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事实也同样如此,当正午时分,旗杆的影子终于变成最短的时候,血屠终于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清泉谷的两个入口处,虎贲卫的炮营将这次出征带来的二十门野战炮拉了出来,一个谷口放了十门,一字排开摆在阵前,里面装好了实心铁弹之后,立刻就开始了一轮轮的齐射。
不过为了降低敌人的伤亡,好让汉军多抓一些俘虏充当劳动力,炮击时全部装填的最小的一倍装药,用的也是最普通的单发实心铁弹,这样的炮弹打在敌人纵深本来就没有几排的阵列上,实际上能起到的杀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不过杀不杀伤的并不重要,血屠表示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好打破敌人的士气和阵型而已。
轰轰轰的炮击声如雷鸣一般响彻山谷的两端,巨大的回声不停的在山谷中回荡,驻守在谷口的两个鑫部落兵团已经全傻了,他们表示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器,除了兵团里的那些草原人,鑫部落本土的氏族兵是真的没见过这样的武器。
呛人的浓烟伴随着耀眼的火光从那些银灰色的大铁管子中喷出,紧接着便是一个黑影呼啸着砸进鑫部落兵团的阵营当中,单薄到只有三四排的鑫部落守军直接被炮弹无情砸穿,中弹着当场四分五裂被炸上天。
几轮齐射过去,虽然人没有死多少,但那些倒霉死者的死状可是吓坏了所有人,谁见过本来还站在自己身边说话,好好的一个人,下一秒直接原地爆炸?
这样残酷而又让人心生畏惧的东西,容不得他们不害怕。
害怕了能怎么办,只能跑路呗,不管将来要逃到哪,总之要先跑路再说。
然而他们才刚刚开始溃逃,身后的汉部落大军就立刻吹着冲锋号,嗷嗷叫着向他们后面冲了过来。
汉部落实行的咬尾攻击,并且是在各个方面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鑫部落最后的两个正规军兵团,连二里地都没有跑出,便被汉部落的两股大军分别包围在了谷口通道处。
再经过一番类似于之前清青峡战斗中的劝降,最后通知铁砧挑着鑫统领的脑袋,并且拉着一众被俘获的长老们在那些兵团士兵的面前展示了一番后。
逃无可逃,生路断绝的两个鑫部落兵团才彻底放下了武器,表示接受了汉部落的招降。
经过一番和清青峡战役中一样的受降处理之后,所有鑫部落的抵抗力量宣告彻底瓦解,鑫部落也彻底终结,成为了历史。
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向罗冲汇报战况,血屠开始着手兵力布置,安排各个卫所到既定地点驻防,薛青窑也开始组织公审大会,并安排各个卫所的司马们开始着手竹岛六郡各地的政务工作,等他们拿到罗冲的回信以后,便可以公开处决那些竹岛的高层,然后按照罗冲的命令开始执行竹岛的新计划了。
第848章 竹岛变琼州?!
两天后……
汉部落的汉阳城中,罗冲在家里收到了竹岛前线的战报。
事实上他每天都能收到前线的战报,毕竟这是他特意交代的,因为没有亲临前线指挥,同时又想尽快得到前线的消息,所以罗冲曾经命令过血屠他们每天最少要汇报一次。
因此罗冲早在几天前就知道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这两天也在持续关注等待着最终的战况,不过根据前两天汇报的消息,汉鑫之间的决战,汉部落是占据了巨大优势的,所以罗冲并不是很担心。
其实他挂念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千万不能让鑫部落的高层漏网,否则就算战事结束,将来也要面对数不尽的麻烦,到时候光是平乱就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今天罗冲得到最终战况的捷报后,他终于放心了。
此次战役,鑫部落五个正规兵团,共计一万人全部被俘,只有少量人直接战死,咸丰郡、观海郡、架海郡、三地的民兵全部被策反,不对,这应该叫反正,另外民兵们的家属基本上也没有牺牲,就是粮食布匹之类的东西消耗了不少。
最最重要的鑫部落高层方面,鑫统领直接被斩杀,据说尸体已经被用石灰处理过,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其家属也全部落网。
鑫部落的长老们也全部被俘,家属基本全部落网,少量混在兵团里一起被俘的长老家属们,捷报上也说正在进行甄别。
最后就是血屠的布防计划,以及薛青窑的执政计划。
薛青窑还专门汇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米、豆、牲、三个长老主动想要投降的事情,三人均说自己有价值,愿意为首领驱使,筑长老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汉部落这边明确的知道他是亲汉派,属于原鑫部落高层中可以争取的人物。
薛青窑直接问罗冲怎么处理这些人,另外他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启用鑫部落的老人,有助于当地局势的快速稳定,然后询问罗冲的意见。
这一点倒是和罗冲不谋而合,罗冲是图谋了竹岛,但他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竹岛,一个发展的竹岛,而不是一个整天叛乱,民不聊生,反而需要从汉部落持续输血才能维持下去的竹岛,那样岂不是自己很亏?
