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罗汉
名为平叔的老仆,闻言自无二话,寻了个篮子,随着自家少爷下船改善伙食去也。
下船后没过多久,主仆二人就根据“经验”,在港口的商住区找到了食品一条街。
坐在面馆内,吴法正隔着窗户,首先看到的,是站在土墙头巡逻的“保安”。
讲真,一开始,吴法正对于这些穿着黑衣,背后用白漆刷着保安两个字的“私兵”,是很有一些怀疑的。
要知道,这是个盗匪横行,官贼不分的时代。吴法正生于山西,近居边镇,听多了各种官贼勾结洗劫村寨的故事。
而在他看来,曹氏在长江以北设立的这一串土围子港口,再适合被人打劫不过了:既无高墙,又无强兵,内里还聚囤着诸多财富。
这些都是真真的硬通货,比金银还实在……譬如仓库里的粮米,譬如仓库里的杂货,譬如仓库里的罐头。
然而这点看法,在一次无意间看到保安用后膛枪射杀盗匪后,就烟消云散了:已经骑马跑出围子百五十步的贼人,被土墙上的保安,轻而易举打死在了当场。
见识到后膛枪的威力没几天,吴法正不合又在海面上,看到了挂着曹字认旗,风驰电掣般航行的高速巡洋舰队。
目瞪口呆之余,望着前方瞬息变成黑点的舰艇,再结合之前的连珠快枪,吴法正不需要多高的军事素质就能推断出,那一串土围子港口似危实安,根本不像表面上那般孤立无援。
下一刻,被伙计端放在桌上的削面,将吴法正从回忆中唤醒了。
沉默地看着面前这碗堆积着碎鱼块、墨鱼腕足、海带海菜的“削面”,再看一眼面馆门前挂着的“正宗山西削面”的幌子,吴法正无奈之余,和平叔相视苦笑一声,拿起筷子,大口吃将起来。
饭毕,喝了一壶醇苦的毛尖茶水,吴法正主仆二人剃着牙,还算满意地离开了削面馆。
接下来还是既定节目:洗澡。
要说吴法正这一趟下江南有什么最令他满意,那非洗澡莫属了。要知道,在缺水的山西,即便他是族中占据资源最多的那一等人,也不是想洗澡就能洗澡的。
而现如今,吴法正知道,只要冲着有烟囱和锅炉的地方去,就大概率能找到澡堂。
没过多久,吴少爷就开始享受国营公共澡堂提供的各种服务了。
就在少爷赖在澡堂的时间,老练的平叔已经提着篮子采购了一圈本地吃食。
主仆二人当天晚间就待在舱里没有下船。
第二天,船队依旧驻泊在登州新港没有大动作。毫不意外的吴法正,现在已经知道了船队的流程:每到一处私港,都会有一到两艘运输船,在当地卸下所有运载的粮食。
之后,船队才会起航。
第二日一大早,川流不息的苦力,不停从船上扛下了一袋袋的粮食。
这些用帆布袋包装的粮食,上面清楚地用墨字标明了其产地:台南。品种:梗米。品级:三级。粮商:中粮台南分公司。
坐在舱外,吹着冷风,喝着热茶,无聊数了大半天粮袋,吴少爷最终等来了船舱的卸空。
接下来,少爷知道,船队起航前的最后一步要来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一早,一队队早已等候在码头的特殊乘客,陆续登船了。
这些乘客无分男女老幼,统一刮着光头。他们面色红润,表情平静,身穿厚实的麻布工装,背着双肩包,头戴帆布平顶帽。
排着队的乘客们很讲秩序。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沉默地踏上了运输船的船板。
吴法正知道,这些都是“积压”在登州私港的流民。
之前每到一处曹氏私港,最后总是会出现这样一道压轴节目,看来今次也不例外。
一个时辰后,旭日初升,船队起航拔锚。
在登州外海,不出吴法正所料,那一艘装载了流民的货船,三声汽笛响后,便和船队分道扬镳,南向而去。
与此同时,端坐在上等舱里的吴法正,伸出手,轻轻用毛笔蘸了蘸墨汁,专心地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南域游记》的最新一篇。
这一次,起航后的船队再无保留。全体升起锅炉,不用考虑燃料问题,全程满负荷,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穿过渤海湾,来到了海河口。
在这里,吴法正感受到了和上海港同样的氛围:大批的船只在海河口进出,不时有巨舰驶入外洋。
在海河口,同样出现了带有蒸汽吊车的大型口岸。
到了这里,吴法正所在的船队,等候到挂着彩旗的领航小艇后,再次分道扬镳了……货船就地在海河港卸载,而两艘邮船则一头扎进了海河,朔流而上。
当其时,天色已然擦黑。然而海河两岸的灯火,以及河面上的燃油灯光浮标,却引导着邮船一路不停,径直奔向了远方的灯火阑珊之地。
第二日一早,当吴法正从船舱走出后,看到的就是繁华的码头。
终点站,天津到了。
……
尽管平生没有来过天津,但是吴法正既然出身山西大族,那他在天津肯定是有根脚的。
于是主仆二人到埠后,没有拿行李,而是先就地雇了一辆马车,报上一处地名。
没过多久,车夫熟稔地将马车停在了吴法正的目的地:泗水街,义鑫隆商号门前。
下一刻,当吴法正从马车上下来后,还未等他进门,从风格古色古香的义鑫隆里,便急急迎出来了一位掌柜模样的中年人:“哎呦呦,二少爷您终于到了啊,可让老吴我一场好等!”
