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
……
草木枯黄的沙丘之上,人吼马嘶之声响起,准噶尔部的骑军开始安营扎寨。
一顶顶军帐在空旷的原野中,白如雪花,好似蔚蓝天穹上的朵朵白云。
巴图尔珲召集着准噶尔的众大将议事,对着一个肌肉遒劲的青年汉子,说道:“图嘎,你领着五千人,切断哈密城周围的大路,盯着汉军的运粮队,随时袭扰。”
那名唤图嘎的青年汉子,抱拳称是。
温春道:“父汗,我熟悉哈密城周围地理,让我也带人冲去罢。”
巴图尔珲点了点头,道:“记住,不要和汉军缠斗,主要以袭扰为主。”
巴图尔珲共有十二个儿子,车臣、卓特巴巴图尔、***、因为抵御沙俄以及哈萨克汗国的入侵,等不在此地。
而布木、多尔济扎布、朋素克达什三人年岁尚小,尚留守在博克赛里。
达尔玛、卓里克图、温春、僧格、噶尔丹等儿子,则是随着巴图尔珲从军。
就这样,随着准噶尔汗巴图尔珲的分派,大批骑军开始前往前往各种路途,阻碍汉军的粮道。
与此同时,贾珩同样派了不少骑军,分成数队,开始在茫茫草原上狙杀准噶尔部的骑军。
而巴图尔珲只是远远与哈密城对峙,并没有派兵马围攻,每天清晨倒是派出一队骑军至城下挑衅,向着城头射箭。
汉军同样还以颜色,偶尔出城厮杀。
就这样三天时间过去,双方围绕哈密城频繁以游骑交手,互有伤亡。
哈密卫城,官署之中——
贾珩看向贾芳与贾菖二人递送而来的军报,说道:“如今双方游骑互相缠斗厮杀,交换比在一比二,我军是一,准噶尔是二。”
主要是火器立了大功,燧发枪比起汉军十二团营标配的神机营的火铳更为犀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准噶尔的骑军与汉军交手,多不是敌手。
众将闻言,面带笑意。
谢再义笑道:“我先前就说,准噶尔绝对不是我们京营的对手,虽不如汉时,一汉当五胡,也京营也远不是三年前的京营。”
贾珩道:“接下来,准噶尔肯定还会变阵,我们耐住性子,等待决战之机,给贾芳与贾菱,想想法子,诱兵劫粮道,同样莫要中了敌军的诱兵之计。”
在发现自家骑兵打不过汉军以后,巴图尔晖未必不会动歪脑筋。
那锦衣亲卫应命一声,然后去了。
谢再义想了想,说道:“节帅,如果准噶尔不堪为战,我军是否与其正面会战,一举击溃他们?”
贾珩沉吟说道:“敌军锐气尚存,还要再稍微磨磨。”
不仅是准噶尔部来势汹汹,锐气正盛,还因为官军也需要养精蓄锐,先前连续作战,很多都没有歇过来,当然因为主帅坐镇,士气如虹。
此刻,另外一边儿,准噶尔部中军大帐之中,人头攒动,但却安静无比,气氛多少有些压抑。
巴图尔珲面色铁青,听着手下之人禀告伤亡情况。
双方交手,战损交换比在一比二,甚至部分遭遇战达到了一比三。
换句话说,准噶尔在野战中竟然不是汉军骑兵的对手?
巴图尔珲无法接受。
如果这样,那干脆向汉人投降得了。
僧格眉头紧皱,喝问道:“怎么会?汉军怎么可能会这般勇猛?”
他遇到一些前往西域的汉人商贾,各个都是胆小怕死,脸上永远挂着讨好的笑容。
“台吉,他们火铳太过犀利,离多远,我们的人就被放倒,然后汉军一交手,凶悍不在我军之下。”那斥候禀告道。
巴图尔珲眉头扬了扬,问道:“火器?”
然后看向一旁的僧格道:“汉人的三眼铳,还有鸟铳,那些只能打打鸟,在战场上根本难以建功,难道汉人改换了他们装备的火铳?”
