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485章

作者:林悦南兮

  贾珩闻言,心头不由一跳,暗道,那等会儿一块儿吃点儿?

  其实,随着时间过去,他的阈值也逐渐提高,尤其是遇到甜妞儿那等绝色之后,更是将阈值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

  再加上咸宁动辄极其取悦于他……总之,对钗黛已是心心念念。

  只是,黛玉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今个儿懵懂无知。

  而后,众人落座在一起,用起桌子上的一碟碟菜肴,饭菜的香气飘荡开来,让人食指大动。

  围着一张暗红色漆木桌子,贾珩与钗黛两人用罢晚饭,重又品茗叙话。

  黛玉弯弯罥烟眉之下,粲然星眸含着笑意,柔声说道:“珩大哥今个儿去大慈恩寺降香了?”

  贾珩点了点头,轻声道:“去陪着皇后娘娘降香祈福。”

  黛玉柳叶细眉之下,那双星眸盈盈如水,低声说道:“我过几天也想过去降香。”

  贾珩剑眉之下,清澈目光凝眸看向那少女,柔声道:“那等过两天,我们再过去。”

  “这天色不早了,我们歇着吧。”贾珩抬眸看向黛玉,柔声道。

  黛玉闻言,芳心一颤,低声道:“珩大哥都在浑说什么呢?”

  贾珩近前,挽过黛玉的纤纤素手,说道:“林妹妹今个儿过来,不就是……”

  黛玉眉眼弯弯,清丽如玉的脸颊彤红如霞,柔声道:“珩大哥,你这也…太太过荒唐了。”

  宝钗见得这一幕,丰润脸颊就有几许绮艳如霞。

  这爷们儿是愈发胡闹了。

  幸在黛玉说完,就起身离去,显然不给贾珩牵绊的机会,柔声道:“等什么时候赐婚,珩大哥在…让我和宝姐姐伺候你吧。”

  宝钗:“???”

  嗯,这个也可以。

  贾珩目送着黛玉快步离去,面上现出一抹欣然,轻轻摇了摇头。

  宝钗翠羽秀眉之下,晶莹美眸娇怯含羞,颤声说道:“珩大哥,别胡闹了,这还在国丧呢。”

  贾珩闻言,凝眸看向肌肤如雪的少女,轻声道:“国丧怎么了?”

  宝钗不说,他都差点儿忘了,先前在大慈恩之时,还是国丧。

  这都有些大不敬了。

  不过,既是甜妞儿都被欺负了,也没有什么大不敬不大不敬的说法。

  “国丧只是禁婚嫁之事,不可能连夫妻在家中都一并禁止。”贾珩轻声说道。

  “珩大哥是驸马呢。”宝钗柔声道。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这这还没过门儿,都已经开始管起我了。”

  宝钗闻言,晶莹如雪的玉容“刷”地苍白如纸,只觉一股寒意在心头生出。

  这是敲打她呢?还有刚才说莺儿的事,一样是在敲打他。

  贾珩凝眸看向那忽而默然不语的少女,轻声道:“我就随口一说,你又往心里去了?好吧,你管管我吧。”

  说着,捏了捏宝钗那张丰润白腻的脸蛋儿。

  真是,宝钗现在愈发有黛玉化的趋势。

  不过,说来宝钗因为薛姨妈的事儿,真是闹了不少笑话,或者说在他面前的感情渐渐卑微。

  黛玉反而不是,黛玉现在已经开始对他拈花惹草的事儿阴阳怪气了,已经完成了对他的“去魅”。

  宝钗这会儿,闻听那少年之言,正自噙在眼眶中的眼泪,似是正在打着转儿,终究沿着白腻如雪的脸蛋儿滑落而下,轻声说道:“我知道,因为赐婚的事儿,珩大哥一直觉得我太过功利,不如颦儿纯真一些。”

  贾珩目光微动,轻声说道:“胡说,这都没有的事儿。”

  宝钗这边厢说着,忽而就已泪流满面。

  贾珩顿了顿,轻轻伸手搂着那少女的肩头,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从十五岁就跟着我,一晃眼,也好几年过去了,我如何不知你的性情?”

