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32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这些人,多是整日间无所事事的地痞、青皮,还有一些乞丐、流民。

他们或是在乱世中失去家人,或是本来就烂泥扶不上墙,居无定所,没有正经的收入来源。

就算官府提供差使,也不愿去做,而对于这种作乱不法之事,甚至不需要怎么诱导,他们却会主动加入。

这种人,整日盼着天下大乱,因为自己什么也不行,而对别人正常的日子有着极大的心理落差。

他们羡慕、嫉妒,愤而生乱,才是起乱的根源。

无论中原五省的白莲教,还是眼下江南七省的东林余党,主要引诱的都是这种人。

对于这种人,东厂和官兵,都是要对他们斩尽杀绝,那些有家室的,倒是鲜少参与其中。

整个苏州城目前被波及的有家室者,不过一百二十余户。

当然这些人也不便留在原地,多是被直接遣往辽东,辽东毕竟收复不足两年,人丁不多。

傅应星的做法可以说很残忍了,他将周顺昌、马杰、沈扬、杨念如四人的家人抓捕过来。

厂役们当着这四个人的面,将他们的家人一一正法。

等他们对着家人成堆的脑袋哭一会儿了,傅应星才是亲自提刀上阵,按照顺序将几人一一亲手砍头。

最先杀的,便是周顺昌。

这种杀人方式,无疑对待死之人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而其余的马杰、沈扬和杨念如三人眼见再继续鼓动下去,也不会有什么转机,都是全无了刚才的铁骨铮铮。

看着马杰和沈扬相继惨死在傅应星刀下,杨念如,这个昨日还自诩为诸生之首的士子领袖,居然尿湿了裤子。

傅应星却不会因此有什么手软,他将刀架在杨念如的脖子上,舔了舔嘴角溅上的血迹,咧嘴道:

“真可惜,你们这些正义之士,都要死在我的手上,而我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却能笑到最后。”

“上路了!”

言罢,傅应星手起刀落,斩下一颗面带惊恐的首级。

至此,苏州民变,算是彻底的告一段落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朱慈燃受了风寒

苏州的事是告一段落了,可是东厂的清查,才刚刚开始。

苏州府衙监司官张孝当晚回家,听说了广场上一日斩下一千余颗头颅,血流成河,当即就是吓得不轻。

“快,收拾细软,我们明日一早出城!”张孝对着妻子说道,“那些人送的银两呢,放在哪儿了?”

妇人走出来,白了一眼他,扔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袱说道:

“都在这了,五百两,分文不少。”

“你一辞去,银子就送过来了,咱们现在有了银子,去哪儿安身立命?”

张孝抱着银两,眼中满是憧憬。

“天下之大,去哪儿都行,据说朝廷在南边新收了一个叫马尼拉的自由市。”

“我们可以去哪儿,远离尘世纷争,过太平日子。”

女子靠在他的怀里,看着正在玩耍的一双儿女,眼中满是幸福。

这一夜,两人便这样睡去。

一大早,宵禁刚过,张孝便叫醒妻子与儿女,打着包袱准备出城,谁知,才刚打开门,眼前便是被一阵黑影掩盖。

苏州督办司的督办档头赵安脚上踏着皂靴,身着褐色贴身长衫,冷冷一笑:

“张监司,这是要去哪儿?”

张孝面色一沉,心道还是来了,他站在原地不动,身后妻子一时不解,伸头来看,也是接连后退几步。

“夫君,他们是什么人?”

赵安推开张孝,蹲下来朝躲在女人身后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招了招手。

尽管已经露出比较温和的笑容,两个孩子还是避而远之,甚至于,男孩子还是满脸的敌视。

赵安似乎早已习惯这种场景,他站起身,笑道:

“我是什么人?我不是什么好人……”随即,他朝那男孩子一阵的挤眉弄眼,“我是坏人。”

男孩子被他逗笑,但是很快收住了笑容。

张孝满脸的警惕,看着这东厂的督办档头就像来到自己家似的,在屋中来回逛。

他一时忍耐不住,粗声问道:

“档头有什么事,我全家就要离开苏州了,没什么事,我们就要走了。”

赵安转身看他一眼,自顾自坐在桌上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边喝边道:

“张监司当真以为,出了昨日那事,你还能出得了这苏州城吗?”

“张监司是聪明人,知道我来此为的什么,受人钱财,给人办事,这钱,却也不是白拿的。”

张孝在决定帮忙演戏的那天,就想到了会有这天。

不过他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是五百两银子,何况自己说上几句话就能拿得到。

这种诱惑,对他这种劳碌半生却一无所获的人,实在是太大了。

监司这种官职,在衙门也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吏,这种机会,没有几个人会拒绝。

闻言,张孝变得有些垂头丧气,昨晚上那些幻想,终归不过只是幻想罢了。

“你放过我的家人。”

张孝说完,看向赵安,这是他最后的希冀。

谁成想,赵安却是哈哈大笑:“放了他们,我就要死。”

“科举大案,那些东林党什么嘴脸,你难道还不知道,为了这么点银子,值得吗?”

