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29章

作者:林悦南兮

  据他所知,这位王大少并没有混官场,身上捐了候补同知,平时做着生意,同时帮着王子腾在家中迎来送往地交际。

  “原来是王家兄弟,不知王家兄弟在那所衙门高就?”贾珩有意问道。

  王义:“……”

  脸色又青又白,如何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出丑!

  贾政解释道:“你王家表兄在京中做一些生意,身上捐了个候补同知。”

  贾珩点了点头,“哦”了一声,不置可否,在主座上落座了。

  见贾珩态度如此“倨傲”,王义面色也有几分冷,语气自就带着硬邦邦,道:“珩哥儿,明个儿是我父亲的生儿,珩哥儿明日还请务必赏光才是。”

  说着,将袖中的拜帖重重拍在小几上,分明是带着怒气。

  贾政见此,心头“咯噔”一下,目光在王义与贾珩身上来回盘桓,叹了一口气,暗道,年轻气盛。

  贾珩冷声道:“明个儿是王节帅的生儿?恐怕抽不开身,我约了李阁老在兵部商议军务,之后事了,还要往五城兵马司以及果勇营处置公务,还请王家兄弟代我向王节帅示意,明日会有一份儿厚礼奉上。”

  其实并非单单是针对王家,还真是有事儿,他回来也歇了两三天了,也该坐衙视事了。

  至于王子腾的生儿,可去可不去。

  红楼原著中第五十二回就有,宝玉曾如是抱怨道:“一年闹生日,也闹不清。”

  贾珩有理由怀疑王子腾借生儿日大肆揽财,或是拉拢势力。

  再说这王义太过傲慢,全无待人接物之礼。

  王义一听此言,讥笑一声,道:“知道珩哥儿公务繁忙,但还能忙过政务繁忙、日理万机的内阁首辅?明儿个,五军都督府、十二团营的将校、还有内阁的杨阁老说不得都来赴宴,唯独珩哥儿事务繁忙?”

  看着对面那张比自家女儿大不了一二岁的年轻面孔在和自己摆谱儿,心头就是邪火难抑。

  其实,王义不会承认,是嫉妒之火在熊熊燃烧。

  贾珩才多大?

  但其父王子腾亲出神京相迎,最终还被拂了面子。

  当然,这也是其人心态没有摆正。

  贾珩面色微顿,心头思忖着。

  杨国昌,他怎么和王子腾搅合在一起?

  记得这位内阁首辅,对王子腾这等武勋的态度一直很冷漠。

  “是了,北疆防务渐为武英殿大学士把持,楚党势必要在北面用事,而齐党在边事的话语权会被逐渐削弱,杨国昌为了巩固首辅之位,肯定要寻找军头儿另作支撑,而王子腾许是其物色的人选之一,只是,以这位老狐狸的手腕,会旗帜鲜明的给王子腾庆生儿?这能被满朝文武喷死……”

  见着贾珩沉默不语,王义还以为贾珩被自己震到,瞥了一眼贾珩,正待出言,耳畔却响起一把声音。

  “送客!”

  却是此时,仆人的声音响起。

  贾珩这边儿分明已端起茶盅。

  不想和这王义多作废话。

  其实,这时代端茶送客渐成官场习俗。

  王义见此,脸色铁青,只觉一拳轰在空处,冷哼一声。

  薛蟠在一旁瞧着,铜铃大小的眼睛转了转,隐有几分明悟。

  这是闹将起来了?

  所以,究竟是王家表兄家的体面大,还是他珩表兄的体面大?

  一时竟有些辨不清。

  就在薛蟠思量之时,却听得外间一个小厮,站在廊下道:“珩大爷,宫里皇后娘娘打发了人来传口谕了。”

  内厅中的众人都是一怔。

  贾珩凝了凝眉,起身,问道:“有没有说是哪位公公?”

  暗道,皇后娘娘打发人来传口谕,难道是夏守忠?这位老太监,可是贪财如命,直接勒索钱财。

  那仆人应着,转身连忙去了。

  过了有一会儿,一个婆子面上喜气洋洋,进来报信说道:“是西府的大姑娘,带着两位女官还有宫里的公公,领着皇后的口谕,说是明个儿,请珩大爷去宫里赴宴呢。”

  因是口谕,传谕流程倒也没有多么严格,元春进来之时,因都带着女官,就呆在马车之上,简单叙说口谕内容,便于贾府清理闲杂人等。

  否则,皇后宫里的女使让人瞧见,也不大妥当。

  王义:“???”