罗冲表示自己绝对不能亏,要不然他成什么了。
“夫君,前线的战事不顺利吗?”小蝶挺着肚子来到罗冲的书房问道。
她和詹荧又怀孕了,两人均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如今已经开始显怀……
“咳,没有,前线的战事很顺利,战斗已经结束了,咱们汉部落大胜,那个鑫统领已经伏诛,其他的几个长老也全部被抓获,虎贲卫的军司马薛青窑问我接下来要怎么处理,我这正想着呢,没什么事,你不用担心。”
罗冲站起来,将小蝶扶到了一边的椅子上,一边摸着她的肚子一边说道。
“噢,打赢了就好,我们的伤亡大吗?”小蝶把手放在罗冲的手上,一起抚摸着肚子里还未成型的子嗣。
“我们怎么可能有伤亡,我花了那么多的钱粮,给他们打造最好的盔甲,就算把将士们摆在那里不动,鑫部落能奈我何?”
罗冲像是撸猫一样揉着小蝶的长发,这个老婆对汉部落的军力究竟有多么强大,显然心里没数。
“那我怎么看你没有很高兴的样子?”小蝶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汉部落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成功开辟了六个新郡,吸纳了超过十万的人口,罗冲不是应该很高兴吗,为啥他这么淡定……
“我没有不高兴啊,可是要我怎么高兴呢,难道还要仰天大笑,再跑到院子里蹦几圈吗?我都是当爹的人了,不能这样放肆了。
另外我有个想法,竹岛那边大战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我想亲自过去看看,但是我又担心你和詹荧,你们俩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我有点放心不下……”罗冲站在小蝶身后,把她搂在怀里说道。
“夫君若是想去便去吧,我和詹荧妹妹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说母亲大人也经常过来看我,咱们家还有那么多侍女可以照顾成儿和澜儿,夫君不必担心我们。”小蝶通情达理的劝说道。
罗冲还在轻轻的撸着小蝶的长发,他想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放弃了亲临竹岛的想法。
“不,还是算了,我不去了,我刚刚太心急了,忘了路程的问题,就算我今天立刻启程,乘坐最快的帆船前往,最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等我到竹岛的时候连春耕都错过了,我还过去干什么?
再说咱们这边的事情也不少,两个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也都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我要是走了,连个给他们把关指引方向的人都没有。
所以还是算了吧,我不去了,我就在汉阳八郡这里转转,离得近些,我也好看着你们两个。”
“那好吧,谢谢夫君的关心。”小蝶高兴的晃了晃脑袋,蹭着罗冲的手心。
他刚才确实着急了,总想着事必躬亲,却忘了这里不是他生活的前世,有各种高铁飞机,朝夕之间便可行万里之遥,而汉部落现在只有骑马或者乘船两种出行方式,他就算现在启程赶往竹岛,等到了地方,天气回暖,估计鑫统领的尸体都臭了,他还过去干什么?
没意思,还是留在家里远程指挥算了。
放弃了南下竹岛的计划,罗冲便开始书写回信,指导血屠和薛青窑接下来的工作。
首先便是行政划分的问题,竹岛六郡是已经定好了的,这个就不需要再更改了,但是竹岛这个泛称要更改一下,一是为了去除鑫部落对它的影响,二是为了让它更加汉化,符合汉部落的行政制度。
再加上竹岛距离汉部落现在的政治中心太远,不方便罗冲细致的管理,另外也是为了以后更加完善汉部落的行政制度,所以罗冲决定把州这个行政单位的概念提出来。
汉部落现有的行政划分,分别是郡(市)、县、乡(镇)、里(村),四级单位。
但现在汉部落的郡越来越多,直接由罗冲这个中央指挥管理,稍微有点麻烦,所以罗冲想在郡上面增加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也就是州,一个州可以统辖多个郡,具体情况参考地缘划分。
像是竹岛这样孤悬海外的岛屿,上面还有六个郡,就特别适合直接划分成一个行政州,罗冲将之定为‘琼州’。
抄袭,这是赤果果的抄袭……
但是没办法,罗冲就为了好记,首先竹岛位于汉部落这块大陆最南端的海上,还是个大岛,这不就是地理上的‘海南岛’吗?不叫琼州叫什么?
