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31章

作者:林悦南兮

  转而开始凝眉思索起尤氏。

  贾蓉来报信,多半是对自家老子不满,想借他的手削削贾珍,说不得还有一丝贾蓉潜意识都不愿意承认的……借刀杀人。

  至于尤氏,大概是怕出事儿。

  但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会想到他会将计就计,设计贾珍。

  这其实也是一个思维误区,贾珍是宁国府之主,爵在三品威烈将军,而他一个落魄旁枝,二者能调用的人脉和资源都是云泥之别。

  这就是信息差。

  他了不得,无非是为未过门之妻,作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而这恰恰是尤氏所担心的,所以她在得知消息后偷偷摸摸来报信,甚至不让他知道是谁。

  “可是贾珍那边发动,还要三天之后……现在连尤氏都过来通风报信了,这三天,贾珍莫要察觉出我已有防备才好,还有贾蔷,会不会将贾蓉提醒于我的事儿,再反过来告诉贾珍……这一对儿父子,简直一个德行,连机事不密则害成的道理都不懂。”

  现在贾珩觉得对贾珍都有些无语,接下来三天,他还必须要装作懵然不知的样子。

第58章 人以善意待我,我必善意待人

  贾珩转而想起焦大那嚷嚷着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以及荣府连贾宝玉和蒋玉菡私相交通,宝玉寄什么汗巾子都被查了个儿底掉,简直渗透得筛子一样,也能说明贾珍或者说贾家的保密意识是真不行。

  连柳湘莲都说东府只有一对儿石狮子是干净的……

  贾珩面色顿了下,也不再思量此事。

  “公子,您吃过了饭没?”晴雯这时听到院中动静,从屋里扭着水蛇腰,酥翘圆挺一摇一晃地走将出来,狐媚、俏丽的脸蛋儿上,一双媚意流转的眸子,一瞬不移地看着对面的英武少年。

  少女一袭水翠色的裙子,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柳叶眉下,杏眸盈盈。

  贾珩笑道:“在外面随意对付了些,不太饿,路上看到一个卖首饰的,想着你来我跟前伺候,道还没送过你什么东西,就给你拿来了。”

  说着,一边进屋,一边取出手中的红布。

  “这是……簪子?”贾珩刚一取出,晴雯就是被银辉亮光,吸引住目光,惊喜说道。

  贾珩笑道:“珠花银饰的簪子,看你头上只有一些花饰,也没个银物件儿。”

  晴雯连忙伸手接过,柳叶细眉下的杏眸流溢着惊喜,爱不释手摩挲着,嫣然笑道:“公子在哪儿买的,我很早就想要一根了,这花是银的呢,不便宜吧?”

  贾珩道:“我瞧着就花式不错,倒也不贵,你喜欢就好。”

  看着少女喜不自禁的神色,贾珩也有些受感染,不过没有说价钱。

  不贵不便宜,五钱银子,在后世大约六七百元人民币,小礼物就这样,嗯,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戴上看看吧。”贾珩开口道。

  晴雯拿了一会儿,雪腻的脸颊忽然有些微红,扬起一张俏丽的脸蛋儿,抿了抿粉唇,道:“公子,你给我别上。”

  “我?”贾珩面色顿了下,接过发簪,看着晴雯那张如彩云霁月的脸蛋儿,轻轻笑道:“可……别在哪里呢?”

  晴雯原本清脆、悦耳的声音,因为欢喜流溢,就带着难得的酥糯和娇腻,道:“公子觉得哪里好看,就别哪里呗。”

  贾珩不由失笑,将发簪别在少女如云的鬓发之间,银饰璎珞正好垂下,正是十一二岁的年纪,韶颜稚齿,豆蔻年华,得流苏璎珞配于云鬓秀郁,衬青银二色,愈发显得容色丽质,媚态婉然。

  晴雯就去找镜子,拿着铜镜,看着镜中那垂下的璎珞银饰簪子,手扶了扶,照个不停。

  “晴雯,道你在这照着,我出去办点事儿。”贾珩笑了笑,正要举步向外走。

  他还要去汇合董迁。

  说话间,就到了庭院中,忽地,外间传来一声呼唤,道:“贾公子在家吗?”

  贾珩听着这声音,隐隐觉得有些耳熟,行至门外见来人,就见刘通站在门前,拱手道:“贾公子,那位已经答应见你,说让你等下过去呢。”

  贾珩道:“老先生,我这边还有急事在身,等下再过去可好?”

  刘通闻言就面有难色,道:“那贾公子快一些,那位催的急。”

  原来是晋阳长公主阅读完六回目之后,只觉这《三国演义》话本当真是迥异于以往所读话本,情节引人入胜不说,文笔也是雅俗共赏,对后文的情节愈发心心念念,主要想寻原作者印证一些自己的想法。

  刘通道:“等公子这边忙完,就去翰墨斋来寻我。”

  贾珩点头应允,说着,就出了巷口,向着宁国府方向而去。

  再见董迁之时,见其手下兵马司的四个伙计,还穿了便装,守候在四周,贾珩压低了声音,道:“三天之后,他们动手。”

  董迁凝声道:“不现在拿了他们?”

