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44章

作者:羽卿书

  明明只是一个动力研究所,罗冲却拿他们当二机部来用,这些研究员们的压力是大了点,但是这条工业之路一旦开头,就不可能再有回头的路了。

  而且罗冲的生命也不允许他有丝毫的懈怠,虽然他现在虚岁才十八岁,但谁能保证罗冲就不会暴毙呢,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那么差!

  所以罗冲一直都在把一天当成两天用,恨不得趁着自己状态最好,精力充沛的好年纪,多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东西。

  “我知道他们的任务很重,但是没办法啊,咱们现在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总不能半途而废吧,不是我说,你去问问那些研究员,你们他们自己愿意停下来吗?又不是我逼着他们干的。”罗冲也忍不住吐槽起来。

  大力也很是无奈的点头承认,没错,罗冲可没有压迫那些研究员,全都是他们自觉加班干活的,大力拦都拦不住。

  眼看着轧钢机弄出来了,一根根的钢轨快速生产着,火车的模型实验也做完了,真车也正在制作当中,马上就能铺成铁路,让他们的火车跑起来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们停下?!

  你觉得那些研究员自己能同意?!

  现在那些研究员们全都处在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一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累,只想着能够让他们的火车早日在钢轨上奔跑起来。

  为了爵位和赏赐当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心中的一股信念,一种身为开拓者的自豪在里面。

  只要他们把这件事做成了,将来后人会如何传说他们?

  这绝对是名垂千古的好机会。

  既得了名声,又赚到了地位和财富,有这样的好事谁会拒绝?

  罗冲顿了下继续说道,“你这个新钢郡的郡守,一不让你管种地,二不让你管养殖,只让你负责协调管理矿工和炼钢厂,还有目前新建的这些工厂的生产规划和工人,你就不能想办法给他们增加一点福利什么的?

  比如什么工种,每个季度发多少绿豆,发多少白糖,马上夏天就到了,炼钢厂那么热,如何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工作积极性?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给他们安排点福利吧。

  我看那个鼓风机就不错,回来不光要用来给高炉鼓风,还要给车间安装排风换气扇,用来给车间降温。

  对了,你在夏天之前,再给工人们建一座用于午休用的宿舍,风扇什么的一定要装,库存的冰块随你们调用,解暑的绿豆汤让他们随便喝,你这个郡守就是新钢郡的大管家,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工人。

  看到这数万吨的钢铁了没有,这就是我们汉部落的基石,而这些工人就是我们的宝贝,一定要给我照顾好他们。

  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你还有什么补充的,需要盖房子,需要粮食和糖,打个报告上来,我给你批。”

  大力再次无奈的点头,算是把这事应了下来,不过他还是说道,“可是,就算给他们安排福利,他们也是累啊,我看倒不如给他们增加一点人手。”

  “嗯,增加人手是可以的,要不然我从综合研究所那边调点人过来吧,那边的机械组也很有实力的,虽然双方已经完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让他们一起工作一阵子,也许都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点东西,也算是学术上的交流了。

  另外化学组也可以调过来一些人,关于水泥的配方,还需要很多的化学实验分析才行。

  实在不行,我回去再从各地的学校里挑选一些人出来,虽然当不上大用,但是给他们打打杂还是没问题的。”罗冲略微思忖了一下,才做出决定道。

  “那就好那就好,现在这边实在是缺人,我看综合研究所那边的人应该不差,他们过年时拿出来的那个台秤和机械钟都挺不错的,看着就很厉害的样子。”大力听到罗冲要将一所的机械组调过来,十分开心的说道。

  其实确实和罗冲说的差不多,一所的机械组和动力研究所虽然同是研究机械的,但其实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玩的精密仪器制造,另一个玩的大型动力生产设备。

  一所那边是冲着相机快门和袖珍怀表这个方向努力的,而二所这里的研究项目,随便拉出来一个零件动不动就几吨重,这就是双方现在的区别,无所谓孰强孰弱,对于汉部落来说,都同等重要。

  现在把两拨人调到一起工作,说不定能撞出点火花呢,互相学习吸收一下对方的经验,然后再弄出点其他的好东西?

