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012章

作者:林悦南兮

  而在这时,白莲圣母刚刚想要挣脱,而在这时,却见那蟒服青年一下子凑近过来,覆印在自家唇瓣之上。

  白莲圣母娇躯剧震几许,或者说,此生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

  贾珩说话之间,轻轻抚过白莲圣母的肩头,感受着丽人剧烈的挣扎,心头难免涌起一股古怪。

  暗道,果然是身体比嘴巴更诚实。

  其实,以白莲圣母的武艺,不可能挣脱不开,所以现在分明是欲拒还迎。

  过了一会儿,白莲圣母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分明明媚如霞,妩媚流波的美眸柔润微微,道:“你怎么敢?你怎么敢?”

  贾珩道:“圣母方才也不是很享受吗?”

  白莲圣母轻哼一声,扬起一只纤纤素手,似乎想要向贾珩脸上打着巴掌,但贾珩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抓住了那纤纤素手。

  感受着丽人玉手的柔嫩,贾珩忍不住拿着丽人的手掌,放在自家脸颊一侧,道:“圣母舍得打,也就打吧。”

  白莲圣母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腾”地一下子红了,显然被对面的少年撩的微微一愣,眸光低垂之时,眉眼间更似蒙起羞恼的雾气。

  “我懒得理你。”白莲圣母转过一张俏丽无端的脸来,美眸现出羞恼,挣脱了那纤纤玉手,低声说道。

  贾珩抬眸之时,却见白莲圣母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彤彤如火,那是独属于熟妇的风情。

  白莲圣母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分明羞红如霞,轻声说道:“我先走了。”

  这一刻的白莲圣母,在背影上分明有些慌乱。

  贾珩目送着白莲圣母远去,刚毅、沉静的脸上不由现出一抹莫名之色。

  贾珩面色闪烁了下,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在东篱居多作盘桓,而是返回宁国府。

  ……

  ……

  同一时间,宫苑,武英殿——

  齐昆与林如海等人同样也在讨论神京城中骤然而起的舆论。

  齐昆坐在一张漆木条案之后,面容刚毅,凝眸看向林如海,问道:“铁船浮于水上,此事,我尚知之一二,白兔如何上天?”

  齐昆眉头皱了皱,心头涌起一股担忧。

  难道卫王提出的科教兴国,真的能成?

  林如海摇了摇头,面上现出茫然,说道:“此事,我也觉得纳闷儿,只有飞鸟才能上天,白兔算是什么。”

  内阁阁臣赵翼接过话头儿,面容沉静,一如玄水,说道:“国子监明天就会举行试验会,齐阁老哪日可至楼下一观即知。”

  齐昆点了点头,心底涌起一股好奇之意,道:“那就去国子监凤鸣阁一观。”

  而后,齐昆说话之间,扭头看向一旁的赵翼,问道:“赵尚书,如今全国范围内整修官道,未知工程进展如何?”

  赵翼道:“自去岁冬开工,先从关中至洛阳的官道开始整修,要不了两个月,应该就能完成。”

  齐昆朗声说道:“这是个大工程,不可役民过度,劳民伤财,万万不可惊扰百姓才是。”

  赵翼点了点头,道:“齐阁老说的是,工部方面都是发放钱粮,并未强行摊派,反而为百姓增加了用工机会,使员外赖以生计。”

  齐昆点了点头,眸光深深,心头叹了一口气。

  指望全国整修官道,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进而社稷大乱的想法显然是靠不住的。

  卫王其人不仅于武事一道颇见谋略,于治理之道同样颇有心得,如果真让其这般治理下去,说不得国势蒸蒸日上,那时候,又如何是好?

  齐昆心头涌起一股焦虑,但旋即又在心头定了定心神。

  弃儒学而亲奇技淫巧,这些落在天下士人眼中,岂会容之?

  ……

  ……

  翌日,正是国子监科学院在凤鸣阁做实验的日子。

  凤鸣阁前黑压压围拢了一群人,熙熙攘攘,嘈嘈杂杂。

  不仅是京中赶考的举子,此外还有都察院和翰林学的清流文臣,皆是聚之于东阁,举头眺望着阁楼前的高台。

  但见工部侍郎、国子监司业徐光启一袭绯袍官服,头戴乌纱官帽,立身在凤鸣阁前,身前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正在放着两个铁球,一个是一斤重的铁球,另一个是十斤重的铁球。

  而徐光启的弟子陈龙,立身在不远处,迎着一众举子的目光注视,叙道:“诸位,我家老师现在就要做头一个实验,看铁球究竟哪一个先会落地。”

  而四周的举子和官吏都被吸引了心神,紧紧盯住徐光启和其弟子手中的铁球。

  于是,在后世之中,被称为拉开科技革命序幕的凤鸣三问,在大汉乾德元年一个不起眼的二月早春正式开始。

  徐光启这就当着众人的面,检视着铁球,道:“诸位请看,这是过秤之后的铁球,十斤和一斤无疑,但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此言一出,在场士子舆论哗然,再次纷纷交头接耳,面上皆是现出难以置信之色。

  “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定然是重的先落地。”

  “重得落的快,此乃圣贤至理。”

  而就在围观人群之西南角的八角木质阁楼上,贾珩手里举着一根望远镜,眸光深深,凝视着远处。

  陈潇蹙了蹙细秀黛眉,清眸现出思索,说道:“应该是重的先落地吧?”

