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329章

作者:傲骨铁心

要赵进忠快去快回。

赵进忠去办事的空当,贾六也不和姐夫说什么,亲自给姐夫泡茶,不说朝局,只问近来家里情况。

正说着,大宝、二宝两个外甥来了。

两外甥也有日子没见舅舅了,正欢喜着要过来时却见到他们的爹,结果兄弟二人双双色变,跟老鼠见猫似的一个说肚子疼上茅房,一个说先生布下的作业要写。

反正,都想离他爹远远的,当爹的瞧在眼里,那是一肚子气,要不是小舅子在,怕是早就去找棍子了。

贾六给儿子克清取的小名也叫大宝,跟大外甥重了,但小名本就不讲规矩,北京城里叫大宝的多了去。

两外甥的大名都是大姐夫王志安自己取的,一个叫王全忠,一个叫王全孝。

全字辈,忠孝各取一字。

贾六瞧着笑眯眯,他这个当舅舅的思想比较解放,对外甥是否能读书真的不看重。

左右无事,便问姐夫两个外甥的学业。

大宝、二宝在和珅的帮忙下去了咸安宫官学读书,这是大清的最高学府,含金量比国子监高出若干。

“别提你那两外甥的学业,一提我就头大……”

大姐夫恨铁不成钢,说大宝和二宝没一个继承他学问的,成天好动,先生讲的那是一个听不进去。

又说二宝还好些,放学了还知道回家,大宝那小子一放学人就没影了,听说跟帮旗人的纨绔子弟成天鬼混。

“再这样下去,你那大外甥就跟你从前一样了。”

自家小舅子,王志安也是实话实说。

“外甥类舅就对了,读书嘛,能读出来更好,读不出来咱们就安排他们当官么。别的不会,当官也不会?”

嫡嫡亲亲的外甥,贾六能不放在心上。

早就打算了,大宝性子好动,跟他从前一模一样,这种性子你把他打死也念不出来。

想着大宝明年就十四岁了,老富不是准许他这个直隶总督以护商名义扩编水师么,到时就在天津办个北洋水师学堂,栽培大外甥当海军将领,将来领着舰队会会英吉利、法兰西两个强盗,不是挺好么。

二宝这边稍大些给安排在陆军,帮着舅舅南征北战封公封侯,岂不美哉?

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是不是会念书,真的不重要。

“嗯……”

搁从前大姐夫迂腐的脑袋和性子,怎么着也要说贾六这个当舅舅的几句,但这次意外的什么也没说,竟是默认贾六这个舅舅给外甥们安排了。

旗里,都是这风气。

家里有权有势或者稍有门路的子弟,书读不出哪个不是在父辈安排下当官?

书读得好的前程未必就有这帮读书差的好了。

不知道应该说赵进忠办事麻利,还是说阿思哈觉悟够高,竟以五千两的高价收购了贾六刚才画的神鸟图,并让赵进忠带话回来,额驸大人的画作有多少,他收多少。

望着吏部尚书给的五千两银票,大姐夫真是发了好一阵呆。

他说小舅子画的一文不值,那这五千两是怎么回事?

“姐夫明白了么?”

贾六只是想让大姐夫明白最实在的一个道理,那个左副都御史蒋檙的画凭什么在市面上卖千两高价,还不是因为他是官么。

而当官画的画,也分三六九等的。

蒋檙三品官,他的画就值千两。

小舅子的画,却值五千两。

因为,官大。

“若是一介布衣,如大姐夫从前那般,你就是画圣吴道子再世,怕也是分文不值。”

小舅子的话让王志安沉默好久,最后苦笑一声问小舅子是不是见蒋檙一面。

“见,为何不见?”

大姐夫难得开张做买卖,贾六这个小舅子能不帮着把台子撑起来?

毕竟大姐夫有了钱,就等于他大姐有了钱。

有了钱,这日子不就好过了么。

贾六可以给大姐钱,但偶尔给几条鱼不如给大姐夫个鱼杆,让他天天有鱼钓回家好。

鱼杆是什么?

就是人情二字。

贾六地位越高,求他办事的人就会越多,可好多人不可能直接求到他,因为不熟。

再者,求人办事直接上门更是不妥,乃官场大忌,必须有中间人。

贾佳额驸的嫡亲姐夫,可不就是最好的中间人么。

见时间还有,贾六也不耽误,让赵进忠持他名贴坐车去外城蒋檙家,其它话不用说,就说额驸在家中恭侯便可。

蒋檙怕是做梦都没想到,额驸竟然这么快就派人找他了。

顾不得多想,立时备车跟着赵进忠入满城来到额驸府。

一番客套程序少不了。

贾六不大说话,这个程序他让大姐夫来,这也是锻炼大姐夫。

起初,大姐夫还有些生疏,渐渐就领会其中之道了。

在王志安刻意言语下,贾六有一搭没一搭的同蒋檙说些没营养的话,最后,话题很自然的转到了正题。

行云流水,不带一点墨迹,也特别顺畅的那种。

蒋檙诉求是想当吏部汉侍郎。

前吏部左侍郎程景伊因为参加红花会反清组织,已被处以典刑,所以吏部汉左侍郎这个职位是空着的。

吏部是天官,关系大清满汉官员前途的核心部门,侍郎这个副部长位高权重,军机大臣有一半都当过吏部尚书或侍郎,所以蒋檙想谋求进步是可以理解的。

品级上,吏部左侍郎是从二品的官,蒋檙是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升任此职需要的资历没有问题。