  罗冲对此表示非常期待。

  汉阳八郡这里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正在井然有序的转动着,另一边,年初乘船南下的一千户移民,也终于抵达了拓海郡的码头,他们距离自己后半生的目的地如今只剩下最后一站了,跨过海峡,这些人就能立刻安顿下来。

  十艘大帆船停在了拓海郡的码头边,引起了两岸百姓的关注,因为汉部落虽然时常有船只往来南北两地,但是像这样一次十条三桅帆船的大型船队却很少见。

  这些移民需要在这里暂时休整一番,然后再和其他需要补充到琼州岛的物资一起,从拓海郡再次出发前往琼州岛。

  毕竟在船上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连续一个半月下来,整个人都要馊了,在即将抵达目的地之前,洗个澡换身衣服,重新打扮一下肯定是要的吧。

  大树早在几天之前便得到了船队的联系,早就做好了接待这数千移民的准备,另外随船一块过来的,还有很多套摄影器材和摄影师,用来负责在这边制作身份证,以及培训操作员等等,同样的设备和人员,还有一套是给琼州岛准备的,等移民抵达那边之后,当地的百姓也要接受同样的身份证制度。

  “好了,大家都上甲板了,咱们的目的地快到了,大家都带好自己换洗的衣物,咱们去岸上休整几天,大家洗洗澡,洗洗衣服,再吃几顿好的,等休整好了,咱们就渡海去。”

  船上的移民们听到船长的通知,也连忙拿起自己的贴身行李走上甲板,入眼的景色立刻一变,和汉阳八郡的青山绿水不同,拓海郡这个海滨城市则是一派碧海蓝天的景象,站在甲板上便可闻到咸湿的海风,这是他们从来没有闻到过的气味。

第899章 琼州岛的接收准备

  移民们排着队从船上下来,四处打量着这个同样属于汉部落的海滨城市,咸咸的海风吹拂着岸边的稻田,掀起阵阵绿色的稻浪。

  有提前准备在这里的拓海郡小吏负责接待和引导他们,由于人数太多,拓海郡这里并没有准备马车,只是带着移民们步行向城池里走。

  他们都已经在船舱里憋屈了一个半月了,这时候能够走走路也是身心舒畅的。

  拓海郡这里给他们准备了所有的驿馆和学校用于临时居住,为此还特意给学生们放假了几天,不然这将近四千人的移民,他们还真没那么多的地方安置。

  没多久,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便来到了临时住处,大家分批到驿馆里去洗澡,学校里也准备了大量的盥洗用具供移民们自己清洗衣物,原本的学校广场被临时弄成了晾衣场,几千件衣服全都挂在这里晾晒,从教学楼上看过去甚是壮观。

  没过多久,大树组织的移民聚餐也准备好了,学校的课桌拼到一起排成了长长的餐桌,两边放上条凳,简单但也很实惠,一盆盆的饭食直接被摆到了桌子上,让移民们口水直流。

  倒不是他们没吃过好东西,毕竟是在家里过了正旦才来的,但是在船上的这一个多月,因为船上燃料有限,做饭也不方便,每天的伙食都极为简单,现在碰到了那么丰盛的食物,当然忍不住就想多吃一点了。

  学校这边招待移民的时候,大树也在跟琼州岛的薛青窑联系,询问他们移民的具体安排,自己这边要怎么配合,还有各种牲畜物资等等。

  其实汉部落早在过年之前就开始向这里调动牲畜了,只是一直都寄养在拓海郡这里,大树的压力也很大,他希望能早点把这些东西弄到琼州岛去,省的自己看了心烦,反正最后也不是自己这个郡的。

  薛青窑得知移民抵达拓海郡后,也连忙询问下面各郡的准备进度,最基础的安置房准备好了没有,都有哪些地方已经做好了接收移民的准备。

  他这么问,问的不只是当地给移民建的安置房的情况,还有当地百姓对待汉部落的态度,是像上河村那样十分期待移民的到来,还是别的村比较排斥汉部落的移民。

  说起这一点,关于当地百姓的民心方面,铁砧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他本来就在琼州岛生活了好几年,十分熟悉当地的情况,长期的卧底工作又让他十分擅长揣摩人心,所以当起这个郡守来倒也游刃有余。

