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13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如此则大军可继,攻伪朝,拔太原足矣。”

李谷一番侃侃而谈,众人听得连连点头。

待他说完之后,郭荣大喜,随即道:“公言极是,此番大军粮草便托付李公!”

随后便命李谷先行北进调配军粮,还从殿前诸班直中调出两个营人马归李谷调度,负责保护李谷安全。

史从云在旁边听着,心里觉得李谷是个能干实事的人,不然郭荣不会这么倚重他,把大军粮草筹集之事交给他。

他说那些光说出来已经很有能耐,但做起来才是真的难。

而李谷毫不推辞,郭荣也似乎觉得非他莫属。

是个股肱之臣啊。

史从云心里对李谷下了一个简单结论。

另外一边,郭荣和向训、张永德还在说事,他又不好走开,顿时进退两难。

正想找个机会开口告退,却听官家突然道:“这就是史家长子么。”

史从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官家居然是在说他,连忙答应:“回官家话,是某。”

郭荣刚解决粮草问题,心情还好,不过脸上没有露出明显神色,便对他说:“向卿已跟朕提过你两次。

那日在山上朕也见得清楚,你首个收聚残兵杀入阵中,有汝父之风。”

“谢官家夸赞。”史从云其实不是很清楚该如何对答,他只是尽量做到得体。

郭荣说完只点头,便无言了,似乎不想再多说。

招来旁边宦官,赐他玉带一条,漂亮的锦袍一件。

史从云接赏之后官家也无吩咐,只摆手由宦官引他退下,没有再与他说半个字。

离开车驾圈后,史从云十分激动,一条玉带,一件红锦袍,都是及其贵重之物,官家赏赐应该是恩宠吧。

说不定郭荣已经看重他了,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矣!

可慢慢反应过来之后,顿时默然,心凉了半截。

第21章 、太原

史从云慢慢回到军中,和众将士们说了他受赏赐之事,众人皆庆贺,他却苦笑。

之后大军继续北上,一路向着潞州方向而去。

史从云思绪万千,一开始他也以为是官家恩宠,可他向来想得多,经历也非是个傻白甜的孩子,仔细想想之后就觉得不对了.....

察言观色,官家既是赏赐他,为何懒得多在他身上废半个字,态度也冷漠,且官家夸他也是对着向训说的。

这便怪了,官家的夸奖总有一种刻意说给向训听的感觉。

史从云意识到,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工具人,并非他入郭荣法眼,而是官家用他说话。

官家特意说向训两次提起他,又夸他勇武,强调他的勇武都看在眼里。

对他则十分冷漠,显然是懒得在他这样的小角色上费口舌,那之前说那么多与他有关的话呢?

史从云猜这些话不为他说,而是说给旁边向训听的。

至于原因只能推测,大概是这几天来张永德在官家耳边唠叨赵匡胤如何如何,向训又在官家耳边说史从云如何如何,求恩赐的意图太露骨。

官家郭荣是个十分有主见之人,很可能对张永德和向训作为颇有不快,感到厌烦,已起敲打之心。

他又看重向训,不好直接斥责向训,那只好敲打,借史从云这个工具人敲打。

赐玉带、锦袍,直接在向训面前把话说明白,就是给向训看的。

意思就是他史从云的勇猛朕知道,看在眼里,不用你三番五次多言;你向训连提起他两次的面子朕已给了,以后勿要多言,朕自有决断。

这就不难解释,他一个小小都头,顶多就是指挥,官家居然破格见他,还专门赏赐。

如果真是那样,他就不是什么得官家赏识前途一片光明了,反之郭荣对他可能有厌恶之情,而非器重,前途只怕一片黯淡.......

官家在意的是向训的态度,而非他的小小功绩啊。

向训是好心办坏事.......

他别说前途一片光明,很可能未勃先软了。

长叹口气,史从云将这些思绪抛之脑后。

这些也很可能是他胡思乱想,也可能确有其事,反正他左右不了。

脑袋长在郭荣肩上,怎么想是他自己的事,无法干预,既然如此想它干嘛。

得过且过呗,大不了跟着老爹混,也是个二世祖!

念头通达,便不去胡思乱想了。

.......

三月二十五,大军过上党,之前逃跑的樊爱能、何徽及其手下部众有些灰溜溜的回来了,还有些被搜捕回来的。

官家停在上党,专门为此事征求大家意见,该如何处理这些临阵脱逃之人。

一开始官家郭荣觉得何徽有功于周朝,而且身为重要将领应该网开一面,绕其不死,戴罪立功。

但张永德说,“官家如果只想固守今日边疆,不思进取,如此处置则可;如果想开疆扩土、威加四海,就应该严惩将领,以整肃军纪,以后士兵将领才不会临阵脱逃。”

官家听后大悦,以为然,下令处斩樊爱能、何徽,以及其部下将校七十余人,以震三军。

同时搜捕逃跑士兵中从军士以上的人,全部诛杀,以此威慑骄横将领和士兵。

效果确实拔群,别的军队不说,光是他手下的兵都收敛许多,之前一直叫嚣着要去北方强小娘的刺头也不敢乱喊了。

七十多颗将校人头啊!其中还有樊爱能、何徽这样统领一路大军的将领,许多人都吓破胆,不敢肆意妄为。

.......

