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658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对,就是那种整天游手好闲,四处吃喝游逛,没事看看戏,逛逛风景名胜,再钓钓鱼,养几只鹰,训练几条细犬,总之什么好玩就玩什么!”

马皇后听得直皱眉,“朱英,这是纨绔子弟,你都快四十了,怎么还这样啊?”

朱英这下子不干了,“母后,我都快四十了,还不让我好好玩啊?我都辛苦那么多年了,您老要心疼人啊!”

这话说的,马皇后竟然无言以对。

寻常人当个纨绔子弟不是什么好话,可朱英功勋卓著,他愿意放弃云南,回来吃喝玩乐,还真挑不出任何毛病。

“那也不成,我怕你带坏孩子们,还有啊,朝廷不能允许的。”

哪知道朱英还铁了心了,“母后,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停了我的俸禄呗!反正我这些年积攒的家底儿也足够花了。”

马皇后眉头拧在一起,“你,你是铁了心了?”

朱英点头,这点可没什么好商量的。

早在当初,他就说过,被老朱收养,要成为阔少爷,罩着大哥的。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朱英依旧初心不改,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招摇在街头,那是少年的风采。

左牵黄、右擎苍,背弓带箭,提着钓鱼竿,这是成年人的乐趣。

别的都能商量,唯独这事不容商量。

马皇后盯着半晌,终于无奈长叹道:“随你去吧,不过母后可提醒你,不管怎么玩,可不许欺压良善,不然的话,我和你父皇狠狠收拾你!”

朱英笑嘻嘻道:“您放心吧,不是还有我大哥吗!再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孩儿还是明白的。”

马皇后心里头也清楚,朱英这孩子,就算作上天,也不会真的成个纨绔子弟,去欺负好人……罢了,就随着他去吧!

在马皇后这里吃了一顿饭,朱英又去瞧了瞧朱标,没办法,朱标要监国摄政,老朱又不在京城,忙得不可开交。

朱英看在眼里,也没太多好说的,只是嘱咐朱标,要劳逸结合,别把自己累坏了。

“大哥,你也明白,现在我还是监国……没有别的意思,替父皇打理天下,我总要尽心尽力。等到自己手里,就可以松口气了。”

朱英忍不住瞪大眼睛,“我说朱标,你说什么呢?敢情你当了皇帝,就能原形毕露了是吧?你想学隋炀帝?”

朱标可吓坏了,“大哥,你别嚷嚷!我是那个人吗!”朱标只能耐心道:“你说啊,朱雄英也十多岁了,再过几年,我就让他监国摄政,我这不就能轻松点吗!这也是父皇的祖训,我也是有样学样,对不?”

朱英听得连连摇头,他算是傻眼了,朱家这帮人都是什么玩意啊?

专门坑儿子是吧?

拿儿子当驴使?

他算是懒得费心思了,我还是赶快去见见大嫂,顺便看看自己的两个侄子。

朱英前来太师府,江楠姗姗来迟,她还在大明银行忙活,最近因为设立分行的事情,可把她累坏了。

“那个大嫂……你知道不,当初我偷着领了我大哥好几年的俸禄,我可是占了大哥天大的便宜!”

江楠忍不住一笑,“还提这事干什么?都是一家人,你别见外。不然传到你大哥的耳朵里,非责怪我不可。”

朱英正色道:“那可不行!大嫂,人家都说亲兄弟明算账,更何况我们都是朝廷命官,不能胡来的。这不,我来还账来了。”

说话之间,朱英一转身,在他背后,赫然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尽头!

看到这一幕,江楠也吓坏了,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多少钱啊?

就算最离谱的印子钱,也没有这么还的!

朱英脸上带着得意,前些时候,朱棣搜刮了那么多黄金,送回了应天……不要忘了,他经营南洋诸国,可是比朱棣早多了。

而且论起敛财之术,他丝毫不比朱棣差。

当年跟着张希孟学大缺大德,他一点也没缺课!