  “就算拿了赖升,也不好捎带贾珍……兄长,你这两日亲自盯着赖升,看他去见什么人,不要惊动了他。”贾珩说道。

  如果贾珍冲秦可卿而来,让人掳掠而走,那么贾珍一定会在某个地方与这些贼人汇合,且这个地方绝不可能是宁国府,那时他就可拿贼拿赃。

  否则,拿了赖升勾结贼寇又能如何?贾珍一推二六五,摆出一副我不知道,都是赖升记恨被打,报复过来的架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当然,他会先拿下这三贼以及赖升,然后拷问出地点,而不是让秦可卿蹈入险境。

  董迁应道:“你瞧好吧,我盯着他。”

  贾珩点了点头,他是熟面孔,就不好在后面跟着,容易被发现。

  正在这时,一个面容稍瘦的年轻人,低声道:“董哥儿,人出来了。”

  贾珩抬头看去,果见赖升从角门里出来,带着一个小厮。

  “你在这儿在等着,我去盯着。”董迁低声说道,向着赖升而去,五城兵马司原就治安缉盗,盯梢也算是基本功了。

  贾珩见此,深深吸了一口气,现在万事俱备,就只等贾珍往套子里跳了。

  见诸般事再无疏漏,贾珩深深吸了一口气,和董迁留在这里盯梢的几人说了一声,他晚上去董迁家汇合,就向着翰墨斋而去。

  等到翰墨斋时,已是申时。

  刘通一见贾珩,面上就是现出急色,说道:“贾公子,你怎么才来,怜雪姑娘在三楼等你小半个时辰了。”

  贾珩道:“老先生勿怪,实在是脱不开身,这就来。”

  跟着刘通上了三楼,远远见到一个着素雅百合色绣梅衣裙的少女,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读着书。

  “贾公子当真是好大的架子,说着去见贵人,却让贵人在府里等着你?”怜雪还未看清贾珩,就是冷哼一声,不悦说道。

  贾珩皱了皱眉,从刘通身旁迈出,道:“姑娘,贾某方才确是有事在身,况且若贵人事忙,也不必一直等着我,倒是怜雪姑娘,于此午后,得片刻闲暇品茗读书,却也是惬意了。”

  对面女子二九年华,明眸皓齿,容颜清丽,因是出身公主府,举止神态竟不下一些官宦人家的小姐。

  事实上,怜雪原是朝廷犯官之后,出身官宦人家,被其父托付到了公主府。

  怜雪听着平静声音不卑不亢的对答,就觉有异,抬头看清来人,只见对面站着一蓝衫长袍少年,其人身形颀长,丰神如玉,黑白湛然的眸子,熠熠宛然,神情更是沉静如渊。

  怜雪脸上不悦之色倒也敛去一些,轻声道:“你这人,年纪不大,倒是伶牙俐齿,随我去见殿下吧。”

  贾珩拱了拱手,说道:“有劳。”

  随着怜雪上了马车,向着晋阳公主府而去。

  车厢之上,闻着车厢中如兰如麝的香料,贾珩默然不语。

  怜雪清声道:“殿下性情宽宏,礼遇名士,如春风化雨,但那是对真才实学者,若是发现你沽名钓誉,见利忘义,顷刻做雷霆之怒,打将出去,所以,等会儿别和殿下急着说购稿文契的事,待殿下问了你那文稿,你看情况再说。”

  所谓察言观色,如果相谈甚欢,那么一切好谈,如果话不投机,什么都别说。

  这就是怜雪的言外之意。

  贾珩知道这是提醒,先前对这“颐指气使”的恶感倒也散去了许多,拱了拱手道:“多谢怜雪姑娘提点。”

  怜雪明眸诧异地看了一眼贾珩,道:“你这人……”

  方才,她却是依稀记得,这人上前搭话,礼都不施的,方才她也懒得理他。

  嗯,合着还是她一上来,就恶言恶语了。

  贾珩笑了笑,说道:“人以善意待我,我必善意待之。”

第59章 见晋阳公主

  马车车厢之中,怜雪看着对面的少年,也有几分好笑,没好气地说道:“等下见了殿下,希望你也能如此从容罢。”

  多少名人雅士,见了公主,都无不为其凤仪深重而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那些说殿下性情严苛,和说气度恢弘的人,无非是前者多是草包饭桶,被殿下三言两语试下,翻脸之后,

  贾珩笑了笑,眸光幽邃了下,双眸微阖,闭目养神。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三国演义》这种注定要大销于世的书,还是走分成为好,一开始,与翰墨斋掌柜刘通谈这些就很不合适宜,现在有机会去见这位长公主,先与之交谈,看情形如何吧。

  二人静默了一会儿。

  看着一袭蓝衫,阖目养神,气质沉静的少年,怜雪明眸闪了闪,开口打破了沉默,忽然问道:“你是贾家两府里的那一支儿?”

