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623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为了让大小官员意识到这份报告重要性,以及报告所传达的信号,贾六更要求将读后感作为官员年终考核的一个指标。

“大文,真乃我大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朕不如你,不如你啊。”

皇帝陛下的这句夸赞把朱大文幸福的都要晕了,也让坐在前边小凳子上的天津巡抚徐绩好生羡慕。

不过对于进步这一块,徐大人也无所谓,反正他要退休了,且退休之后每年还能领取三十万两特别优待费。

日结都没这待遇美滋滋。

“臣这次去澳门才知道天下之大,才知道天下万物之精奇……”

朱大文将自己在澳门的所见所闻说了几桩出来,听得在场官员都是震惊,尤其朱大文说西洋人搞了个什么真尼织布机,这种机子一旦开动生产一天能顶得上几十个织布工一天产量,不仅产量吓人的很,且使布匹价格也迅速下降。

要是大清不跟上,用不了多久西洋人的布匹就会占领本国市场,因为咱大清的织布工根本没那个产量。

“是珍妮织布机。”

贾六面色凝重,起身缓缓来到窗台前,轻轻推开窗户深深吸了口外面的新鲜空气后,掏出金简孝敬他的怀表打开对在场天津官员道:

“过去我们的士大夫总觉得外夷的东西不好,诸如朕手里这块怀表都视为奇技淫巧,可有这了这块怀表朕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准确知道时间,这就非常了不得。

战事之中,时间就是生命;商业之中,时间则是金钱……”

贾六的语气十分激昂,是强调再强调的意思。

“所以,朕希望你们不要有过去的老思想,不要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要放下身段认真面对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并努力将新事物用到咱大清的国计民生上来。

……朕在这里可以断言,将来的天下定是奇技淫巧的天下,而非之乎者也的天下。

过去的那一套不行了,要改,要彻底改!

谁不改变思想,朕就改变他的人生!”

“吧嗒”一声,贾六合上又不走字的怀表,一脸期待的看着众人:“朕相信只要你们能够把朕说的精神理解到位、贯彻到位,不用十年,咱大清必定风气大开,智慧日出……

过几年朕做三十大寿时,你们啊要争取让那西洋各国使团都来给朕祝寿,朕亲自唱一出三堂会审伽利略给他们听听。”

第961章 阿大人的第一桶金

“陛下这次的谈话一定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史学家研究陛下生平以及18世纪70年代末大清各项崭新变化的重要史料。”

望着正与天津官员打开天窗说亮话的皇帝陛下,老阿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默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皇帝陛下与天津官员所说的每一句话,惟恐漏了一个字。

“当然,我相信少爷的这次谈话会被后世认定为大清走向强盛的重大转折,嗯,滑铁卢的那种重大转折。”

栓柱深以为然,虽然他不抽烟,但还是接过老阿递给他的那根大前门。

大前门烟厂是上个月在京师前门楼子创办的,主打纸卷香烟制造销售。

这家烟厂也获得了户部颁给的大清第一块香烟类生产执照,登记的烟厂名叫京师卷烟厂,卷烟名就叫“大前门”。

烟厂开办时京中诸多王公大臣都去参加剪彩仪式,不仅有南方的舞狮队,还有北方的舞龙队,搞得很是热闹。

听说当天光宴席就摆了三百来桌。

原因无它,只因这家烟厂背后的大老板就是眼前这位满洲出身的总理副大臣——萨克达·阿思哈。

不过,据小道消息说阿大人还是特意拜访了京师丐帮总舵,给帮主章佳老富包了五千两红包,确保富帮主不派人闹事。

老富那边正在忙着吞并河南、山东、江苏三省的非法丐帮组织,一心要搞大钱,从大清工业、农业、商业大发展中分一杯羹,所以尽管有点瞧不上阿思哈这个无能废物,但看在六皇帝面子收了五千两还真没让人过去闹事。

这么大的事肯定传到了六皇帝耳中。

“老阿这个人鼻子比狗都好使,你们不如他啊,不过连朕也不得不佩服他,因为人家走在了开放最前沿,也准确把握住了工业化的节奏,活该人家能捞这第一桶金。”