  宝钗闻言,眼泪又如断了线的珍珠。

  贾珩道:“女人就没有不想要给名分的,这又没有什么不对,不说其他,探春妹妹那般自立自强,因为自己是姨娘生的,暗地里伤心不知多少。”

  宝钗秀眉之下,水润杏眸莹润如水,柔声道:“珩大哥,我没有,我不想的。”

  贾珩剑眉之下,沉静目光盈盈如水,说道:“好了,你就是要了,又能怎么样?”

  说话之间,贾珩轻轻揩拭丽人丰腻粉霞脸蛋儿上的泪水,柔声道:“你不要,我还想给你呢。”

  宝钗闻言,晶莹玉容白腻如雪,只觉一颗芳心愈发酸涩不已。

  贾珩目光温煦宛如初升之阳,柔声道:“姨妈有时候是着急了一些,但也是为了自家女儿着想,虽然闹了一些笑话,但大家也不会说什么的,你自来是个面面俱到的,觉得不好意思也是有的。”

  宝钗将螓首偎靠在少年怀里,芳心之中不由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暖流。

  贾珩剑眉之下,目光怜惜地看向宝钗,柔声道:“你看你,刚刚给你开玩笑呢,你吓的脸都白了,咱们两个的感情何时这般卑微了?”

  宝钗翠羽秀眉之下,明亮剔透的杏眸目光盈盈如水,颤声说道:“珩大哥。”

  贾珩目光微动,轻声说道:“好了,我知道你的性子,是识大体的性子,以后不开这等夫妻间的玩笑了。”

  宝钗柔声道:“没事儿的,开的多也就好了。”

  贾珩笑而不语,打量着那眉眼如画的少女。

  宝钗丰润脸颊也有几许羞红,分明是羞臊不停,将螓首靠在那少年的怀里,贝齿抿着粉唇,颤声道:“珩大哥…”

  贾珩轻笑了下,说道:“好了,咱们两个将心比心,你想到什么就给我说,就不要遮遮掩掩的。”

  宝钗轻轻“嗯”了一声,将秀美螓首靠在贾珩怀里,分明是听到那少年的心跳声音,只觉前所未有的安宁。

  贾珩道:“好了,天色不早了,咱们歇着吧,我看看金锁。”

  宝钗闻言,脸颊羞红。

  看她的金锁,这都多久之前的话语。

  贾珩说着,拉过宝钗的纤纤素手,上了帷幔降下的床榻。

  一段时间没有与宝钗在一块儿,也有些怀念那寸寸而进的温软细腻。

  ……

  ……

第1271章 贾珩:圣上,微臣择日启程

  大观园,蘅芜苑

  厢房之中,一方漆木高几之上,灯火通明,而橘黄如水的灯火,似是如海水一般徐徐拍打在窗纱上,一下一下,而外间不时传来几声蛙鸣,衬托的夏夜颇为静谧。

  淡黄色的帷幔之中,被金钩束起,内厢气息旖旎芬芳,轻轻逸散开来,让人沉醉其间。

  贾珩轻轻拥住宝钗的肩头,道:“薛妹妹。”

  真是随着年龄渐长,宝钗真是丰软可人,温润如水。

  宝钗将螓首偎靠在少年怀里,那张丰腻如雪的脸蛋儿酡红如霞,柔声说道:“珩大哥。”

  贾珩清声道:“好了,以后不要自怨自艾了,你我夫妻一体,别人不会笑话你的。”

  宝钗轻轻“嗯”了一声,芳心之中不由涌起甜蜜和欢喜。

  贾珩轻轻揽过丽人的削肩,问道:“薛妹妹,早些睡吧。”

  而后,一夜再无话。

  ……

  ……

  就这样,日升月落,倏然之间,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三天时间过去。

  忠顺王陈荣父子、齐王陈澄的谋逆大案也渐渐落下帷幕,朝廷原本逼迫崇平帝退位的科道御史纷纷被发配、流放。

  而内阁首辅韩癀的第三封辞疏也终于不再留中,崇平帝批阅,准韩癀所请,允其告老还乡。

  至此,韩癀这位内阁首辅彻底被撤换下来。

  一时间,神京再次震动,群臣议论纷纷。

  这是朝局的又一次大变动。

  而汉廷内阁再次调整,而至此内阁之中仅有李瓒、齐昆、高仲平三位阁臣,那增补内阁势在必行。

  先前,崇平帝关于推行新政之功,增补入阁的承诺,言犹在耳。

  如今新政已经在大汉这片土地推行了半年之久,也该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而关于内阁首辅的人选,虽然崇平帝暂时没有降下特旨,拣补新的阁臣入内阁,但朝中众人已经猜出来。

