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24章

作者:羽卿书

  想了想这几年加入汉部落的大型部落,罗冲又想起一人,这人就是詹荧的娘家,曾经的粘部落,那个给汉部落带来了糯米的部落。

  粘部落的原首领詹茂,这三年来加入汉部落之后也融入的比较快,毕竟有詹荧这层关系在那里摆着,他们不思进取都不行,因为詹荧会时不时的催他们。

  只不过因为粘部落曾经拿詹荧做活人祭祀的事,把詹荧扔到了河里献给河神,惹得罗冲不喜,所以一直都没给粘部落什么重用的机会,到现在这个詹氏族也就平平淡淡的样子,要不是詹荧成了首领夫人,估计他们氏族也早就泯然众人了吧。

  不够看在这几年他们还算努力的份上,再加上罗冲现在真的缺人,倒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至于他们能不能把握好这个机会,那就要看他们懂不懂事,有没有进取心了。

  最后一个名额,罗冲翻了翻汉部落现有的郡县长官花名册,决定把这个郡守的位置安排给荆云。

  此人乃是现任东薪郡郡守荆严的同族兄弟,从荆严当了郡守之后,就开始有意的挑选族中精英培养,这个荆云便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之前一直跟在荆严的身边做小吏。

  年初时,罗冲布置任务,让荆严在东薪郡扩充两个新县,于是乎东薪郡便有了平窑县和大场县,荆严便举荐了这个荆云做了其中大场县的县令。

  现在一年下来了,因为荆云之前就在他兄长身边做小吏,有一定的行政经验,所以这个县令干的还不错,人也比较可靠,是个可以提拔的人选。

  这样一来,琼州六郡的初步人选就凑齐了。

  分别是牛尾、铁砧、筑长老、詹茂、姜宣、荆云,这六个人各有各的特点,整体上来说,全都有做郡守的资质,现在琼州政局初定,上面有老练的刺史指挥和监督,下面有勤政的小吏辅佐,这六个人中虽然有好几个都是没有执政经验的,但也可堪用,任职是没问题的,至于以后,就看他们好不好好学了。

  机会罗冲给了,能不能抓住,掌握好,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打定主意之后,罗冲召来了目前正给自己当亲卫的去病,让他去跑这一趟,传令牛尾、詹茂、姜宣、荆云四人,收拾东西,准备上任,并且可以带着家属,毕竟那么远的地方,总不能长期两地分居。

  剩下的筑长老和铁砧,这俩人本来就在琼州岛,因此也就没必要回来了,只不过罗冲为了照顾铁砧,专门把他的家人也给一起送了过去。

  几人立刻接到命令后,立刻来给罗冲述职,然后拿新的任命书,以及官府印绶,再各自回家收拾行李和家眷,随后前往浏阳郡集合,准备乘坐运送物资的船一起南下琼州岛。

  就在罗冲忙着安排琼州岛的官员任免时,汉部落这边的两个研究所也同时爆出了好消息,让刚刚得到捷报的罗冲再次兴奋了起来。

  湖心岛的综合研究所,光学小组的组长鳌飞送来了好消息,这个家伙已经按照罗冲的提示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500倍,已经具备了初中上学时用的那种光学显微镜同等的水平,毕竟开始就是按照那个样子设计的。

  鳌飞还专门做了实验,这个家伙按照罗冲曾经提到过的建议,拍摄了一组显微镜下的霉菌,当然了,都是黑白照片,不过即便如此,那也是物理学上的极大进步,最起码汉部落在物理学上的光学研究方面,确实走到了前面。

  另一边新钢郡的动力研究所也同时传来了好消息,虽然蒸汽机车他们还没造出来,但是却把所需的工具弄出来了,也就是罗冲当时建议他们制作的空气压缩机,以及各种气动工具。

  有了这一套设备,就算没有电动机,汉部落一样可以使用风锤,风钻,风批,风锯,以及气动拉铆机,气动热铆锤这些东西了。

  气动工具的出现,代表了汉部落的工具走向了自动化的时代,这是个伟大的进步。

  虽然说这套设备能够使用和活动的范围还很小,但用在工厂流水线的固定工位上还是非常合适的。

  如果非要外出野外环境使用的话,那就只能拉个大车了,用车带着空气压缩机,还有蒸汽机和燃料,毕竟汉部落现在的空气压缩机都是用蒸汽机作为原动力带动运行的,所以如果非要换地方的话,走到哪都要拖上一台蒸汽机才行。

