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这满朝文武不是人人都是子玉!
刘瑜中拿着奏疏,见无异状,一时面色悻悻然,递给一旁的大理寺卿王恕,朝着崇平帝拱手道:“微臣愚钝,辨别不出真假。”
崇平帝看向军机处的施杰,问道:“施卿呢?施卿先前也瞧过了奏疏,可知真假?”
说来,也是因为上一次被假捷报伤的太深,崇平帝这次索性豁将出去,问着下方的一众朝臣,似乎潜意识中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洗刷着当初的耻辱。
施杰拱手道:“圣上,奏疏留有永宁伯先前约定的暗号印记,以此作为密疏真假,微臣确认无伪。”
此言一出,刘瑜中面色微震,而杨国昌脸上阴沉下来,心头微惊。
内阁次辅韩癀眸光同样眯了眯,这贾子玉真是心机深沉,枢密之臣,还有约定暗号印记?
崇平帝闻言,心头也划过一道亮光,恍然道:“施卿这般一说,朕好像也想起来,子玉当初提及,军机处密疏锦匣所载军政枢务,系为机要,不可外泄,故奏疏当有相约暗号,朕方才一时倒是忘了,就在奏疏的花纹中,以鸟纹相点,长短……”
先前,子玉是给他提及过,后来政务繁忙,他方才竟没有想起来。
施杰连忙脸色一肃,打断说道:“圣上……此法不可常泄。”
崇平帝点了点头,道:“朕一时忘情,施卿提醒的是。”
这等机密相约之法,的确不好公之于众。
而下方群臣,听着君臣二人几乎一唱一和,叙说着军机处的机密奏匣的关要,都是一脸懵逼,这还有什么是他们这些军机处之外的臣子,不知道呢?
崇平帝看向下方群臣,道:“诸卿,军国枢务,事关社稷危亡,通传往来,不得不行之以机密之法。”
心头却有难以言说之感。
子玉真是谋国之臣,深谋远虑,如是当初兵部递送公文军报,也有机密之法,岂会出现先前假捷报一事?
下方众臣已经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内阁次辅韩癀心头叹了一口气,天子愈发倚重军机处,他们这些内阁阁臣反而愈发远离枢务,这是大坏国之常法!
就在群臣心思各异之时,崇平帝道:“诸卿,贾子玉这次领水师取得海门大捷,一战而胜虏寇,更是将女真正白旗的旗丁荡灭,功劳不小,不得不赏。”
群臣闻言心头又是一惊。
圣上又要给那位贾子玉晋爵,如是因尺寸之功而封侯,将来赏无可赏,这还得了?
这时,内阁首辅杨国昌犹豫片刻,出班拱手说道:“圣上,永宁伯才升一等伯不久,圣上对其恩遇殊隆,正是永宁伯提携玉龙,涕感皇恩之时,岂可因小功再赏?”
崇平帝道:“杨卿,永宁伯击溃海寇,岂能有功不赏?”
礼部侍郎庞士朗从班中出来,沉声说道:“圣上,此功虽有可称道之处,但绝不足以封侯!昔日太祖定下成制,非于社稷有大功不得封以公侯,太宗朝曾有在西南、西北立下大功之人,最高也不过封侯,臣请圣上三思。”
吏部侍郎方焕拱手道:“圣上,国家公爵名器,事关祖制成法,岂能因尺功而坏?常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臣素愚钝,唯请圣上三思。”
这时,刑部侍郎岑惟山同样拱手道:“圣上,永宁伯年不及弱冠,自出仕以来,从一介白丁而至超品伯爵,圣恩隆重,亘古未有,正是其庶竭驽钝,报效社稷之时,如是一赏再赏,爵位晋无可晋,臣以为也非长久保全之道。”
而这时,随着庞士朗以及刑部、吏部两位侍郎站将出来,另外一位吏部侍郎周廷机也拱手出班陈奏。
都察院队列中的掌道御史,以及六科言官纷纷出班附和,引经据典,各种角度论证贾珩微功不足以封侯。
左都御史许庐虽未出班附和,但也留意着崇平帝的动静,如是提出封侯,显然也会上疏反对。
秦业看向一个个出班反对的廷臣,眉头紧皱,心头叹了一口气,放眼望去,子玉在朝堂上的敌对之人。
他为老丈人,还有些不好出言支持。
贾政见着这一幕,同样暗暗着急。
当初史家贤弟在西北所立的功劳,好像也没多显着,一样封侯,现在子玉怎么就封不了侯?