  新任的内阁首辅,大抵就是兵部尚书李瓒。

  而果然没有多久,崇平帝降下特旨,特晋内阁次辅李瓒为内阁首辅,但次辅之位,却并未让齐昆顺理成章地担任。

  上下群臣大抵都能猜出,应该是将内阁次辅之位,正在等待前往东南几省督问新政的高仲平。

  这一日,京城灞桥之上,杨柳依依,温煦微风吹动着婆娑起舞的柳枝,绿荫成浪。

  十里亭,重檐钩角,苍脊蜿蜒如龙,而前日下了一场大雨,清洗过后的檐瓦明净纤丽,一尘不染,而四根朱红梁柱之上的红漆却有几许剥落,现出几许斑驳陆离之态。

  而凉亭下方的一座石桌之上,摆放着酒壶以及酒盅等物。

  此刻以礼部侍郎方焕为首的官员多是身着便衣,在道旁相送。

  韩癀在京为官多年,尤其是担任吏部天官五六年,提拔过的门生、故吏不知凡凡,这次出来,自然有不少人出迎相送。

  自翰林科道、六部司官,都有一些官员过来相送。

  韩癀举起酒盅,喝了一杯水酒,目光掠向四方的一众朝臣,轻声道:“此去江南,诸位不必远送,还望在京,辅佐明君英主,上致尧舜,下致太平。”

  一众官员纷纷抱拳称是。

  韩癀最后看了一眼神京城,似乎隐隐在等待着什么。

  或者说,等待着崇平帝派内监送行,这是当初杨国昌离任之时有过的待遇,但现在却迟迟未有。

  韩癀眉头舒展几许,目光深深,心头不由叹了一口气,

  而赵默在不远处看向韩癀,心底就有几许悲凉之意。

  天子何其刻薄寡恩,不管如何,韩阁老忠心侍君多年,先前三次留中,竟如此羞辱韩阁老?

  其实,还是当初齐王陈澄逼迫崇平帝退位之时,韩癀身为内阁首揆没有第一时间申斥齐王所致。

  虽未附逆,但这等“明哲保身”之举,先让天子心寒乃至厌恶,而三次辞疏,漠然以视,皆是如此。

  就在这时,廊檐下传来小吏的高声话语,朗声说道:“李阁老来了。”

  而在这时,人群一时间就有些骚乱。

  谁人不知?韩癀这次辞官归隐,就是在为李瓒让步,准备让李瓒这位内阁阁臣接任首辅。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瓒在几个家仆的陪同下,快步来到近前,不远处还有左都御史许庐。

  韩癀抬起头来,浓眉之下的儒雅面容上,目光平静地看向李瓒,说道:“李阁老,许大人,何故相送?”

  以官职相称,显然这位内阁首辅心底还是有一些怨气的。

  李瓒却对此恍若充耳不闻,面色顿了顿,低声道:“韩兄,我来敬韩兄一杯水酒。”

  韩癀点了点头,温声道:“多谢李兄一路相送。”

  不知为何,这位内阁次辅忽而想起多日之前,他曾经相送齐党党魁杨国昌的一幕,如今倒也是一种因果轮回?

  念及此处,韩癀的心头似乎也平静了几许。

  这边厢,韩癀之子韩晖递上一杯斟满酒水的酒盅,酒水盈盈,清澈明亮,似倒映着天穹上的蓝天白云。

  李瓒接过酒盅,朝着韩癀举起,目中似星辰熠熠,朗声道:“唯愿韩兄此去江南,颐养天年,寄情山水,一路顺风顺水。”

  言毕,举起酒盅,一饮而尽。

  韩癀面色复杂地看向李瓒,说道:“多谢李兄。”

  说罢,同样举起酒盅,一饮而尽。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