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047章

作者:八月飞鹰

  岁月悠悠。

  以他们的年龄来说,未来还有很长,只要不早夭,人生的精彩不过才刚刚开个头而已。

  只要安不铮根底能尽快赶上池海峰,那么几百年乃至千年之后再回头看,如今差距也不过尔尔。

  可是,万一呢?

  如果安不铮命歹,那接下来岁月悠悠,时间越久,双方差距反而可能越大。

  这一点,眼看着雷掌教、唐真君、许真君他们崛起的章太冈、谢一楹等人对此最有体会。

  天师亲传,往往不止天师本人看重,天师府上下亦关注栽培,故而多数时候新任天师都是自天师亲传中诞生。

  漫长历史上自然有旁落的先例。

  只是雷掌教超然世外,可以久观三界沧海桑田变迁。

  便是卓天师,只要能够成功推开仙门,寿数同样将大幅延长,即便卸任天师,同样可以继续关注龙虎山天师府。

  他们会否介意天师之位旁落嫡传之外?

  安不铮自己又会怎么看待此事?

  蜀山派众人交换目光,皆思绪万千,但最终无人开口,只默默赶路回山。

  地界中,池海峰送了蜀山派众人离开,于是返回幽都。

  半路上,正好碰见送谯洋、胡恒源、田橙等人离开的安不铮也一并返回。

  “安师兄。”池海峰招呼一声。

  安不铮迎上前:“回来了?”

  二人同行,池海峰随手比划:“英雄所见略同,蜀山派章掌门他们也是子母式飞剑的构想。”

  安不铮问道:“那你那口四方子母剑就留下了?”

  池海峰:“那是,他们自家肯定能琢磨出来了,我现在就先不献丑了,等蜀山派各位同道也拿出式样了,届时再切磋不迟。”

  这些年来,各大派交流颇多。

  蜀山派众人若是没有思路,池海峰自是会跟他们交流一下,对方亦不会介意,类似事早有先例。

  说话间,不见池海峰如何动作,便有一口飞剑悬于他身前,剑刃相较寻常飞剑宽了许多,也厚重许多。

  剑成子母形,内外嵌套。

  这一剑飞出去,半空中外层剑刃就会裂开,一分为四,接着同余下的内层剑刃一起分散坠地,各自内蕴雷火,再一同爆开,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攻击覆盖范围和更强大的杀伤力。

  故名四方子母元磁飞剑。

  当然,这还是他们天师府元磁飞剑的路数。

  不只分裂的外层剑刃,内层余下的飞剑,也同样没有回收的打算。

  池海峰自己用不上,中下层修为的天师府弟子用来其实也有待考量。

  其一,这比寻常的雷火元磁飞剑成本高许多,未必值当。

  其二,他们天师府修士元磁飞剑太过迅猛,子母式飞剑容易中途就自行解体,反而更影响命中目标。

  不是每个人都有池海峰那么精细的控制力。

  除非技术难关和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否则得不偿失,因此对天师府一脉元磁飞剑来说有些鸡肋。

  但却适合蜀山派修士。

  只是要改变一些思路。

  对蜀山修士来说,类似子母剑的构想,更近似于给自己操控的本命飞剑上,再外套一层剑刃。

  亦或者说,令飞剑携带可拆卸分离飞出的额外剑刃。

  而这些额外剑刃,才会更进一步内蕴雷火,进而爆碎。

  类似法器、法宝在蜀山派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当前重点则是进一步结合元磁御剑术带来的更快速更突然且远程的打击能力。

  池海峰的四方子母元磁飞剑,已经完成相当多的技术细节。

  晚些时候,他有心同蜀山派众人再做更多交流讨论。

  二人回到幽都,向卓抱节复命。

  卓抱节看着面前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安不铮成年后身量颇高,如玉树临风,仙风道骨。

  池海峰成年后身量虽也抽高,但比安不铮矮了大半个头,中等身材,有些其貌不扬。

  相较于他本人少年时灵动无比的双目,此刻卓抱节与之对视,只见其双瞳看上去也无甚神采,已现返璞归真之象。

  如今在九天十地大千世界已经闻名遐迩甚至名动儒林大千世界的龙虎山后起之秀池海峰,外观上平平无奇。

  但落在卓抱节等高境界修士眼中,对方仿佛同天地自然世间万象隐隐归一,不分彼此。

  “师父。”

  “掌门师伯。”

  二人上前同卓抱节见礼。

  卓抱节微微颔首,当先对池海峰吩咐道:“此间事渐渐告一段落,你有心前往儒林大千世界游历,可自行择时出发,为求完全,临行前去见楚师叔一趟。”

  池海峰笑道:“是,掌门师伯!”

  他神情颇为期待,摩拳擦掌,转而看向一旁安不铮。

  安不铮:“我这趟就不去了,接下来用心静修一段时间,你这趟过时之渊,多加小心。”

  池海峰:“那我这趟就先过去踩踩点。”

  再聊过几句,他先告辞离开。

  安不铮留下,听候其师父卓抱节吩咐。

  卓抱节随口说道:“欲速则不达。”

  安不铮果然也明白相关道理:“师父请放心,弟子无意立刻便去尝试八重天到九重天的天堑劫难,先静修一段时间,然后再闭关。”

  卓抱节微微颔首:“这便好。”

  安不铮微微沉吟,心思酝酿,似在思考接下来如何开口。

  卓抱节见状,目光微微动了动,但没有出声,静心等待。

  “师父,弟子当前心思都在修行上,希望能早日突破至九重天境界,为本派再添一位大乘高真……”安不铮斟酌着开口。

  卓抱节看得出自家弟子似是做出某种决定。

  但安不铮接下来的话,还是出乎卓抱节预料:

  “……登临大乘,修为稳固后,弟子有心出山,寻福地洞天,开山立派,为符箓派和天师府再立一脉别传宗支,开枝散叶。”

  最初的惊讶平复之后,卓抱节反而笑起来,上下打量自己的弟子:

  “这是跑为师面前以退为进逼宫来了,还是说这么轻易就认输了?”