崇平帝看向下方一众相请的臣子,面色渐如铁石冷硬,平静无波的声音带着几许愠怒,道:“朕何时说过要封永宁伯为侯?”
庞士朗、岑惟山、科道言官:“……”
不是,这反应过激了?可天子方才明明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
崇平帝冷声道:“据奏疏所言,女真亲王多铎仍在江海之上窜逃,仍有可能兴海寇前来犯我大汉海境,今永宁伯提调江南江北大营水陆兵马,整饬武备,以御虏寇,尚有不少仗要打,纵是叙功晋爵,也要等海晏河清,戎事大定!至于所谓骤赏为侯,一赏再赏云云,向使贾子玉能一年荡灭东虏,纵布衣而至郡王,朕何吝之有?”
天子此言一出,整个含元殿中鸦雀无声,旋即,众臣心头皆是一震。
不过话说回来,真是荡灭东虏,封个郡王毫无问题。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众臣,沉声道:“诸卿,如今贾子玉已为永宁伯,仍可加官先予褒奖,薄酬其功,况据朕所知,其家祖先人尚无追赠,朕于心何忍?”
说白了,就是封侯的功绩显然不够,但可以追赠先人,本人加官。
礼部侍郎姚舆想了想,手持笏板,出班奏道:“圣上,永宁伯之母已追封超品诰命夫人,嘉茂懿德,其父尚未封赠,当予追谥。”
因为,在贾珩的官方履历所引用的《辞爵表》中,是贾珩之母将其含辛茹苦养大,故而当初追赠为超品诰命夫人。
而且,事实上,封赠诰命往往都是给母亲、夫人,至于对父亲,一般封赠不太常见,但也不是没有。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礼部议一个美谥,追赠贾珩之先考以彰遗德,另,内阁拟旨。”
说着,目光看向韩杨二人。
“微臣在。”内阁次辅韩癀,手持象牙玉笏,出班而奏道。
杨国昌见此,忍着心头的一股烦躁,也手持象牙玉笏,拱手应道:“老臣在。”
此刻的内阁,因为赵默还在北返路上,齐昆尚在巡盐,仅仅剩下首、次二辅,齐浙两党,泾渭分明。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群臣,朗声说道:“加封永宁伯、兵部尚书贾珩为太子太保,此官衔仍不足酬其功,待平靖海疆之后,另有功勋,再行叙功晋爵。”
先前,贾珩为河南总督之时,曾加兵部尚书,当时勉强官居从一品,但卸任总督之时,其实文官职衔仍然只有正二品,这也是整个大汉文臣在未入阁之前的最高官职,即正二品已是顶点,但加太子太保之后,就常为从一品。
如果不是年龄太小,而且大汉已经授予兵部尚书李瓒为少保,说不得会加个少保。
而李瓒入武英殿大学士的从一品加官,同样是太子太保。
而崇平帝的意思,先加个官衔,这次功劳先记着一部分,等攒够了封侯功绩,自是要给贾珩晋爵,毕竟这次打的是东虏,并且歼灭了满万不可敌的三百正白旗旗丁。
杨国昌以及韩癀闻言,面色都是阴云密布,拱手道:“臣等,谨奉诏。”
文臣加官从一品太子太保,可比从一品的武官都督同知贵重多了,地位堪比内阁大学士,至于追赠先考,更是光耀门楣。
这永宁伯势头太勐,的确是压不住了,而且其倡建的军机处也需尤为警惕,齐浙两党最近也要收揽知兵人才,楔进军机处才是。
崇平帝说完,心绪也有几许激动,感慨说道:“贾子玉这一仗打的好,官军镇海军水师先败后胜,可见不是我陈汉水师不堪为战,而是缺乏得力将帅统帅军兵。”
这几天,心底深处那不可示于人的一丝焦虑,彻底消散,子玉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哪怕是对上东虏,依然节节胜利,甚至可能是其并不太擅长的水战。
殿中群臣此刻听着天子的欣喜之言,心头就有些复杂莫名。
而下方的秦业闻听天子嘉勉封官之言,面上有着振奋之色。
贾政同样欣喜难言,在这庄严肃穆的含元殿中,终究忍住了手捻胡须的冲动,心头只有一个念头。
太子太保,这等官衔非德高望重的社稷之臣不可授官,子玉他如此年轻,名留青史,百代流芳,按着这个势头,说不得将来配享太庙,永受香火供奉。
第759章 宝钗:这秦姐姐,让她跟过去做什么?