  面对这样的情况,罗冲也没什么办法,再说了,现在也不是追求小型化方便的时候,先解决了有无问题,然后再谈精益求精,这才是搞研发的真正套路。

第850章 带照片的身份证

  翌日下午。

  牛尾、姜宣、詹茂三人一起来汉阳城找罗冲报道,罗冲也只是对他们略微嘱咐一番,发放了官服印绶便让三人各自离去了。

  至于那个荆云,这家伙现在东薪郡,离汉阳城有点远,所以就不专门过来了,到时候等南下的船队走到东薪郡码头时再把他接上就好。

  安排这三人去上任后,罗冲又立刻启程赶往了湖心岛的综合研究所,这次过去一是为了亲自检验显微镜的效果,二是准备让研究所弄点新东西出来。

  花了一天的时间抵达研究所后,罗冲终于见到了那台刚刚制作出来的显微镜。

  鳌飞亲自将罗冲领到实验室后,才开始介绍这台光学仪器。

  “首领,这就是我按照您的要求制作的光学显微镜,它通体使用青铜打造,最下面的镜座,中间是载物台,侧面是显微镜悬臂,悬臂上面才安装镜筒。

  按照首领的要求,我在最下面的镜座这里安装了一个角度可调的小镜子,也就是反光镜,然后载物台的中间位置还有一个焦距不大的聚光镜,用于收束反光镜反射上来的光,然后把光投射到载玻片上。

  首领你看这里,这个载物台上还有两个钢制的压片夹,是用来固定载玻片的。

  还有这个和镜座一体的悬臂,悬臂上有个旋钮,通过旋转旋钮就可以粗略的调整镜筒的高度,从而实现变焦,然后还有另一个变焦方式。

  首领你看,虽然这个目镜是固定的,但是下面的物镜却可以更换,我给这台显微镜配了六个不同倍数的物镜,专门放在一个小木盒里,如果需要换物镜的话,直接用手拧下来就行,然后再换一个上去。

  而且这每个物镜的侧面还有拇指旋钮,通过这个小旋扭还可以调整透镜在物镜镜筒内的上下高度,从而实现整体焦距的微调。”

  “嗯,看起来还不错,就是不知道用着怎么样!”罗冲满意的点着头说道。

  讲道理,这台显微镜的样式就是罗冲根据初中生物课上见过的显微镜造型设计的,基本功能和造型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镜筒本身的结构不太一样了。

  前世见过的显微镜物镜部分,都是通过一个转盘随时更换物镜的,但是鳌飞做出来的这个却需要额外安装物镜,虽然效果都差不多,但使用起来肯定更麻烦一点。

  “首领,您要不要试用一下,然后给提点意见?”鳌飞看着罗冲好像还算满意,于是就大着胆子邀请罗冲试用。

  “可以,你之前都试着用这台显微镜观察什么了?”罗冲点了点头,随口问了一句。

  “呃,我就拍过一张青毛的照片,就是那个米饭,剩了很久之后,上面长的那种青毛,用肉眼看起来平平的,没想到放大一千六百倍后,居然像是花生一样,看起来就像互相缠绕的根须上结了很多的小球。

  我还用它看过手指,原本光滑的皮肤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时候,就会看到很多沟壑,其实就是指纹。

  ……”

  鳌飞口若悬河的说了一大堆,看来他在罗冲抵达之前这段时间,确实用显微镜观察过很多东西,毕竟是搞科研的嘛,这群人可以说是汉部落好奇心最重的一批人了,现在有了一个可以观察新世界的窗口,当然好奇的什么都想看看。

  “那你看到活物了吗?”罗冲好奇的问道,这小子看了那么多东西,难道就没有看到会动的细菌或者细胞?

  “这个,没有……”鳌飞老实的回答道。

  “那好吧,实验的事一会儿再说,我们先说说其他的,我想让你制作一台专用的肖像相机,要超小型的,我想在咱们普及带肖像的身份证。”罗冲暂时把显微镜的事情放到一边,对鳌飞提意说道。

  “带肖像的身份证?每个人都要做吗?”鳌飞立刻就来了兴趣,这要是能成,那以后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发明了摄影术?这是最好的宣传啊!