  贾珩睁开眼眸,轻声道:“宁国一脉,不过到我这一代,恰恰是第四代。”

  怜雪凝了凝眉,明眸中现思索之色,喃喃道:“宁国之后,竟没有从军,卖起了文稿?”

  贾珩默然了下,没有直接回答。

  怜雪悠悠道:“也是,如果从军,没有门路,只能从兵丁军卒而起,这不是世家子弟,怪不得书上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贾珩道:“怜雪姑娘所言不错。”

  这就是他为何锤炼得一身武艺,并没有第一时间从军之故,没有门路,除非扯旗造反,多半是要沉沦于低阶军职,打熬十余年,才得领兵一方,然后被文官集团打压。

  或许伏低做小,给贾家当当保姆,能借一下贾府的势,毕竟贾雨村都沾了不少光,他再怎么说也是宁国后人,没道理资源更差是吧?

  但面对宁荣二府或嗜色如命、或贪鄙财货、或庸碌清谈的爷们儿,他腰杆子还能不能硬起来?要不要帮贾珍、贾赦这一帮坑货擦屁股?

  贾家有个风吹草动,马高蹬短,贾母都让他去荣庆堂耳提面命,规训惩戒,口呼孽障,动辄得咎,他要不要忍?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嗯,此言……不详。

  总之就是,他与贾家的关系,因为血缘,的确不可能彻底斩断,但他不能依附贾府,要独立一方旗帜,顶门立户,自己当话事人。

  相反如果以文人进士身份步入官场,哪怕是他三甲排名倒数,在六部为主事,都可因兵事,闻达于天子,寻机督师经略一方,伺天下有变……

  前世那个明末,翰林储相,内阁党争往往是一把好手,反而殿试排名靠后的进士,外出领军,督抚地方。

  如卢象升,孙传庭。

  这才是他为自己规划的未来之路,但现在因为贾珍谋害之故,就稍稍需要休整一下,其实也不冲突。

  怜雪道:“看来贾公子打算走科举之道了。”

  贾珩点了点头,道:“科举出身,诚为正途,读书进学明理,同样可以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儒家立言、立德、立功,是为三不朽,珩虽不才,但也心向往之。”

  怜雪看着那张英气逼人的少年面孔,恍惚了下,不知想起什么,晶澈明眸似乎有几分黯然,清声道:“只是宦海沉浮,风高浪急,想有做一番事业,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贾珩点了点头,道:“事在人为罢。”

  二人说着话,马车停在公主府角门旁,默默道

  “到了,贾公子,随我下来罢。”怜雪比起方才,声音轻柔了许多。

  贾珩应了一声,下了马车,随着怜雪自角门而入,穿过垂花门,沿着绵长的回廊,向着庭院深处而去。

  贾珩目不斜视,但仅仅是粗略扫了一眼,就觉得峻丽、森严比之荣国府都尤有过之。

  行至阁楼之前,怜雪和门前一个水烟石榴裙的丫鬟说了会儿话,待那丫鬟进去回了长公主,然后转身道:“公主午后小憩醒来后不久,正在二层,我带你进去。”

  贾珩道:“有劳怜雪姑娘。”

  一前一后,贾珩举步上了这题着有凤来仪匾额的阁楼。

  二层,怜雪随着行至门槛之外,让贾珩在此等候,而后就进入屋里,对着贾珩道:“进来吧,贾公子。”

  贾珩踩在地毯之上,绕过一架红木山水屏风,又是行了一会儿,进入一方宽敞雅致的轩室,布置精美奢丽,在怜雪的招呼下坐在小几之畔的椅子上,就有婢女奉上香茗。

  贾珩轻轻道了谢,抬眸,只见侧前方珠帘垂落,影影绰绰有着女子,也不知是丫鬟还是晋阳长公主。

  就听里面人说,“贾公子先吃杯茶,稍等片刻,公主等会儿就过来。”

  贾珩应了一声,耐心等待。

  大约等了有一盏茶的功夫,就听到重重珠帘后,丫鬟的见礼声,“见过殿下。”

  贾珩这边也放下茶盏,起身,拱手道:“贾珩见过晋阳殿下。”

  “贾公子无需多礼,请坐。”

  一道飞泉流玉的御姐声音从帘后飘出,温宁婉转,珠帘哗啦啦响,怜雪款步出来,轻笑一声,说道:“贾公子坐下回话就是。”

  贾珩道了谢,重又落座,倒也没有什么受宠若惊之感,毕竟,人都没见着,隔帘在望,偏偏整得给垂帘听政,军机叫起一样。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