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北静王此言何意?想要与他并肩作战?
崇平帝道:“子钰以为如何?”
贾珩道:“北静王刚刚返京,还是在京中多歇歇一些时日为宜,倒也不用如此奔波。”
北静王水溶闻听此言,抬起头来,凝眸看向贾珩,说道:“卫国公,为国家大事出力,我等武勋义不容辞,何言辛劳?圣上,微臣也想观摩一下江南水师使用红夷大炮的战法,以为台湾水师与粤海水师所需,微臣不久之后,还要前往台湾,筹建海师。”
崇平帝道:“子钰,北静王所言不无道理,你们正好商量筹建海师,闽粤海岸,如何制寇护海,也要拿出个章程来。”
可以说,这也符合崇平帝在兵事上谋求多方支撑的战略。
兵事征讨之权,不能一家独大。
贾珩拱了拱手,道:“微臣遵旨。”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内阁拟旨,以北静王水溶为水师都统,襄赞军务。”
李瓒与高仲平拱手称是。
待事情议定,贾珩没有多留,出言告辞,而北静王水溶同样离了宫苑。
两人沿着朱红宫墙高立的宫道缓步行着,正值近晌时分,秋日日光温煦,照耀在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水溶俊朗面容上带着繁盛笑容,将一双锐利如剑的目光打量着那少年,笑道:“子钰,一别经年,子钰当真是风采依旧。”
他昨天回家看了看他那儿子,眉眼五官的确是有些像子钰。
贾珩恭维了一句,说道:“王爷也是英姿勃发,风采绝伦,不输当年。”
两人沿着宫墙行走着,贾珩问道:“王爷,如今台湾方面海师筹建如何?规模和战力,是否已经形成?”
水溶摇了摇头,说道:“兵力还是太少,只有两万来人,江南水师离去之后,对海盗的优势也就消失了许多,因海贸利润丰厚,歹人以及刘香等部的余孽,争相于海上袭扰商道,闽粤等地水师,仍不能制。”
粤海水师五万余人,而福州水师一两万人,台湾新建水师近万人,加起来不足十万人,但负责的整個海域却是广袤无垠,根本负责不过来。
贾珩道:“主要在于人手,台湾方建置省域,民少兵少,眼下更是百废待举,只能从闽地和浙江两地抽调水师,前往征讨。”
水溶道:“眼下也是如此,不过海上歹人穷凶极恶,而我方船只火铳不备,难以取得制胜之势,尤其自江南水师撤军之后,情况愈发明显。”
“未来之局面,当是海师,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平灭女真要紧。”贾珩说道:“等辽东女真平定,北方诸镇重兵撤军,大汉可再增扩海师,事有轻重缓急,如今辽东边事更重一些。”
可以说,如今大汉在海疆上的用兵需求日益增多,而九边的兵备却占据着庞大的军费开支,辽东的女真已经到了不平灭不可的地步。
水溶笑了笑,说道:“子钰所言,当真是黄钟大吕,醍醐灌顶。”
旋即,说道:“子钰,天色已至中午,不妨到我家里小酌两杯,我让王妃亲自下厨,多做几个拿手小菜,你我兄弟共话军国大事。”
贾珩道:“王爷,军情如火,我先去府中安顿诸般后事,又是临近出兵,还请王爷见谅。”
他总觉得这水溶不安好心,别再把他灌醉了……
北静王水溶闻言,面色怔了下,剑眉之下,目中闪过一抹失望,但面上笑容不变,说道:“那子钰慢走。”
而后,目送着那蟒服少年翻身上马,水溶目光闪烁了下,看来询问王妃以及孩子的事儿,要留待下一次了。
贾珩这边厢,骑着骏马,在一众锦衣府卫扈从下,返回宁国府。
……
……
宁国府,后宅厅堂
此刻,珠钗环绕,浮翠流丹,群芳吐蕊,争奇斗艳。
秦可卿一袭朱红裙裳,眉眼婉丽,与尤氏、尤二姐、尤三姐正在逗弄着两个小孩儿。
而不远处,则是列坐着妙玉和邢岫烟两人,妙玉也换上了寻常的闺阁女子装束。
咸宁公主、李婵月、宋妍则落座在一旁的梨花木椅子上,看向那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逗弄着,清丽玉容上,同样见着笑意盈盈。
咸宁公主抬眸看向两个女童你拍一,我拍一的小家伙,轻轻抚了抚并未隆起丝毫的小腹。
