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976章

作者:林悦南兮

  妙玉“嗯”了一声,芳心已为甜蜜充斥着,忽而这时,那少年又拥过自家腰肢,温热气息扑打脸上。

  妙玉连忙闭上眼眸,随着时间过去,双手攀上贾珩肩头。

  贾珩目光温和地看向玉颜酡红的妙玉,玉人的五官有着江南水乡的精致而小巧,肤色如雪白腻,而那丝孤傲和清冷眉眼间好像是难以取代的性格底色,当然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改变,道:“走了,好了,不用送了。”

  妙玉这种的相处之道与黛玉其实差不多少,就是一言不合。

  再不多待,缓缓出了厢房,向着栊翠庵。

  妙玉倚门看向那少年,目光渐渐痴了。

  素素道:“姑娘,热水准备好了。”

  妙玉回转过神思,轻轻“嗯”了一声,方恋恋不舍地回到厢房,伫立片刻,厢房之中似还有着那人的气息残留。

  却说贾珩这边儿出了栊翠庵,向着外间而去,路过栖迟院,看向那庭院,默然片刻,忽而就是一愣,却见庭院四周的林木旁,堆着几个雪人。

  分明是昨天湘云、宝琴等一众钗裙环袄栖迟院玩闹所为,贾珩因与妙玉谈禅论法,共参欢喜,自然没有赶上。

  贾珩怔了片刻,终究没有进得院中。

  昨晚本来还想与过着生日的甄溪说会儿话,但中间去了栊翠庵伏虎折梅,晚上留宿,如今还要去京营,只能就此做罢,留待下午回来了。

  神情默然地从蜂腰桥,经会芳园前往宁国府,贾珩吩咐着晴雯准备了热水,晴雯的侍奉下洗了洗澡,返回前院书房。

  陈潇将公文装入一个随身的牛皮包,忽而听到屏风外细碎的脚步声,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问道:“回来了?”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嗯,等会儿咱们去京营,另外派人到工部赵尚书府上下帖子,就说中午时候,我约他吃饭。”

  前天老丈人家叙说过要建立煤炭分销北方诸省的销售网络,以使煤炭利百姓。

  否则,没有民间资本和商贾的参与,仅仅靠着官府的力量,力有未逮。

  陈潇打量了一眼神朗气清,目蕴神芒的少年,暗道,还真是荤素不忌,连出家人都不放过。

  陈潇清声道:“锦衣府昨天下午递送来消息,已经派了探事前往察哈尔蒙古的汗庭,年后应有消息传来,另外还有一事,扬州盐商汪寿祺如今已到了京城,下榻盐商会馆。”

  贾珩思量了下,说道:“让锦衣府那边儿随时通传着消息,盐商汪寿祺?他来京做什么?”

  随着两淮盐法改行新制,扬州八大盐商,嗯,现只剩四家,盐商势力已经大为萎缩,可以想见,随着时间流逝,如果扬州盐商不另寻他途,家道中落只是时间问题。

  而汪寿祺等人自然不甘心,一方面积极投身两淮盐法新制中,另一方面购置船只出海做着海贸生意。

  陈潇面色如霜,清冷道:“最近与齐郡王府过从甚密,来往频频,只怕想要行奇货可居之事。”

  奇货可居,这是吕不韦与秦王异人故事。

  贾珩眉头微微皱着,眸光深深,轻声道:“暂且不用理会,先让人监视着,让他们折腾着。”

  如果盐商真的敢参与到夺嫡之事上,那么清算之时会将扬州盐商的最后一点元气耗尽。

  “我也是这个意思。”陈潇点了点头,赞同说道。

  不乱起来,将来也不好火中取栗。

  贾珩问道:“楚王呢?”

  他为锦衣都督,对诸藩的动向留意本来也是职责的一部分,但也不能太过密切,因此说破天,他的对外角色定位更突出一些。

  天子手下还有另外一拨人监视着齐楚魏诸藩,甚至是他。

  陈潇道:“楚王最近兵部理事,与兵部的同僚颇为融洽,而且户部的官员对其也多赞誉。”

  贾珩道:“楚王为人礼贤下士,士林之中颇有贤名,名声比齐王事好许多了。”

  他控制不了楚党的一些官员与楚王来往甚密,而且楚王早早开府,一开始就兵部的武库司做事,原本就有一批仰慕追随的兵部吏员。

  相比之下,魏王毕竟成年的有些晚,如今才开始发力。

  当然,魏王头上的皇后长子的确,光环更强。

  陈潇起得身来,问道:“接下来去哪儿?”