“台吉,汉人就擅长制造这些火器。”官布开口说道。
巴图尔珲道:“让人抢夺一些过来,回头让匠师研制一番。”
官布道:“可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汉人依仗火器,这样僵持下去,我们伤亡不小,那天那卫国公倒是没有说错,他们汉人能派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兵马,我们准噶尔全部加起来,也才多少人?”
巴图尔珲道:“此事我知道,先打过一场,实在不行,先行撤兵回去,这一路过去路途遥远,汉军粮道不继,不会深入西域。”
从当初温春丢掉四万兵马,这仗就已经没法打了,但一下子发派了这么多兵马,就这样回去,也有些不甘心。
……
……
江南,金陵
进入九月以后,金陵城阴雨连绵,一场秋雨一场寒,江南日渐湿冷,朱雀大街上的行人都换上了稍厚的秋裳,捂紧了袖口。
晋阳长公主府,后院宅邸
晋阳长公主此刻坐在床榻上,微微眯着眼眸,不远处的李婵月双手弹着古筝,琴弦抚弄之时,曲音叮咚作响。
随着临产之期将近,丽人身子愈重,行动不便,听从了郎中和接生嬷嬷的话,除了吃饭过后消消食儿之外,就是听听曲子,或者让元春在一旁念念话本,聊以解闷儿。
这时,怜雪将手中茶盅递将过去,躬身之间,递将过去,说道:“殿下,安神茶。”
晋阳长公主眼睫微微颤动了下,睁开美眸,伸出白皙的素手,接过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说道:“元春回来了吗?”
“回殿下,还没呢。”怜雪说道。
晋阳长公主粉唇微启,又道:“押往神京的那批银子,这会儿应该到了吧。”
贾珩在西北领兵与准噶尔鏖战,国库经过连番消耗,粮秣早就撑不住了。
而内务府掌管着两淮盐业公司以及江南三大织造局,最近不少运输着粮秣,向着神京输送。
怜雪道:“上批一百万两银子早就到了,但这批二百万两还在路上。”
晋阳长公主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国库经过几次大战,早就河干塘尽了,这笔银子过去,西北那边儿钱粮应该无后顾之忧了。”
就在这时,女官说道:“殿下,元春姑娘回来了。”
不大一会儿,元春与咸宁公主从外间过来,面上皆洋溢着喜色。
“你们回来了?”晋阳长公主欣喜说道。
“殿下,邸报上登载了,珩弟在西北夺下了哈密城,大破准噶尔与和硕特联军四万众,关西七卫的哈密也为官军收复。”元春说道。
晋阳长公主轻笑道:“这不是意料中事?”
自他领兵以来,向无败绩,她就知道他在西北定然是能取得大捷。
咸宁公主道:“姑姑,你看这是什么?”
“什么?”晋阳长公主柳眉挑了挑,那丰润、雪腻的脸蛋儿白柳桃红,轻声说道:“书信?”
“快拿过来,让本宫看看。”晋阳长公主玉颜浮起喜色,柔婉的声音带着几许急切。
咸宁公主说着,拿起一封书信,走到晋阳长公主近前,说道:“先生应该是在海晏时候,让人以六百里急递送过来的。”
贾珩在哈密城的书信还没到,毕竟路途迢迢,音书隔绝。
此刻,原本已经不在抚琴的李婵月,藏星蕴月的眸子见着一丝羞喜,提着裙裾来到咸宁公主近前,轻声说道:“表姐,我的呢?”
咸宁公主道:“没给你写。”
李婵月:“……”
小贾先生怎么可能没给她写呢?