第678章 北归(三)
在自家商行扎扎实实歇息了两天,年轻体健的吴法正,从长途海航的劳累中缓了过来。
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很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换作以前,像吴法正这种“陆地人士”,敢贸然乘坐老式沙船从上海漂到天津,等不及靠岸人就颠散架了,哪里是两天能缓过来的。
正因为有了如今的“大吨位”船只,以及先进的船型和航海科技,才令邮船的颠晃幅度达到了普通人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早在偏院里散步的吴少爷,并不清楚这趟海航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科技含量。他现在对这种新型物流只有一个朦胧的看法:海路尚可,能托寄一二。
“二少爷!”
就在吴法正伸臂抬腿做晨练的时候,院门外吴掌柜走进来了。
吴掌柜本名吴印泉。其人身材矮胖,戴一顶六合一统帽,穿着灰色厚棉布袍子。
和大众认知中的掌柜没什么区别:吴印泉面貌和善,胖乎乎的脸庞随时随地堆着职业化的笑容。
“九叔,来了。”
吴家是山西蔚州大族。根据传统的中式封建家族构造,吴家同样在一个总户头下分了好几房。
少年秀才的吴法正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隶属大房,行二。而年届四十的吴掌柜,比吴法正高一辈,隶属五房,行九,所以熟人便称呼他吴九。
对于境内多山缺水、交通艰难、自古贫瘠的山西来说,联结口外,沟通内地的各类贸易行为,是重要的省内社会活动。
吴家也不例外。早在百年前,吴氏族中无地可种的闲余子弟,就组织起商队,提着脑袋迈出边关,去大草原上收购牛马和皮毛了。
时至今日,百年经营,总部设在张家口的义鑫隆商号,已然是口内外知名的大型商业链锁机构,其分号遍布河北、山西等地的主要城市。
话说,天津这里的义鑫隆分号,原本只是用来出货的普通分销点,在吴家的商业版图中并不拔尖。
然而世事无常。几年前开始从海上登陆的各式南方工业品,令天津的重要性打着滚往上翻。
于是,原本坐镇张家口的总号贰掌柜,年富力强的吴九,就被调到了天津。
义鑫隆天津分号,坐落在紧邻海河的泗水街。早先分号的规模不大,但自从吴九来天津后,首先做的,便是扩增固定资产表。
通过吴九持续不断的投资,义鑫隆分号将四分之一的泗水街陆续变成了自家地盘,并且整修一新……这还不算城南小教场附近的骡马店。
见面寒暄过后,吴九在院中候着二少爷进屋换了身衣服,然后便引着他去商行“看看”。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吴法正在族中的身份不寻常,有那么点“钦差”的味道。这好不容易来一次天津,肯定要检查商号日常工作的。
真实原因很简单:吴法正是长房次子,其父正是这一界吴氏族长。
吴法正的长兄自打出了娘胎就体弱多病,所以在族人看来,吴法正将来有大概率接任族长。这也是吴掌柜小心伺候的原因所在……族中年轻人有许多,但能让九叔如此招呼的,一只手就能数出来。
接下来,吴法正在掌柜引领下,查看了商号日常运作。
义鑫隆的贸易方式并不复杂:将自家商队在口外收购的满蒙特产运到天津发卖,然后再收购天津本地“特产”,运去口外销售。
在这个贸易闭环中,由于接触的都是批发商,所以明面上看,商号里并没有几个客户。
然而客户少并不等于商号就冷清。
当吴法正穿过一道隔巷,再穿过一道铺着踏板的宽大院门后,看到的就是一片忙碌景象了:脖子上挂着毛巾,肩上扛着藤条箱的力工;耳朵是挂着玳瑁框眼镜,弄墨唱数的账房;以及人数众多,正在条案后摆弄货物的伙计们。
“这甲三院是南货库。咱们这回要送到口外的货,多数都存于此间。”
听到九叔介绍,吴法正点点头,背着手来到了条案前。
条案对面,一个年轻壮实,脸上挂着憨厚像的浓眉伙计,正专注处理着手中的货物。
反射着刺眼光线的货物,霍然是一个后世常见的8磅暖瓶瓶胆。
手臂长的暖瓶瓶胆,尾部有着清晰的蓝色喷印方型商标:上海保温容器厂。
下一刻,伙计拿起一旁蘸了印泥的一枚小章,轻轻在商标旁滚印了义鑫隆的私记。
接下来,伙计扶起瓶胆,开始往壶口里塞起毛线来。
一束束用硬纸条扎起来的机制彩色羊毛线,其上清晰地标明了产地:上海棉纺一厂。
眼尖的吴少爷看到棉纺一厂这几个小字,不禁露出了些许微笑:他想起了那两千女流涌出厂门的壮观景象。