  而其他地方就没那么顺利了,那些由驻军司马暂代郡守的区域,他们的执政方式就粗糙了一些,上面交代什么,他们只管照办,但是对于人心的把控,是肯定不如铁砧那么细腻的。

  好在基本的安置工作各地都进行的不错。

  完成最好的就是铁砧的新化郡,他这里的人口和田地虽然是整个琼州岛最多的,但管理的也是最好的。

  另外就是朝阳郡这里的情况也不错,朝阳郡只有当地的一个渔部落是大族,也就是现在的余氏族。

  余氏族从早先就和兽牙带领的使团有着不错的关系,后来更是提前投靠了汉部落,所以对于移民一事,那边基本不用操心,那边早就是汉部落的人了。

  崖山郡自然不用多讲,这里原本就是使团的驻地,是使团耕耘最深的一个地区,当地对汉部落的态度比较友好,再加上现在又是刺史府所在,有薛青窑的直接监控,所以目前的情况也不错。

  最麻烦的还要数架海郡,那边虽然是筑平担任郡守,不过他只是挂名,在加上当地本来就是鑫部落的老巢,这里鑫统领留下的影响极深,就算是到了现在,架海郡的行政管理也一直处于军方的高压控制之下。

  不过移民什么的也不是问题,这里的百姓对于汉部落一直处于惧怕的状态,根本不敢反驳当地官府做出的任何决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只不过想要让他们彻底认同汉部落,就需要时间和更加温和的执政方式来抚平汉部落带给他们的创伤了。

  当初汉部落在这里砍人砍了个爽,确实威慑了当地的百姓,但是好像威慑过头了,这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薛青窑甚至在想着,要不要等新化郡的情况稳定之后,明年给首领提提意见,看看能不能把铁砧调换到架海郡去干两年,这家伙执政的本事还有他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就连薛青窑自己都是比不了的,别看他是琼州刺史,但论地方官执政这一块,他对铁砧十分佩服,可能这就是天赋吧。

  由于拓海郡的运输条件有限,以及各地的准备工作不同,最后薛青窑决定先调六百户过来,先把这部分人放到朝阳、崖山、新化三郡,等架海郡那边的情况再稳定一点了,然后再把剩下的人送过去。

  观海郡人口不多,还是半山地,咸丰郡主要以晒盐为主,架海郡又要采矿冶金,反正那边的耕地面积也不是很多,晚一点倒也没什么关系。

  另外就是薛青窑想等着罗冲派来的那四个郡守到了之后,接替了驻军司马的执政工作,然后再好好整治一下,最好在他们上任之前,先组织起来去新化郡跟铁砧学学经验。

  大树收到了薛青窑的回信之后,也立刻准备了起来,让人拿来移民的档案,挑选合适的技能作为首批登陆琼州岛的移民。

  先期都是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的移民为主,现在是大命元年的二月中旬,等他们在这里休息三天,再坐一个星期的船到琼州,最后抵达他们的新家,等他们完全安置下来,也就到二月底了。

  这个时候正好开始让移民带领当地村民改造水田,然后等到三月份玉米收割了之后,就可以立刻改种水稻。

  拓海郡的学校中,第一批被选入移民名单的人也都收到了通知,他们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害怕当地的条件恶劣,毕竟是移民吗,如果条件好的话,还移民过去干什么,另外他们又比较期待,憧憬着以后的生活,部落为了让他们移民,给了那么多的补贴和福利,相信只要经营的好,将来的日子一定过的不会差。

第900章 移民登陆琼州岛

  三天之后,第一批移民已经准备完毕,他们只是在拓海郡休整了一下,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便被安排登船前往琼州岛。

  虽然这次前往琼州岛的只有六百户,但是船队却比之前来时的规模还要大,除了这些移民之外,还有大量的牲畜将会随着他们一起前往琼州岛,到时候就可以将这些牲畜分配给当地的百姓了。

  六艘三桅帆船和十多艘双桅的帆船,共同组成庞大的船队开向琼州岛。

  浏阳河尽头的出海口处,一些移民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前方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甚是震撼。

  有船上操帆的水手闲来无事给他们介绍道,“你们之前在拓海郡闻到咸味的海风便是从这里刮过去的,看见船下这蓝色的海水没有,嘿,这些水可和浏阳河不一样,这里的水都是咸的,别看这里水多,却不能拿来喝,所以咱们船上的人想喝水,只能喝船上自带的饮水。”

