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01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只如今天子威望太高,众人也只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

倒是符太后自己始终十分羞愧,终日不出家门。

如果不是史从云时时出宫安抚,只怕她都抑郁了,史从云可不管别人说什么,他直接从宫女中挑选一批曾经服侍过赵侍剑,周宪等孕妇的宫女到魏王府专门照顾符太后。

这样一来搞得生怕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似的,符太后更加羞恼了。

不过史从云可不怕,他脸皮厚着呢,一面安慰符太后,一面给她开导。

......

同样是下旬,淮南,蜀地等地都送来奏疏,今年是丰收年。

而河北的灾情也逐渐平息,各地州县官吏开始安排秋收,虽然今年遭遇洪灾,但还有很多地方的粮食保留下来。

同时,蜀地,淮南的丰收让史从云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至少对河北的赈灾导致的国库见底很快便能得以缓解。

.......

九月,史从云收到南唐送来的朝贺书,恭喜他们的南汉取得的胜利,同时送上中秋的祝贺。

史从云让宰相们给李煜写了回贺的信,随后便去找周宪耍去了。

........

九月初六,史从云又一次收到萧思温的书信。

里面开场居然和江南的李煜一样,还是中秋的问候,随后又是一番客套吹捧的话,说他们远在北方也听说了王师在岭南的摧枯拉朽。

史从云很怀疑萧思温知不知道岭南在哪,毕竟他这辈子到达最南的地方大致也就是河北三关附近而已。

不过慢慢的他又说到他女儿萧绰的事情,大致意思就是萧绰生病了,只怕难以南下,请求天子开恩,不让骨肉分离,同时愿意以其他宗室女子送到大梁。

史从云看了十分疑惑,这已经是萧思温第二次为他的女儿给自己来信了。

试探?萧绰真病了,还是他另有什么打算?

史从云心里不解,不过他觉得这件事不简单。

他不断思索转动脑子,总觉得哪里不对,说实话,如今他对萧绰没那么在乎了,可萧思温举动有些怪异更令他耿耿于怀。

于是没有着急着回复,而是令枢密院派出快马,将自己的诏书带给北面李汉超,郭进,杨业,向拱等人,让他们汇报一下最近辽国那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

.......

到九月中旬,各处回报已经陆续到京,毕竟是天子诏书,诸将都不敢怠慢。

向拱,杨继业,李汉超都只是汇报了一些平常的辽军换防,或是抵近侦查之类的琐事,总体没有什么可疑情况。

只有郭进带来一些其它消息,郭进说他在辽国的间谍发现辽国幽州附近的兵马调了很多。

南京的辽军每天出营的不多,有几十人人,可天天都有,长年累月便是很多人马了。

他们出去之后到了晚上也不见回营地,似乎是一种秘密的调兵。

可他们调兵的方向却很奇怪,按理来说秦军在南面设立三关,要秘密增兵防备他们或者有其他动作都有可能,可三关附近的辽军数量根本没有增加啊,都不知道他们把兵秘密调哪里去了。

还有间谍从辽国的禁军朋友那里打听到萧思温和辽国一些大人物今年来经常出城去南京城西北的永兴宫中。

.......

史从云皱眉,仔细咀嚼这些情报,不明方向的秘密调兵,经常去永兴宫。

辽国永兴宫又是干什么的?

这个他也不知道,刚想回信让郭进好好查一下永兴宫的底细,脑子里却很快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还在秦国的耶律挞烈。

想了想,他一面回信让郭进好好调查一下永兴宫的事,一面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见一面耶律挞烈。

史从云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话术,他不知道永兴宫是什么情况,不过他想了想自己也不能贸然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耶律挞烈说的是真是假他不确定。

也不能让耶律挞烈知道最近辽国的动静,不然他可能会可以隐瞒。

史皇帝于是在脑海里模拟了一遍对话,随后开始想要如何从耶律挞烈口中套话的事情。

他默默将郭进的书信收在案头,压在书镇下,他心里有一种预感,辽国内部可能要出大事了。

这不只是因为萧思温的两次怪异书信,以及郭进汇报的种种事情,还因为他对整体形势的判断。

辽国立国五六十年,如今正处于剧烈转型,从曾经的游牧作风转变为汉人那套。

如果等他们转型完成,辽国必将更加强大,凝聚力更强。

不过任何变革对于内部来说都必然有阵痛期,何况之前他们刚刚受到自己的迎头痛击,外部压力必然使得内部矛盾放大,更加剧烈。

政治文化转型的需要,加上外部的巨大压力,造成的不安和动荡必然十分剧烈,很可能在接下来几年要爆发出来,而一旦爆发,就是外部势力能够乘机击溃他们的大好时机。

相反,如果不乘这个机会将他们击溃,等他们转型完毕,内部矛盾消减反而就更难对付了。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史皇帝即便出兵南方,也一直密切关注辽国的情况,虽然他一直致力于先整合南方,可一旦辽国自己内部出了大问题,他也绝不会放过大好机会。