她这个月的月信,好像还真没有来,看来如先生所言,已是有了身孕。
宝钗与黛玉同样列坐在一方绣墩上,也看向那活泼可爱的两个小家伙,心神涌起喜爱。
或者说,也想要一个。
这是自然而然的心态转变。
随着大婚之后,两人已经想着生娃了。
相比之下,宝钗的这种心态更为强烈,黛玉心思单纯,则要少一些,更多是觉得孩子可爱伶俐。
而妙玉则是看向自家女儿,那张冰肌玉肤的脸蛋儿上,清绝、孤傲气质散去了许多。
反而随着岁月沉淀,多了几许母性的温婉和知性。
就在这时,外间的嬷嬷进入厅堂,白净面容之上挂着笑意,说道:“夫人,大爷过来了。”
而正在说话的几人,基本停下了手中活计,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身形挺拔,从外间进入厅堂之中。
贾珩年岁不过十八九,正是翩翩少年郎,可谓风华正茂的年龄。
“夫君,回来了。”秦可卿眉眼弯弯如柳叶细眉,笑了笑,问道。
贾珩道:“刚刚进宫面圣,你们吃午饭了没有?”
秦可卿柔声道:“还没呢。”
“爹爹~”两个小丫头,转过一张可爱伶俐的脸蛋儿,笑意盈盈地看向那蟒服少年。
贾珩目光微动,笑着看向自家女儿,说道:“芙儿,茉儿。”
走到两个闺女面前,一手抱起来一个。
咸宁公主秀眉之下的那双清眸闪烁了下,问道:“先生,听潇潇姐说,你要离京出征了?”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女真今日领兵寇掠朝鲜,这两天,我打算率领兵马就前往天津卫。”
咸宁公主蹙了蹙秀眉,目中忧色密布,说道:“先生这是又要打仗了?”
此言一出,尤氏、尤二姐、尤三姐也都将目光投向那少年,面带关切。
宝钗与黛玉对视一眼,凝眸看向那蟒服少年,目中忧色密布。
贾珩逗弄着两个小丫头,落座在小几之侧,道:“这次过后,未来的战事就要少很多了。”
这一下子如果战机合适,或许可以一举解决辽东问题,受封郡王。
他在国公的位置上也有不少时间了,同样被卡的难受。
郡王…古往今来,能有多少异姓王?
陈汉开国以来,百年过去,独独只有四位,现在南安被削,只有三位了。
咸宁公主秀眉之下,那双晶莹剔透的清眸莹莹而闪,说道:“潇潇姐这次是随先生一同去天津吗?”
贾珩道:“她留在京城,嗯,怎么没看见她?”
咸宁公主笑了笑,说道:“潇潇姐说是去锦衣府有点儿事,等晚一些才回来。”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其他,而是将目光投向一张张或雍美、或明艳、或娇俏、或清丽的脸蛋儿,笑道:“怎么了,这都是……怎么用这般眼神看着我。”
这等送行的目光,倒像是他要不久人世一样。
嗯,这等话太过不祥,还是不好乱说。
红楼世界最喜欢一语成讖。
秦可卿柳叶秀眉之下,美眸目光涌动着复杂情绪,柔声道:“夫君,这在家里没多久,又要出征打仗。”
可以说,贾珩从崇平十四年到崇平十八年,在征战中度过了不少岁月。
贾珩笑了笑,道:“这几年就这样东奔西走,以后就能闲暇下来了,还好你我都年轻,以后相聚时日,还有几十年那样长,倒也不必急于一时的。”
人生的高速发展期也就那么几年,甚至十年。
尤三姐那张艳丽玉容上笑意微微笼起,轻声说道:“大爷这话说的是,以后相聚时日还长,倒也不急于一时半会儿。”
宝钗与黛玉同样对贾珩怔怔而望,黛玉则是伸手握住那绵软的小手,轻声道:“宝姐姐。”
“林妹妹不必担心,用不了多久,会回来的。”宝钗秀眉之下,那双水润杏眸盈盈如水。
说不得回来之时,已经平灭了女真,加封郡王也不一定。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粲然星眸闪烁了下,粉唇莹润微微。
两人与贾珩一同有过肌肤之亲以后,关系明显比以往要好上许多。
贾珩道:“好了,都别大眼瞪小眼了,这都晌午了,弄点儿吃的,吃午饭吧。”
这等酬谢粉丝祭的圣诞大合集场面,一群人围着一个,他有时候都不知和谁说话,因为很容易引起旁人的黯然神伤。
这种场景从来就不多待。
第1341章 甄晴:岂不是人伦惨剧?