  “啊?咸的?真的假的?那这大海有多大?这要都是咸的,里面得放多少咸盐啊!”移民中一个叫任左的半大孩子惊讶的问道。

  “这就不懂了吧,这里面的盐可不是放进去的,而是与生俱来的,首领说过,大海里的盐是天生地长的,这就是一座无边无际的宝矿,光是从海水里炼盐便能赚许多的钱。

  对了,你们以前在汉阳郡那边的时候,吃的都是那边的石盐吧,往后可就不同喽,这里的拓海郡,还有对面的汤部落,以及咱们要去的琼州岛,这些地方吃的都是海盐,琼州岛的咸丰郡就是个产盐的地方,专门晒制海盐。”水手吹嘘着自己的见闻,顺便也给移民们科普了一下附近的情况。

  “那我们要去的那个琼州岛大不大,上面有喝的水吗?”叫任左的少年继续追问道。

  “大当然大,那里有六个郡呢,上面自然也有喝的水,琼州岛上面有一条大河,叫清水河,平时上面也会有行船。”

  “那就行了呗,只要有喝的水,有地种,到哪都一样过活,反正都是咱们汉部落的地方。”少年毫不担心的说道。

  “嘿,你这小子,倒是想得开,不过你们这些移民也不差,到了地方就是二级的爵位,还有那么多首领给的赏赐,光是那照片就是不少钱吧,这我倒是羡慕你们,我们这些常年跑船的,还没机会拍上一张照片哩,等我休沐回了家,定要带着媳妇和孩子到咱这船上照几张,咱跑船的就这点好处,上船不用花钱,还有薪俸拿。”

  那水手倒是健谈,喋喋不休的和船上的移民聊着天。

  就像他说的,跑船的水手确实不错,薪俸待遇高,还能时常吃上美味的海鲜,这些都是跑船的福利,但是水手这个职业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一年回不了家几次,而且还非常的寂寞,要是赶上运人的时候,还能和船客聊聊天,要是运货,天天就那些和自己一样的水手,时间久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因此这家伙才逮着移民说个没完。

  过了一会儿,似乎是发现了鱼群,同来的一艘双桅帆船从船艉下了拖网,然后张满风帆奋力向前,快速超越了整支船队,船后的拖网也越绷越紧。

  任左好奇的跑到船边张望了一会儿,然后跟那个水手问道,“他们那是在做什么?为什么突然跑那么快,是不跟咱们一起走了吗?”

  “不是,那是在捕鱼呢,看到船后面挂的绳子了没有,那绳子下面有张兜网,网上坠了陶垂,可以把网坠到水下,然后将下面的鱼都网进去。

  等着吧,你们这顿有口福了,晌午让你们吃肉吃到饱。”

  水手果然说的没错,那艘双桅帆船就是在捕鱼,而且这一网下去就收获了不少。

  浏阳河的出海口这里是个大渔场,奔腾而下的浏阳河给这片海域带来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从而吸引来了数不清的海洋生物,这里的鱼类种类繁多,肉质鲜美,但是基本没有遭受过捕捞,海里的鱼群极多,随便下一网就能带来价值不菲的渔获。

  只是目前汉部落的渔业不是很发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再加上海鲜不好运输,所以目前只能在沿海地区少量的销售,产生的经济价值并不怎么高。

  到了中午吃饭时,这些移民真的是享受了一把吃肉吃到饱的感觉,各种鲜美的海鱼,龙虾,海蟹,甚至还有鱿鱼,大海龟,这些东西无论是简单的清蒸,还是放点盐清炖,都可以将海鲜自身的美味衬托出来,根本无需什么特殊的佐料烹饪,哪怕只是放在炭火上炙烤一下,便能让人交口称赞。

  那个叫任左的少年直接吃了个爽,人虽然不大,却独自吃了一条烤鱼,还有三只大龙虾,撑的直摸着肚子打饱嗝,最后还感叹道。

  “这大海还真是好啊,我以前在田里的水渠摸过虾,水渠里的大青虾就是到了秋天也就能长到手指那么大,这大海里的虾没想到居然能长的跟猫一样,还带着两个大夹子,长的甚是威武,身上披着盔甲,虾肉也那么好吃。”

  “嘿,以后你们吃的机会就多了,要是分到了朝阳郡,那边的百姓就有专门捕鱼的渔民,他们不善耕种,日子过得也不富余,每日只能靠吃这海鲜度日,不过绝对能吃到饱。”水手吐槽着介绍起当地的情况说道。

  “那他们真是不知足,天天有这么好吃的肥鱼和大虾,还要米饭作甚。”

  叫任左的少年忍不住吐槽起来,不过吐槽完没过三天,他就决定收回自己的话了。

  天天吃海鲜就不想米饭了?

