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火重燃
“但,如果在政令下达期间,有这样一批军队,毅然勤王,壮烈而死,引得天下震动,让百姓以及更多的志士奋起抗争!”
“那……那些当地臣子,还敢不顺应民意么?”
“就算还有部分人不顺,也会有志士挺身而出!”
“到那时,和元人抗争到底的意志会遍及大宋各群,元人纵然擅长铁骑,但只要我大宋军民一心,奋死抵抗,则国可保,民可安!”
“纵死我文天祥和义军万人又如何,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怒目横眉,声音响彻古今。
江逸和观众们这才明白,文天祥的计划并不是假大空!
而是,在那计划之中,还有一步最关键的棋,没有写进上书的奏折之中!
那就是,微臣文天祥,将率所领义军,与敌死战不休!
若胜,则天下抗元之心必盛!
若败,则抗元之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第1410章 全败!
如果把文天祥这步也算进去的话……
那么,抗元志士是否会像雨后春笋一样萌芽?
刚才那些改变的方法是否可行?
观众们不由在心底自问,不少观众仔细推敲过后都一致认为:“可以!”
国难当头之时,哪怕只是一首歌,都能够带动无数人的抗敌热血,要无数人投入保家卫国的行伍之中。
更何况是一万多人的舍身成仁?
不说能够带动全部百姓,但到时响应的百姓和义士肯定不少,而这些,足够了!
“卧槽……卧槽!”
想明白文天祥的用意后,许多观众忍不住双眼发光:“文天祥先祖居然还有这样的用意,怪不得,怪不得啊。”
“我刚才还以为文天祥先祖是二愣子呢,竟然出这样的馊主意,现在看来是我愚蠢了啊,可惜当时满朝文武没个看出来的!”
“虽然先祖这步棋肯定能起到不小作用,但风险还是很大的,宋朝的文臣有几个敢冒这样的险?”
“唉,那这样一来,先祖不就没有办法了吗……”
观众们看着牢狱中面色颓丧的文天祥,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他们终于开始理解了这位先祖。
在这之前,有人拿他为什么没活活饿死抨击他,有人认为他提出的都是些假大空的建议,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可行性,认为他是第二个赵括。
但现在,弹幕里没有再出现这样的话,就连黑子们也出奇地闭上了嘴,知道在这两点上,再多说什么也没用了。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根本不可能有人做到这么大公无私。
可他们一想,这话并不是从江逸嘴里说出来的,而是文天祥主动说出,是不是说明,文天祥真是这样想?
“带着一万多人去送死,来成全自己的名声,文天祥可真是好手段。”
一致认同的弹幕之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句扎眼的话,瞬间带偏了一些观众。
“对啊,文天祥在这件事上做的很不厚道,知道要死还带那么多人干嘛?”
“没错,他要真厉害,就自己一个人去死好了,结果倒好,那么多人死了,结果史书上就写了他一个,难道那些死者不配拥有姓名吗?”
“文天祥太自私了,我要是他,肯定要把那一万多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就算死也要让他们留在史册上,让后世知道他们!”
“笑死,你以为古代没有点名册吗?你想了解他们,你自己去挖史料啊,难道先祖把名字一个个报给你吗?”
弹幕里隔三差五爆发骂战。
这也就是典藏华夏直播间,后台主管自动把许多国粹给换成了:“**”,不然现在国际观众看到的就是一大堆脏话了。
但这也足够国外观众懵逼了,他们瞪大眼睛看了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华夏观众发出的每一个弹幕里,几乎都是“**”开头。
一些好奇的外国人有模有样地打起了“**”标号,打字道:
“**华夏人是什么意思?看起来好像很有趣。”
紧跟着,一大堆华夏观众喷死了他,搞得外国人一头雾水。
直播间里,江逸郑重地朝文天祥说道:“先祖大义。”
“大义的,不止是我啊。”文天祥抬头,目光落在时空之镜上,面露惆怅,神色恍惚,“当年那一战,死了太多人了……”
“这些义士,他们哪个不是大义的呢?”
文天祥看向那一张张熟悉的脸,眼眶瞬间泛红,思绪百转千回。
“是啊。”
江逸怅然道:“在华夏历史上,有太多义士未曾留名,即便在后世,不管是镇守边境,还是缉毒擒贼的人,都有许多人到底才被我们知晓。”
“而许多人记得他名字的时间,至多不过几年,这是一片洒满了先辈和义士之血的土地,我们唯一能感恩他们的方式,就是挺胸抬头,不对外卑躬屈膝,不妄自菲薄,盲目学外。”
“否则,他们拿命为这片土地铸就了一根脊梁,结果这根脊梁保护着的儿女竟然在对外跪下,肯定会十分寒心……”
江逸心中如压泰山,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我们总是以为,那些说得上名字的才是英雄,但敢于为了国家和百姓拼命的人,就算没有名字又怎么样?”
“祖国的江河会把他们的尸骨揽入怀中,土地会承载他们的心血,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传承于他们的后辈。”
观众们仔细听着江逸的话,许多人早就不再因为江逸年轻,而把他的话抛之脑后,在他们看来,江逸在对话时同样也会有些点睛之笔。
这些点睛之笔和先祖之心配合在一起,再加上古今文明和思想差异的碰撞,以及所有观众的看法,这才形成了典藏华夏啊。
对文天祥提到的那些牺牲,许多观众心里也觉得伤感。
“唉,虽然先祖赢了,当了宰相,但肯定忘不掉那些死去的人的。”
“楼上谁说先祖赢了的?”有了解文天祥的观众惊了。
许多观众诧异道:“难道没赢?”
