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故园三千里
他们现在连什么时候放假都不知道,更没有办法购买火车票。
15号,柳青去了口罩厂,中午就和大家一起在厂里的食堂吃饭。
有员工问起他工厂什么时候放假,柳青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
“我知道大家都想回家过年,但是今年情况有些特殊,我希望今年你们都能够留在这里过年。”
这话一说出来,引起一片哗然:
“老板,这可不得行,家里人都盼着我们回家过年,怎么能留在这里呢?”
“老板,我们在外奔波了一年,就想过年回家跟家人团聚,你把我们留在这里怎么行?”
“老板,我们可以迟几天回去,可以早几天回来,但是,过年我们还是得回家。”
就没有一个赞同的。
第239章 留在厂里过年
很多打工人一年四季漂泊在外,为生计拼搏,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回一趟家,跟家人团聚几天,一起过一个年。
过完年后,都不敢感受多久的家庭温暖,又要匆匆的离开,继续为生计拼搏。
这是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大时代。
在这个大时代里,无数的小人物,就像自然界的动物迁徙一样,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到千里之外的他乡谋生。
家乡越来越陌生,异乡越来越熟悉,很多时候会让人都分不清到底在家乡还是在异乡,不清楚自己最后又将要皈依何方。
有一个词叫做春运。
这两个字里面就包含着这个大时代里无数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也只有在这春运的时候,在回家过年的时候,才能找到那一点归属感。
回家过年,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现在柳青跟他们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他们当然会着急。
好在一点,大家的反对不是特别的激烈。
因为这家工厂给他们开的工资还是挺高的,包他们的食宿,一个月能落到手里的也有个六七千块钱,有的加班多的甚至还能有七八千,他们对这个败家子老板有着挺大的好感。
不激烈的反对也还是反对。
马国明都有些着急,不知道柳青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柳青等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这才说道:
“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
他这个当老板的,在工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那么一点威望,开口之后,那些反对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柳青道:“我知道回家过年对大家都很重要,但是今年,真的是特殊情况。”
“怎么特殊了嘛?”有人问道。
“疫情,”柳青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新闻,现在已经有了疫情。”
有的人不关注这个,但也有的人会关注。
有人问道:“不是才几十个吗?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吧?”
“是目前只检测出了几十个,并不是只有几十个患者,还有很多患者没有被发现,这个才是最危险的。”柳青说道。
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在暹罗那边都发现了这样的患者。”
那些人倒吸一口凉气。
柳青道:“让你们留在这里过年,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的是,现在发生了疫情,到底有多少人得了这样的病,这个病的传播性又有多强,谁都不知道。你们来回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被感染上。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疫情爆发,封锁交通,你们回去之后,就没法回来上班了。”
“另外一个考虑的就是,这个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果疫情在全国境内爆发了,对口罩的需求量将会很大。我们是做口罩的,我先不说赚钱不赚钱的问题哈,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多生产出一个口罩,就能给抗疫增添一份力量。从这方面讲,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留下来。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前面的话,那些人还听进去了。
可后面的话,他们听着就不相信,都想着:
“咋了,就你定的这个价格,还想把口罩卖出去啊?”
正要说什么,又听到柳青说道:
“我也知道,大过年的让你们留在这里继续开工,是有一些不人道,我应该要给你们做出一些补偿。我是这么想的,从今天开始,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正常的上班工资之外,每个人,每天,我额外再给你们两百块的过年加班补贴。留在这里过年的,每个人再发一个两千块的新年红包——这个和年终奖是并存的。”
很多工人突然觉得,留在这里过年好像也可以。
每天两百块钱的加班补贴,持续发放一个月,那就是六千块钱。
再加上两千块的新年红包,那就是八千块钱。
而且留下来的那一段时间,每天的工资还是照常发放,按照正常标准计算,这又是几千块钱。
回家过年来回的路费,过年的各种消费,那又是一大笔钱。
里里外外一算,就可以多出一两万块钱。
虽然失去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能够多出一两万块钱,也可以让家人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不花销出去,存在那里,未来也多了一份保障。
特别是那些本村的员工,就住在这个村里,不存在什么回家过年这回事。
凭空的多出这么多的钱,都高兴得很。
马国明惊骇的看着柳青——口罩卖不出去,都快要把仓库给堆满了,你还要加钱给他们,让他们过年都继续生产口罩,这是要干嘛?
他觉得柳青在这件事情上魔怔了。
但是,人家是老板,人家自己愿意掏这个钱爆仓,他也劝说不来。
柳青说完之后,工人们纷纷表态:
“既然疫情这么严重,那我们就留在这里过年吧。”
“老板说得也有道理,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明年再说。”
“要不清明节的时候回家吧,”
“疫情当头,我们口罩工人也应该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听着这一个个通情达理的表态,柳青心中颇为欣慰:“群众的觉悟还是蛮高的嘛,让他们留下来,他们也都留下来了。”
趁着这个机会,他又一次强调了消防安全上的问题,让大家一定要注意。
仓库里面都囤积了好几亿个口罩,还有那么多原材料。
按照现在他们报出来的价格,那就是几个亿的价值。
要是一把火给弄没了,向谁说理去?