几日后,大军到达潞州,之前一直走在前面的前锋各将也收聚兵马,没有贸然北进,而是在潞州等候圣驾。

史从云再次与老爹的龙捷军相会于潞州城下,再次见到老爹高大身形,冷峻面容于奔波大军之中,居然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史从云把官家给自己赏赐的玉带锦袍给老爹看,史彦超果然高兴的笑起来,夸他干得不错。

随后将他调往后军,不让他在前锋待。

史从云没跟他说这个赏赐可能就是把他当工具人用,也不单纯是赏赐,因为老爹听不懂。

他记得史彦超战死后,郭荣给他追赠太师,想必皇帝都喜欢老爹这样又勇猛,又没多少心思的人吧。

可这样的人也容易死得不明不白,外人不会为他考虑,皇帝不会为他考虑,设身处地,利益一致的只有他这个儿子。

......

潞州,各路大军汇聚,不只有随郭荣的禁军,还有各路藩镇节度的军队。

官家郭荣在此地召集在潞州周围的各军将领召开军事会议。

关于会议内容,史从云肯定是听不到的,不过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此次会议讨论的大约是如何部署攻取太原之事。

至于要不要攻太原,那完全不用讨论,官家决心已定,早叫李谷去筹集军粮了,能不打么。

之后几天,潞州地界云集众多大人物,数不清的各路军队,不过史从云都没机会见。

皇帝召开的军事会议他没分,在军营中是不许乱跑的,五代时期出过不少因将领手下士卒起冲突最终引发大战内讧之事。

如今约束士卒,让他们各安其职不要闹事已成各路军队将领的共识。

而史从云还有另一件事做,那就是整编军队。

他手下一营,原本有三百多人,后来战死加留在南面养伤的,如今只剩一百五十多人,几乎减半。

而其它部队也有被打散或打没编制的情况。

于是便只好合兵,倒是跑来许多新兵想跟着他,史从云让邵季计了一下,大约百余人,于是手下又扩充到两百七十人左右。

在潞州风餐露宿没几天,郭荣的命令下达。

首先命天雄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郭崇为副部署,向训为都监,李重进为行营马步都虞候,史彦超为先锋都指挥使。

众人分兵率步骑兵两万人出潞州,沿途攻击北上,兵锋直指太原!

而郭荣自己亲率大军为后,等待北面诸军攻掠北汉南部之后再北上与诸军汇合,意图一举攻破太原。

各路大军相继出发,高平决战大胜之后形势一片大好。

史从云再次跟随老爹大军,又一次成为主力北上,这次的目的地是太原,

之后几日他们一直在赶路,沿途没什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直取太原。

到四月二日、河中节度使王彦超报告,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献城投降。

四月十三日,北汉辽州刺史张汉超献城投降。

而大军也终于到达太原城下。

太原城是座坚城,坐落于两山之间,中间被汾水隔开,分为左右两片城区。

太原自古就是金城汤池的代表,三家分晋时赵家就是依靠此城抵御智伯攻势,而经过这么多年,高大的太原城历经无数人的经营,越发坚固了。

到此时太原城还有晋阳的叫法,其实就是不同城区的称呼,因为被河水分割成东西两片。

大军主要在汾水以东囤驻。

刘旻率逃回之后,已做了周密部署,整个太原城更加坚固。

第22章 、李谷的跟班

等他们到达时,城外已经挖了众多护城壕,陷马坑,城墙角插满削尖的的木桩,锋利长矛。

坚固高大的城墙之上修有女墙,还有许多阻隔攻城部队的钉板车,架起床弩,投石车,每隔一段还堆放擂石,横木,生起火,架起锅,里面烧的要么是热油,要么是屎尿。

史从云光远远看着就觉得心里发寒,攻城?怎么攻,拿头攻......

攻城还没开始,右仆射、平章事、判三司府事李谷就到了,负责查点和准备军需物资和储备。

到第二天,周军已经把太原城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北汉精兵强将都折损高平,只能死守,不敢出战。

龙捷军作为骑兵并非攻城主力,主要负责外围警戒和攻取周边州县,保障大军粮道。

史从云也收到新的命令。

起初他还以为大概率是去负责保护后方粮道,没想到第二天命令下来居然是命他率军保护宰相李谷安危,跟随李谷听候差遣。

史从云猜大概是老爹怕他危险,故意将他支开,远离前线。

于是当天正午,史从云集结手下二百七十余人,着甲上马,和王仲,邵季等人打听清楚李谷的位置准备去报道。

李谷在太原城东面,他们一路横穿军营,前方士兵已经开始开挖设置挡箭木栅,造攻城梯,还有大家伙楼车,把一些床弩往前架设,已然准备好攻城。

抬头看了看远处如布满荆棘的巍峨太原城,史从云第一次为自己是骑兵感到庆幸,幸好不用去攻城,想必是九死一生的活......

.......

来到东面李谷帐前,史从云一眼便认出其人,之前已经见过。

随后下马走过去,李谷正在吩咐一些官员事情,他没打扰,静静等候一边。

等李谷交代完,众人退下才上前行礼,“禀大人,某乃龙捷军指挥史从云,奉命前来保护李公,听候李公差遣。”

李谷笑道:“我们又见面了,往后就劳烦小将军了。”

史从云惊讶李谷记性这么好,连忙道:“不敢,属下任凭李相公吩咐。”

李谷点头,就不再多言了。

之后史从云一直跟着李谷,四处奔走于太原周边,调度辎重物资和粮草。

........

这期间,没有遇到什么敌人,也比攻城的好太多。

第二天攻城就已经开始,但攻城的方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先是派人用沙土填平城墙外的壕坑,陷马坑。

前方有挡箭用的栅栏车,损失依旧不少,城头弓弩手,床弩,投石车可都不会坐视不理。

填平外围的各种坑后部队才能靠近城墙,但城墙下的尖锐木桩,众多立矛也是大麻烦。

而且因为角度问题,贴近城墙之后更加危险,盾牌和栅栏车几乎完全失去作用。

于是只能派出大量死士,身披重甲加几层牛皮,用大斧砍掉木桩和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