第434章 、永兴宫的秘密

“安平王,你觉得这茶如何。”史从云喝了一口,问对坐的耶律挞烈,安平王是史从云给他的新封号,大臣孟都觉得他在辽国是南院大王,被俘到大梁就不合适那么叫了,于是随便给他封了个王,也有拉拢安抚边境辽国人的意思。

毕竟耶律挞烈在辽国被称为“爱民大王”,就是他率先推行汉化改革,无论是辽国的汉人、契丹人还是其它各族人都十分拥戴,把他杀了弊大于利。

史皇帝便干脆给他封王,然后发放俸禄,但就是不给他回国,辽国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和赎金来,史皇帝都不答应。

草原人是十分喜欢茶叶的,每年从南方汉人手中购买最多的商品就是盐、铁和茶,只不过他们的食用方法又不同。

耶律挞烈明显是喝不来他这样的茶,喝了几口之后脸上神色显然十分勉强,不过还是夸赞:“好茶,就是没那么好喝。”

史从云哈哈一笑:“你来大梁数年,汉话也说得好了许多。这茶是大理国进贡的茶,比北方的茶更好,朕也更喜欢。

今天闲来无事,就像找人来随便聊聊。”

说着他又让旁边的宫女给耶律挞烈和自己沏茶,也不理会耶律挞烈面露难色,而是自顾自的品茶说话:“我本来就是个喜欢征战四方的人,也喜欢到处跑到处看,现在哪里也去不了,浑身难受。

所以才会找安平王来聊聊,北面的事我不懂,也想多听听辽国的趣闻。”

史从云笑道,他表现得十分随意亲和,刻意让耶律挞烈放松下来。

耶律挞烈听他说了这些,慢慢也放松下来,灭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

“其实官家,就南京来说和秦国北方的城市也没什么不同,就连如今的大辽国上京也是仿制南京幽州城的,都差不多。”耶律挞烈道。

“不过我们契丹族人在生活习俗上确实和汉人有着不同,比如喝茶。”他说着指了指白玉石桌上的茶杯:“草原上大家都爱喝茶,只是我们喜欢用羊奶或是牛奶煮着喝。”

史从云一愣,心想那不是奶茶吗?嘴上只是来了一句,“有趣。”

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辽国风土人情,史从云也随意的将之与汉人的风俗作对比,看似只是无心闲聊,慢慢的也让耶律挞烈放松下来。

聊了好一会儿,史从云茶也喝了不少,史从云突然好奇的问:“你们辽国的宫殿比之我秦国如何啊。”

他这话问得合情合理,似乎就是一个皇帝的胜负欲在作祟。

耶律挞烈立即道:“自然是官家的宫殿更大,也更加宏伟。”

史从云装作得意的样子哈哈大笑,其实他心里有数,辽国上京建城才多久,当然不可能有大梁宫殿的恢弘,再说汉人工匠可不是契丹人能比的。

他问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让接下来的话顺理成章,“说起来你们辽国除了上京有宫殿,南京也该有吧。”

“是,上京皇宫,南京也有宫城,有临水殿,嘉和殿等。”耶律挞烈如数家珍,毕竟他是南院大王,当初那里就是他的宫殿。

“还有便是辽阳的宫殿,以及永兴宫,已经北方狩猎的行宫等,其实对比南方大国都是小宫而已。”

史从云一下便听到了永兴宫的关键词,不过他也没着急,而是先假意问了一下北面狩猎行宫是干嘛的。

耶律挞烈告诉他,每年辽国的皇帝都会到草原狩猎,所以北面的行宫一直保留。

史从云听完才似不经意的提起:“那永兴宫又是干什么用的?”

说到永兴宫,耶律挞烈明显的犹豫了一下,不过看史从云正好奇的盯着他,便也不敢掩瞒什么,开口道:“回禀官家,我朝当今陛下最初是靠兵谏取得地位,而我大辽世宗皇帝耶律阮死于于火神淀之乱,按理来说应该是他的直系血脉继位,只是........”

耶律挞烈没说,但史从云明白,只是当今的辽国皇帝耶律璟当时手里有兵权,所以成了皇帝。

“而先帝世宗皇帝的次子耶律贤就被安置在永兴宫中,一般都不得外出,这是辽国皇族内部的事,更多的也不方便向官家说。”

听到这句话,史从云表面淡定点头,表示理解“朕便不多问了。”

心里却轰一下炸开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

耶律贤被养在永兴宫!

这就难怪了,他就说萧思温怎么举动奇怪,间谍怎么会说南京的辽国大臣经常去永兴宫。

史从云表面淡然不漏声色,但和耶律挞烈又谈了一会儿,便以要去处理政务为由打发他走了。

同时心里也开始庆幸,一开始谨慎的没有暴露他急于想知道永兴宫情况的事,不然被耶律挞烈听出一二,猜出国中变化,他只怕为了辽国要忽悠自己了。

如果永兴宫中是辽国上一任皇帝耶律阮的直系后代耶律贤,那么辽国在幽州附近神秘调动军队,形迹可疑,不少官员经常去永兴宫中的种种迹象联系起来就十分关键了!