说着,他翘起了二郎腿,冷笑:

“朝廷清查东林党,不是一天两天了,天启一朝这六年下来,死在我们东厂手里的东林党,没有一万,也有几千。”

“能有今日这个结果,是你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有因就有果!”

“不过,你的家人不是死罪,你妻儿应该会被充往军器厂房或矿场为工。”

张孝咬牙道:“那我谢谢赵档头了!”

令人意外的是,女人异常的平静,并没有在这次清查中赵安见惯的那种歇斯底里。

她静静的陪在张孝身后,握住后者的手,道:

“我愿意与我的夫君一起死。”

张孝闻言一惊,连忙转身:“你疯了,你要是死了,我们的儿女怎么办?”

女人看着一脸懵懂的儿女,叹道:“生在这个世道,是他们不幸,没了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好一对儿苦命的鸳鸯,感人肺腑,真的是感人肺腑……”张孝拍了拍手,起身抽出单刀,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送佛送到西,送你们全家上路?”

张孝紧紧握着自己妻子的手,咬牙切齿道:“那我更要感谢赵档头的恩情了!”

“不用谢,应该的,助人为乐,一向都是东厂的行事风格。”赵安尽管心中不忍,面色上却看不出丝毫。

甚至于,杀人时手上也没有半点的犹豫。

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隐藏在心底的这份柔软吧。

……

苏州的事,在地方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但是,在朱由校这深宫之中,也就是近几日来来去去的几份奏疏罢了。

接到奏疏,朱由校甚至连看的心思都没有。

因为眼下有一件更大的事,自己儿子病了。

皇长子朱慈燃前几日还好端端的,今天起来却是染上了风寒。

风寒这种病,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感冒,在现代是个小病,人人都会得,一般吃两片药,过几天就好了。

这时候的人,和后世对疾病的认知并不一样。

眼下是明朝末年,生产力低下,百姓间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饥寒交迫、营养不良,这更是全天下的人都无可避免的问题。

感冒在后世虽说是个小病,可是在眼下,这玩意儿,处理不好却是要死人的。

古代死在风寒上的皇子、皇女,也并不少。

尤其朱由校很是担忧,自己的儿子毕竟在历史上早就死了,能活到现在全是因为东厂的安保措施周密。

所以对于这朱慈燃首次得病,朱由校很是重视,奏疏甚至都没看,就跑到坤宁宫来了。

最近,朱慈燃得了风寒,可是把张嫣扰得不轻。

她整日整夜的亲自照料,就连睡觉都不安生,倍感憔悴,皮肤都变得没了什么光泽。

朱由校悄无声息的来到坤宁宫,站在后面看着她们母子两个,心中有些歉意,轻轻将手搭在了张嫣的肩上。

后者娇躯一震,仍是关切地望着闭目躺在榻上的朱慈燃。

朱由校满怀关心地问道:“慈燃怎么样了,太医怎么说?”

张嫣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太医给用了药,半日了,还是没什么起色,额头却愈发的烫了……”

朱由校闻言,脸色冷了下来:

“风寒都治不好,朕养着他什么用?传旨太医院,给朕把现在负责治皇子的那个太医撤了!”

“叫他们另派一名太医过来,要是一天之内看不见皇子好转,斩!”

第七百二十章 庸医尔尔

太医院。

太医院始设于金朝,有明一代,官面上宣称现在的太医院,是承袭于唐宋的太医署、太医局。

但是相比于唐宋,眼下的太医院功能齐全,而且权利更大,像一个政治斗争的场所,而非是以治病救人、钻习医术为主。

洪武年间设立太医院,与匠户、军户制度等同,为世代承袭。

也就是说,你的某位先祖在死时是朝廷太医,无论你对医道有没有兴趣,都会被强制定为太医。

这样的结果,自然就造成眼下太医院中,庸医众多,太医们明争暗斗,鲜少有什么人会精心研习医术。

此刻,太医院中正忙得焦头烂额。

谁能想到,一个简单的风寒之症,竟会令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太医院的大使郑延进,便是这里最高的官员了。

然而郑氏一脉传承太医院大使职位到如今,早不再如当初有妙手回春的本领。

相比于行医,郑延进其实更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作画,是他此生最大的爱好。

但是祖辈皆为朝廷太医院大使的郑家,却是一直都难以脱开这个身份了。

郑延进没什么本领,风寒怎么治,一个堂堂的太医院大使,竟然不知道,简直是天下间的一等奇闻。

还不仅如此,下面的御医们,也都是面面相觑。

今日治疗失败的御医,自然就是承袭父官,却毫无本事的典型,惹得皇帝震怒,也是不足为奇。

毕竟是太医院,除却大部分世袭下来的人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近些年从民间补充上来的流官。

这些人多是在民间行医多年,有口皆碑,大部分都知道治疗风寒的方法。

可是在太医院多年,众人早都不再是当初那个刚进来时无拘无束的游医了,大环境的熏陶,使得他们改变了很多。

现在不少人都养成了畏首畏尾的毛病,最常用治疗风寒的老四样,都不是能用在皇子身上的。

一旦皇子出了什么问题,只怕就要人头落地。

这种过错,没有人愿意承担。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