  那肯定是没吃过海鲜的人才会这么说。

  反正任左是吃了三天的海鲜之后,异常的怀念米饭和馒头的味道……

  船队经过一个星期的航行,终于是抵达了他们的终点,琼州岛崖山郡清水河入海口处的码头。

  移民们将在这里下船,然后重新分组,这一次的分组,便是直接划分各自所属的郡还有村,按照什伍制度编队,乘坐单桅的小船前往他们最终目的地。

  刺史府负责了移民的临时招待,这里没有宽敞的学校给他们居住,只有临时搭建的帐篷,仅此一点便能说明此地的落后,毕竟才是汉部落刚刚接收的地方。

  崖山、朝阳、新化三郡的郡守纷纷派遣小吏前来接人,每人负责一个村庄的移民事务,在正式抵达村庄之前,这些负责领人的小吏也要提前告知一下他们当地的情况,便于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

  待移民们全部下船之后,各郡领人的小吏们也找到了他们负责的几户移民,然后开始给他们交代情况。

  “汉阳郡丹山县的胡杉在你们这个帐篷吗?”身穿皂衣官服的小吏来到其中一个帐篷门前,手中拿着一份名单询问道。

  “在,在,我就是胡杉。”帐篷里,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连忙答应着。

  “我是负责领你们去移民点的新化郡吏员,你们可以叫我的名字田桥,现在我再念一下其他几户的户主,喊到谁就答应一声,到时候你们会被分到一起的。”名叫田桥的小吏点了点头,随后对帐篷里的其他人说道。

  “是。”众人齐声应道。

  “胡杉,元化,鲁建安,闻寿,谢里,任踪……”

  田桥念着手中的一份名单,开始点名,被叫到的户主们也连忙答应,除了这个帐篷之外,还有其余的几家在周围的两个帐篷,也被胡杉他们找了过来。

  这十户人家凑到一起之后,负责领他们安置的田桥再次说道。

  “我是负责你们安置工作的新化郡吏员,我叫田桥,你们这十户人家,暂时由我负责,今后你们十户人家将会被分到一个村子,正好凑一个什,现在你们就可以互相熟悉一下了,以后半辈子就都是邻居了,大家好好相处。

  虽然你们都来自汉阳八郡的各个郡县,但是咱们到了这里那就是老乡了对不对,以后或许当地人帮不了你们的事情,大家就要靠互相帮忙了,这个邻里关系属实是要搞好的。

  你们也坐了几天的船了,大家先在这里休息休息,聊聊天,沟通下感情,我现在去给你们安排饭食,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要去的村子的情况,还有部落交给你们的任务。

  大家不要紧张,其实你们挺幸运的,你们要去的那个村子,是个大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上千号人丁,那个村子的人对咱们汉部落的态度很好,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移民也很期盼,你们的房子目前也已经修好了,都是新建的砖房,全都按照二级爵位的规格来建,到了地方就可以直接入住,缺什么部落都给你们安排,这给你们建房子的时候,当地人可是没少出力,到时候你们都要感谢人家。

  不过你们也不用刻意的讨好人家,咱们就正常交往就行,那个村子我常去,他们挺好相处的,更具体的事情,等吃饭的时候我再给大家介绍,好了,你们先休息着吧,我去给你们安排饭食去。”

第901章 多才多艺的移民

  田桥将十户人家点齐,又交代了两句,便直接离开了,只剩下留在原地的十户人家,共三十来人聚在这里,互相大眼瞪小眼,从今往后,他们的后半生便是一个什的邻居了。

  刚才被点到名字的胡杉率先站了出来,他冲着众人拱了拱手,开口自我介绍道,“我是胡杉,家中一妻一子,没什么多大的本事,就会一手庄稼活儿,以后劳烦各位近邻多多关照。”

  “俺叫鲁建安,卫山郡来的,老婆一个,儿女一双,会点木匠活,大家以后有需要尽管来寻俺便是。”又一个人紧跟着介绍了自家的情况。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