史从云在心里有了大胆的推测,辽国这次可能是真的要出大事了!不过他还是先压抑了心中的思绪,没有显露什么,准备找个机会和几个宰相商量一下,这样的大事不能外传。

而且这件事也需要北方边境上的士兵和间谍配合证实。

如果他推测没有错,那么这肯定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如果这次辽国内乱,他们能抓住,收回燕云十六州可能会比想象中容易很多。

这些事此时只是他的臆想,还需要前线去证实。

当然,史从云没有急匆匆把找人来商议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保密。

一来为了不打草惊蛇,二来则是搞情报的一个大忌“千万不要让手下去证实领导认为对的情报。”不然那就不是搜集情报,放而会变成一种逢迎和附会。

史从云在回廊踱步,脑子里已经想好处理的办法,消息要封锁,只有自己和几个宰相能知道,让后让前线多收集辽国的情报,几大间谍活动的资金投入,如果有必要让郭进扩大间谍队伍,实现对辽国情报更加全面的掌握。

如果情报正确,那么北方的太原军团,三关军团,都必须进入备战状态,一旦辽国有变,两路大军迅速北上,乘他们他们内乱要他们的命!

第435章 、冤家

“官家是说,辽国这几年要有内乱?”大殿里,几个宰相一脸惊讶的看着他。

无论如何这件事还是太多离奇和惊人,以至于即便史从云跟他们说清其中缘由和蛛丝马迹,几个宰相还是觉得不可置信,数千里之外能判断敌人庙堂之上的事?难不成是神仙。

众人的反应出乎史从云的意料,随即他立即明白过来,他是知道历史上耶律贤确实篡位了,因为耶律贤在辽国众多皇帝之中名声太大。

而耶律璟也是死于非命,正因他知道结果,所以才会倒退出这样的结果,当众人对此一无所知,面对他的说法当然也会觉得牵强附会,毕竟北方太远,这样轻易捉风捕影就妄下定论,根本没有国家决策的严肃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失心疯了。

史皇帝甚至看到了范质眼神中深深的担忧.......

靠,这老头说不定真怀疑自己疯了。

史从云只好把肯定的语气改了一些,说成是他一种不成熟的推测,可能发生。

这么一说,几个人才缓过来,开始认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官家,契丹人本来就是蛮夷之邦,朝廷之内祸乱时有发生,朝局动荡,加上数次兵败,确实有可能发生兵变。”魏仁浦一脸认真的说。

史从云干咳两声,心想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啊,五代十国平均每个皇帝在位三到四年,平均十年出头改朝换代一次,有什么脸好说人家辽国朝局动荡,相比之下辽国那是稳得不得了好吧。

这种时候他当然不会去说这些话,只是认同:“这就是朕所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官家说的耶律阮的后人.......”

“耶律贤,就在永兴宫里,朕昨天从安平王嘴里套的话,郭进在幽州的间谍也说了,辽国那边很多人自今年起就往永兴宫走动。”

等史从云缓缓给他们串起这些线索时,几个人的脸色才逐渐由不可思议慢慢转为疑虑。

“官家,这样的动作辽国国主不管吗?会不会是陷阱。”谨慎的范质提出问题。

“永兴宫距离上京很远,安平王也和我说过,辽国国主不好女色,但沉迷狩猎和酒肉,经常在北方草原打猎,不理朝政。”史从云说着抹平桌面地图,指了指右上角,“距离南京近千里。”

众人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才有些反应过来,辽国和他们的国情不同,南京附近的南院范围以汉人为主,契丹人其次,剩下的是其它各族人混居。

这一部分以幽州为首,非常汉化。

而另一部分则以北面上京和上京西北上的草原部落为主,主体是传统契丹各部贵族和其它受到辽国统治的草原部落,比如蒙古各部此时也在辽国治下。

这部分多数都保留游牧传统,常年生活在北方草原,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和文化也和南面的大不相同。

而当今的辽国国主不同于后来的耶律贤,萧太后以及他们的继承人等,还是十分游牧化的,深度汉化改革是在耶律贤和萧太后时期,所以如今耶律璟多数时候还是在草原上。

他对南京乃至上京的管理都是十分松散的。

“而且很有可能接连军事失败之后,辽国很多人只怕已经蠢蠢欲动,让耶律璟疲于应付了。”史从云说出了他的推测,他的话并非凭空臆断。

“耶律璟得位不正,本来就有很多人觊觎,之前便发生过叛乱,如今数次兵败,威望大不如前,辽国朝中估计也是暗流涌动了。

这种时候前国主的直系血脉耶律贤就格外重要了。”史从云用指节轻轻敲打着地图上上京所在的位置。

他一番话,彻底让几个老头闭嘴,也都认真思考起来。

“官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好一会儿,闾丘仲卿忍不住拱手,眼神中都是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