现成的名字不用,还费什么脑子去想啊?
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官员设置,同样是借鉴历史上的秦汉制度,西汉时,汉武帝在天下设十三部(州),每个部州设一个刺史,‘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史通‘使’,即监察之职,和明清时的御史类似,同时又有皇帝使者的意思,一般的州刺史同样要持节杖,有代天子牧守一方的意思。
历史上的州刺史,尤其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州刺史的权利就特别大,基本上都是军事政治一把抓,再加上一州之地并不算小,因此就容易导致这些刺史形成割据势力,独霸一方,不听任何人的命令。
罗冲自然不想看到这种局面,他好不容易用了各种办法才把竹岛弄成了汉部落的领土,别回来封了一个刺史出去,然后刺史自己独立了,那罗冲恐怕会气到原地爆炸……
因此汉部落的州刺史,必须把军政大权分开,让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才行。
每个部州设刺史一名,主管一州政治局势,持节杖,监察一州吏治,每年最少要巡视下辖各郡两次,分为春巡和秋巡,并负责各郡官吏的绩效考核,向中央提供晋升依据。
刺史之下设八司佐官,分别是典刑司、礼教司、耕牧司、考功司、税户司、营造司、库部司、盐铁司、各司设主官‘书记’一人,副官‘司簿’四人,吏员八人。
典刑司顾名思义,就是颁布、更新、宣传国家律法的部门,同时也负责辖区内的各类刑事案件。
礼教司,负责衣冠、祭祀、节日庆典、学校、考试之类相关的工作。
耕牧司更简单粗暴,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农耕和畜牧规划,虽然不具体管,但是整体规划和监督还是要的,比如说耕牧司要给各郡提出耕地面积指标,下面的各郡就要按时完成,同时耕牧司还要考察各郡的情况,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壤结构,水利地势,合理的规划各郡的农耕品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协调等等。
考功司主要负责吏治监察,包括官员的出勤率,给假,功劳累积,工作考核等等,以及官员的上任、退休、也就是任免这些事宜的执行和监督。
税户司和户部的意思差不多,掌管辖区内的田亩,房宅,户籍,并负责按照中央要求征收各类税收,就是个管人管钱的部门。
营造司则是负责各地的建设,包括修缮道路、水利、仓库、码头、港口、灯塔、官署、学校、桥梁、以及中央下发的各个专项建设项目,这就是个专门花钱的部门。
库部司就比较重要了,负责一州之地的战略储备,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粮仓,什么都能缺,但库部司的粮食不能缺,具体的粮食储备量,还需要中央下发指标才行,其次就是棉花,要先保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然后就是其他的战略储备,比如能源储备,这个一般为煤炭,南方的州可能还要添加橡胶储备,这也是重点储备项目,最后就是武器储备,重点是箭矢和火药等消耗品。
盐铁司顾名思义,专门负责食盐提炼,钢铁冶炼,储备,以及售卖。
这八个司,几乎囊括了所有能管到的政治民生领域,每一个司都有一套独立的领导班子,共同辅佐刺史管理一州的政治民生。
关于一个部州的军事管理制度,每个州设一个都护府,长官为州都督,挂将军衔,佐官为副都督,一个司马,一个参军,还是四个人的领导班子。
都护府可以统辖一州的地方军队,并负责布防,训练,征兵,退役,升迁,处罚,等军队管理的日常。
都护府在刺史和都督共同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在辖区内调动所属的全部军队,如果没有刺史授权,都督只能调动一个卫所,但是他们的武器储备控制在刺史管辖的库部司,刺史同样有权不通过都护府,独自调动一个卫所的兵力,只要是辖区内的,想调哪个都行,但只能调一个。
这样一来,军政双方就形成了制约,刺史想要造反的话,他只能调动一个卫所,根本无法和都护府开战,都护府想要造反的话,他们的武备又被刺史控制,同时没有刺史授权,他们也只能调动一个卫所,想要调动全部兵力,必须两人同时授权才行。
要是这样都能造反,就说明两个人都反了,这样的情况一般是不存在的,中央可以根据两个主官的关系来任命嘛,罗冲反正是不会把两个好到穿一条裤子,一个鼻孔出气的家伙,放到同一个州里任军政主官的,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虽然说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内斗,但只要这两个别联合起来就行。
这是绝对的地方大员,怎么任命还不是罗冲这个中央说了算?!