“当然没!”
看到这,不少认为文天祥是文武全才,是惊天动地大英雄的观众,一下子又充满了遗憾,觉得文天祥的人生有污点,在心里把他的定位又给降落了。
他们也知道,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可胜了那就是光环不是吗?
“你们不记得,我记得。”
文天祥说道:“站在队伍前面的,那个大个子配腰刀的叫朱华,旁边的叫尹玉、麻士龙和张全……”
文天祥目光从左往后扫过,每到一个人,他都能清楚地说出他们的名字。
“那一战,他们全败了……”
“还有一人,他不发一箭,望风而逃。”
以往听到逃跑这个字眼,观众们都十分厌恶,但这次不知道怎么了,大家都好像可以理解一样,竟没有多少人因此抨击。
战场的残酷,远非处江湖之远的人可以明白。
当你带着一群散兵游勇,面对的却是一批草原上最精锐的铁骑时,在逃跑或许还可以活,迎战一定死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义无反顾?
第1411章 是否归故里?
江逸知道,文天祥说的那人,名叫张全。
这场战有不少需要借鉴的地方,江逸想了一会,还是决定让后世看一看。
时空之镜骤然变化,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
文天祥率军抵达平之江,元军从金陵出发进攻常州,双方距离已经不远,文天祥命令将帅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
虞桥之上。
麻士龙和尹玉率军和元军相斗,一群本就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被元军横扫屠戮,麻士龙当场战死。
朱华率领广南军队在五牧和敌人交战,同样不到一天的功夫被打败。
尹玉的军队和麻士龙一样,也被打败,士兵们争相渡水,开始扒张全军里的渡船,张全的士兵斩断他们的手指,把他们都淹死在了水里。
“救救我,救救我!”
落水士兵不断朝着渡船呐喊,渡船上的张全军队置之不理。
就好像这些人跟自己没有半点关系一样,张全明确拒绝尹玉带人上船。
“大家都是在为了国家效力,你非要做这么绝嘛?”
尹玉站在岸上,冲不断把己方士兵丢下来的张全军队喝道。
船上的人没有理会,最终,张全不发一箭,逃跑离开。
此时尹玉身旁,仅仅只剩下五百多人。
“将军,现在怎么办?”
浑身是伤,气喘吁吁的副将手拖大刀无力地垂着头问道。
太阳已经落山了,元军依然在追击他们,尹玉带人藏到了林子里。
他扭头,冲着众人说道:“等夜深了我们再杀出去!”
“将军,张将军已经跑了,麻将军也战死了,元军太强了,我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的,还是快跑吧……”
“是啊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回头我们去好好告那张全一笔,现在还是要保全实力啊。”
许多士兵一听还要继续打全都慌了,不少人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只是一时热血过头,战争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残酷。
前一天还在和自己掏心畅聊的兄弟,今天就在自己边上被人砍成了两半,数不清的元人铁骑踩着他的尸体继续杀人,战友们死去的哀嚎就像是梦魇一样响彻耳边。
可就在大家决定来之前,许多人都还抱过各自的孩子,见过各自家里的老人……
“将军,我……我不想打了,我想老婆孩子……”
一个脸上流着血,被元人割了一道疤的男人看着尹玉哽咽道。
“将军,我们不要再打了,打不过他们的……”
“唉,我后悔出来了,孩子才五岁,我还以为我这个当爹的能够给他做个好榜样……”
“将军,你还没看出来吗,我们说白了就是些乌合之众,张全都已经跑了,我们还拼命干嘛……”
越来越多的丧气声响起,尹玉皱着眉头,凝视了众人一眼,反问道:
“你们……是要投降吗?”
到了这个关头,尹玉已经对张全心寒了,他无法反驳兄弟们的话。
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投降?”不少人面露难色。
尹玉点头:“元人已经包围了我们,投降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不投降就只能战死。”
“想要投降的,就往左边站,想要和我一起杀敌的,就往右边站。”
尹玉把刀插到一边,随后站到了右边的位置:“现在走的,我可以不追究你们,可一旦站到我这边,再说任何丧气话,杀!”
“这……”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犹豫了。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选。
“我们出来就是为了打元人,现在元人没打成,我们还要去投降吗?”
一个中年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反差,没来打还好,战争要是失败了顶多是朝廷没本事,可一旦来了,要是选择投降,那就是叛国。
许多人扪心自问,自己心里还是有大宋的,否则也不至于跑到前线来拼命,现在命没拼成,反而要加入元人,去残害自己人吗?
“我不投,麻的打都打了,大不了就是死罢了!”
人群中,一个青年站了出来:“来之前我就做好死的准备了,你们肯定也都做好了,既然都来了,决定要反抗元人,那就和他们拼到底!”
“来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元人太厉害了,我们打不过的!”
一个精神即将崩溃的士兵看着众人嘶吼道:“刚才,就在刚才,一个元人差点拿刀砍破我的脑袋,我脑子里全是自己的家人,我现在才后悔我之前的冲动了,我想回家,我要回家!!!”
“张全他们不也是这样想的吗,可他们不还是跑了吗,我们都错了,我们不该来的。”
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