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156章

作者:隐为者

“没事,二娘再给你们做。”

林芝抚摸着她的小脑瓜,哎呀,头发都烧焦了。

小老四倒是显得比较兴奋,指着地面,小嘴还叭叭说呢:“大姐,干草都烧没了,地上的野菜都露出来,正好咱们一会儿挖野菜!”

在黑色的灰烬之中,依旧有一抹抹绿色在挺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夹皮沟的这些淳朴的村民,又和这些野草野草多么相似,他们同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年年,一辈辈,在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老四老五,你哥呢?”

刘金凤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弟弟三凤,不仅有些着急。

她知道弟弟是第一批赶来救火的,当然也最危险。

“姐,俺都在你前边站半天啦!”

一个沙哑的声音传过来,刘金凤瞪大眼睛,瞧着眼前这个仿佛刚从灶坑里钻出来的人,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噼里啪啦掉下来,一把抱住刘青山:

“三凤,你没烧坏吧?”

“疼,姐,疼啊!”

刘青山龇牙咧嘴的,露出雪白的牙齿,他身上现在估计就剩下这一处地方,还是白色的。

刚才满地打滚,身上有燎出来的火泡,也有磕碰出来的青紫。

救火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放松下来,才觉得浑身酸痛,浑身上下,就跟散架一样。

“哎呀,咱们还没给爹扫墓呢!”

小老四这才想起来一个关键的问题。

望着被大火过了一遍的坟地,想想刚才大伙挥舞着树枝和扫帚的情形,刘青山的嘴角不由得浮现出微笑:

“已经扫过喽……”

这时候,一阵哭声传来:“杆子,杆子你醒醒,你咋滴啦?”

大伙连忙循声赶过去,只见王翠花正搂着张杆子,轻轻拍打着他的脸颊。

张杆子的模样,比刘青山还要狼狈,在刚才救火的时候,他最卖力,也最拼命。

本来还有些村民,想要埋怨他几句,毕竟这场大火,是因他而起。

不过看到他这副模样,心里的那点火气,早就消了,七手八脚把张杆子抬上车,拉回村里救治。

另外还有几个,身上也都有些烧伤的,都一起回村,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刘青山。

留下几十名青壮年在这边守着,剩下老老小小的,也全都回村。

哑巴爷爷回了趟山里的木屋,带回来一大罐子药膏,这是他早就配制好的,专门治疗烧伤烫伤。

刘青山在清洗完身体之后,也由老四老五帮着,把后背和手臂上的伤患处涂抹药膏。

药膏黑糊糊的,卖相就甭提了,而且味道还挺难闻,臭烘烘的,搞得老四老五直皱小鼻子。

不过摸到伤口上之后,原本火辣辣的感觉,立刻被一阵清凉所取代,感觉舒服多了。

刘青山知道,这种药膏在治疗烧伤烫伤方面,效果出奇的好。

村里不少人以前都用过,一般轻微的烧伤,甚至都不会留下疤痕。

不知道配制起来麻不麻烦,没准以后开发下,能搞出来一个名牌产品。

刘青山心里琢磨着,然后又给老四老五的小手上抹药膏。

大姐刘金凤,则准备好推子和剪子,挨个给他们剪头发。

头发都烧焦了,刘青山索性就剃了个小平头,就剩下贴着头皮的一层短头茬。

他还拿着推子,在手里咔哒咔哒地活动着:“老四啊,你看到哥哥这头型没有,给你也照样来一个。”

吓得老四抱着脑袋就往外跑,她要是弄个秃小子的发型,简直难看死了。

“哎呀,三凤你就别吓唬她们了。”

刘金凤拿着木梳和剪刀,给老四老五修理一下烧焦的头发,正忙活着呢,摇篮里面,传出来小火的吭叽声,连忙又去喂奶。

“嘻嘻,咱们家,就小火你没去救火。”

小老四伸着手指,轻轻捏着小火细嫩的脸蛋儿,嘴里还自顾自地念叨着:“对呀,你叫小火,当然不能灭火喽。”

刘青山也不觉莞尔,收拾了下,出门去张杆子家查看,杆子叔是这次烧伤最严重的。

到了张杆子家,只见张杆子就穿着个大裤衩子,躺在炕上,王翠花正在给他身上抹药膏,哑巴爷爷在旁边指点。

张杆子现在也恢复过来,龇牙咧嘴地直哼哼:“疼疼疼,翠花你轻点抹。”

王翠花也不恼,反倒爱怜地看着自己的丈夫,想想他救火时候的神勇表现,心里就觉得甜丝丝的,特别安稳:

俺家男人,是个值得依靠的!

“杆子叔,咋样啊?”

刘青山关切地问了一声。

“啥事没有,顶多留几个伤疤,爷们嘛,身上有点疤算啥。”

张杆子正经不过三秒,很快又嬉皮笑脸地说:

“嘿嘿,只要鸟没烤糊,照样能用就成……哎呦,翠花你轻点啊!”