咸宁公主从袖笼中取出一封,递将过去,笑道:“嗯,不逗你了,也给你写了。”
李婵月转忧为喜,拿过书信拆阅起来。
咸宁公主欣喜说道:“邸报上说,先生在西北占据哈密以后,关西七卫就有了屏障,从此为我大汉长有,这关西七卫收复失地,这功劳纵是名垂青史,也不为过。”
以往贾珩的数次大战,有一说一,哪怕是平安州大捷,也没有收复多少失地。
晋阳长公主此刻阅览着书信,那莹润如水的美眸中,欢喜与思念齐齐涌起。
“见字如晤,时惟望安,自江南一别,倏然三月,荔儿在江南身怀六甲,因西北兵燹连绵,为夫不能相陪……”
语言真挚、平朴,叙说着发自内心的思念,两片笺纸似乎穿越关山重重,数千里的遥远路途,在半个月后,来到丽人的跟前儿轻柔耳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尤其是正处孕中的晋阳而言,似乎在字迹之间,可依稀见到那剑眉朗目,面容削刻的少年,温言笑语,温煦在望。
“姑姑,您怎么哭了。”咸宁公主柳眉之下,明澈清眸瞪大了一些,芳心剧震,贝齿咬了咬粉唇,柔声问道。
书信里写了什么?
晋阳长公主伸出纤纤素手,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丽人柔美、妍丽带着几许母性气韵的雪肤玉颜之上,再次挂起浅浅的明媚笑意,柔声说道:“没什么。”
她还怀着他的孩子,不能动了胎气呢。
真是好想见他一面,为何偏偏是她怀着孩子的时候,西北那边儿战事不绝呢。
丽人轻轻抚起隆成球的小腹,原本优雅知性的丽人,此刻心神也有一些抱怨。
咸宁公主见此,柳叶细眉之下,眸光闪了闪,隐约有点点幽幽波光浮起。
是因为她还没有孩子吗?
元春柔声道:“殿下。”
李婵月这会儿也将目光从书信中抽离,嘴角原本因为那信纸上的思念之语,而浮起的甜甜笑意,也敛去一些,目光关切投来。
第1104章 真是常胜将军!
金陵,晋阳长公主府
厢房之中,灯火如豆,窗外雨声潇潇,穿林过叶,一派秋日萧瑟之景。
丽人放下手中书信,雪肤玉颜重新浮起笑意,迎着一双或明媚、或柔婉的目光注视,道:“看我做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她许是很久没有见他了,也可能是怀了孩子以后,就多愁善感了起来。
元春玉容微顿,心头暗暗叹了一口气,宽慰道:“殿下,珩弟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班师回京了吧。”
珩弟给她写的信,她还在身上呢,等到晚上再细细品读吧。
晋阳长公主华艳玉颜上带着期盼,柔声说道:“从邸报上来看,哈密收复,关西七卫尽入汉军之手,西北战事就剩下一点儿手尾了,不过大概也赶不上了。”
她生孩子的时候,还是希望他能在身边儿的,但看这情况,定然是赶不上了。
咸宁公主柔声道:“准噶尔这次丢下几万人,按理说草原上番夷之人不多,这样下去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兵了。”
李婵月柔声道:“小贾先生应该很快回来的,不耽误孩子的满月酒。”
咸宁公主:“……”
就你知道是吧?
晋阳长公主嗔怪地看了一眼眉眼如星月弯弯的少女,轻笑道:“那就再等等吧。”
说着,柳叶细眉之下,莹润美眸中涌起强烈的思念。
此刻,离晋阳长公主府不远的金陵,宁国府——
后宅之中,庭院之中的嶙峋山石以及亭台楼阁,都笼罩在微风细雨中,栉风沐雨,风姿绰约。
厅堂内莺莺燕燕聚之一处,钗裙环袄,浮翠流丹,映入眼帘,仅仅扫上一眼,就让人眼前一亮。
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轩窗之下,黛玉以及宝钗则是坐在梨花木椅子上,隔着一方棋坪下棋,在这一刻,倒有些钗黛同框,争奇斗艳的既视感。
黛玉罥烟眉下的星眸闪了闪,看向对面陷入思索的少女,笑道:“宝姐姐,该你了。”
“颦儿棋力愈发凌厉了。”宝钗轻笑了下,拿起一枚棋子放在棋坪上,而后接过莺儿递来的茶盅,轻轻抿了一口。
黛玉笑了笑,似意有所指道:“这几天与宝姐姐下的多了,棋艺可也磨砺出来了。”
宝琴一手支颐,听着两人叙话,白腻如雪的脸蛋儿现出一抹幽思。
她总觉得两人正在打着什么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