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167章

作者:林悦南兮

  南安郡王目光凝了凝,逡巡过几人,问道:“那红夷大炮最近可曾从军器监运送过来?”

  柳芳沉吟说道:“已经让侯贤弟去了京营调动,军器监前日说红夷大炮转运不便,我们这边儿军情如火,我等用不上,而且还说上次用了不少炮铳,红夷大炮损坏严重,不好转运。”

  说到此处,柳芳沉吟说道:“侯贤弟已经带着人,以军机不可贻误去了军器监,准备将炮铳带回来了。”

  就在这时,侯孝康从外间进来,迎着众人的目光,拱手说道:“王爷,卫国公已经先一步运走了不少炮铳,我们去晚了一步。”

  “什么?”南安郡王霍然而起,说道:“他焉敢如此?”

  柳芳面上就有怒气翻涌,说道:“西北边患正凶,有此炮铳,我等才能早些大破贼寇,这卫国公打的什么主意?”

  侯孝康道:“那些红夷大炮原是备着给海师的,这次调度南方,说是要用在海上决胜。”

  “我看这卫国公就是不想让我等用,不让我等轻易平定西北边患。”石光珠冷笑一声说道。

  可以说,平安州一役,皇太极授首,红夷大炮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大汉神京。

  南安郡王面色阴沉,沉声说道:“本王就不信没有红夷大炮,以我京营大军之骁勇锐士,平定不了和硕特蒙古,等到执虏酋之首返回,再在御前理论!”

  侯孝康道:“王爷,西宁那边儿催兵战报刚刚又递送过来了,我等还当速速发兵才是。”

  南安郡王道:“三天后,就出兵!”

  ……

  ……

  暂且不提南安郡王等人领兵前往西宁,却说此刻远在金陵的两江总督衙门,官署之中——

  自五月以后,江南进入汛期,天穹同样阴云密布,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烟雨,六朝古都的亭台楼阁在风雨中影影绰绰,看不清轮廓。

  衙堂之中,高仲平落座在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矍铄面容如窗外的阴云,似有雷霆正在酝酿。

  下方都是江苏一省的知县、知州等官员。

  江苏巡抚章永川坐在一侧,因为逆着右边轩窗的光线,面容隐藏在一团阴影之中,一旁是江南布政使张翰文。

  这位曾经的巡抚,当初还在名义上管辖着江南一省,如今仅仅辖制江苏一省,权力大为缩水。

  “常州府知府何在?”高仲平轻声说道。

  常州府知府邵继松是一位五十左右的老者,颌下胡须发白,脸上皱纹密布,出班拱手道:“制台大人,下官在。”

  高仲平如连珠炮一般发问道:“武进县相关案犯可曾羁押大牢?可曾讯问出幕后主使?可曾有人向常州方面打招呼?”

  邵继松轻声说道:“相关案犯押入大牢,但彼等都说自己出于义愤,幕后实无主使。”

  高仲平冷笑一声,说道:“义愤?彼等乡民有不少是无地佃农,本官清丈田亩,与彼等何干?”

  邵继松一时不能答。

  这让他如何回答。

  高仲平问道:“孙游击,江南大营兵马可曾愿意调动?”

  这时,从下首起来一个武官,正是总督督标营的游击将军孙友贞。

  孙友贞轻声说道:“制台大人,江南大营说没有朝廷军机处的行文和南京兵部的勘合,江南大营不派一兵一卒。”

  其实这还是贾珩当初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当初也是经过崇平帝确认过得,主要是纠偏江浙沿海的海防无力情形。

  这段时日,高仲平已经打算调集江南大营兵马协助诸府县推广新政,但有反抗,就地控制。

  高仲平说道:“邝主簿,卫国公人到了何处?”

  邝守正道:“回制台大人,卫国公前不久的飞鸽传书,已经领人先一步前往了河南,如今抵达了开封。”

  贾珩是在船只稍稍行舟一日,就领着锦衣府的扈从,在咸宁公主以及陈潇的陪同下,快马扬鞭一路赶往河南。

  高仲平道:“朝廷的批复奏疏可曾送到?”