听说老阿独资在前门办了卷烟厂后,贾六起初很是愤怒,因为老阿这明摆着是从他六皇帝碗中抢肉吃,要知道这万亿价值的产业他是准备划到自家碗中的。

但转念一想市场需要繁荣,任何行业也不应一家独大,相反有竞争才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和实惠。

香烟这个消费品市场非常有前途,就眼下大清烟民总数恐怕都有两三千万之多,京里的旗民更是烟不离手。

从国初的皇太极、多尔衮到现在的老四鬼子乾隆,那都是一帮老烟枪。

可以说是票子大大滴的有。

考虑自己作为皇帝与臣子争利,有点不太好意思。

故而贾六没叫丁庆去找老阿麻烦,还破天荒的给老阿的大前门香烟亲笔写了广告词。

广告语曰——“大人物就得抽大前门!”

这个广告词一出,好家伙,京师但凡有点品级的官员都跑老阿家的烟厂订烟,据说订单都排到了明年八月了。

老阿嘴都笑得合不拢了。

为了将自家卷烟名声彻底打响,成为京师乃至大清烟民的第一选择,老阿还狡猾的给内阁、各部、院、寺等单位供烟。

免费提供的那种。

当然,私底下则是授意自己分管的各单位以及下属机构,必须将大前门作为衙门指定招待烟。

不过老阿非常上道,该给顺天府交纳的烟税是一文不少,该给工人的薪水也是一文不差,并且吩咐烟厂管事的不管哪个衙门来打秋风都要热情接待,什么卫生费、防火费、下水道修建费、片区治安费等应由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收取的费用那都不用人家上门催,每月都提前打卡。

相当会做人。

当然,京里除了六皇帝本人外,谁敢去打阿大红人的秋风。

不过,最新消息德胜门内某处区域正在兴建厂房,好像也是要生产烟卷的,请了不少市面上的美术专家去设计烟盒,并高薪从外地聘请行业人才加盟。

据说这家烟厂是要生产高档烟。

就是老阿的大前门市面售价三个大子,这家烟厂的香烟市面售价则高达十五个大子。

为什么卖的这么贵?

看人广告语就知道了——“皇上抽的烟,您老不来一根?”

除了德胜门这家有内务府背景的高档烟厂正在动工外,京师不少消息灵通的官员都开始私下和商人洽谈合作开办烟厂的事。

想来用不了多久,烟草市场就将迎来井喷。

目前,贾六还没有开征烟草税的念头,因为需要让纸卷烟市场先开拓成熟起来。

等到产业成熟,口味丰富之后必然是要向国外推广的,到时开征烟草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搞得好了,这个烟草行业就能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顶梁柱之一。

贾六更希望中国的烟能真正走向全世界,将什么三五、骆驼、万宝路那种货色全部打倒。

想要达成这个前景,就需要强大军队辅助了。

不买我的烟,良心就大大的坏。

前面是筑基期的道士,后面是金丹期的军队,且看你扛不扛揍。

买了我的烟,那自然就是朋友,老铁了。

没钱买?

这个不要紧,你拿东西来换就行。

什么是国际贸易?

这就是了。

为此,贾六私下制定了烟草业发展三十年规划。

与之配套的铁甲舰至少得几百艘、大炮万门、以及百万以上的强大军队,外加“嘟嘟嘟”冒烟的小火车。

眼下,烟草业的第一桶金还真就叫阿思哈给赚了。

没办法,谁让人家思想觉悟高呢。

这一点,栓柱也是承认的,见老阿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火,纵是不爱抽还是将脑袋凑了上去,之后学着少爷的样在人老阿点火的手上轻轻一拍。

抽了一口却是有点呛人,不太习惯。

“我相信通过这次谈话,长期困扰和束缚我大清臣民思想上的诸多认知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陛下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视是从我大清实际情况出发,是高瞻远瞩的,是站在时代高度的,是科学的。”

老阿总结的很到位,理论这一块的造纸渐渐就要赶超老纪了。

栓柱点了点头:“少爷对大清今后发展提出的新观点,讲出的新思路,开创的新视野,的确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天过后不仅是天津的工商业将迅猛发展,整个大清也将迎来少爷所说的近现代建设高潮!”