  “咱们先去京营。”贾珩说道。

  京营才是他的根基,接下来的时间全力备战,只要再取得一场大胜,剩下的就是坐看京城风云了。

  京营,中军营房

  贾珩锦衣府卫的扈从下大步进入营房,落座帅桉之后,拿起放桌子上的簿册翻着。

  都是最近京营十二团营的作训时间安排表。

  “末将见过节帅。”这时,一个身穿六品武官袍服的武官,进入中军营房,朝着帅桉之后的蟒服少年抱拳行礼。

  贾珩抬眸看向董迁,笑了笑,点了点头道:“坐。”

  “多谢节帅。”董迁拱手道。

  贾珩道:“表兄中护军这边儿可还适应?”

  军帐之中除了潇潇,再旁人,这般称呼也有以示亲厚之意,先前一年都没有怎么带着这个表兄立功。

  而将来真到非常之时,真正能靠得上的还是这些亲戚。

  董迁道:“一切都好,最近随着庞将军习练武艺,请教兵法,获益良多。”

  贾珩闻言,点了点头道:“先护军干着,等以后有了战事,还当用表兄之勇武,建功立业。”

  不说谢再义、蔡权这些当年认识的弟兄,一个已经官居二品武将,一个官居三品武将,就说贾族年轻一代的子弟都已是六品武官。

  这就是五城兵马司,安逸虽然安逸,但没有升官机会。

  董迁重重点了点头,道:“节帅但有吩咐,赴汤蹈火,所不辞。”

  贾珩道:“我打算抽取一批燧发火铳,组建一支燧发枪队,定兵额八百人,此事我打算交给表兄。”

  燧发枪十分不好打造,而且哪怕是濠镜的红夷,手中的燧发枪也不过六七十支,还是从遥远的欧洲大陆带来。

  而贾珩已经让军器监分为两拨,一拨从葡萄牙人的匠师那里学习制造红夷大炮,另外一拨就是专门研制燧发枪。

  此平行时空的明末,有一个毕懋康的人已经研制出了燧发枪。

  董迁疑惑道:“燧发枪?”

  神机营的火绳枪,凡大汉将士没有不知晓的。

  贾珩道:“是一种以燧石激发的火铳,比鸟铳的装填要更为方便,射程更远,我打算先组建一支八百人的马队,明年用以与敌决战,而除表兄外,人能担此重任。”

  董迁是他的表兄,由其掌握这支战力要高上大汉军卒的火铳部队最好不过,等成效可以,再行扩编。

  董迁闻言,连忙起身道:“节帅重托,末将不敢推辞。”

  贾珩近得前来,拍了拍董迁的肩头,说道:“自家兄弟不必客气。”

  封官许愿的话不用说,一切尽不言之中。

  而不远处按刀而立的陈潇,见着这一幕,清眸闪了闪,攥了攥手中的刀柄。

  贾珩又叮嘱了董迁几句关要,说道:“表兄,去将范参军唤来,我有话和他说。”

  董迁抱了抱拳,然后辞离去。

  贾珩转眸看向陈潇,轻声道:“以后两军对垒,还是于火器争锋,明年能否以弱胜强,就全靠这些奇兵了。”

  陈潇点了点头,关切问道:“那红夷大炮,军器监现造了多少门了。”

  “回京以来,才造了三门,希望年前年后尽量多造一些吧。”贾珩说道。

  而两人正叙话之时,外间军卒来报,记室参军范仪来了。

第897章 秦可卿:再来十个八个,她也发得起……

  京营,中军营房

  范仪朝着那少年拱了拱手,低声说道:“卑职见过侯爷。”

  贾珩指着一旁的椅子,面色温和,说道:“范参军坐。”

  范仪拱手道谢,落座下来,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

  贾珩道:“最近京中连番大雪,军营房舍可有有积雪压倒坍塌?”

  前几天他就营中视察了军营将校士卒的供暖保障,而煤炭公司一旦成立,显然是要优先保障供给京营。

  范仪道:“诸营之营舍,经过点验,俱闪失。”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临近过年,营中诸事繁芜,范参军多派人盯着军纪,我最近也会时常过来看着。”

  范仪点了点头,拱手应是。

  贾珩又叮嘱了几句,然后范仪离了中军营房。

  陈潇轻声道:“你这个谋士,眉骨之下有着愤愤不平之气。”

  贾珩抬眸看向陈潇,轻声说道:“他身世坎坷,命途多舛,自然看待世事难激愤了一些。”

  陈潇目光闪了闪,也没有多说,道:“你接下来做什么,中军营房里坐着?”

