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622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一遇战事只能从千里外的地区调兵,如此光是粮草运输就是天大的麻烦。

所以俄国是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就东进,直到抵达满清视为心腹之地的黑龙江地区。

没有人比贾六更清楚关外的战略价值,以及沙俄即将膨胀到什么地步,所以他必须拿下关外,然后不断往关外拉人。

官方的也好,老富的丐帮也好,反正不拉几百万空闲劳动力到关外繁衍生息,这片土地必将被人家夺走。

前世直到清廷要亡时才意识到关外重要性,开始解除柳条边禁,然后就是官方和民间大规模的闯关东,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让东北有了千万人口,这才成功保住这片汉家故土。

因此,贾六倾向于武力解决关外八旗反动势力,将那三万多自诩还有血性的八旗铁骑一股脑解决,为汉民大规模出关奠定基础。

要知道东北不但有肥沃的土地,更有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各式优质煤铁矿,还有不冻港。

此事宜早不宜迟。

且要彻底,完全肃清满洲在关外的遗毒,让关外这片故土真正做到在白纸上重建。

拟调动两个主力军东征,先捣盛京,再取吉林,最后扫荡宁古塔,此事重要性和北洋通商不分上下。

“你分管兵部,最迟月底前要拿出份详细的出兵方案……”

贾六对老阿的能力还是认可的,乾隆虽然称他为无能废物,但他发现老阿这个人就跟那口西洋大钟似的,不上发条就不走字,但一上发条这字就走得格外有劲。

只要给出目标,给出重点,老阿就能把事做下去。

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官僚的通病吧。

交待东巡一事后,贾六又召见了天津巡抚徐绩、自己的二姐夫现任道台的高德禄、拟任天津海关副监督的朱大文,以及海关、商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计23人。

主要围绕如何办好通商事宜讲了几点重要精神。

“这次和西洋各国在京师腹地通商,你们胆子要大一点,不要保守,也不要有什么盆盆罐罐的想法,胆子大一点比什么都强!机会是闯出来的,哪有算出来的?

敢闯就一定会成功,今年先挣他个一千万两,明年争取挣他个五千万两,过几年挣个上亿两都不是事嘛。”

说到这里,贾六取出烟盒示意工作人员给在场人员一人散一根,然后对天津巡抚徐绩道:

“朕跟你说过,广东那边一年海贸能挣五千万两,所以你这个抚台大人不要以为一年挣上亿不可能,朕给你们政策,你们只要大胆干,不要有顾虑,天塌下来朕给你们顶着嘛。”

第959章 六皇帝的全面开放

以国际贸易为左手,以工业发展为右手,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后就是双可以砸死人的铁拳,是贾六离京前在内阁同五大佬举行的一次非正式会谈上提出的口号,也是对首届内阁施政的基本要求。

概括起来,就是大清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以经济发展为重心,不再搞过去的防汉愚民国策。

再白一点的话,便是经济发展的东风在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起到缓和国内矛盾的作用,而贸易与工业除了相辅相成外,二者合力之后也要变成一双强大的拳头。

这次非正式会谈实际是贾六在宏观层面对大清未来发展方向做的一个规划,也是对政府班子做的一个硬性要求。

但当时内阁排名第五的总理副大臣兼管刑部、理藩院的奎尼却提出一个担心,就是如此彻底推翻过去的制度,会不会引起一些旗汉官员的反弹,也会让那些至今未肯归顺维新中央的各省督抚继续与朝廷对抗。

毕竟,朝堂之外仍存在大量顽固保守且反动的势力。

皇帝陛下的施政要求给人一种过快,及双脚离地了的感觉。

“准确讲,就是咱大清的臣民会跟陛下搞什么全面开放,打造什么亚洲第一经济体,进而带动全世界百姓共同进步么?

……陛下的愿望是好的,但这个前景似乎太大,有点脱离群众,臣以为治国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治大国,更若烹小鲜,凡事当求稳,不可过燥过急。”

奎尼在狱中一直坚持读书,上到玄幻仙侠,下到都市历史他都看,尤其爱读六皇帝的日记上集,所以尽管有一段时间在蹲苦窑,但思想觉悟以及对新世界的认知方面,并不弱于其他阁臣。

但是奎尼不知道的是他被人暗算了。

暗算他的就是现任乞丐联合会长(副皇帝级)的章佳老富。

原因是章佳老富出狱后让人拿给他的那本六皇帝日记,除了盗版外,更是删减版。

一些菁华内容都被老富刻意删除了。

这就导致只读删减版的官员是很难突破金丹期成为元婴老怪的。

关键功法被抽掉了!

