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934章

作者:八月飞鹰

  在他传度入府前一年的一月十五,龙虎山天师府正好举行过一次授箓大典。

  故而按照规俗,封霆传度入府后,下次授箓大典在五年之后。

  而他传度入府当年便成功筑基臻至二重天修为,并且像当初的韩筱菲一样,有望快速冲级三重天法坛境界。

  对于他们这样入门时间不巧,同时又天纵之才的年轻弟子,府里往往会选择特事特办。

  不过这个也要看弟子本人的意思。

  如韩筱菲当初就像早年唐晓棠一样开了“小灶”。

  而程绒绒则选择静心等候,与其他弟子一同如期参加下次授箓。

  封霆对此已经有了主意:“师父,弟子想要跟其他同门一道参加授箓大典。”

  换了从前,他会斟酌考虑表达自己的意见。

  眼下面对大多数人,其实仍是如此。

  不过面对雷俊,少年不说畅所欲言,但说话少了很多顾虑:

  “弟子以为,法坛三层圆满再参加授箓也挺好的,如果再多出来的时间,弟子可以多揣摩一些基础灵符。”

  从身家安全角度来讲,自然是尽快提升修为境界最为紧迫。

  不过,渐渐适应在龙虎山天师府的生活后,封霆在这方面倒是没那么迫切了。

  虽然,迄今为止都是听别人传颂,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貌似……

  自家师父,在这世间,不说傲视群雄,也至少是最强的少数几人之一?

  封霆自问老老实实待在龙虎山修行,应该不会有谁难为自己……吧?

  “嗯,授箓的事,你自己拿主意便好。”雷俊淡然道。

  他接下来考较徒弟功课。

  封霆在这方面自是无碍。

  末了,雷俊考较封霆一道特殊的灵符。

  “选修元磁符,感觉如何?”雷俊问道。

  封霆答道:“禀师父颇多妙用,不瞒您说,弟子正在犹豫,将来第三本命符术是选这元磁符还是乘风符。”

  一如既往,雷俊秉承自恩师元墨白的优良传统,这一脉传人,素来重视肉身命功。

  从卓抱节到韩筱菲,再到如今的封霆,本命第一符术,选择的都是神打符。

  而封霆为了便于开发自身紫府仙体和紫府仙雷,故而本命第二术选择了轰雷符。

  他虽然已经开始接触师父雷俊的五雷符,但在本命第三符术的选择上,另有想法。

  出于安全考虑,他原本看重乘风符。

  这方面封霆思路本就偏向师父雷俊而非大师伯王归元,故而选乘风而非金关。

  不过元磁符的出现,令他心猿意马。

  这道灵符,名义上是雷天师得蜀山长老陈东楼的元磁御剑术后,改良为灵符法箓,最后在龙虎山天师府内部,形成一条新路线。

  自用于上三天修士的两仪天元法箓,到中三天修士修习的两仪元磁法咒,再到下三天弟子可修习的基础灵符元磁符,一应俱全。

  严格来说,当前元磁符一系还不算主流,但并非不吸引人,而是大家心理上接受,需要个过程。

  名义上讲,这虽然出自雷天师之手,但毕竟来自另一派修士,而非纯正的龙虎山嫡传。

  雷俊本人对此倒是不介意,也不做特别推荐和安排,一切顺其自然。

  随着时间推移和了解增多,对这一脉传承感兴趣的龙虎山弟子也在逐渐增多。

  积极分子里首先便有雷俊自己的亲传弟子,封霆。

  在确认师父并不介意元磁符一系流传后,他立刻积极起来。

  一方面,雷法和元磁配合,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他很喜欢和向往雷俊描述中的元磁飞剑。

  能相隔老远,不用自己露面就把敌人做掉,这样的斗法方式,甚合小封道长的心意。

  于是在乘风符和元磁符之间,他陷入幸福的烦恼。

  这时,忽然有厉啸声自远方传来。

  封霆目光一凝,但心神沉稳,转头向时之渊方向望去。

  方才的厉啸声,对他来说,曾经无比熟悉,如今恍如隔世。

  那是来自大妖,来自强悍妖魔的声音。

  曾几何时,他的父母亲人,熟悉的父老乡亲,都因为大妖而蚕惨死。

  每每听到类似声音,封霆都无比恐惧,却连背对逃离都不敢。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朝另一个方向逃去,是否面临更凶恶的妖魔,更凄惨的下场。