时至今日,终于可以露一手了!

不说金银珠宝那些俗物,朱英的手里,托着一枚巨大的紫檀木盒,他展开之后,顿时冒出了闪闪的光芒,一个跟拳头差不多大的宝石,赫然在里面!

“大嫂,这东西就说是在一个天竺矿山发现的,叫什么光明之山。转了好几手,到了我这里。没有别的,我大哥家里头不能没有镇宅的宝贝,请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说着,朱英将紫檀木盒双手奉送到了江楠的面前……

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

别说放在大明朝,就算是放眼几千年的历史,这一笔私人赠与,都堪称规模最大,数量大到了难以计量。

黄金二百万两,白银七百万两,其余珍珠、钻石、珠宝,不计其数,另外还有黄金佛像,各种珍本古籍。

全部算起来,只怕五千万两不止!

人们不得不感叹,朱英的惊人财富。

这家伙灭了好几个南洋国家,而南洋诸国,普遍盛产金银,加上寺庙众多,积累了不计其数的财富,朱英多半是都给搜刮到了手里,随后又转给张太师。

不得不说,这对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还真是让人羡慕嫉妒啊!

张太师当年捡了这个兄弟,还真是赚大了。

各种报纸,连篇累牍,都在报道,唯独张希孟,丝毫高兴不起来。

甚至老朱来找他喝酒庆贺,张希孟都苦着一张脸。

“先生,朱英那小子,这么有钱,他都没献给咱,反而是给了你,你们的兄弟情,还在父子情之上啊!”

张希孟无奈给了老朱一个白眼,“主公,要不我现在就转赠给主公吧!”

老朱怔了下,连忙摆手,“不必,咱可不想麻烦。”

麻烦?

这事还有麻烦?

确实,因为朱英赠与张希孟的数额太大,无论如何,也要缴纳税赋的,如果张希孟再转给老朱,就又要交一手。

这么一折腾,大部分钱财都要留给朝廷了。

事实上中书省那边已经磨刀霍霍……大明朝有关财税的最重要交锋,即将展开了。

陈迪一案,其实已经明确了,皇家财产都要清楚明白,该交税的部分,一点不能少。那些巨富之间,赠与,遗产,也肯定是要交税的,而且最高税率定在了五成五!

这是个很玄妙的税率。

源头还是张希孟。

因为张希孟在总结陈迪的案子,说了一句,是大明造就了富人。你们是靠着时代,积累下过人的财富,并非伱自己的本事多了不起,时代的成全,排在了第一位。

既然如此,在制定税率的时候,必须体现这个精神,因此将最高税率定在五成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张太师绝对有种一言而为天下法的无上权威。

只不过这项法律公布了没几年,首先就用到了张希孟的头上。而且还是好兄弟朱英给他送上门的。

这个税到底要怎么算,绝对是个大工程,麻烦到了极点那种。

老朱不想掺和,就是怕火烧身。

鬼知道这玩意有多麻烦。

张希孟也只能徒呼奈何,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硬着头皮接下来,还能有什么办法!自己定的法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这似乎是立法者的必然。

比如说商鞅变法,怎么算成功了呢?

不是秦国蒸蒸日上,横扫六国,而是他被五车裂,作法自毙……没有人能逃脱这套法令,没有人可以例外,也就意味着没有漏洞。

唯有如此,才能算是成功。

现在这事情落到了张希孟自己头上,那么庞大的财产,你能算明白吗?

众人的目光,朝野上下,甚至许多藩国的人,海外学者夷商,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件大事上面。

沉默了一段时间的中书省,开始了行动,他们派遣了一批人手,开始清点财产,而且非常凑巧,在这一堆人里面,就有个叫张承天的小子!