宁国府,后宅
贾珩用罢午饭之后,并没有在府中多做盘桓,而是沿着回廊返回了大观园,正要前往栖迟院。
只是,刚刚行走到抄手游廊之上,可见四四方方的庭院当中,嶙峋山石丛生,抬眸之间,看见那一袭粉裳红裙,头梳双髻的少女。
此刻探春正从月亮门洞缓步而来,眸光闪了闪,声音中难掩欣喜之意,唤道:“珩哥哥。”
贾珩笑了笑,道:“三妹妹,这是去找兰妹妹?”
探春点了点螓首,柔声说道:“我寻兰妹妹说说话。”
其实,这也是赌珩大哥会不会从前院过来,这几天都是回栖迟院歇息的。
行至近前,探春英丽、婉静的眉眼之下,低声说道:“珩大哥,这段时间要去打仗了吧?”
贾珩点了点头,问道:“这两天就出得京城,三妹妹怎么知道?”
探春秀眉弯弯一如月牙儿,那双笼着丝丝缕缕羞意的晶然明眸闪烁了下,幽幽道:“珩哥哥每次都是这样,在家里待不多久,就又要出去打仗。”
但如果与她这样的族妹有了私情,那天下定然对珩哥哥千夫所指,戳断脊梁骨了。
探春秀眉弯弯,抿了抿莹润微微的粉唇,说道:“珩大哥这次出征在外,还是要小心才是。”
只是这一眼,似蕴万千深情,却已胜过千言万语。
说话之间,两人沿着抄手游廊并排行着,贾珩转眸看向个头儿已经到自己肩膀的探春,问道:“三妹妹,今年多大了?”
究竟是养着她成为老姑娘,还是别的……
探春对他的心思,他如何不知?
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罢了。
这个古代就这一点儿,十四五岁就要许人,甚至更早时候就要订下婚约。
其实也是兄妹两人胡乱开着玩笑。
及笄之后,也就到了嫁人的年龄,可却不知道要嫁给何人,她的心头已有所属。
“哎呦~”探春这会儿,也不知是不是走神,行走之间,螓首就被撞了一下,抬起螓首之时,目中就有些复杂之色涌动,道:“没有的。”
探春将晶莹剔透的眸光瞥向一旁的蟒服少年,转而又看向抄手游廊。
珩哥哥这话是什么意思?她长大了,然后……珩哥哥就可以?
贾珩想了想,清声说道:“再等一二年吧,等我从天津卫回来,看看怎么处理三妹妹的婚事。”
贾珩脸上的笑容反而凝滞了下,眸光微动,轻轻叹了一口气。
探春闻言,娇躯剧颤几许,抬起那张已经滚烫如火的脸蛋儿,说道:“珩哥哥……”
贾珩拉了下少女的纤纤柔荑,看向那英媚动人的脸蛋儿,看着那双明丽的眉眼,笑了笑说道:“还是那句话,不想嫁人就不嫁人吧,咱们家也养得起你,养一辈子也是没什么的。”
贾珩柔声道:“我会的,三妹妹。”
等珩哥哥从天津卫回来,打算怎么样?这话怎么语焉不详,不清不楚的。
她中意的人就是他,两人分属同族,他自己如何做得了主?
这可不是如妙玉那样的艳尼,那顶多被人指摘好色,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
探春柔声道:“那我随珩哥哥一同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