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169章

作者:徒己

“拓海,你带领八百人从东城门进攻;莫力,你带领八百人从西门进攻;封戈带领亲卫队,随本将从北门进攻;其他伤病人员,留守大营。”

“拓海和莫力,你们先埋伏在城门外,三更时分同时发动进攻,下去准备吧。”

众位百夫长都下去了,这样的夜间骚扰,他们之前也做过几次,没有人提出任何怀疑。

韩宝驹和封戈,就带着亲卫队悄悄地离开了大营,绕道向“七贤庄”而去。

脱离了大营,亲卫队一人双马,就跑开了。

就算是被窝阔台发现,再判断他们的意图,估计也来不及追赶了。

从这里离开,回到“七贤庄”,有一千多里的路,急行军也整整跑了两天。

等临近“七贤庄”的时候,封戈已经远远地放出去了哨探。

果然,“七贤庄”东、西、南三面,都被蒙古骑军封锁着,周围数里严禁行人出入。

幸好“七贤庄”够大,庄子里的种养殖,就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封戈,你今日晚间潜入庄子里,按计划行事。我先带人把他们引开,你们趁机杀出庄子,到抚州庄园汇合。”

“三师傅,还是让我来引开他们吧,您潜进庄子......”

“怎么?你小子觉得自己比为师厉害吗?执行命令——”

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众人抓紧时间吃喝和休息。

四月的大漠,很多雪都还没化,即便穿着厚厚的皮毡,也不禁有些寒意。

“七贤庄”外的蒙古兵,已经在这里驻扎快一个月了,除了领头的两位千夫长,其他人还真的以为自己是来保护华筝公主的。

平日里的防备就难免松懈一些,这里深处蒙古腹地,又能有什么危险呢?

不到定更时分,天就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封戈穿了身深色衣服,也没骑马,悄悄向“七贤庄”摸去。

住了这么多年,自然是轻车熟路。

没走门,直接来到一处矮墙,翻墙而入。

刚到“七贤堂”前,就被人发现了。

“什么人?”

是“越女剑”韩小莹的呵斥声。

“七师傅是我,封戈。”封戈赶忙出声道。

“七贤堂”内还亮着蜡烛,约定的时间,一切顺利的话,韩宝驹他们今晚应该能到“七贤庄”。

因此,庄里的人还都没睡下。

封戈进入“七贤堂”,看到五师傅、七师傅都在,还见到了分别许久的二师傅“妙手书生”朱聪。

李萍、华筝、叶瞿,甚至张婷也在座。

“徒儿见过诸位师傅。”封戈赶忙给几位长辈见礼。

“封戈,你能到这里,看来是收到我的书信了,准备的怎么样了?”

“妙手书生”朱聪问道。

“启禀二师傅,三师傅带着亲卫队已经在庄子西北五里处,可以按原计划行事。”

“不过,窝阔台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最近总是针对我们,麾下的人马损失一半多,就连亲卫队咱们的自己人,能带回来的也只有一百八十五人了。”

“哼,我的好三哥啊,他还真下的去手?”

别人还没说话,华筝就忍不住了。

当“七贤庄”外的蒙古骑兵,刚刚围困庄子的时候,华筝曾经亲自去交涉过,甚至拔剑斩杀了两名军士。

依然无法出去,对方也不愿意去替她通报,只说是奉了窝阔台汗的命令。

华筝就知道这一定是爹爹的意思,没想到那个视自己为掌上明珠的爹爹,竟然也有软禁自己女儿的一天。

华筝当然也是聪慧之人,郭靖和郭默的消息,也传回来不少,尤其是“妙手书生”朱聪的到来。

华筝除了还不知道,郭默是大宋官家亲子的身份,不知道郭默和“燕王”就是一个人,其他的事情都知道。

她没想到自己的爹爹会使用这种手段,这是要软禁郭家兄弟的家人,逼其就范吗?

问题是,自己也在这里啊,那还是自己最敬爱的成吉思汗吗?

“华筝——”

李萍拉着华筝的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娘,自从我嫁给阿靖那天起,我就说过,从今往后再没有什么华筝公主,我只是阿靖的妻子,是郭家的媳妇儿。”

这么多年了,在座的都是自己的亲人,也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

尤其是这次,自己的父兄如此绝情,华筝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子考虑。

“好,既然如此,大家就按原计划行事吧。七妹、华筝、婷儿,你们三个带二十名庄丁,专门负责保护李萍大嫂、郭平和周莲母子。”

叶瞿和周莲结婚后,也诞下一子,取名叶风,比郭平小了一岁,刚刚过了三周岁。

“老五、封戈、叶瞿,你们各自带一百名庄丁,大家听到西边的响动,一起从东边杀出去。”

“叶瞿在前边开道,咱们直奔抚州的庄园,去跟周诚汇合。现在庄里只有百十匹战马,两百步卒先行离开,去第一个补给点取马,行动吧。”

众人上了战马,李萍、周莲带着两个孩子,上了一辆加固后的马车,内衬铁板可挡弓箭。

叶瞿带着两百步卒先行,众人簇拥着马车在中间,封戈带着一百骑手断后。

突然听到庄子西边人喊马嘶的,蒙古的军帐被大火点着了。

“有敌袭——从西边来的——”

“快分一部人,去守住‘七贤庄’的大门。”

蒙古兵正睡的踏实呢,被喊杀声吵醒了,到处在叫喊、到处在着火,就是看不到敌人。

原来,韩宝驹带着亲卫队,只是在大营外,不断地向营帐里射火箭,点燃了蒙古军的粮草和营帐。

到底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名千夫长立马做出决定。

留下五百人,守住“七贤庄”大门。

剩下一千三百多人,向着韩宝驹发起了冲锋.....。

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色千里

“全队都有,交替掩护,向西南方向撤退。”