利用钞能力解决了口罩厂工人留厂过年的问题,柳青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块石头。
原材料足够,机器也足够,工人都留下来了,疫情爆发后,他们也有了条件爆发产能。
要不然大部分工人都回家过年,只有少数本村招的工人在这里干活,大部分产能被闲置,一闲置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那太可惜了。
回到家后,突然想到16号是那个什么鹏城年度十佳青年企业家投票的截止日,今天已经是15号了,也不知道票数怎么样了。
点进那个公众号看了一下,把柳青吓了一跳——他的票数竟然达到了五万多票,比第二名多了三万多票,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我这是要夺冠的节奏啊!”
他心里想着。
第240章 热干面食品厂
1月16号。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试剂优化完成,疫情发生地对当地六十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和留观治疗的患者进行主动筛查。
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
但是柳青知道,初期诊断试剂的产能很低,根本就不能大规模的检测。
有很多携带了病毒的感染者连检测的机会都没有。
出现疫情后就全城检测这种一年后的常规模式,在这个时候做不到。
不是想做不想做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那样的能力做到。
现在发布出来的数据,并不能说明真实的情况。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
网上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整体来看,还是保持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觉得以国家现在的能力,只要认真起来,就可以轻松的消灭这一次疫情。
天元集团这边,随着更多有关疫情的信息披露,他们的应对措施又提升了一个程度。
苏绮每天晚上都会和柳青商量——她很悲哀的发现,在怎样应对疫情这件事情上,能够带给她建设性意见的,就只有这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半文盲。
柳青的有些观点她一开始都不怎么相信,但是事情的发展趋势一步步的在证明柳青的推断是正确的,让她不信都不行。
内心深处甚至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也许我一直都低估了他,他只不过是没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实际上他是一个万中无一的商界天才。”
“也许,让他做天元集团的总裁,才是最适合的。”
事态越发严重,她也意识到未来口罩的市场会很大。
真如柳青所描述的那样爆发起来,口罩有可能成为疫情时代的硬通货。
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的天元口罩厂,很可能赚到惊人的利润。
到那个时候,她和柳青的赌约就会以她的失败告终,只能接受柳青入主天元集团。
——她都已经开始计算着对赌失败之后的事情了。
每天晚上都打电话跟柳青聊这些东西,让叶婉容和小雯都掌握了时间规律,在他们聊天结束之前,都不会过去敲门。
这两个妹子都知道了彼此的事情,一开始怪不好意思的,都非常的谦让,让对方先。
谦让了几天,最后发现让柳青那个花心渣男躺赢,竟然躲过了操劳之苦。
后面就很有默契的实行了单双日制度,今天你去敲门,明天我去敲门,这样就不会造成互相谦让,结果谁都没落到好处的局面。
16号这天晚上,轮到了叶婉容。
她知道苏绮会和柳青打电话,所以延迟到了十点钟才过去。
结果,没推开门,就听到里面柳青和苏绮还在打电话,把她郁闷的不要不要的:
“这女人是不是有病啊?你自己喜欢女人,你就跟你喜欢的女人打电话去呗,天天跟一个男人打什么电话?双啊你?”
没奈何,只能坐客厅里等着。
今天她有点错怪苏绮了。
因为主动打电话的不是苏绮,而是柳青。
这天晚上柳青看着疫情发生地的新闻通报,突然想起疫情爆发后那边各种物资都没有的情况,觉得现在离疫情爆发还有几天时间,应该要采取点措施,尽量的让物资不那么紧张。
于是就打电话给苏绮:“咱们集团在疫情发生地那边有没有下属企业或者是参股企业?”
苏绮很快就回答他:“在那个市有一家全额投资的食品厂,天元热干面食品厂。”
“他们有仓库吗?”柳青问道。
“食品厂,当然会有仓库。”苏绮好奇,“你问这个干嘛?”
“我看新闻,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我怕不用多久就会爆发。到时候如果封锁了起来,那地方准备不足,口罩防护衣什么的都不够,可能会比较危险。”柳青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你这个纯属多虑,”苏绮道,“既然要封锁,肯定会做好准备,不会存在物资不够的情况。”
柳青叹息一声:“我怕会出现误判,对事态的严重性判断不够,我觉得还是多弄一点相关的物资过去好一点。”
那就不是一场可以以常理来测度的疫情,它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根本就不能按照正常的标准来判断。
爆发之初,医疗物资有多匮乏,柳青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那一座城市虽然封锁了,可是网络还在,处在相对安全地域的网友们看着那里的情况都揪心不已,柳青也是其中一个。
这一次重生,他希望能够在里面起到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