  先前崇平帝给高仲平的朱批,就是将江南大营的兵权如以往授予两江总督高仲平。

  邝守正道:“制台大人,前几日未有,不知今日驿馆情形,属下这就派人问问。”

  说着,离了厅堂。

  “孙游击,一有旨意,带人前往江南大营调集兵马。”高仲平道。

  “是。”孙友贞抱拳应是。

  高仲平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文官,道:“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乃是国策,谁敢动摇国策,谁就是大汉的罪人。”

  下方身穿各色官袍的官员,闻言,心神一凛。

  高仲平道:“各地仍当有序推进,如今以能征善战闻名于大汉的卫国公已经前来,专门对这些以一己之私抗拒国策施行的不法之徒,施以雷霆,望尔等回去以后,对境内逆势而行之徒规劝,否则,大势压下,全部化作齑粉。”

  江苏省内的一众官员,面上多是凝重。

  “章抚台。”高仲平忽而点了江苏巡抚章永川的名。

  章永川连忙起得身来,拱手说道:“制台大人。”

  高仲平轻声说道:“苏州府要挑起大梁,你为巡抚,要先行一步,将四条新政执行好才是。”

  章永川苦着脸说道:“高大人,下官也有难处,这苏州府的粮田有一些是在南京的开国勋贵的,下官巡抚衙门哪个敢去清丈?如果闹出流血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开国一脉的勋贵乃至皇亲国戚在南京、姑苏都置备有产业,不同于巴蜀之地没有那般盘根错节的关系,土地富饶的江南之地有不少是勋贵与皇亲国戚。

  比如杭州的宋家。

  事实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任何改革一旦触碰到统治阶级的最核心圈层,往往都会遇到难以言说的阻力,改革无疾而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自我革命,谈何容易?犹如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起来。

  甚至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用词上的错误,因为自上而下的永远不叫革命,而是……改良,自下而上的才叫革命。

  这都是教科书上的定义。

  一旦落入改良之中,那就永远面临着不彻底、有妥协的制约之中,但好处是造成的社会动荡最少,对既有秩序的破坏最小。

  辨明语义,才能正本清源,豁然贯通。

  章永川心事重重地落座下来。

  高仲平道:“诸位,河南与我江苏两地各位南北试点,如今河南方面据说已经有条不紊地推行,反观我江南之地枝节横生,彼时朝廷问罪起来,我等面上都无光,都各自去忙吧。”

  待一众地方官员满腹心事地离开总督衙门,高仲平揉了揉太阳穴,问道:“江南比之巴蜀之地终究不同。”

  通判吴贤成说道:“制台大人在巴蜀时,手握军政,掣肘甚少,而江南之地书香门第之家甚多,彼等通过联姻互为声援,更有皇亲国戚暗为臂助,朝廷想要清丈田亩,无疑是动了彼等的饭碗。”

  高仲平沉吟片刻,问道:“河南之地的四条新政,最近推行如何?”

  “河南不比江南,制台大人,河南经过一场大乱,开封等省府的士绅几乎被朝廷,原宗室的卫郑二藩又被朝廷削去爵位和田地,这又少了许多阻力。”通判吴贤成说道:“那卫国公又扫清了河南的贪官污吏,可以说其人所行之事与制台当初在巴蜀之地如出一辙。”

  这时高渤拱手说道:“父亲,这卫国公定是有意将河南作为对比,以便凸显父亲在江苏的一筹莫展,以此向朝廷邀功。”

  高仲平沉吟片刻,说道:“你这竖子,如是名臣大将皆如你这等狭隘而论,岂有我华夏煌煌青史之上的豪杰涌现?”

  高渤面色顿了顿,道:“这卫国公定然有此想。”

  高仲平道:“河南与江南两地的情况不同,天下之人不会不知,朝堂的圣上也不会不知,所谓争功之论,如今士子攻讦之言源源不绝,卫国公如能以四条新政推行大汉,势必怨谤加身,彪炳史册。”

  高渤闻言,面色微凝,嘴唇翕动了下,一时无言。

第1039章 卫国公在河南(求月票!)

  神京城,宁国府

  秦可卿看向不远处脸上见着怅然之色的尤三姐,劝道:“夫君让你去,你也不去,等回来再行完礼也是一样的。”

  因为贾珩走的实在匆忙,终究还是没有与尤三姐完成纳妾之礼,自五月十五大婚再到出发,中间行程排的间不容发。

  “是啊。”尤二姐柔婉静美脸蛋儿上见着惋惜,柔声说道:“三姐儿没去过江南,也陪着去走一遭儿才是,这次凤嫂子都去了,等到了江南那边儿抽空完礼也是一样的。”

  尤三姐看向秦可卿,柔声道:“我不是担心姐姐一个人在家里没有照应,现在府中已是走的空荡荡了。”

  贾珩此行江南,可谓搬空了宁荣两府。

  尤氏道:“我在这儿盯着就好了,你随着大爷南下。”

  其实她原是想过去的,但也不知该以什么理由南下,难道亡夫的周年祭?