“马王神”韩宝驹,看到自己的亲卫队才放了四轮火箭,蒙古的骑军竟然已经集合完毕,就明白这两千人恐怕是窝阔台的精锐部队。

在对方骑兵还没有冲过来之前,韩宝驹急忙向全队下了命令。

留下一半人继续放箭,射完两轮之后马上后撤,而另一半人,则已经在前边不远处摆好了阵势。

等放完箭这一半人,从身边经过之后,也连放两轮箭再次撤离。

就这样,两队交替掩护着,向西南方向退去。

这还是当年郭默在的时候,给韩宝驹出的主意。

经过多年训练,熟练的配合程度,再加上精准的箭术,发现效果真的不错,就成为了亲卫队杀手锏之一。

就连“七贤庄”的护卫队,平时也在进行这样的训练,只是一直没在大军中推广而已。

蒙古军接连损失了三百多名骑兵之后,终于追到了一箭之地。

此时,韩宝驹的亲卫队,在时间上已经无法有效地安排交替掩护。

“全队都有,实施‘放风筝战术’——”

韩宝驹再次高声大喊,而这时候,已经距离“七贤庄”二十里开外了。

随着他的发号施令,一众亲卫队,纷纷在行进过程中,完成了换马动作。

众人向西南奔逃的同时,略微向南倾斜出一个弧度,这样他们就不是处在蒙古追兵的正前方,而是出现在他们的前方偏左的位置。

一边奔跑着,一边不停地回身放箭。

韩宝驹更是凭借超人一等的骑术,几乎半斜着身子坐在马背上,不停地向后面开弓放箭。

一边是在逃,一边是在追,两者之间速度几乎相当。

但是前者不断向前,后者却是迎着箭雨上来的,死伤比例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亲卫队又占着一人双马的优势,每跑出二十来里,就更换一次战马。

而且人少好掉头,凭借稍稍向南拉出来的弧度,亲卫队竟然逐渐出现在蒙古追兵的左侧。

等蒙古追兵也调整过来角度,发现韩宝驹的亲卫队,竟然跑得更远了。

“放风筝战术”当然也是当年郭默所留,在“敦武军”中其实也有过这样的训练,只是一直没能有像大草原这种展示的环境。

从“七贤庄”出发,一口气已经跑出了两百多里地,蒙古追兵的战马,又怎能跑得过对方一人双马?

再加上蒙古追兵,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当其中一名千夫长下令整队休息时,才发现原本追出来的一千三百多人,现在竟然只剩下不到六百人。

而且,另外一名千夫长,在追击的过程中,已经被韩宝驹亲自击毙。

从对方骑兵的掉落来看,自己损失了七百多人,最多才射杀对方三四十人而已。

他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自己这点儿人,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黑夜里追逃,双方都是凭借着少量的火把在照亮。

蒙古追兵人数众多,倒成了弊端,对方不用太瞄准,就有可能随时带走自己这边一条性命。

他急忙派出一个十人队,去向窝阔台报信请求支援。

同时,又接连派出四个十人队,分四个方向去寻找附近的蒙古部落,寻求援助。

至于“七贤庄”那里,他认为留有五百人足矣,只要刚才那伙人被打跑了,就没有机会救走“七贤庄”里的人。

殊不知,他恰恰是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

本来有两千的骑兵,三面围困不算太大的“七贤庄”,也算是绰绰有余。

一下子被调走了一千三百多,几轮火箭中又丧生了一百多人,只留下了五百骑兵。

忙中出错,竟然两名千夫长都参与追击去了。

剩下五名互不统属的百夫长,当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将五百人全部守在了“七贤庄”的大门口,也就是西门。

冲天的大火,和人喊马嘶的声音,早已惊动了整装待发的“七贤庄”众人。

当打头阵的叶瞿,小心翼翼地从东门出来时,竟然没遇到任何阻挠。

他仗着胆子,进到蒙古军驻扎在东门的营地去看了一眼,完全就是一个空营,只是在后营里还拴着几十匹备用的战马。

叶瞿当然不会放过,招呼几十名庄丁过来,毫不费力地牵走了这些战马。

本来还想着一把火烧了他们的营寨,又担心引起西门外蒙古骑军的注意,只好作罢。

一行人出了东门,仗着熟悉路径,也没打火把就转向南方下去了。

一直走出十几里地去,发现真的没有追兵赶来,众人才长出了一口气。

零星地点起几支火把,加快了南撤的速度。

......

事分两头,不能单表一方。

蒙夏前线,待三更时分到来时,被韩宝驹派出去的拓海和莫力,就发动了对西夏城池的进攻。

按正常思维,深更半夜敌人突然攻城,无论羊攻也好,真打也罢,作为守城的一方,当然是以“守”为主,不会轻易地杀城而出。

拓海和莫力,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也算是跟随韩宝驹多年,参加大小战役不下数十场,乃是经验丰富之辈。

二人分别指挥着各自的八百兵卒,也不敢靠得太近。

一边呐喊着,一边将带来的弓箭,不要钱的射向城头,不时地就有人从城头掉落。

偏偏今日,他们出门没看黄历,遇到了不信邪的主。

今日黄昏时分,这座西夏城池,迎来了一支从后方增援过来的金国军队。

名叫“忠孝军”,人数不多,才两千余人,可架不住这支军队的统帅叫做完颜陈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