大明宫,坤宁宫
正是午后时分,阳光明媚,殿中明亮煌煌,时而有秋日的习习凉风自窗扉而入殿中,帷幔上的流苏随风而动,殿中钗裙环袄,珠辉玉丽。
宋皇后一袭澹黄衣裙,秀郁青丝以一根凤翅鎏金发簪绾起桃心髻,妍美玉容薄施粉黛,雍容美艳宛如海棠花,白腻秀颈上则是一串珍珠项链,蛾眉之下,眉眼笑意盈盈,周身的丰熟和母性气韵流溢散开。
一旁则是端容贵妃,端容贵妃因为经常跳舞,相比宋皇后的珠圆玉润,宛如一颗饱满多汁的蜜桃,端容贵妃仍不减少女之时的苗秀之美,宛如刀裁的弯弯柳叶眉,经过岁月的洗礼,不见皱纹,少女感的冷艳以及人妻的优雅纠葛在一起,撩人心弦。
不远处的绣墩上,则是坐着一粉裙、一蓝裙的少女,一身形高挑明丽,一个娇小玲珑,梳云琼月,青春雅黛。
正是咸宁公主以及李婵月。
而晋阳长公主陈荔,则是一袭丹红长裙,目光柔润如水地看向咸宁公主以及李婵月,丽人蛾眉如弦月,玉面宛如芙蓉花芯,神色见着恬然之态。
端容贵妃抬眸看着咸宁公主雪肤玉颜上见着认真,柔声道:“咸宁,你到了江南,不要总是缠着子玉,他还要忙着你父皇交办的差事,这几天过了中秋,就是深秋,天气冷了,你多加两件衣裳。”
交代的零零碎碎,但却是充斥着对自家闺女的担忧。
其实,丽人还有些想担心咸宁公主与贾珩两个年轻人待在一起久了,如是干柴烈火,做出一些什么有损皇室体面的事来,被人笑话。
咸宁公主轻轻应着,清丽玉颜上见着乖巧,清声道:“母妃,先生忙的是国家大事,我不会妨碍他的。”
宋皇后巧笑嫣然,说道:“妹妹放心好了,她姑姑与她一同过去。”
说着,将柔润如水的目光看向晋阳长公主,轻声道:“晋阳,咸宁和婵月两个孩子,没出过远门,你路上多看顾着她们两个。”
晋阳长公主笑靥娇媚,柔声道:“皇嫂放心,我会照顾好咸宁的。”
端容贵妃抬眸看向李婵月,叮嘱道:“婵月,你没有去过金陵,你和你表姐多走走,金陵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的。”
李婵月轻轻应道:“是,舅妈。”
两位丽人叮嘱而毕,宋皇后看向晋阳长公主,轻声说道:“晋阳,什么时候启程?”
“皇嫂,船只还有内务府会稽司的吏员、令史也已准备齐全,明天就可启程了。”晋阳长公主轻声道。
这次过去显然不是为了千里送……去南方游玩,而是借内务府帮着贾珩整饬两淮盐务,革除盐法积弊。
宋皇后从女官的手中接过茶盅,粉润莹光的唇瓣贴合在瓷杯上,柔声道:“晋阳,我怎么听说贾家也有亲卷,随着船只一同南下?”