第一百七十八章 碰头会

直到下午,确定火场那边不会死灰复燃,村民才撤了回来。

这次虽然基本算是没啥损失,但是也给大伙提了个醒:防火这根弦儿,时刻不能松懈。

过了清明节,继续上山栽树砍树,刘青山也天天跟着,除了栽树之外,还有一些有用的灌木,也指导村民栽种一些。

就像那些新栽的小树,可以套着移栽一些刺老芽的枝条,或者是刺五加,还有一些山上的野果和药材之类的,这些,以后都是丰富的资源。

在大伙忙忙碌碌中,两辆大货车开进村里,是王教授领着五名学生,搭载着设备,正式进驻夹皮沟。

“呦,老王,这次是准备常驻沙家浜啦。”

老支书乐呵呵地跟王教授打着招呼,而刘青山也同样亲热地招呼着几名年轻的学生。

村民帮着一起动手,把设备纷纷搬进生产队的空房子里,这里以后就当培养黑木耳菌种的地方。

至于住处,王教授就在老伙计刘士奎家里住,剩下的学生们,则被安置到山杏原来的家中。

这屋子一直空着,又是南北炕,别说五个人,十个人都能住下。

这五名学生之中,有两个是城市的,三个是出身农村。

农村出来的学生,来到夹皮沟之后,还算适应。

他们之中有个黑不溜秋的、名字叫魏铁柱的,还乐呵呵地说呢:“跟俺家那边也差不多,就是看着好像要更穷点。”

刘青山听了,也笑而不语:大哥,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好不好。

城里的两名学生,则瞧啥都稀奇,其中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学生,名叫张海洋的,把带来的行礼往炕上一放,冲着刘青山问道:

“兄弟,晚上我们睡哪,没瞧见哪有床啊?”

他是南边临海地区考到这边的,没见过土炕。

刘青山拍拍炕席:“就睡这。”

张海洋也伸手摸摸,嘴里惊讶道:“还热乎的呢,睡着肯定舒服,就是有点太硬,肯定硌得慌。”

在他们进村之后,就已经安排一位婶子,帮他们把炕给烧了。

“走吧,先去吃饭。”

等他们洗漱完毕,刘青山就领着他们去爷爷家里,今晚在那设宴,算是为他们接风。

都是年轻人,很快就熟络了,嘻嘻哈哈出了院子,就看到张老蔫儿等几个人,赶着一大群黑白花的奶牛,踏着暮色归来。

张海洋顿时眼睛一亮,嘴里直接开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自从春晚之后,这首歌谣,便迅速流传开来,此时此刻,还真挺应景。

而魏铁柱,关注点显然跟张海洋不大一样,他吃惊地望着那一大群奶牛:

“青山兄弟,你们村养这么多奶牛,这得多少钱啊?”

他忽然意识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好像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穷。

刘青山笑笑:“都是贷款买的,贷款的。”

同行的二彪子也笑着说:“以后每天早上,牛奶管够喝。”

哈哈,好!

这年头,牛奶可算得上是好东西,不是想喝就能喝到的,这几个人一听,都眉开眼笑。

一路说说笑笑,来到刘青山爷爷家里,已经摆好了两张饭桌,年轻人就在地上的靠边站这桌。

老支书和拐子爷爷以及张队长等人,则在炕桌上陪着王教授,还有哑巴爷爷也来了,提了几斤腌制的野猪肉。

叫二彪子和大头先陪着客人聊天,大头钻研大棚种植,二彪子则擅长种植水稻,和农学院的大学生,也算有共同话题,聊得很是热络。

刘青山则去外屋地,帮着大帅叔一起忙活。

他做饭的手艺虽然比不过张大帅,但是胜在知晓的花样比较多,叫张大帅惊讶不已。

就像荠菜这样普通的野菜,要是在张大帅手里,或者就是焯了蘸酱吃,或者就是凉拌。

而刘青山加工的时候,就把荠菜焯水之后切碎,里面打上鸡蛋液,稍稍放点盐,搅匀之后,下锅煎成一个大饼儿。

出锅之后,米字型切四刀,然后码到盘子里,无论是造型还是味道,都很不错。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月份儿,准备的菜肴也算非常丰盛:

炒蕨菜,蘑菇木耳炒野猪肉,炖的小鸡蘑菇,还有一盆新鲜的小鱼酱,蘸着婆婆丁之类的野菜,非常下饭。

“来,尝尝咱们这黑木耳,这是山里采回来的,纯野生的,到时候,咱们大棚里面培植出来的,也要争取达到这种品质。”

刘青山指着那盘黑木耳,嘴里跟那些大学生们介绍道。

“那肯定没问题!”

张海洋拍着胸脯说着,然后尝了一口,感觉木耳的肉质肥厚,口感爽滑劲道,带着山野的气息,果然好吃。

吃完之后,他心里有点没底:“咱们要培植出来这么好吃的木耳,我怎么好像忽然没有了信心呢。”

众人大笑,一顿饭也吃得十分开心。

……

第二天,王教授就领着学生们,开始组建实验室,培植菌种。

夹皮沟方面,也找了几个平时比较机灵的年轻人,跟着一起学习。

毕竟王教授他们也不能总留在这儿,夹皮沟方面,还得自己掌握这项技术才行。

就在刘青山正忙活着大棚木耳的时候,忽然接到了郑红旗的电话,是老支书传达的:叫他明天去县城,参加和日商的谈判,好像是有关山野菜收购的事儿。

通知完之后,老支书还乐呵呵地说:“青山啊,县里看样子很重视你呀,好好表现,给乡亲们多争取一些利益!”

这里的乡亲们,当然也包括夹皮沟的父老乡亲在内,他们同样也是受益者。

张队长也乐呵呵地拍拍刘青山的肩膀:“三凤,真给咱们夹皮沟涨脸!”

这话倒是一点错没有,跟外商谈判啊,那是谁都能去的吗?

刘青山倒是一脸平和,他知道,那个藤田正一既然上钩,就肯定不会轻易撒口。

这就相当于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只要那些参加谈判的领导们不犯浑,肯定能争取到一个满意的价格。

简单收拾一下,换上去年参加广交会的西装,刘青山在第二天上午,驱车前往县里,直接去招待所报到。

到招待所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时分,刘青山正登记呢,就听身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还钱!”

回头一瞧,只见郑小小正笑盈盈地望着他。

刘青山摸了摸衣兜,然后就又尴尬了,先前车子加了油,钱不够了。

郑小小鼓鼓腮帮:“你上学,每学期都是我帮你交学费,我都快成你家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