  薛蟠面颊潮红,惊声道:“宫里的皇后娘娘,怎么会请珩大哥赴宴?”

  贾珩闻言,面色微怔,暗道,元春,她这时候怎么出宫了?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乜了眼一旁脸色变幻,呆立原地的王义。

  冷哼一声,倒也不理王义,转而看向一脸震惊之色的贾政,轻声道:“政老爷,元春姐姐出宫传口谕,也是顺道儿回家探亲,这应是皇后娘娘的恩典。”

  在他想来,宋皇后以此施恩,多半是因魏王陈然之事而投桃报李。

  贾政心绪五味杂陈,竟觉鼻头一酸,连连道:“好好,好啊,这真是天大的恩典啊。”

  作为人父,骨肉分离,倏忽几载,如今重逢,心头悲喜交集。

  贾珩转过头吩咐那婆子,多唤一些嬷嬷和丫鬟,随着自己去迎元春。

  回头看向王义,皱眉沉喝道:“如无他事,阁下还是先回罢,来人,送客!”

  这等恶客,没有乱棍打出去,已是给贾政面子了!

  王义脸色一顿,怔怔看着对面的少年,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但对上那一双冰冷的目光,竟生出一股怯惧,咬了咬牙,在两个仆人的“请吧”的声音中,一甩袖子,灰溜溜而去。

  薛蟠见着这一幕,瞪成铜铃的眼睛闪了闪,隐隐明白了什么。

  此刻,不仅是贾珩得了信,就连西府荣庆堂中的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也听到禀告。

  荣庆堂中,正自听着王义媳妇儿凡尔赛的贾母,已然喜不自禁,竟是从罗汉床上坐起,欢喜道:“现在人在哪儿呢?”

  林之孝家的笑道:“大姑娘现在东府呢。”

  王夫人喜极而泣道:“真真是大恩典了,她一去好几年,我们娘俩儿拢共也没见着几面,可算是回来看看来了。”

  林之孝家的笑道:“听说是传了皇后娘娘的口谕,让珩大爷入宫赴宴呢。”

  贾母笑道:“还是因为珩哥儿,你们听听,皇后娘娘请着入宫赴宴,这是多大的体面。”

  李氏、王夫人:“……”

  薛姨妈闻言,白净的脸蛋儿上笑意流溢,眼角的鱼尾纹跳了跳,转头看向一旁的宝钗,却见自家女儿微笑不语,杏眸隐见思索之色。

  贾母笑道:“鸳鸯,快搀着我过去。”

  然后看向迎春、探春、宝钗、湘云、宝玉,笑道:“都过去,见见你元春姐姐。”

  一时间,众人都是面带喜色,纷纷离座起身,准备前往东府。

  就在这时,又有婆子跑过来说道:“老太太,珩大爷说不必过来奔波,待东府那边儿传了口谕,随着大姑娘过来,一同用饭。”

  贾母闻言,点了点头,笑道:“鸳鸯,快吩咐后厨,准备午饭。”

  鸳鸯笑着应是去了。

第291章 承骨肉分离之痛

  宁国府

  花厅之中,薛蟠以及诸般小厮都已前往别院等候,而皆以嬷嬷、丫鬟在两旁侍奉着。

  元春身后跟着两个女官,入得厅中,少女柳叶细眉之下的明眸,先是瞧见了贾政,丹唇翕动了下,将到得嘴边儿的“父亲”称呼,咽了回去。

  转而,将目光投向着蜀锦锦袍的少年,这才是传给口谕的正主。

  贾珩此刻也是第一次见着元春,首先映入眼帘的年方二九的玉人,身量中等,玉容丰润,眉眼温宁婉美,一张脸蛋儿白里透红,肌肤恍若婴儿般娇嫩,似一掐都要掐出水来,粉腻两腮竟有一些婴儿肥,弯弯柳叶细眉下,一双眸若点漆的丹凤眼,明亮熠熠,倒没有凤姐的凌厉,此刻许是与父相逢,带着几分惊喜之色。