如此,自然不会对已经进入元婴期的老富产生威胁。

这就是老富作为传统老官僚的劣根性。

他进步了,就不希望别人也进步。

在哪里跌倒,就希望别人也在那里跌倒。

纵是老富已经是这个时代可以跟六皇帝正面对抗的精英,本质上却还是腐朽的存在。

不过,学好删减版六皇帝日记的官员,也够做好本职工作了。

奎尼就是。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今大清尚未实际一统,不仅有关外八旗虎视眈眈,蓄意分裂大清,还有外蒙诸藩态度暧昧,游离于关内关外两大集团之外。

另外关内也有不少势力各自打着小算盘,虽然单个拎出来都无法同维新朝对抗,但真联合起来能量也能顶得上一个吴三桂。

所以,奎尼对于皇帝陛下登基之后将重心从国家统一,转向所谓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有些不解。

而且,在他的理念中,造福好大清本国百姓就是了,又何必要“输出维新成果”,带领周边各国乃至什么全世界共同进步呢?

这不吃饱了撑的么。

国策这个东西,一旦制定错了,后患是无穷的。

如前明朱棣将都城定在北方的元大都,看着是积极进取,所谓天子守国门,实际却是将自身处在高度危险之中,牵一发便动全身,结果就是明朝一直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阴影之下,大量资源不断向北方倾斜虚耗。

漕运是明帝国大动脉一说,便足以证明其定都京师的灾难性后果。

放弃安南,放弃郑和远洋成果,放弃在海外有驻军有税收的大小据点,也都是这个定都北方造成的直接后果。

疆防高于海防的另一版本。

一旦明军在北方边境地区战败,就无法抵挡蒙古骑兵直抵北京城下,造成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

著名的土木堡之战直接让明朝由盛转衰。

当年八旗铁骑在太宗皇帝和开国诸王带领下几次轻松入关,不断扫荡削弱明朝的有生力量,迫使崇祯不断从对农民军作战取得优势的战区抽调生力军填塞京畿,也暴露明朝将都城放在京师的弊端。

最终,迎来了甲申国难。

由此可见,国策制定要慎之又慎。

奎尼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六皇帝不要年轻气盛,也不要过于求成,凡事慢慢来嘛。

但显然,老奎对于工业革命的强大威力了解不够。

对此,给予解答的不是贾六本人,而是号称已经能将皇帝日记倒背如流,甚至可以在皇帝病重期间替他代笔续写日记的老阿。

“陛下所言的全面开放其实是全面外扩的意思,共同进步的前提也是我大清先进步!但是我大清毕竟是礼仪之邦,华夏大国,不可以将话说的这么直白,要有儒家的人文思想,所以必须包装懂不懂?就是掠夺是投资,抢劫是共享,殖民是扶贫……”

老阿真没吹牛,各种新鲜名词那是一套套的往外掏,听得老博、老李、老纪他们以为皇帝的日记中册已经偷偷发行。

其解答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先狗一阵待自身够强壮后,就出来抢粮抢地盘抢女人,然后把抢来的东西匀一些给国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说是带领全世界共同进步也没错。

因为大清现有人口规模可以宣布代表全世界。

“为人不识阿思哈,纵称英雄也枉然!”

老阿一针见血的分析让贾六再次刷新对这老小子的三观认知。

直接将其从天涯海角拉回,于心里顺位取代会长老李成为他新的接班人选。

只要这老小子能活过他六皇帝,高低传位于他。

奎尼这边还是理解不够通达,但他却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皇帝陛下端起茶碗问了他一句:“你是觉得朕这个独木桥好走,还是老四鬼子的阳关道好走?”

老阿用眼神补充:“你是跟鬼子六走,还是跟四鬼子走!”