  “也不是所有人都做,只给成年人做,因为小孩子长的比较快,一年一个样,就算拍了照片也没什么参考价值,成年人基本上样貌就固定了,但最起码也要十年重新拍一次,老人的话就可以二十年拍一次,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了。

  给身份证加照片,其实就是用来辨认身份用的,以防有人冒用别人的身份证件骗取部落的各种福利,或者做别的违法犯罪活动,懂了吧?”罗冲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身份证加照片的用途。

  “原来如此,那首领打算用什么材质制作身份证呢,咱们现在的摄影术可以使用相纸,难道用相纸制作?这样成本确实便宜一些。”鳌飞想了想说道。

  “不,纸的容易仿造,而且耐久度太低,根本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得损坏,那十年二十年什么的就没有意义了,而且容易被人仿制,虽说现在摄影技术还没普及开,但以后如果开始出售民用照相机,那普通人仿制的可能性就大了。”罗冲直接否决了使用纸基身份证的提意。

  纸基身份证其实可以的,最主要的就是成本低,但现在汉部落没有塑料,自然也就没有塑封技术,这样一来保存方面就成了问题,所以纸基身份证的方案就被罗冲直接淘汰了。

  “那首领的意思是说,用金属的,还是像最开始的银版湿法摄影术那样?”鳌飞试探性的问道。

  “没错,我想用铜片制作身份证,做成卡片那么大,然后在铜片的右上角的位置镀银,镀出一个小长方形的银层,然后使用银版湿法摄影的技术拍照,直接把照片显像到镀银的小长方形里,其他空白的位置用钢印砸出名字,户籍等信息。

  我大概计算过成本,不算摄影器材什么的,光是身份证的基材,最多也超不过五文钱,也就一顿饭的价格,一小块镀银用的银子就更少了,估计一枚银元的银子就能镀出来几百张这样的身份证,这个价格所有的百姓都能负担的起,就算不让百姓花钱,由部落来出这笔钱,我们也能负担的起。

  我想过了,每人从成年开始强制制作身份证,第一次制作免费,这个成本由部落出,以后再制作就由百姓自己出钱,毕竟成年之后的十年时间,也早就结婚生子了,这点开销对百姓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也就一顿饭的花费。”罗冲将自己早就有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没什么问题,银版摄影都是咱们已经淘汰的技术了,现在不过是重新捡起来而已,不过就是照相机要重新设计一下,主要是照片比较小,另外就是照片在底板的角上,位置比较偏,要重新设计一下镜头的进光路线。”听完罗冲的想法之后,鳌飞已经迅速的在脑中从技术角度分析了起来。

  “是的,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我准备在这里待几天,你要在一个星期内将东西弄出来,我这几天就来研究研究你弄的这台显微镜。”罗冲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好的,没问题,首领放心吧,用不了一个星期,我两天就能弄出来。”鳌飞立刻大包大揽的说道。

  “好,那我们先去办公室吧,我先把铜版身份证的尺寸和照片位置给你画下来,然后你再根据底片的大小和照片的位置设计相机。”

  罗冲说着话就领着鳌飞去了综合研究所的办公室,然后拿铅笔在纸上绘图。

  铜版身份证的尺寸和现代的第二代身份证一样大,也就是一张银行卡的大小,右侧是镀银的大头照区域,左侧的信息也和二代身份证差不多,从上到下分别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改成了籍贯,民族改成了爵位,身份证号也同样保留,反面的签发机关和有效期限。

  这样的身份证要比之前的竹简‘户籍册’好的多,毕竟竹简只能记录文字,而且受限于篇幅大小,能记录的东西也十分有限,再有就是基本没什么防伪功能,就算有人想要自己私造也没办法,官方自己都没什么辨别能力。

  将身份证的样式和大小绘制标记清楚,鳌飞很快就找人去制作样品了。

  他先按照同样的尺寸弄了一张木片,然后在照片的位置挖空,镶嵌进去一块和照片同尺寸的毛玻璃,用于照相机的光学实验,然后又做了弄了一些相纸裁成和身份证同等大小,准备用于后续的其他实验,接着就开始在纸上绘图构思起照相机的结构了。

  至于身份证的实际样品,鳌飞则是交给了研究所的其他小组去做,之前他们刚开始搞银版湿法摄影的时候,用的就是铜片做底片,然后全幅镀银,最后用药剂进行光敏处理进行拍摄的。