别是那位秦氏吧?这要在船上与咸宁和婵月她们两个再争斗起来了。
宋皇后心底几乎脑补出了一折美人心计。
晋阳长公主轻声道:“探春和湘云两个丫头,原和子玉说好了,她们两个想着跟元春一路南下去金陵游玩,子玉也答应了,上次两个小丫头跟着咸宁、婵月一同就去着河南,人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在丽人眼中,湘云以及探春比婵月还要小一些,差不多就是小孩子。
宋皇后点了点头,笑道:“探春是元春的妹妹吧?她们一同跟着,路上也能热闹一些,坐船久了,可是挺闷的。”
对探春和湘云,宋皇后还是知晓的。
咸宁公主柔声道:“母后,我也是这个意思呢,路上人多也能热闹一些。”
端容贵妃看向正在说话的几人,叮嘱道:“这两天,听前面的人说,金陵那边儿正在打仗,你们在船上不用那么急着赶路,等江南局势明朗一些,再到金陵不迟的。”
宋皇后道:“妹妹不必忧心,子玉就在南方坐镇,应无大碍。”
端容贵妃轻声道:“等那边儿传来准信了,再出发都不迟。”
她并非是不信她那个未来女婿,而是外朝都说,水战不同陆战,他从未打过水战,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而且,万一真的吃了败仗,咸宁她将来的婚事说不得还有波折。
咸宁公主宽慰道:“江南江北大营近十万兵马,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儿,以先生勇略,想来很快就能平定寇虏之乱了。”
李婵月星眸眨了眨,同样开口道:“舅妈,等我们到了河南,也有半个月了,那时候,小贾先生那边儿早就太平顺遂了。”
宋皇后笑了笑说道:“你们两个倒是对贾子玉信任有加。”
看着两个俏丽的姐妹,却是想起她和妹妹,年轻时候也是信任着陛下无所不能,一晃这么多年过去,陛下为国事忙的焦头烂额,也顾不得她和妹妹了。
妹妹在殿中跳舞、弹琴以自娱,而她却还要为着两个孩子操心,如是没了东宫之位,她们宋家还有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呢?
偏偏陛下现在还没有一个准话。
就在宋皇后心思莫名之时,忽而听得内监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陛下驾到。”
殿中大大小小的莺莺燕燕,闻言,纷纷起得身来,出了里殿,看向从殿外而来的崇平帝。
“陛下。”宋皇后莲步轻移,近前福了一礼,端美丰艳的丽人,雍容雅步而来,云髻金钗步摇轻轻晃动,屈身之间,雪腻秀颈之下,幽壑深深,然而崇平帝根本看都不看一眼。
端容贵妃以及晋阳长公主也纷纷唤着。
“免礼。”崇平帝明显心情不错,轻声说道。
宋皇后凝睇而望之间,敏锐捕捉到崇平帝面上流露的喜色,轻轻笑了笑,柔声问道:“陛下,什么事儿这般高兴?”
“梓潼,子玉他在江南打了胜仗,海门大捷,一战荡灭三百正白旗旗丁,俘获了四千海寇,虏寇的水师再也不能威胁我大汉旧都了。”崇平帝语气轻快说着,冷硬面容之上难掩欣然。
此言一出,坤宁宫中几人面上先是一愣,旋即,脸上都有欣喜流溢。
宋皇后芳心微惊,与同样面带惊讶的端容贵妃飞快对视一眼,姐妹二人心头都松了一口气。
丽人柳眉轻扬,美眸流波,珠圆玉润的声音因为欢喜带着几分与这个年龄不符的娇俏和酥糯,笑道:“臣妾为陛下贺,臣妾前日还说呢,有子玉在南省,陛下可以高枕无忧。”
丽人凤眸叠烁之间,心头涌起欣然。
她就担心子玉那边儿吃了败仗,影响着与咸宁的婚事,而子玉果然争气,没有让她和妹妹失望,纵然是在水战,仍是不减其勇。
李婵月俏丽小脸上喜色流溢,看向咸宁公主,轻声道:“表姐,小贾先生打胜了。”
这几天,李婵月与咸宁公主未尝没有担忧,其实两姐妹都知道,如果战事不利,势必要影响着两人的婚事。
咸宁公主明眸晶莹熠熠,问道:“父皇,先生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晋阳长公主芙蓉玉颜上也有几分轻快,问道:“皇兄,可有详细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