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事到如今,张士诚只盼着现有的土地能够保住,一点不丢。让他安安稳稳,继续当他的大周诚王,能享受一天是一天。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要活得够本才好。
张士诚已经打算放飞自我了,但是在此之前,就必须取得朱元璋的同意,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杭州我可以让给你们,但是不能在杭州安排兵马,我的人去杭州往来,还要一切如常。”
杨宪真笑了,也不知道张士诚是跟谁学的,没准是贩私盐的时候,染上讨价还价的毛病,到了这时候,还在异想天开,这不是梦没醒吗?
“诚王殿下,我们的兵马调动,不是你该管的事情。至于杭州的治理,也是我们说了算!商贸往来,税收高低,也是我们决定的,岂能让与别人!”
杨宪不想再废话,因此不待张士诚再说话,直接道:“诚王殿下,你应该立刻昭告天下,同大元朝决裂,处置你手下的元廷旧臣。暂停和元朝的一切往来。果断站在抗元义军这边,这才能显示你的决心……对了,还有唐肃,我希望你尽快放人。”
张士诚绷着脸不说话,只是怒视。
杨宪毫不畏惧,反而笑道:“我们老朋友有些时候没见面了,我想晚饭的时候,和他把酒言欢,促膝长谈……我想诚王一定会成全的。”
杨宪笑眯眯的,衣服人畜无害的表情,临走的时候,还向张士诚施礼。只是还没等他走远,身后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杨宪却是心情大好,事到如今,张士诚也就剩下无能狂怒了。
难道他还真的敢继续打下去吗?
就算苏州一时无法攻克,那不是还有淮东吗?
如果丢了盐城、高邮等地,张士诚就更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了。
不忙,咱们慢慢谈着。
杨宪这边不慌不忙,杭州这边却是热火朝天。
李善长甚至带着些文臣,匆匆赶到了杭州,来面见朱元璋,商议继位吴王的事宜。
当听说朱元璋计划在杭州继位的时候,李善长目瞪口呆,皱着眉头,对张希孟道:“张相,你在上位身边,有些事情,你该劝谏才是!上位称吴王,是一件顶大顶大的事情,一切必须合乎礼节规范,要能让天下人信服。如果办不好,你我都会被嘲笑的。”
张希孟笑道:“李兄所言极是,但我还没想明白,在杭州有哪里不妥?”
李善长脸黑了,“你又跟我装糊涂是吧?上位承袭吴王之位,必定要祭告天地,祭祀先人,还要昭告天下……金陵城俨然我们的都城,不在金陵即位,跑到杭州,咱们又不是赵宋皇帝,不嫌丢人啊?”
敢情李善长都嫌老赵家丢人了。
“李兄,
你还真说对了,正因为杭州记载着赵宋的屈辱,我们才要在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和赵宋完全不同的国家。”
“这个……”李善长迟疑了,他想了半晌,也没有想通,到底要干什么?
“张相,你不会打算鞭尸赵家皇帝吧?”
张希孟笑着摆手,“李兄,我是很心善的一个人,怎么会干那种破坏人坟墓的事情。”
“那就好。”李善长抓起茶杯,喝口茶,打算压压惊。
张希孟笑呵呵道:“李兄,我只是打算在西湖边,岳王的墓前,加一个跪像……赵构的跪像!”
噗!
李善长险些呛死,他瞪圆了眼珠子,简直不敢置信。
“你,你要让宋高宗跪下去?你,你还不如刨坟掘墓吗!”
宋代皇帝的陵墓倒是早就受到了摧残,不光珠宝被盗走,连宋理宗的头骨都被做成了酒器,献给了八思巴。
所以说刨坟掘墓,是可以容忍的。
但是让一个天子跪下去,还是跪在臣子的坟前,这可是会撼动皇权根基的大事,真的做了,必定后患无穷!
李善长思量再三,他走到门窗周围,看了一圈,这才返回,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张希孟对面,而后义正词严道:“张相,你是聪明人,我就不废话了,吴王只是暂时的位置,上位必定会称帝,你可知道?”
张希孟挺直腰杆,骄傲道:“我信心十足!”
李善长脸黑了,“那你知道赵构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的?”
“他是皇帝!”李善长气急败坏道:“他也是皇帝,是和上位日后一样的皇帝!你知道什么是皇帝吗?”