  现在这个其实和那时候差不多,用的还是铜版,只不过把全幅镀银改成了局部镀银而已,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综合研究所这边也有金属机械组的,而且他们这边还有一台金属碾板机,只不过是手摇动力的,效率虽然不高,但用来制作铜版没什么问题,当机械组的人员拿到身份证所需的尺寸之后,很快就开始试制了起来。

  两个小组分头行动,鳌飞带领光学组当天就完成了图上设计环节,然后开始联系材料组收集所需的各种材料,准备第二天开始制作样机。

  机械组的则是按照罗冲要求的尺寸试制铜版,并且制作了几组不同的厚度,然后让罗冲亲自挑选。

  罗冲将几组大小一样,厚度不同的铜质卡片进行了对比,最后选择了一毫米厚度的。

  一毫米厚度的卡片要比银行卡略厚一点,但为了更长时间的耐久度,以及抗弯性,制作成一毫米的显然更加合适,而且成本也不高,这样的一张铜卡,光算重量的话,还没五文钱的硬币克数多。

  最后的字体冲压方面,罗冲直接让人用那一套原始版本的金属活字模具重新用钢材浇筑了一套,选用的是最小字号,也就是每个字长宽五毫米的大小。

  再配合一台手动冲压机,将卡片放在预制槽内固定,然后在上面的冲压模板中换上对应的精钢活字,使用手动按压的方法,就可以在身份证上压出想要的文字了。

  机械组当天就弄出了这一套手动冲压设备,以及上百张空白铜卡,至于精钢材质的活字,这个倒是需要等到明天再干,因为活字的模具一直保存在汉阳城那边,需要从那边送过来,而罗冲来的时候又恰好忘了拿。

  次日一早,鳌飞开始拿着图纸找木工组的师傅打造照相机,机械组的也开始用模具浇铸精钢材质的活字。

  按照罗冲的要求,精钢活字的常用字最少要浇铸两套,这是为那些名字使用ABB结构的人准备的,就像千牛卫的指挥使柴多多,这个多多就是同时出现的同一个字,如果只浇铸一套的话,碰到这样的名字显然没法解决问题,所以多备几个常用的只是基础操作。

  第二天白天,鳌飞和木工组就弄出了一台专用照相机,然后开始使用玻璃和相纸搞测试。

  机械组那边也浇铸好了足够的活字,然后开始给铜卡镀银。

  要说金属镀银方面,整个汉部落最熟悉此道的应该是去病,要知道之前就是去病在做显影实验的时候,意外弄出了化学镀银技术。

  这次去病作为罗冲的亲卫,同样来到了研究所,听说要给铜片镀银,这小子立刻就开始出谋划策。

  “我们这不是全幅镀银,所以要限制药剂的流动性,我建议直接在头像区以外的地方用明胶涂抹出一个方框,或者用别的材质也不是不可以,最主要的是弄个框框出来,而且这个框最好还不能和药剂反应。”

  其他小组的人见过去病,毕竟是之前研发摄影术的人,所以十分配合,当天晚餐之前就弄出来合格的镀银铜卡,那么接下来,只需要经过鳌飞的专用相机测试,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第851章 鳌飞有密集恐惧症!

  又过了一天,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所有的东西终于全部准备完成,鳌飞的照相机已经准备妥当,机械组的手动冲压设备也完成了准备,几百张完成冲压切割的铜卡已经有一百张完成了镀银和打磨工序。

  罗冲最后又简单的检查了一遍,便下令开始实验。

  拍摄身份证样板的模特罗冲直接指定了鳌飞,去病负责拍摄和冲洗底片,他干这个最有经验了,罗冲表示很放心。

  还是最初那间明亮的光学实验室内,鳌飞端坐在椅子上,窗户和门都已经敞开,用来增加室内光线,鳌飞靠内的那一侧,更是挂了一张银白色的铁皮用来补光,将他的整个上半身照的纤毫毕现。

  去病固定好了箱式照相机,先通过毛玻璃寻找合适的焦距,并调试底片的位置,还有取景,等全部对准之后,他才把毛玻璃抽出去,然后去旁边里屋的暗室内准备底片。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小子就赶紧捏着被药水湿润的底片跑了出来,快速的将底片插入照相机,然后抽出遮光板,再和鳌飞打了声招呼让他坐好看镜头,去病这才掀开镜头的盖子开始曝光。