  直到他亲眼目睹大量妖魔被许元贞诛除,直到他被许元贞带回这边的大千世界,直到他入了龙虎山门墙下,午夜梦回间,仍长长惊醒。

  随着在府中学道,渐渐凝神养气,往日种种,方才淡去,令封霆可以平静对待。

  到此刻,虽然再听见那恐怖的厉啸声,但他仍能保持心境平稳。

  封霆知道,这其实跟师父雷俊等人就在一旁有关。

  否则,光凭那厉啸声,或许就能将修为境界尚浅的他,当场震死,神魂破碎。

  在封霆身旁,雷俊、王归元这时也望向时之渊。

  远方许元贞则在继续揣摩自身修道法门,连头都没抬。

  类似妖魔怪物,她在对面大千世界早杀过不少。

  这趟过来这个,没有推开仙门,但修为不浅。

  只是对如今的雷俊、许元贞等人来说,来者不足为奇。

  雷俊、王归元关注那妖魔,则是因为对方一些特质。

  就见那妖魔身躯巨大,通体青黑,仿佛一个人四肢着地趴伏,但没有头颅。

  其背部则整体裂开如血盆大口,獠牙雪白,厉啸声和茫茫黑气不断从中喷出,妖气恶氛四溢。

  同样修持妖气恶氛的鲲鹏妖圣、幽罗山君、覆海蛟王、海王菊、雪山暴猿、北海鲸王等大妖,虽然同样冷酷嗜杀,但相较而言仍有理智可言,能与人交流。

  而眼前妖魔怪物,嗜血之余极为狂乱,像是已经失去语言能力。

  可是……

  雷俊、王归元视线同时集中到那妖魔趴伏在地的手臂上。

  其手腕处,有一串漆黑的念珠。

  念珠当前流露出的也完全是妖气恶氛。

  但其制式,却是标准的佛门法器。

  王归元不用细看都能分辨出,那曾经是就是一件佛宝,只是后来被妖气恶氛侵染,所以才变成邪厉之物。

  而这念珠的主人,这头嗜血妖魔,曾经也当是一位佛门中人,且是佛法修为造诣不低的一位佛门高僧。

  雷俊上下打量几眼,伸出手掌,凌空一按。

  那妖魔血盆大口发出咆哮,四肢一弹,身形移动飞快,眼看就要在原地消失。

  但下个瞬间,它仍被固定在那里,然后被黑气、白气交织的太极图裹住,仿佛昆虫入松香琥珀。

  “佛门高僧灵台失守入魔所致,乃是那方大千世界的整体环境造成。”

  雷俊看向许元贞:“和大师姐你之前在那边遇到的一样?”

  许元贞:“外形多种多样,根底一致。”

  王归元默默双掌合十。

  就许元贞先前游历那方妖魔乱世,发现那边还有少数佛门正宗弟子存在。

  只是道消魔长,如今迎来末法时代的佛门弟子在那边非常弱势,举步维艰。

  有人秉持心境,坚持不屈。

  但也有滑入深渊者。

  在那方大千世界这不是秘密,很多妖魔的来源,正着落在这里。

  而其中最著名者,也是修为最高深者,正是最初起源,也是一切终点。

  其名为千眼千手大尊。

  昔年大尊千眼闭目十有其九,千手折断十有其九,最后得百目百手指天画地,称绝人界。

  然其身化树,百手化作枝干扭曲四方,遮天蔽日,枝干上有百目,后世称之为百目妖树,又称百目大圣。

第505章蒸蒸日上龙虎山

  “大空寺一脉在此之前虽然已经存在,但未能成气候。”

  许元贞随口说道:“大灭菩萨差不多是同百目妖树一同现世。”

  也正因为如此,方才为那方佛法大昌的大千世界,带来末法时代。

  只是,看似百目妖树和大灭菩萨有共同的敌人,但他们彼此之间,同样是势不两立的死敌。

  自存世以来,双方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没有和平共处的时候。

  例如当下,那方妖魔之世的人界与地界,便在百目妖树和大灭菩萨各自统御下,进行妖与魔之间的惨烈大战。

  历史上,他们双方就算有短暂停战时光,也不是因为他们关系缓和,而是忌惮占据天界的另一方妖魔霸主妖龙帝君的存在。

  三方之间,经常打打和和,针锋相对。

  “当地流传有多种说法,彼此不一,但综合来看,妖龙帝君的出现,比大灭菩萨和百目妖树要晚一些。”许元贞言道。

  同时,也更突兀。

  大灭菩萨之前,魔佛一脉传承虽然没能成大气候,但在那方大千世界已经流传一段时间。

  百目妖树更是源于佛门自身的千手千眼大尊。

  双方根底虽然颇多隐秘,但总体来历清晰。

  而如今雄踞天界的妖龙帝君,则更加神秘,仿佛凭空现世,并且一经现世,便已经是顶尖强者,最后更堪与大灭菩萨、百目妖树并称于世。

  便是在那方世界,也少有人或妖魔,知晓妖龙帝君具体来历。

  “所以……就像眼下高天君和唐皇陛下、昆吾赵道友他们那样?”雷俊:“外来户?”

  许元贞:“我觉得就是如此。”

  她目光中流露出饶有兴趣的神采:“不,应该说,便是人界、地界那两位,我也怀疑并非全然起于自身,而是同样受外来影响。”

  雷俊微微颔首:“同感,不过眼下线索太少,尚不宜过早定论,以免先入为主。”

  王归元面现沉思之色,双掌合十,默诵经文。

  半晌后,他方长叹一声:“地藏菩萨慈悲,然而世间多苦啊。”

  许元贞从那方妖魔之世传回的消息中,最引王归元关注的其实不是大灭菩萨和百目妖树,而是在那方世界本土,已经少有流传,渐渐近于神话故事的传闻。

  在那方大千世界未曾化作当前这方末日恶土之前,作为佛门大兴之世,那里曾经有地藏菩萨渡世。

  虽然地藏菩萨长居地界,但他的存在,直接促成那方世界佛门大兴。

  但传闻中,地藏菩萨不知因何原因,在那方大千世界消失,之后一直不再现身。

  此后漫长悠悠岁月虽然佛门仍然昌盛,但隐患渐渐开始滋生,大空寺一脉与各路妖魔相继出现。

  直到最终大灭菩萨和百目妖树现世,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急转直下。

  “师兄是猜测,地藏菩萨在那时,来了这方九天十地大千世界,来了无间?”雷俊问道。

  王归元:“如你所言,当前尚无法定论,此前有关菩萨和无间,在咱们这边的大千世界,同样近乎神话传奇,事实真相如何,待有朝一日我重见无间后方有答案,但是……我跟你有相同怀疑。”

  雷俊沉吟:“那地藏菩萨离开咱们这边的无间后,看样子也没有返回那方妖魔之世,却不知最后去往何方?”

  没有把握的事,王归元一般不会轻易开口,但这时他语气有些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