不等张希孟回答,李善长就断然道:“皇帝就是至高无上,说一不二,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那个!你让一位皇帝下跪,就算,就算现在上位不察,答应了你,以后上位登基,想明白之后,也会跟你算账的!”
李善长探身,再度拉近和张希孟的距离,两个人脸怼着脸,老李苦口婆心。
“张相,我没有害你的心,只是想你能想明白,千万别犯傻,触碰逆鳞的事情,我们不能干!”
李善长一脸焦急,情深意切,倒真不是说谎。
张希孟微微一笑,“李兄,你先别急,咱们俩好好想想这事……主公要是当了皇帝,这个皇帝还跟完颜……赵构,是一样的吗?”
李善长听着都好笑,“我说张相,天子还能有什么不同,都是受命于天,都是九五至尊!”
张希孟笑呵呵摇头,“李兄,自从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废除封国,行郡县制,天下归一,遂有皇帝之号。所以自始皇之后的天子,都是承袭了这个位置。而我们却是建立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上。我们要做的是再造乾坤。说穿了,我们的根基在于纠正历代以来的积弊,在于重塑华夏。上位这个皇帝,和其他天子绝对是不一样的。”
“上位的权威来自于本身的功业和对前面的纠错!既然要纠错,就要先认错……那自秦汉以来,最大的冤案,最大的错误,最大的遗憾,是哪一个?”
李善长眉头紧皱,思量再三,只能怅然苦笑,“话都说到了这份上,自然是岳王爷的千古奇冤,风波遗恨!”
“没错!莫须有这三个字,当真是千古笑柄,把这种昏君跟主公放在一起,反而会影响到主公的威信,不如就彻底改变,一个旧的昏君跪下去了,一个新的圣主才能站起来。李兄,我不明白,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会反对呢?”
张希孟顿了顿,又道:“李兄,我们辅佐明君圣主,要的也无非是名标青史,万古流芳。如果只是开寻常一朝,做个普普通通的开国功臣,又有什么意思?我们该胸怀天下,腹有古今,开前所未有之局,成古今天下第一大事……”
李善长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他的理论基础显然不如张希孟,这些事情听得也是似是而非,但他知道,这件事情绝对比天还大。
一旦做了,就真的石破天惊了。
“张相,此事,此事还需要细细查之!”
张希孟也没有继续逼迫,毕竟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大事,甚至可以视作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自然是马虎不得。
李善长寻找自己的部下,连夜商量此事。
而几乎与此同时,余尧臣等一批年轻人,被派来了杭州。他们主要负责接管地方,实现有效治理。
另外一方面,唐肃终于从大牢出来。
和大家伙预想的饱受摧残不一样,唐肃竟然还胖了一圈。
不得不感叹,大牢的伙食还真好。
他已经通过牢头,了解了外面的情况,朱家军这边也不需要他继续留在苏州,而是打算让他去杭州,先休假一段时间,而后协助处理政务。
唐肃离开了,有趣的是,张羽、杨基、徐贲等人,也相继离开,全都前往杭州。
“青丘兄,你也走吧!”
高启怔了怔,“我,我还想留下来。”
“留下来?你不打算向张相求教?”王行好奇问道。
高启脸色微红,“这个是自然的,只是,只是我以为张士诚并不甘心失败,以后还不免有战事,我留下来,或许能帮上忙!”
王行发自肺腑道:“我承认青丘兄说得有道理,但是你满腹才学,正是该协助张相,发挥才华的时候,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们去做。监视张士诚,有我足矣!”
“你?”
王行一笑,“也不只是我,青丘兄,只要你们做得好,行得正,自然会有无数人支持你们的,我留在这里,帮手也只会越来越多的。”
高启思忖许久,终于点头,或许他也该走了。
就这样,吴中四大才子相继动身,悉数汇聚杭州,他们刚刚到来,就遇到了一个相当刺激的事情,市面上有许多人都在讨论,谁才是杀害岳爷爷的真凶?
只是秦桧等人,够吗?
这些议论的矛头都对准了高宗赵构,甚至在民间,大家伙越来越多使用完颜构呼之!
好家伙!