没错,张家老二被调到了京城,作为地方上有些成绩的财税官吏,协助处理这件大事。

张承天哪里能不明白,这分明是一个大坑。

让他去查自家的财产,就算查清楚了,那也说不清!

中书省的这帮人,简直坏得冒烟。

时至今日,张承天也不得不相信,他爹在朝中,的确没有私党。甚至还有不少人,想要败坏张太师的名声,至少留下那么一点污点。

毕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稍微安心点。

不然张太师功成身退,留下了无可挑剔的榜样。

后世就会有太多的人,会拿张太师的标准,要求接下来的官吏,让他们清白做人,老实做官,这是很多人从心里无法接受的。

所以适当给张太师泼点脏水,也是情理之中。

张承天跟着老爹学了多年,又在下面混了这么长时间,虽说距离老狐狸,还有些差距,但是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叔,你坑了我爹,知道吗?”

张承天很不客气对朱英道,随即朝着鸭腿狠狠来了一口,咬得滋滋冒油。论起烤鸭,还是应天的好,地道!

朱英却是笑容不减,“傻小子,我要是不把这些钱拿出来,日后就不会有人借着我,来诋毁大哥吗?”

张承天微微一怔,却是无言以对。

朱英慢条斯理,卷了一卷鸭肉,放进嘴里,细嚼慢咽。

“大哥走到了今天,文治武功,人品功绩,全都无可挑剔。他就是当世圣贤,我也不过是想把一些事情,早点清算清楚,省得让他不得安宁……大哥该过些舒舒服服的安稳日子,他不该为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糟心。”

张承天沉默良久,终于道:“叔,我才发现,原来你才最在乎我爹,你们的感情真好!”

朱英伸手,敲了张承天额头一下,“傻小子,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你还差着行市呢!这一次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理?有把握吗?”

张承天呵呵一笑,“把握不敢说多大,但我在下面,办了好几次分家析产的官司。这一次的情况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钱数有些多罢了,我心里头有数!”

朱英大喜,“那我就看你小子的表现了。”

两个人交流之后,张承天果断投入到了朱英财产清算的行列。

一天,两天,足足半个月之后。

中书省派遣出来的官吏,终于拿出了初步的结果,朝廷还需要向太师府转交五百万贯的退税,双方就算两清了!

“什么?”

面对这个结果,孙炎傻了,罗复仁等人也都傻了。

这个账怎么算的?

朝廷一点捞不到,怎么还要倒找钱啊?

这不科学啊?

“把人都叫来,我们要查卷宗。”

很快,下面人就送来了十几个木箱子,张承天也随着官吏之中,脸上都是自信的笑容……

算吧,你们保证会吃亏的。

因为朱英的财产,真正的大头儿绝不是这几千万的浮财,他的不动产才是惊人骇目的。

首先,朱英最早在广州驻兵,那时候他就有上百万亩的甘蔗田,那是作为进军云南的军费来源。

彼时朱英就给朝廷提供了几百万贯的军费,随后是进军云南之后,虽然没有了蔗糖,但是却有了更值钱的滇铜。

现在市面上的铜器,有一大半都是来自云南的铜料。

这又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随后朱英铲平了许多土司,又收拢了南掌、缅甸、暹罗等国王室的产业,其中宫殿,土地,奴仆,不计其数。

另外他陆续废掉了上百家大型寺庙。

从这些庙宇当中,收拢的财产,也是惊天动地。

如果全数折价,朱英手上的财富,绝对超过十亿两,足以让和珅都汗颜。

这一次等于是废了朱英的封国,让他回京。

朱英快快乐乐回来了,并且把财产转赠太师府。

张承天在这里据理力争,拿到了一个最关键的说法,这不是朱英向张希孟赠与多少钱,而是朱英将财产的所有权,转赠张希孟,并且授权太师府,替他全权处理。

这也是合乎规矩的,不然朱英那么多田庄土地,需要怎么算?

总不能收了这边的遗产税,然后再和朱英继续算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