而且,蒋檙以前的履历没有什么污点,又是清流出身,由他升任吏部左侍郎,老富那边当没有反对意见。

于是,点头表示没有意见,此事他可以同富中堂打招呼。

老富要不同意,他就不去保定。

蒋檙也是有备而来,一见额驸松口,赶紧奉上早就备好的一万两银票,大意是请额驸喝茶什么的。

看在这是大姐夫当中间人的第一桩生意,贾六也不想狮子大开口把生意搅黄了,便收了银票。

钱送了,茶喝了,蒋檙欢天喜地告辞。

等人走后,贾六拿出三千两给大姐夫。

大姐夫哪好意思要,贾六却道:“此回扣也,姐夫可不能坏了行规。”

一个硬给,一个不要,这么你推我给的,王志安最终还是收下了银票。

收下后,却总是觉得有点不对,迟疑了下终还是说了句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不对。

贾六有必要开导大姐夫,不能让大姐夫有什么心理障碍,这样会影响他把卖官这门生意做下去的。

于是问:“姐夫,这银子是谁的?”

大姐夫犹豫了下:“买官的。”

贾六轻笑一声:“那这官是谁的?”

王志安很是踌躇:“朝廷的?”

“那姐夫有什么好想的,”

贾六笑着摇了摇头:“朝廷自己都卖官,我们帮着卖一些,又有什么问题?”

第519章 投机分子两面派

买官的得到官,朝廷设的官也有人做,贾六这是做好事。

严格来说,也不能说是卖官,真要卖官也轮不到贾六,清廷自个一直就在卖。

太后八十大寿时开大捐,一个从三品前锋参领标价24500两,从二品绿营副将开价28800两,最贵的盐运使更是高达128400两。

当然,大捐十年八年才碰上一次,不过平日吏部拿出来卖的小捐也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了。

如吏部汉侍郎这样的实权职位真拿出来卖,少说也得十万两起步,贾六只收了蒋檙一万两,因此根本不能叫卖官,就是举荐人材帮着在会上争取几句。

去保定上任这事至少得年后过完元宵,弄不好还得拖到二月去,因此贾六必须抓住这一两个月时间,好好的为大清举荐人材。

让有志于为大清报效的人材到合适的岗位上锻炼,让朝廷的官职不会因为空缺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如此,从买卖双方角度来看,这压根就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好事。

当然,贾六也不是心血来潮。

他是有阴谋的。

兴汉军活动区域在两湖一带,这支以金川明朝汉人遗民为主的军队打是能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了,要不然也不会以不到一个师的武装力量,愣是打没了大清旗汉几个集团军,前后咯屁几任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以下数不胜数。

乾隆的十全武功中的“九全”军费开支,都不及一个小小金川。

要不是金川明朝遗民人数实在太少,坚持抗清期间又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在外面帮忙,否则这地方弄不好就是第二个赫图阿拉。

如今兴汉军在贾六的操作下从长达百年的包围圈冲了出来,还接连攻占了荆州、武昌重镇,于湖北掀起了反清的大浪潮,可谓震动中南。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长达百年的满清愚民统治,使得如今的汉人十个有九个不知有明,只知有清。

因此兴汉军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哪怕连续取得多次对清军的胜利,还是难以扭转汉人根深蒂固的“大清意识”。

也就是说“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无法引起大多数汉人的共鸣。

除非兴汉军如太平军一般攻下南京,占据数省之地正式建国称号,并建立新的统治阶级与体系,否则在思想领域这一块还是无法与已经成为“正统”的清廷对抗。

可攻下南京建国称号明显不符合贾六的利益。

一来战争波及面太大,经济影响以及人口下降程度无法接受。

战争的扩大,可不是一个军纪严明就能有效减少平民伤亡的。

清廷之所以能成功占领中国,并镇压三藩之乱,靠的是一个法宝。

即战争一旦不利,就不要脸的允许绿营合法屠城抢劫。

反正,中国不是他们的。

以汉制汉,打皇太极时就玩的溜了。

这个法宝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兴汉军真继续壮大威胁清廷统治,不用老富下令,下面的督抚就会祭出这一法宝。

明末南中国人口锐减七成,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四省直接成为无人区,以致洪承畴都悲忿上书请求朝廷不要再让大兵肆意屠城,原因便是攻入南方的清军在可以屠城抢劫军令刺激下到处杀人放火,“赤地百里乃至千里。”

“三藩之乱”,八旗全面溃败,清廷惶恐不安,为挽救败局同样祭出绿营抢劫这一法宝,结果绿营兵们如打了鸡血般硬是替大清撑住场子。

后果则是刚刚恢复一些人口的南中国再次遭到灭绝性打击。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长江数省人口减少上亿,九成都是湘军、淮军及各种团练的功劳。

曾剃头这个称号,是实实在在建立在上亿汉人同胞尸骨上的。

贾六是绝不允许这种局面出现的,所以,他不可能让战事继续扩大下去,为此搞了个数省联军进剿方案,只待时机合适就向老富进言。

从而通过这一方案将战事局限在湖广一带,并大量消耗长江下游的清军主力,使东南形成真空。

二来,兴汉军真攻下南京定都建国,他贾六还怎么操控这支汉人精兵?

人,都是有野心的。

兴汉军在东南成势,即便贾六他丈人顾正道愿意继续做女婿的“白手套”,下面人怕也不愿意了。

贾六深知亲情在重大利益面前未必可靠,毕竟他只是女婿而非亲儿子,还是个旗人。

所以,一直以来他是靠给养来卡兴汉军的脖子,让这支明朝遗民组成的中国第一军替他达成战略目的。

兴汉军能够接连不断重创清军,靠的就是尾随追击他们的清军各部不断放水,以战败名义大量供给枪械、粮草,如此才不断壮大。

否则,以兴汉军出川时的那点实力,再是能打,也不可能掀起这么大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