元璋立刻急召徐达李文忠汪广洋胡惟庸等人进宫,然后在屋内转起了圈,朱标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脱古思帖木儿是前北元太子的弟弟,也就是曾经北元的益王。
当初朱标攻下上都后俘虏了不少北元皇族,为了安抚蒙古诸部,也为了分化他们,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押送到顺天府后朱元璋都册封了他们,脱古思帖木儿也就是被大明选中的蒙古大汗。
此人能力平庸远远不能服众,其他有黄金家族血脉的蒙古诸王都很不满,可大明自然不会帮助蒙古选出一位英明的蒙古大汗,此人以及他的长子天保奴都是被奢靡享乐弄断了脊梁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他被放回去继承汗位后依旧只知道享乐,朱元璋本来还担心此人是否有卧胆尝薪的心性,观察了许久后才放心,此后蒙古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诸王都不承认他的地位,而他也不需要。
不一会儿徐达等人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大概情况他们也知道了,进殿后先是朝着皇帝和太子行礼,然后徐达就当先开口道:“这个蒙古大汗是我大明立起来的,敢对他下手那就是对我大明不满,臣建议命常遇春领轻骑入草原,哪怕不打也该表露态度!”
汪广洋立刻接话道:“臣以为应当作壁上观,无论蒙古部打成什么样与我大明只有好处,若是妄起战乱要会劳民伤财,我大明如今的家底儿实在有些薄,岂能凭白损耗在草原,还是派遣使臣去周旋吧。”
徐达皱眉道:“汪相,这不是考虑损耗的时候,蒙古部暗地里打成什么样对我大明自然无关紧要,可他们不该动脱古思帖木儿,那是我大明控制草原的脸面,若是被打了毫无反应,那蒙古就会瞧出我大明体虚,不出两年必生大乱。”
汪广洋被徐达反驳之后就不说话了,他该说的已经说了,再往后的事情跟他这个马上要退的人也没有关系了。
胡惟庸叹了口气接话道:“徐帅的说的没错,该给草原施压还是要施压的,可还是要注意分寸,瓷器焉能跟瓦罐去硬碰硬?”
李文忠摇摇头:“事关我大明的尊严体统,绝不能敷衍了事,草原各部都是属狼的,若是一旦放松了对草原的管控,日后必然会反咬我大明一口,到时候更大的战乱就再不远,我们不能因为顾及一时的利弊得失而纵容蒙古部野心滋生。”
胡惟庸也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蒙古部至今两年都这么老实,就是因为当年太子殿下北伐先斩王保保后平上都,一举擒获了北元的王公贵族,从而使得他们认识到大明的威势,不敢肆意结盟,年年都上贡牛羊马匹。
可朝廷现在那里供应的起一场大战,今年刚出兵收复了巴蜀,以经是把各地的存粮抽调一遍了,陕甘地区如今又要有干旱的征兆,朝廷还得筹备救济粮,各地又要征发徭役巩固河堤,又是几万张嘴需要吃饭,这些粮食都还不知道从哪里弄,若是北方再打起来,除了强征民粮别无他法了。
不一会新任的六部尚书也来了,除了兵部尚书外其余尚书都是极力反战,都希望能和谐的度过,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听可能会打仗,扯着嗓子就开始喊,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不当户部尚书是不知道朝廷现在有多穷,当今圣上动不动就减免地方赋税,可国朝初立所有地方都是百废待兴,这些的粮食物资从哪里来?
上位的朱元璋一直皱着眉头,就在这时候亲军都尉府的奏报也传了过来,他们有一些人是直接明面上安插在脱古思帖木儿身边的,其中多半已经在动乱中身亡了,剩下的人救出了脱古思帖木儿的嫡长子天保奴,在其他亲明蒙古诸王的掩护下逃到了开平王常遇春的军中,所以这封信比常遇春的晚了一些。
朱元璋看过后传阅给众人,徐达看过后说道:“天保奴活着对我大明也有利,到底是正统的黄金血脉,可以用他的名义号召蒙古诸王一同绞杀也速迭儿,我大明只需要出动少许部队就可以了。”
胡惟庸想了想说道:“我听闻也速迭儿祖上是阿里不哥,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若说起来也是黄金血脉,恐怕会得到不少本就对我大明心怀不满的蒙古部族支持,一旦开战若不能顺利一举剿灭,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他们那边。”
朱元璋让一旁的太监取来蒙古地形图,朝廷一直就没有放松过对蒙古部族的监视,自然清楚蒙古各部的大概政治倾向,真的算起来恐怕不满大明统治的部族要占七成左右,过得越穷的部族对大明就越是不满,毕竟年年上贡的牛羊都是他们出的。
蒙古部自成吉思汗去世后,就从没有消停过,各部争权夺利互相打压的情况屡见不鲜,忽必烈一系对其他蒙古诸王十分的苛待,如今又丢了中原,所以也速迭儿能起兵袭杀脱古思帖木儿也不奇怪。
……
第318章 蒙古内乱
当年托雷的长子蒙哥汗率军攻重庆钓鱼城,但城池没有攻下,自己却被城中发射的炮石击伤,加上水土不服,暴病而亡。
蒙哥突然暴毙,甚至急促到没有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导致了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阿里不哥战败,被幽禁而死,忽必烈最终成为了元朝的开国皇帝。
忽必烈一系的胜利延续了上百年,哪怕被大明驱逐出中原也依旧是蒙古大汗,可到了今天蒙古大汗之位又由忽必烈一系转入阿里不哥一系,只能说失败者也有翻身的时候,哪怕过了百年之久。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签到打折神器
下一篇:这个外挂过于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