答案,显而易见。

第960章 朕要做大寿

奎尼当然要紧跟鬼子六,他又不是不知道老四鬼子在昌平倒马桶。

这会脑子傻了才会想去烧老四鬼子的冷灶。

为了表明自己积极追随皇帝陛下的忠心绝不动摇,奎尼主动请求要陪同皇帝陛下一同到天津给各国贸易代表团接机。

但这个工作被老阿抢了去。

奎尼也抽不开身,原因是他这个分管礼部、理藩院的总理副大臣得同京中各藩属国举行系列会谈。

一是向各国正式下发襄阳百官宗室大会作出的否定顺治以来四朝合法性报告,听取各国对这个报告的意见;

二是确定各国是否承认维新皇帝为大清惟一合法皇帝。

这系列工作不仅累,问题也很复杂。

目前,大清共有朝鲜、安南、暹罗、不丹、琉球、苏禄、浩罕、锡金、琅勃拉邦、博罗尔国、安集延等十九个藩属国。

基本都是前明遗留下来的。

各藩属国大多在京师都有派驻人员,归理藩院内外馆管辖。

其实就是后世外交机构的意思。

维新朝廷是否能成为大清唯一合法朝廷,除得到国内各省各边区的支持外,也需要这些藩属国的承认。

不然,藩属国集体跳反不承认维新六皇帝,虽然并不能动六皇帝一根汗毛,但颜面这一块肯定是不好看的。

奎尼走不开,但实际上贸易这一块跟老阿这个分管兵部和通政使司的总理副大臣也没关系,要去也应该是分管户部、翰林院、太常寺、太仆寺四机构的会长老李去才是。

就是老李不肯去,因为他才拉不下那脸陪六皇帝去丢人呢。

哪朝哪代,也没皇帝去给外夷商人接机的道理啊!

这下好了,老阿再一次把握机会,往下一任皇帝人选又靠了靠。

作为陪同皇帝陛下前来天津的唯一内阁总理副大臣,在皇帝陛下讲话完毕后,老阿立即补充解释:“陛下的意思是你们放开手脚干,只要能挣钱,能让国库和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当官吃香百姓喝辣,就不用理会外界怎么看,更不用担心朝廷有人会上书弹劾你们。”

完了,想了想,用“政策兜底”四个字来形容皇帝陛下对于海贸的高度重视性。

就是在平等贸易基础之上,作为海关所在地的天津大小关员都要放开思想,放开手脚,不遗余力支持本国商民与西洋各国贸易,以便让天津这个目前北方唯一的通商口岸迅速成长为亚洲新的商业中心,同时通过与西洋各国的贸易不断吸收他们对外殖民获得的财富,为大清的工业化发展提供雄厚资金支持。

“是这么个意思。”

贾六满意点头,他亲自接见的这二十多位官员都是精挑细选的,承担的不仅仅是他这个皇帝陛下的期望,更是大清未来的命运。

所以有必要亲自掌舵,亲自指点,做到扶一把,送一把。

“过去西洋各国商人来咱们大清做生意,要么通过我大清本国商人代办,要么就是同一些地方官员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次天津通商,朕希望天津巡抚衙门、天津知府衙门以及天津海关衙门能做好这个代理人,直接与洋商交道。”

贾六强调这一点,是不想让北洋再走南洋老路。

也就是每年数千万两海贸利润叫十三行那种买办集团和广东的地方官僚集团得去,户部每年从粤海关能够获得的解库关税银才140万两余。

这个数字更是以每年递减趋势在增加。

一面是高达数千万两的年利润,一面是一百多万两的国库收入,这已经不是正比反比了,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因此,天津这边要采取官营垄断方式开展进出口贸易,不能跟广东那边一样由十三行来“专市”。

“世界很大,不止咱们大清一个,你们是朕亲自选定放在天津这边的,因此朕希望你们能不负朕望……”

贾六正说着,拟任正三品天津海关副监督的朱大文突然鼓起勇气举手报告。

“大文有话要说?”

贾六面带微笑示意这位往澳门招商引资的功臣大胆畅言。

他早前在襄阳颁布全面解除言禁的旨意,就是希望国内臣民能够踊跃发言,人人键政。

“启禀陛下,臣此次去澳门不仅按陛下意思积极招商引资,聘请西洋专家,购买西洋新学书籍,也特意调研了广东海关情况……”

说话间,朱大文起身将自己耗时大半年所著的《广东国际贸易调查报告》呈上。

“噢?”

贾六赶紧接过这份报告打开,光看目录就觉得特别兴奋,因为朱大文的开篇语就非常精神的那种——“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四夷者才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有这句特别精神的开篇语在,后面贾六都不用看都觉心花怒放。

“好,好,非常好!大文这份报告用心了,倘若我朝官员人人如大文这般实事求是,何愁我大清不亡……何愁我大清不兴盛啊!”

高兴之余,贾六将此报告递给栓柱,命他交侍从室加印一万份,凡八品以上官员务必人手一份,且四品以上官员还需向内阁递交一篇不低于五千字的读后感。四品以下向各自上级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