  有了以前拍照片的经验,所以这次曝光的时间掌握的刚刚好,一共曝光了八秒钟的时间,也就是四息左右,去病便重新盖上了镜头,然后把底片的遮光板恢复原位,趁着底片上的药水还没有干,又一溜烟的跑回了暗室开始冲洗。

  银版湿法摄影技术就是这样,从准备底片到拍摄照片,再到冲洗照片,整个过程必须要在底板药水湿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因此速度要尽可能的快。

  鳌飞刚一拍完照片便跑到了暗室门口等待,这个时候去病正在洗照片,他还不能开门进去,否则就会对底片造成二次曝光,所以只好在门前焦急的走来走去。

  罗冲倒是比较淡定,大不了就是损失一张底片的事,这么点损失他完全承受的起,再说也不用他自己拍,首领的好处就是他只需要张张嘴命令一下就行。

  照片冲洗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去病在暗房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冲洗步骤,用十七号显影试剂浸泡着那张身份证底板,稍微晃动了一下,底板上立刻就出现了影响,并逐渐变的清晰起来。

  等显影过程结束后,再用竹镊子将底片夹出来,用清水进行冲洗,反复冲洗三次之后,去病就将底片拿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底片显影过程已经彻底结束,也就不需要再担心曝光的问题了。

  吱呀——暗房的木门被从里面打开,去病拿着那张身份证底片就走了出来,他还不等鳌飞询问,便率先对罗冲说道。

  “首领你看看怎么样,我觉得比较清晰,就是不知道这样的照片能保存多长时间,我怕它经不住磨损!”

  鳌飞跟在旁边也看了一眼,照片是没问题的,头像面貌五官清晰可见,不过这毕竟是刚洗出来的照片,能不清晰吗?

  “我看看。”

  罗冲说着话就将那张铜卡接了过来,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这张身份证照片的取景还是非常好的,基本和现代身份证照的一样,同样是大头照,整张照片从头发拍到锁骨位置,将脸部和脖子全部纳入了镜头,看起来非常清晰。

  不过就像去病说的那样,这样的效果能维持多久才是个大问题。

  罗冲看着照片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这样吧,你们再按照现在这样的效果拍十张出来,然后我们做一个磨损和光照的对比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

  “这个主意不错,还是实验来的稳妥!”鳌飞在一遍赞同的说道。

  因为他本来就是搞科研的,自然明白罗冲的那一套理论,要谨慎求证,如何求证?自然是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来求证了!

  两人很快就再次忙碌了起来,按照刚才的步骤又拍了九张一模一样的照片出来,然后罗冲随机扣下一张放在密封的木盒子中遮光绝氧进行保存,另外九张全部拿去实验。

  就听他吩咐道,“去病,你去叫几个亲卫来,让他们用麻布,棉布,丝绸,分别对照片进行擦拭,每个人都要记录擦拭的次数,使用这三种材料的人分成一组,在室内环境对照片进行摩擦实验;然后再找一组同样的,放在强光下面进行摩擦实验,最后一组的三种材质放在强光的条件下,用淡盐水浸湿布料进行摩擦实验,模拟晴天暴晒并且衣物被汗水浸湿的情况下的磨损程度。”

  “好的,没问题。”去病满口答应下来。

  “我去找几个电石灯,用来当作强光的光源。”鳌飞也在旁边自己找活干。

  罗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两人立刻就开始各自安排起来,然后开始了九张照片的对比磨损实验。

  讲道理,银版湿法摄影技术对于照片的保存应该是最强的,因为它不像罗冲弄出来的蛋白相纸,照片的影响只存在于纸基上面的那层卤化蛋白涂层上面,银版的照片,显现出来的影像,是直接渗入整个镀银层的,是银子发生的化学感光变化,改变了整个银层的结构。

  也就是说银版照片要比蛋白相纸照片更有深度一些,因此保存时长和耐磨损程度自然也就要比蛋白相纸高的多。

  罗冲看了一下他们的实验过程,便不再继续盯着了,谁知道这样的实验要磨到什么时候去?

  他趁着这个时间又去化学组的炸药作坊参观了下,看看那些刚从学校出来的研究员培训的怎么样。

  这个小小的炸药作坊现在压力挺大的,首先他们从事的就是高危险的工作,一个不规范或者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他们先要满足纯火器军队的弹药消耗,主要是底·火和双基发射药,这个只有研究所的实验室能小量制备,汉部落目前还不具备工业生产这些东西的能力。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