用毛线塞满瓶胆后,浓眉伙计拿起软布将瓶胆包裹,再细心用棉线扎住了壶口,全程特意避开了瓶胆尾部的真空封嘴。
吴法正看到这里,扭头和吴掌柜对视,露出了嘉许的眼光。
下一道工序就是装箱了。
特制的长方形软木箱,刚好比瓶胆大一号,里面已经垫了多半箱洁白的芦苇絮。伙计将瓶胆放进去后,先是上下摇晃测试弹性,感觉到颠晃程度足以适应大车赶路后,伙计又将更多的芦苇絮盖在了瓶胆上。
所有这些工序完成后,就该封装了。
用一把羊角榔头和机制铁钉轻巧地封死盒盖后,伙计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火漆和封条。
“嗯,不错。”
全程观摩完瓶胆的包装,二少爷满意地点点头,对面前这个做事认真的伙计问道:“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浓眉伙计直到这时,才从专注状态中解脱出来。伸出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年轻人憨厚地一咧嘴,有点羞涩地用一口山西土话回道:“回老爷,叫火贵,二十二了。”
一旁吴掌柜见少爷比较满意,于是也凑趣地解释了一段:“是灵丘人。说来也巧,这孩子逃荒到天津,是柜上从市面上捡的。”
吴家所在的山西蔚州,明代下辖了广昌县、广灵县、灵丘诸县。吴家的本家在广灵,和灵丘算是乡党,口音没什么区别。
听到掌柜解释,吴少爷心中顿时明白了。这个时代乡党是重要的关系纽带,眼前这个伙计要不是乡党,怕是再卖力也不会被义鑫隆收留打工。
“好好做事。勤力的,柜上都看得到,不会亏了你。”
吴法正虽说有希望走科举成道的路子,但他同样有很大可能在未来掌管家业。所以他早早就接触到了家族中的商业内容,对管理和采购这一套其实相当熟悉:“九叔,给放个赏。”
“傻小子,还不快谢过东家!”
听到有红包拿的火贵,傻乎乎反应过来后,这才笨拙地谢过了东家。
吴少爷这边哈哈一笑,转头在九叔陪同下,继续检视了其余正在包装的暖瓶。
义鑫隆这一次在天津本地采购的暖瓶,总数是三十个。这其中带有完整铁壳包装的只有三对红双喜,其余都是瓶胆,只能像方才一样重新包装。
没办法,虽说红双喜对瓶在两年前就成为了山西大户人家嫁女的必备嫁妆,就像后世的缝纫机自行车三大件一样。
但这种铁壳包装在长途大车运输过程中极易颠碎瓶胆,分开携带同样容易变形,成本太高。所以现在的商队大多只承运瓶胆,等到了地头,自然有传统手艺人用藤条等材料编出土制外壳。
和九叔探讨了一番暖水瓶的运输问题后,在院里另外一面的条案上,吴少爷看到了另外一批正在被重新包装的商品:皮货。
吴家是靠着口外的皮货生意起家的,所以这方面是重中之重,丝毫马虎不得。
面色凝重地拿起条案上的一双皮靴,吴法正细细端详起来。
映入眼帘的皮靴,淡黄色外皮,半腰马丁靴造型,鞋垫上拓印着很对士绅胃口的品牌名:爱马仕。
除了鞋底用多层牛皮轧制之外,吴少爷手上这双靴子的其余部位,包括鞋绳和穿眼处的金属圈,乃至内里的猪皮衬里等等,都和后世的登山靴没什么区别。
伸手进鞋里四下按压一番,然后揭开鞋垫看了看,吴法正脱下自己脚上的软鞋,伸脚,穿上靴子走了几步。
最后,脱下靴子的吴少爷,抚摸着靴子表面,感受着毛皮般的奇怪触感,不解地问道:“内里倒是和旧货差相仿佛,倒是这面皮变了?”
“呵呵,少爷有所不知。此乃天津皮鞋厂新出的砂面靴,有个名目叫磨毛款。”
“哦……这倒是……有点贴切,索性欲盖弥彰了,哈哈,巧思。”
吴法正很快想通了磨毛款的好处——常年在大漠荒野行走的商人牧民,其实更适合这种所谓的磨毛款式。
相比较,之前几年大家已经习惯了的黑色、棕色皮鞋,那些光滑的皮面需要经常摸油保养不说,平时去野外也很难保证光亮度,反而不如这种。
“好,好,此等新款咱们进了多少?”
吴家的货物,最终都要贩卖去口外的,所以此刻躺在条案上的,大多都是半腰甚至高腰的翻毛皮靴。
吴少爷这边检查了从天津市面上采购的皮鞋、皮带箱包等皮制品,再看着伙计一一在货品表面和包装上加盖私章后,才离开了甲三号院。
接下来在甲二号院,推开了写着“严禁烟火”四个白字的大门,吴少爷检查了这次要运去口外的另一项重要商品:酒。
用绿色马口铁盒灌装的五十五度标准威士忌(实际就是二锅头),如今早已成为了畅销大漠域外,乃至大明九边重镇的真正硬货。
上一篇: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下一篇:开局顶流的我怎么会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