  安不铮心绪亦安然,在卓抱节面前说话也相对随意:

  “师父您和师祖他老人家都知道的,弟子不是输不起的人,虽说后天资质可能还有变数可言,但终究八字还没一撇,何况弟子并非只是资质、境界输给池师弟。”

第550章延续龙虎山的气数(二合一章节)

  “输了一时,不意味着输了一世。”

  卓抱节同自家亲传弟子面前同样随意,说话老实不客气:“不过截止目前,确实是输了。”

  他自是清楚安不铮言外之意。

  理论上,一派之掌未必一定是同辈中最优秀之人亦或者最强者,尤其是上下传承有序,宗门底蕴深厚,上有众多师长可以主持稳定局面的情况下。

  所谓选贤选能,除了考虑掌门修为实力之外,亦需考虑其他方面是否合适。

  这当中除了心性之外还包括不限于宗门治政、内外人望乃至于教导培养下一代的能力。

  只有相对极端的情况下,急需顶尖高手撑起门户凝聚人心,才会只看修士修为实力,余者暂时搁置。

  例如第三十五任天师唐晓棠当初接位,便是这般特殊情况。

  即便如此,唐晓棠接掌天师府门户前后,也有寻回天师剑以及驱逐涤荡李氏这样的大功,内外并不缺乏功绩人望。

  其人接位后,亦非独断专行者,不介意一众高功长老从旁辅助。

  昔日唐天师台面下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公开场合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

  她任期内,更是功勋卓著,是以天师府内外如今提起,亦大多敬服。

  相对平稳的局面下,不以修为实力为唯一参考标准,综合各方面考量最终定下人选,历史上也不是没有翻车的时候。

  天师府自家如何且先不谈,隔壁蜀山派昔年便有傅东森和陈东楼的先例。

  自然,有掌教天君雷俊在世,不论池海峰还是安不铮未来接掌天师府门户,龙虎山天师府都能保持兴盛。

  安不铮之所以有今日之言,并不仅仅是因为池海峰先自己成就九重天大乘之境。

  而是因为,对方在根骨悟性资质超过他,修为提升速度快过他的同时,其他方面对龙虎山天师府贡献也更大。

  这些年来,安不铮同样自师门领受不少职司历练,并且都完成得极为出色。

  但安不铮自己最清楚不过,他主要心思,始终都放在认真专心修行,努力提升境界实力这方面。

  类似事情,不论天师卓抱节还是府里其他人,都不反对,并且乐见其成。

  安排给安不铮的职司差遣,也更多是为了他有所历练,益于修行,免得与世隔绝闭门造车。

  但池海峰同样如此。

  甚至,相较于安不铮,他更加乐衷相关事。

  世间万物、万象、万法,池海峰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乐衷和他人交流、往来。

  近些年来,不论是道法符箓改良完善、推陈出新,亦或者各种法器、丹药炼制,他都有涉猎。

  随着时间推移,他在天师府内外声望皆水涨船高。

  虽然为人处世不及安不铮沉稳,但如他这般外放积极的态度,同样凝聚大量人心,更为龙虎山立下众多功绩。

  虽然从无人宣之于口,但在不少人眼中,当前已经是这样的一番态势:

  池海峰不止资质、修为胜出,便是对宗门的贡献和府内外人望,也愈发无可挑剔。

  安不铮同样深孚众望,但这当中,除了他性情更加沉稳的印象之外,有多少占比是因为他乃天师真传,掌教嫡传?

  没有人主动提。

  但安不铮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尤其是,他已经投入主要精力在提升修为境界上,才能勉强跟得上池海峰脚步,可双方差距终于渐渐不可抑止越来越大的如今。

  修行起步阶段,优先专注于境界提升,待境界高了之后再做拓展,并不稀奇。

  安不铮的师伯祖唐晓棠、二师叔韩筱菲都是这样的路数。

  可是,池海峰不是。

  他自少时其便涉猎广泛。

  但并没有专门因此放缓自己修为境界的提升速度。

  “池师弟仿佛驾舟顺水而行,注意力不在操舟上,而是对周边山川风光流连忘返,只是舟行水上,仍然迅疾。”

  安不铮自嘲地笑笑:“弟子则是那个忽略不少沿途风光,奋力划船追赶他,但渐渐追不上的人。”

  卓抱节:“嗯,你也意识到了,有个不用刻意模仿,但比你更像你师祖的同龄人。”

  安不铮被自家师父拿黑历史打趣地哭笑不得:“师父,您就饶了弟子吧,弟子早就知错了。”

  卓抱节点头:“为师自然知道,你这些年做得没什么不好……”

  他平静目视自己的弟子:“既如此,不必给自己那么多压力。”

  安不铮:“是,弟子如今也已经明白这个道理。”

  卓抱节微笑:“不知有多少人看你,便如同你看池师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