  贾珩语气言之凿凿,说道:“不要想当然,两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如果派出摩擦力,因为最终与两者的质量无关。

  徐光启凝眸看向不远处的士子,道:“还请随机抽选几人,检视铁球和一同登上阁楼,共做见证。”

  徐光启道:“我科学院认为,两者必然同时落地。”

  此言一出,在场的举子和官吏,皆是哗然一片。

  “一派胡言,重得球比轻的球要先落地,这是显而易见的常理。”这会儿,一个青年士子面色凛然一肃,高声说道。

  人群不远处,内阁首辅齐昆和内阁阁臣赵翼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现出诧异之色。

  齐昆皱了皱眉,说道:“如果重的先落地,难收别出心裁,一鸣惊人之效,所以是小的先落地?”

  这是一位老官僚的直觉,更多还是从权谋之道上去考虑。

  赵翼笑了笑,道:“元辅,这个,老朽也说不了,且看这位徐司业如何施为吧。”

  齐昆点了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凤鸣阁,心头涌起狐疑。

  难道这两个铁球被徐光启做了手脚。

  而徐光启这会儿在在场举子的见证下,让人拿着两个铁球,自凤鸣阁阁楼厅堂进入,沿着楼梯向上攀登。

  阁楼高有七层,高约近二十米,此刻徐光启来到顶层的窗户处,从一旁的仆人手里接过铁球,来到回廊之上,向下看去。

  此刻地面上已经置备了一片沙土,由大批国子监的衙役隔开观看的人群。

  徐光启自己拿着一个一斤的铁球,而徒弟陈龙和另外一人则是拿着十斤的铁球。

  这时,下方观看的一众举子,也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仰头看向那阁楼之上的徐光启等人。

  伴随着一道声音:“放!”

  但见两个铁球几乎被同时落下,向着下方落去,在众人眼中几乎是同时落地,砸在地上,将沙土团团溅起。

  见得此幕,下方围观的一众举子和官员,无不大惊失色。

  因为这几乎违背他们先入为主的想法。

  “这是何道理?莫非是施了什么妖法?”这会儿,一个青年士子面带疑惑,高声说道。

  众人同样难以置信,直呼不可能。

  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众人皆是目睹那两只铁球同时落地,如何能说是施了妖法?

  而在人群之后,齐昆绕是城府颇深,喜怒不形于色,在这一刻,神色也有几许惊异,问道:“这如何同时落地?”

  赵翼眉头紧锁,道:“此事的确匪夷所思,想来徐司业会有解释。”

  少顷,徐光启在几个侍从的陪同下,从阁楼上“噔噔”地下来,高声道:“诸位,想来已经看到了,两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与我科学院先前所言,并无二致。”

  在场之人皆是交头接耳,议论不停。

  “何也?”徐光启目光逡巡四顾,卖了个关子。

  在场一众举子和一些闻讯而来的官吏,齐齐看向徐光启,静待其人解释。

  徐光启让人取过一份黑板,然后给在场科举举子讲述起原理。

  其实这个原理,还是贾珩在先前和徐光启叙话。

  因为徐光启也是地球为球体的支持者,故而在理解上并不困难。

  讲完之后,在场众举子,有的将信将疑,有的不以为然,有的脸上现出思索之色。

  齐昆转眸看向一旁的赵翼,问道:“赵阁老也为术算大家,可知其中缘故?”

  赵翼手捻颌下几缕胡须,目中神芒蕴藏,说道:“方才听徐侍郎所讲其中原理,倒是明白了七七八八。”

  齐昆道:“怎么说?”

  赵翼笑了笑,道:“元辅,此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齐昆剑眉挑了挑,眸光深深,低声道:“也就是说,这位徐侍郎并未在铁球上动着手脚?”

  赵翼道:“众目睽睽之下,如何动手脚?想来这就是格物致知之学了。”

  格物致知是圣贤教诲的言论,所以现在的科学院更多还是从“格物致知”四个字上作文章。

  徐光启目光逡巡过在场一众目瞪口呆,久久难以平复心绪的众举子和官吏,说道:“诸位,可至鉴湖去观看铁船下水。”

  众人闻听此言,皆是涌起一抹好奇之色,随着徐光启,人群向鉴湖行去。

  等一大群人黑压压地来到湖畔,向湖面眺望而去,脸上皆是现出一抹难以置信之色。

  只见空荡荡的湖面上,见着一个精铁打造的船只,正在湖面上晃晃悠悠,而船夫正在铁船上撑着竹蒿滑行。

  没有比这一幕更具有视觉冲击。

  铁船浮于水面,究竟是何道理?

  ……

  ……

第1676章 贾珩:凤姐这是得意上了……

  ……

  神京城,国子监

  大批人群围拢在鉴湖周围,抬眸看向那停泊在湖面之上的铁船,心神不由震撼莫名。

  这铁船漂浮在水面之上,为何不沉?

  在场举子心神皆是诧异莫名,或者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徐光启目光逡巡过在场一众举子,说道:“诸位,其中缘故,仍可通过格物致知之法,探究其本末原理。”

  此言一出,在场举子闻听此言,心神都有几许莫名之意。

  徐光启而后,就在弟子的辅助下,将其中原理讲于众人去听,主要是密度和浮力原理。

  而在场众人纷纷叙话不停。

  齐昆在人群之后,听着徐光启讲述浮力原理,刚毅、沉静的面容上同样现出思索之色。

  难道这才是上古圣贤,格物致知的真意?

  念及此处,齐昆连忙驱逐了这种古怪的想法,那张刚毅、沉静的面容上不由现出担忧之色。

  只怕再这样下去,真让卫王成功说服了在京举子,给这新学以可乘之机。

  念及此处,齐昆面色阴晴不定,心头蒙上了一层厚厚阴霾。

  而周围众举子和士子,眸光深深,同样也在脸上现出思索之色。

  这些大家都知道,但如现在这般铁船浮于水面,就让人震惊莫名。

  徐光启做完这些,温声道:“诸位,第三个问题,是白兔如何上天?今日,科学院将会为大家示范。”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