  贾珩道:“坐这做什么,当然去看看诸营卫子弟。”

  下基层视察一官兵,与官兵打成一片,发掘年轻将校和士卒,否则来京营不就是白来了?

  贾珩接下来观看了诸军整训事宜,视察了一众将校。

  及至近晌时分,这才骑着快马离了京营,向着神京城的一座山庄酒楼而去,这是山麓掩映之所,不同于临街而建的酒楼,兼顾着私密性和安全性。

  贾珩与陈潇一同来到早已订下的包厢,吩咐着后厨准备着菜肴。

  贾珩落座下来,隔着窗户看向外间的街道,问着陈潇道:“请柬送过去了吗?”

  “赵府收到了。”陈潇道。

  贾珩点了点头,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茶,看向街道上的皑皑积雪,行人稀稀落落,亭台楼阁上的檐瓦之上覆着厚厚积雪,因为暖阳当空,已开始陆陆续续融化着雪,雪水滴滴答答落青石板路上。

  他这次不仅仅是与赵翼商量一下煤炭之事,还有稍稍拉拢这位赵阁老的意思,既然天子打算要以他制衡浙党,他不可能事事自己赤膊上阵,那样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科道言官乃至南方士人诋毁,毁谤加身。

  而老丈人秦业与他的翁婿关系,满朝皆知,也不好直接出来。

  而且也不可能让老丈人冲锋陷阵,那么让同为江南人的赵翼出来,一些国策上制衡浙党就尤为必要。

  其实赵翼虽是江南之人,但只是与浙党保持着一些关系,并不严格算是浙党中人。

  当然尽管是这样,先前天子就趁机将赵翼请出了内阁。

  “还是需要一些科道言官,不然事事自己来,实太没逼格了。”贾珩思量着。

  而就这时,外间的锦衣校尉进来包厢,抱拳道:“侯爷,赵大人和秦大人来了。”

  贾珩目光微动,起得身来,道:“我去迎迎。”

  不管是老丈人,还是出于对前阁臣的尊重,他都应该去相迎一番。

  而此刻,秦业与一旁的赵翼下了马车,沿着松柏掩映的甬道行至近前,看向那丰神如玉的蟒服少年,面带微笑道:“子玉。”

  自从贾珩回京以来,太庙献俘,罢和议,逐首辅,可以说朝局眼花缭乱,如走马灯一般,如今内阁首辅之位空悬,其下有着李瓒、齐昆、赵默等一众阁员,其实再添一位凑够五位也没有什么不妥。

  贾珩快行几步,拱手道:“岳丈,赵老大人。”

  赵翼拱手道:“贾侯久等了,我和秦大人部衙里耽搁了一些时日。”

  官场之上的同僚称呼就大有讲究,贾珩封号为一等永宁侯,而赵翼毕竟曾为阁臣,又为一部尚书,喊着侯爷就有些,而永宁侯又显得生分,贾侯之称既表达尊敬,又有同辈之意。

  当然什么贾珩封了郡王,那毫疑问就要喊一声王爷。

  秦业凝眸看向那少年,苍老面容上笑意和煦,说道:“子玉这是刚从京营回来?”

  “今儿个去了京营,视察一些军将。”贾珩伸手相邀着两人进入订好的包厢,分宾主落座。

  贾珩道:“赵大人,先前的提议,想来岳丈已和赵老大人商议过,未知意下如何?”

  赵翼点了点头,道:“贾侯之议诚为利国利民,现神京之中不少百姓取暖用饭用的就是山西等地运来的石炭,但相比人口众多的神京,还有许多不及,而北方山东和河北等地,不少百姓更是不知石炭为何物。”

  贾珩道:“此事难处其实也有,一是煤矿开采不易,但各地流民众多,募集矿工,可解百姓业之难,二来,煤炭定价如果高于木材太多,可能百姓仍以木柴做燃料,当然,煤炭主要是卖给州县府城的富绅巨贾,根据品质定价,卖给普通百姓。”

  其实,矿工因为比农民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很容易滋生事端,如果按驭民五术的统治权术而言,似乎不该放任聚集。

  但这是因噎废食,这片土地之上,晚清之前又不是没有矿,最终也没有酿出什么事变来。

  动摇统治阶层的,更多是破产的大量自耕农。

  赵翼道:“贾侯思虑缜密,难处大抵是这些了,只是内务府那边儿,如今把持着石炭生意,工部方便也法单独做主。”

  贾珩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产出自然归于皇室,但放河池山川又是圣贤大道,如金银矿物,由内务府开采贮存并不妥,而石炭等矿物,应该由内务府与工部共同开发。”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