老阿听后肃然起敬:“杨大人不愧是陛下的心腹,对陛下的认知是阿某拍马而不及滴。”

栓柱怪不好意思的:“中堂您也当得起朝廷股肱一说,在好多方面我不及您啊。”

“有什么及不及的,为了大清,为了陛下,我等理应不断进步。”

说完,老阿朝正在滔滔不绝的皇帝陛下瞄了一眼,然后将一份占烟厂两成的干股书悄悄塞进栓柱兜中。

栓柱觉得这样不好,刚要拒绝,人老阿就说了:“杨大人可以不收,但我不能不送,也没什么意思,就是一点小意思。”

第962章 朕,鬼子六,打钱!

贾六不知道他的心腹栓柱和股肱老阿正在加强彼此间的双边合作关系,仍在那与天津方面的官员畅谈理想与抱负,以及大清的美好未来。

一时说溜了,结果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第二次工业革命跨步前进了。

就是从机器化向电气化跃进。

口沫横飞的,听得天津方面官员一愣一愣,个个都下意识的双脚离地,因为聪明的智商跟不上六皇帝的节奏了。

许是意识到自己太过心急,总想短期内赶英超法,忽视了事物发展基本规律,贾六赶紧掐了这一段,继而就当下实际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以便夯实他好不容易篡来的中国再次复兴机会。

首先,天津方面作为工商业改革与发展的试点,一定要走在全国前面,这一点毋庸置疑。

诚如他刚才所说,天津的官员不转换思想,他这个皇帝就要转变他们的人生。

如何发展,如何落实,具体参照市面上已经大批量印刷发行的六皇帝日记。

以及内阁不久前制定的工商业发展规划蓝图。

哪怕打个对折,也足够让屋中这批最早吃螃蟹的官员,在未来几十年间成为政坛上不容小看的政治力量。

出几个阁老都不在话下。

其次,贾六提出不管是工业,还是商业,都要让商民自由兴办。

也就是全民参与,官府不要给各行各业设置门坎,只要民间有需求,贸易有市场都可以办。

当然,阿芙蓉是禁止的。

现下阿芙蓉在大清各地已经有了市场,包括京师王公贵族也有很多人在偷偷吸。

不过这玩意以前的食用办法是整个吞食,如服金丹用,据说明朝的嘉靖皇帝就好用这玩意服金丹。

另外就是掺上药品煎汤喝。

这两种方法不容易使人上瘾,危害不大。

到了雍正年间,用枪管灼火吸食的办法才传入中国。

雍正年间,京师就已经有了阿芙蓉烟馆,吸食这玩意成为八旗上层的一种风气,所以没几年雍正就下旨查禁。

规定兴贩者发边充军。私开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绞监候。

内务府和户部有相关数据,雍正年间每年只进口了300箱阿芙蓉用于医疗方面。

但是几十年过去,这个数字肯定翻了无数倍。

因为只要有需求就必定有人为了暴利偷偷贩运。

具体情况清朝也没有官方统计,贾六也只是有一点前世印象,好像就是乾隆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大规模往中国贩卖印度产的阿芙蓉,用以跟中国的商人交换茶叶。

由于没有官方统计数据,贾六无法得到现时英国往中国输入阿芙蓉的准确数字,但想来两广地区由于十三行和西洋各国专市的原因,阿芙蓉可能已经泛滥。

因此,待统一北方后,势必要来个广东销烟。

这会的英国佬还没有能力把军队投放到中国来。

真来了,贾六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他是出了名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要不是导演不敢拍,他敢让全世界的阿芙蓉都姓贾,让英吉利老表变成英伦孤儿,让法兰西道友成为艾菲尔铁塔下的病猫……

当然,这个全民参与不是所有人都当老板,而是让大清的百姓能够从工业化发展中找寻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阶级的跨越,或者是实现下一代阶级跨越。

好比贾六前世的父母是农村种地的,二老通过努力供养了贾六,使之成为县城居民。那贾六再通过自身努力,让他的孩子往市里发展;孩子再努力让下一代往再好的地方发展……

不经过几个阶段发展,直接从农村一步到位京广深沪,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千里挑一了,不具备普遍现象。

全民参与维新大清的全面开放,就是让所有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