  嗯,这……

  秦可卿拉过尤三姐的素手,眉眼含笑,宽慰道:“好了,现在谁不知道你是尤三奶奶的名头儿,名分早就定了,完礼早一些晚一些也没什么的。”

  尤三姐艳冶脸蛋儿上蒙起一层幽幽之色,道:“我猜大爷是觉得纳着一个人没意思的。”

  秦可卿:“……”

  所以呢?你还想怎样?

  尤三姐将一双莹润美眸投向尤二姐脸上,目光犹如看珍宝一般。

  “三妹看我做什么?”尤二姐被打量的有些不自在,语气娇羞说道。

  尤三姐似开玩笑地说道:“要不等大爷这趟回来,二姐姐随我一同让大爷纳了吧。”

  她觉得定然是这样,大爷才将纳妾一事一拖再拖,唯有她与二姐姐妹上阵,才能让大爷起心动念。

  其实,自从与大爷痴缠好几次以后,她对这纳妾婚礼也没有太大的在意,正如秦姐姐说,现在府中谁人不知她是卫国公的侍妾?

  尤氏玉容微变,柳眉不由挑了挑,晶莹玉容上见着嗔恼之色,说道:“三妹,浑说什么呢。”

  帮着张罗妾室是当家太太的事儿,哪能是一个妾室能够操办的大事儿?

  尤二姐温柔静美的玉颊已是彤红如霞,或许被戳中了心事,羞恼说道:“三妹!”

  “我这怎么能说是浑说?二姐年岁可不小了,按说早就该许人了,也不能总是眼巴巴等着不是。”尤三姐拉过尤二姐的胳膊,轻笑了下说道。

  那张华家的婚事早就退了,不就是等着珩大爷的吗?

  只是二姐的性子文静、柔顺,爱慕藏于心,却难开口罢了。

  秦可卿眸光柔波盈盈地看向尤二姐,柔声说道:“二姐如果不嫌弃的话,与三姐做做伴也是好的,我这边儿都是同意的。”

  眼前的尤氏姐妹出身低微,但偏偏颜色艳丽,用来做她的帮手最是合适不过。

  尤二姐闻言,只觉娇躯发软,红晕浮在脸蛋儿上,一跺脚说道:“不和你们说了。”

  说着,娇羞难抑,拔腿就走。

  待尤二姐离去,秦可卿微微抚着隆起的小腹,感慨道:“等夫君回来以后,孩子应该是出生了吧。”

  尤氏看向神色幽怨丽人,宽慰说道:“你安心养胎,别的不用想这么多的,他那个时候怎么也该回来了。”

  秦可卿“嗯”地一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其他。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正在一方铺就着软褥的罗汉床上靠着闭目假寐,身后的鸳鸯帮着贾母捏着肩头。

  “这次怎么没有跟着珩哥儿一同去江南?”贾母温声说道。

  鸳鸯笑道:“这不是留下来伺候老太太。”

  “难得你这般有孝心。”贾母面上见着繁盛笑意,说道:“你和珩哥儿在一块儿这么久了,他没给你说什么时候纳着过门?”

  鸳鸯手下微顿,捏了捏肩头,柔声道:“大爷说让我多伺候老太太两年也没什么的。”

  贾母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能一直伺候着。”

  这丫头得她的心,现在想想,当初给珩哥儿多少有些草率了。

  “老太太,纵是我嫁给大爷,也是要要过来服侍老太太的。”鸳鸯柔声道。

  贾母正要说话,就在这时,林之孝家的说道:“老太太,宝二爷来了。”

  说话的功夫,只见一个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大红箭袖的少年,步入厅堂之中,面如银盆,目似朗星。

  宝玉行了一礼,说道:“孙儿见过老祖宗。”

  贾母起得身来,目光慈和地看向宝玉,笑道:“宝玉,你回来了,快让我看看。”

  宝玉就近而坐,说道:“今日老祖宗这边儿怎么这么安静?不见凤嫂子和几位妹妹?”

  虽然一众姊妹都去了大观园,但有时候贾母会组织金钗在荣庆堂中玩闹,下了学堂的宝玉也能见到一众金钗。

  这已是宝玉暗淡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靓丽色彩,但却仍要为人剥夺。

  这是何等的迫害?

  贾母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你珩大哥去了江南,你凤嫂子还有林妹妹、薛妹妹都去了。”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