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935章

作者:八月飞鹰

  “那方妖魔之世,给我的感觉……很怪异,妖龙帝君、百目大圣和大灭菩萨这三位,都很怪异。”

  许元贞闻言则淡淡地说道:“你的感觉没错,我在那边有同感,不过始终未曾与他们当面接触过,所以现在还有很多谜团,晚些时候肯定要再过去看看。”

  三人谈话之际,雷俊的大弟子卓抱节,自人间而来,向雷俊禀报事情:

  “师父,弟子此前在那方战乱人间拜访真武观同道时,后汉王朝的汉王殿下,专程来找弟子。”

  小熊解释道:“他应该是想要求见师父,但又怕冒昧,所以先来找弟子。”

  雷俊:“何事?”

  卓抱节:“汉王殿下有心令后汉王朝迁都南下,迁往原先南吴都城建邺。”

  在五代十国人间,后汉已经有气吞万里之势,继北梁、南楚之后,南吴也已经落入后汉掌控。

  整个五代十国人间最重要的中原腹地以及大江南北要冲,都落入后汉掌控,一统气象渐成。

  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却动了迁都的念头,事情出乎后汉内外不少人的预料。

  但了解如今各方人间形势的人,稍微一想,便大约能明白周朴的心思。

  他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人间合流做准备。

  一旦人间合流,几方人间将直接络合重叠在一起,然后整个天地世界再一并进行扩展。

  以长安为例,届时今汉人间大汉皇朝帝都长安城,将直接同大唐皇朝旧都长安重合。

  于如今的后汉王朝而言,王都位于中州之地,虽然没有同大唐皇朝帝京洛阳直接重合,但彼此距离太近,是真正的互为卧榻之侧。

  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向南迁都,主动退让了一步。

  乍一看,失了气势,甚至可能影响山河龙脉国运之气的凝聚。

  而眼下唐皇张晚彤并不在人间,何时重返此番大千世界,尚是未知之数。

  但因为唐皇张晚彤和龙虎山天师府的缘故,大唐皇朝在当前各方人间中,情况始终有些特殊。

  纵使张晚彤不在,人们也都猜度龙虎山天师府的态度。

  再加上张晚彤作为儒圣,随时可能重返这方大千世界,故而各方人间的皇朝帝室,都对大唐深感忌惮。

  “你怎么看?”雷俊目视自己的徒弟。

  卓抱节答道:“禀师父,弟子以为,汉王殿下虽然主动退了一步,但反而更流露出称雄之心,不会向大唐皇朝低头。”

  避开中州之地,不与大唐直接争锋,不赌龙虎山天师府的态度和唐皇张晚彤还会否回归。

  但退守南方建邺,显然是有心背靠南方,为自身先站稳一片立足之地,再徐徐图之。

  对于唐皇张晚彤近年来的执政态度,周朴显然也有所耳闻。

  对龙虎山天师府的态度,他同样有一些了解。

  如果一切当真不变化,那他们未必在意人间合流之后,大唐皇朝是否一统天下。

  而如果唐皇张晚彤本身无意,则张唐皇室其后并无杰出后辈。

  这人间逐鹿定鼎的最终结果,周朴仍有争取机会。

  除了张晚彤这个太过破格的存在外,余者虽然还有汉皇项昇这样的竞争对手,但周朴并不介意。

  至于宋皇、南北两晋帝皇则更不必说。

  明廷帝室现在更是自身难保。

  只是,除了打江山之外,还关系坐江山的种种。

  那时,龙虎山天师府同张晚彤的态度,或许便至关重要了。

  先前大明皇朝尤其是前任明皇韩致宁的做派和遭遇,给了其他人不少启示,帮助他们了解龙虎山雷天师的态度。

  “除了后汉迁都一事外,弟子最近有耳闻,那方人间,南越国和后蜀国,都秘密派出代表,前往大唐人间,求见唐廷帝室重臣。”卓抱节补充说道。

  “类似事,人间自决即可,我辈无需插手。”雷俊平静说道。

  卓抱节应道:“是,师父,弟子明白了。”

  …………………………

  后汉王周朴拜访天师府高功长老卓抱节的同时,南越国的代表,正抵达大唐人间的大唐帝京洛阳。

  南越此前在五代十国人间,得灵山巫门扶持,多少积累下一些香火情。

  灵山巫门当前低调,甚至不回灵山,自巫王皇甫琦以降,众多大巫平日里也大多留居大矩,并不外出。

  这趟南越世子张梦晨花费不少功夫,终于请得灵山大巫代为引荐,出使大唐皇朝。

  大唐方面倒也没有怠慢,给出的规格不低。

  禹州大长公主张婉莹和淮西王张智聪两位宗室重要人物,一同负责接待张梦晨。

  接风之后,安排对方住下,张智聪返回见张婉莹:“姑母,姑丈。”

  禹州大长公主张婉莹和其丈夫上官哲一同等候:“人已经安置好了?”