刚过来就碰上了大事,高启瞬间进入了状态……
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
相比起复杂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高启明显更适合从事辩经工作。他走街串巷,搜罗各位硕儒文章,渐渐的摸清楚了关于岳飞冤案的看法。
其实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只是背后牵连到了君臣纲常,才变得很难说清楚。。。
比如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就把秦桧的行径都拿出来,痛骂一顿,都是他干的,如果牵连到赵构的部分,那也是被奸佞蒙蔽了,轻信了谗言。
高宗赵构固然有些错误,但绝对不能让他跪在岳飞的墓前,以君父之躯,跪下向臣子请罪,这是何等无君无父之举?
天人公愤,天地厌之!
断然不可为!
这篇文章基本代表了当下主流的意见,文章的署名也很有趣,“安敬老人”。
陶安,字主敬。
很显然,这篇文章出自这位宿儒的之手,某种程度也是李善长在跟麾下文官商议之后,放出来的风声。
毕竟在反复权衡之后,李善长还是不那么相信张希孟的话……毕竟老朱迟早要坐上那个位置,事实上现在的朱元璋,就是个准皇帝。
虽然同行是冤家,怎么骂赵宋天子都没问题,但是让赵构下跪,等于是否定了整个皇帝行业,属于掀桌子行为,断然不可为的。
不过老李也学聪明了,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要直接掺和,让陶安出面,甚至还把这篇文章的草稿递给了张希孟过目。
这就是观点之争了,可不是党争,不要误会,咱老李从来不结党营私。
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甚至他也希望展开一场彻彻底底的讨论,把这个事情说透。
果不其然,在短暂的酝酿之后,就有人出来反驳,首先写文章的竟然是余尧臣,他归附朱元璋这边有些时日,了解了不少情况,加上他本身比较激昂耿介,因此毫不客气指出,以岳飞之身份地位,断然不是一个丞相可以谋害的。
诚然高宗被欺骗一时,难不成还被欺骗一世?
过去是大家不敢把窗户纸捅破而已,十二道金牌,难道是秦桧背着天子发的不成?
赵宋已经灭亡了一百年,大元朝都走到了尽头儿。
正该万象更新,一扫颓唐的时候,难不成还要替前前朝的昏君涂脂抹粉?
说这话的人,根本不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真意!
余尧臣的这篇文章谈不上多深入,但是非常契合当下的民心……许多百姓虽然没法写文章,发表什么宏论,但是总能去岳爷爷的坟前,表达一下心意。
因此每日前往岳飞坟前的人,络绎不绝,而余尧臣,还有几个年轻的书生,就在外面弄了个台子,不断讲述靖康之耻,讲述岳飞的数次北伐。
每每说到屈辱之处,台上台下,一片切齿痛恨,骂声不绝于耳。
如此昏君,难道不该跪在岳爷爷的坟前谢罪吗?
很快,就有百姓联名上书,向朱元璋请命,要求给赵构立跪像。
这时候张羽有适时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立论清奇,角度刁钻。
张羽认为高宗赵构在给金国的国书中,用了“臣构言”开头,这就表明赵构已经向金人屈膝称臣,是地地道道的儿皇帝。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三百年的赵宋江山,应该切开,前半段是赵宋,后半段是完颜宋。
称呼赵构为完颜构,是最合适不过的。
既然完颜构已经是金国臣子,如何能以中原皇帝视之?
既然不是中原天子,让他跪下又如何?
这篇文章一出,倒是没有别的效果,反而坐实了完颜构的绰号,顺带着还创造出了完颜宋,杭州百姓听完大呼过瘾儿。
而就在这时候,高启也出手了,他没有直接讨论此事,而是从史实出发,秦桧从金国返回之后,就兜售宋金议和。
由于得到了赵构的支持,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帮结派,排挤了吕颐浩,掌握大权。
这时候秦桧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简言之八个字“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彼时宋朝的将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儿,他们手下的士兵,也多是北方汉子。
所谓北人归北,就是自废武功,自掘坟墓。
秦桧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宋朝这边看来,君臣急于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这么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着恢复中原,杀回老家,光复故土,那就必须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议和根本成功不了。
而金国那边也深知这一点,他要要求宋廷放归北方之人,一来是瓦解宋军,二来是补充人口,恢复两河的经济民生。
这才是岳飞冤案的实情,至于其他的解释,都偏离了真相。
坦白讲,赵构也曾经挣扎过,比如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赵构自诩北人,将安归?
所以在最初赵构也曾经大力提拔岳飞,让他年纪轻轻,就掌握重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北方出身的将领,也在南方圈占土地,有了安逸的生活。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