  “这是典雅、雍容的牡丹面盘。”贾珩心头思忖着。

  也不知是不是服饰的加成,虽明知元春年华不及双十,但气质却丽色明艳,温婉可人。

  随着身穿女官服饰的少女,开口道:“一等云麾将军,娘娘有口谕。”

  珠圆玉润的声音,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响起,柔婉如水偏偏因是故作严肃,贾珩瞥了一眼少女,心头不由浮起一句话,庄丽之妍态,婉约之柔美,竟集于一人。

  贾珩行了礼,静听其言。

  待元春传了口谕,拱手道:“臣,贾珩谨遵娘娘懿旨。”

  懿旨不仅皇太后可用,皇后也可用,而除懿旨外,口谕并无皇室男女之限。

  口谕内容,无非是请他明日入宫赴午宴,彼时皇后带着魏王陈然相陪,算作为子嘱托之意。

  待贾珩应对完,对面的元春,柔声道:“珩弟,在皇宫中就听得我贾家宁府里,出了一位少年俊彦,一直缘悭一面,不想今儿得以相见,不意珩弟竟如此年轻。”

  元春说着,看向贾珩,脸上也有几分欣喜,东府子弟为朝廷栋梁,贾家后继有人了。

  贾珩面色微顿,暗道,珩弟,怎么有一种又解锁了一个新称呼的感觉?

  凝眸看向对面的少女,道:“大姐姐,宫禁森严,如何听过我?”

  元春笑了笑,打量着对面的少年,轻声道:“陛下和皇后娘娘时常提及珩弟,故而得闻。”

  贾珩道:“圣上皇恩浩荡,娘娘慈恩而望,非如此,我何德何能得其时时念叨?”

  元春看着对面少年作感慨之言,笑而不语,暗道一句,真不愧贾家这一代的族长。

  这会儿,贾政面色复杂,看向元春,唤了一声。

  元春转而看向贾政,眼圈泛红,哽咽道:“父亲。”

  说着,躬身而下,行大礼参拜。

  方才代皇后传旨,为君臣分野,如今则是家眷相见,以女见父,岂能不行大礼?

  贾政面色激动,嘴唇哆嗦,说道:“好啊,一晃好多年未曾见你,都长这么高了。”

  想要双手上前搀扶着,又有些不知所措,手悬在半空。

  一旁的女官以及元春的丫鬟抱琴,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起元春。

  元春这会儿心绪起伏,又不想让随行女官瞧见,眼泪噙在眼眶,泪眼而望,颤声道:“父亲,娘亲和宝玉可还好?”

  贾政道:“好,都很好,宝玉也大了,现在在西府,你等会儿见见。”

  父女相见,百感交集。

  贾珩看着这一幕,面色微顿,摆了摆手,吩咐着侍奉的婆子出了花厅,而抱琴也领着另外一个女官出去等着。

  贾珩在廊檐下吩咐着一个婆子,安顿一同出宫的内监,好好招待着,然后又让另外一个婆子去西府报信。

  这边儿,贾政和元春叙说着离后之情,父女重逢,虽未抱头痛哭,但也是悲喜交加。

  贾珩等了一小会儿,转身返回花厅,看向面色如常的贾政、元春父女,点了点头,道:“老太太在西府得了信儿,想来这会儿已等急了。”

  贾政点了点头,笑道:“珩哥儿说的是,这就过去。”

  元春眼圈泛红,脸颊上尚有浅浅泪痕,分明刚才已哭过,抬眸见着对面少年,盈盈如水的目光就有几分复杂。

  这样年岁不大的少年,处事竟已如此周全体贴。

  贾珩道:“大姐姐出一次宫不容易,先往西府见见老太太、太太还有几位姊妹。”

  元春螓首点了点,柔和目光落在贾珩脸上,轻轻“嗯”了一声。

  贾珩转头又吩咐一个丫鬟,一边儿言自己往西府去用午饭,一边儿去惜春院里唤上惜春,前往西府荣庆堂。

  之后,带着元春、贾政,向着西府去了。

  至于旁的事,先让人母女、姐妹团聚之后,再论其他。

  荣庆堂

  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正说笑等待着,其实心头都很焦急,就在这时,外间林之孝家的,满面喜色道:“老爷、珩大爷,还有大姑娘过来了。”

  贾母一听这话,站起来,道:“现在人到哪儿了?”

  “正在回廊呢,这就过来了。”林之孝家的应道。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