  张智聪:“是。”

  上官哲:“说起来,倒也有一番渊源,可惜,未必是好事啊。”

  张梦晨乃五代十国人间南越一国的世子。

  在那方人间,五代十国之前的朝代,称之为大越。

  其宗室,便是姓张。

  其中一支旁系,经过多年辗转后,最终重新起势,在灵山巫门扶持下,建起南越。

  张越宗室和大唐人间这边的张唐宗室,追根溯源,可称一族。

  虽然位于不同的人间,有不同的历史脉络,但张氏一族都成功问鼎天下。

  唐廷帝室内部了解五代十国人间那边的情况后,谈及此事,都常感到世事难料,造化弄人。

  是以如今接待南越来的张梦晨,大唐上下态度颇好。

  但态度好归态度好,具体到接下来的事情上怎么处理,却需要仔细斟酌。

  张梦晨的来意并不难猜,他本人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人间合流在即,南越想要臣服大唐。

  在那方人间,后汉鲸吞天下之势已成。

  南越如果不想玉石俱焚,那就只能俯首称臣了。

  既然都是称臣,那何苦臣服于后汉这样的对手?

  南越朝堂上很快便有声音,不如索性联系大唐皇朝,人间合流顺势张氏归于一宗。

  要说人间合流之后,哪方皇朝最有真正一统人间的气象,那毫无疑问还是大唐皇朝。

  不谈其他,唐皇张晚彤一个人的存在就全足够了。

  届时,自然容不得后汉和周朴嚣张。

  这个声音一出来,声量迅速变大,附和者众。

  作为南越世子,张梦晨虽然心情复杂,但同其父南越国主交流后,还是第一时间赶来大唐皇朝。

  张婉莹、张智聪、上官哲三人面面相觑,对此态度却难称热切。

  有些情况,外来的张梦晨不了解,但他们三人再清楚不过。

  自家那位陛下,对于朝政国事,民间疾苦或许还有心过问。

  但对张唐皇室能否千秋万代,她怕是一点都不关心。

  大唐的国运龙脉之气,现在甚至都是散的,还于山河而并非加持在唐皇张晚彤身上。

  少数知情人甚至知道,原先的太子张徽其实还在世,张晚彤不在期间甚至是他经常留在大唐人间照看。

  但他也无心走向台前,甚至退得比张晚彤还要更干脆。

  这种情况下,大唐皇朝本身虽然一副蒸蒸向上的景象,但对张唐皇族来讲,则有些……空心大佬官的意思。

  偏偏自张晚彤、张徽之后近百年来的张唐皇族中,没有极为亮眼的杰出子弟涌现。

  要说文武高手,倒也不缺乏。

  淮西王张智聪就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但相较于当前大唐人间整体而言,张徽之后的张唐子弟就显得不够出挑。

  好在朝廷还有上官云博、楚羽、萧雪廷、沈去病等顶尖高手存在,所以大唐皇朝整体实力仍强。

  可站在当前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眼看人间合流将至,周朴、项昇等高手全都摩拳擦掌,张婉莹、张智聪等人再看自家这边当甩手掌柜的张晚彤、张徽,心中便不禁感到迷惘。

  “那方人间,后汉当前什么态度?”张婉莹问道。

  张智聪:“听说暂时停下来了,没有继续向南越、南汉、后蜀用兵。”

  张婉莹沉吟:“陛下当前未归,我等不要冒然做决定。”

  张智聪轻轻颔首。

  上官哲则轻声说道:“确实不冒然决定为上策,龙虎山天师府那边是何态度,尚不分明。”

  张婉莹、张智聪皆颔首。

  龙虎山天师府祖庭在大唐,一直以来也同大唐皇朝同进退不假。

  但唐皇张晚彤本人对江山皇位态度不积极的情况下,龙虎山天师府会是怎么态度就难讲了。

  他们本身干涉人间事不多,近年来更多作为道门领袖出现。

  但真武观同后汉王朝一路,令其他人不得不多加几分小心。

  不过后汉王朝接下来确实放缓了自身继续征讨四方的步伐。

  内部迁都之事,正式被提上日程。

  如此,自然又是引发一番风波。

  后汉在这方人间大势已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他们当前一举一动,不只引得南越、南汉、后蜀这些本土王朝关注,更引得其他人间的皇朝与王朝关注。

  尤其是迁都地址建邺一出,最受震动的地方其实是……两晋人间的南晋王朝。

  南晋都城,正是在建邺。

  于是旁的地方不说,南晋蜀山派立刻被朝廷来使磨破门槛。

  甚至连北晋王朝都对此极为关注。

  归藏中,刚刚从两晋人间回来的楚昆感慨:“人间合流,影响方方面面啊。”

  雷俊:“正因如此,更需未雨绸缪。”

  许元贞则冲楚昆问道:“你这趟过去,可有收获?”

  楚昆:“收获有限,勉强做些参考吧。”

  他这趟前往两晋人间,便是去了南晋王朝疆域,去往苏州。

  因为先前娑婆、须弥佛门之争,再到后来连山事变,世族不断被内外打压。

  那方人间的苏州楚族也流散开来。

  有些人去往连山,有些人留在人间,渐渐开始分流。

  曾经五姓七望之一的苏州楚族,在两晋人间也开始没落。

  楚昆这趟过去,则是为了进一步查访北辰先生郑白榆的相关事。

  对方曾经便是在汉末入赘苏州楚族,其后慢慢发迹。

  楚昆之所以对这方面如此上心,原因也在于眼下正位于归藏的时之渊。

  在发现自身更可能与时之渊有关而非大矩后,楚昆不得不转而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他?

  这相关联系,如何建立起来的?

  此前种种迹象表明,曾经的北辰先生,如今的幽帝,对时之渊的了解,甚至还在天宫旧属领袖高天随之上。

  虽然不明就里,但楚昆很难不联想对方和自己还有苏州楚族都有关系。

  故而为了验证其中存在的可能性,楚昆近两年将各方人间的苏州楚族故地已经可能有关系的地方一一走访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