首任琼州刺史,罗冲决定让薛青窑担任,他本来就是负责整个竹岛政治局势的,现在让他当刺史,也只是扶正了而已,给了正式的任命。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薛青窑作为征战竹岛的军司马,虽然是主管后勤和政治的,但他的军功也是实打实的,打下竹岛,相当于给汉部落开疆拓土,开辟了六个新郡,这样巨大的军功,升他当个刺史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第849章 琼州岛的六个郡守
把刺史府和都护府,还有两个官署的人员任用方面搞清楚,其他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等整个琼州岛全部稳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只需要输入大量的起步资金和物资就好。
琼州岛的人口都是现成的,耕地也是现成的,农具也是今年夏天新换的,现在要的就是各种作物的种子,以及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这样才好把整个琼州岛的百姓纳入到汉部落的体系中来。
将需要交代的事情都写在信上,然后又制作了一套刺史府和都护府全套官员的印绶官服等信物,最后全部打成了一个包裹,交给了阿祖卡巨鹰运送。
阿祖卡巨鹰是可以轻松带着一头鹿在天上长距离飞行的,所以只是带着一个包裹完全没有问题。
把回信的事情处理好了之后,罗冲又叫来了自己的亲卫队长,然后让他草拟一封捷报,传抄汉部落各个郡县,让所有汉部落的百姓一起庆祝这一次的胜利。
虽然不是什么节日,但是只要打了胜仗,而且基本上没有伤亡,那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就是家里当兵的人还活着,其次就是战争胜利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士兵立功,所以但凡家里有家属当兵的,那就意味着他们可能又要升爵位了,这还不是好消息?当然值得热烈庆祝一下。
安排好了宣扬捷报的事情之后,罗冲又开始谋划起了其他方面的事情。
准备在琼州岛和汤部落大量发行的货币早已装船出发,走了差不多也有一个月了,预计最晚也就半个月内,货币就能抵达拓海郡,到了拓海郡那里,再想往周边扩散就容易多了。
不得不说,拓海郡就是南方的中心,因为这个地方吧,不管是距离琼州岛,还是汤部落八郡,亦或是草原洪湖三郡,都是最近的一个地方,确实适合当成都城来发展。
剩余的物资,罗冲也在快速安排,粮种,菜种,蚕种,棉种,甚至是养殖用的种兔,种猪,这些东西也同样需要往琼州岛调集,现在汉部落这边还是冬天,如果现在把物资装船的话,那么一定可以在明年春耕之前送抵琼州岛,绝对不会耽误当地的生产。
不过还有一个事情需要处理的地方就是,琼州六郡的郡守如何安排?
刺史已经有了,都护府的琼州都督,罗冲准备让虎贲卫的参军杨峰担任,杨峰在此战中,作为最高指挥部中的三长官之一,同样是有巨大功劳的,同时他之前还一直负责联系潜伏在鑫部落内部的金吾卫,所以对于琼州岛的形势要比其他人知道的更清楚一些,让他来当这个琼州都督,罗冲很放心。
虎贲卫这次可谓是高升了,作为绝对的主力部队,三个长官一个升任刺史,一个升任琼州都督,剩下一个自然也不能什么都不给,要不然说不过去。
但是血屠肯定不能离开虎贲卫,因为要是把一支军队的三个主官一下全都调走了,这支军队也就相当于垮了,如果重新安排一个将领,就会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笑话,所以罗冲最后决定让血屠带着虎贲卫调回来。
虎贲卫是没有驻防任务的,所以完全没必要留在那里,罗冲准备把血屠直接调回汉部落老家,让他在汉部落老家这里做个都督。
为将来建国后升入兵部做好准备。
然后就是琼州六郡的郡守,其中最合适的一个人就是铁砧,铁砧在鑫部落已经潜伏近三年了,后来还做了半年的鑫部落长老,对于琼州岛的实际情况可谓非常熟悉。
同时他在这次的作战中,带着鑫部落的民兵们活了下来,成了民兵们的恩人,民兵也就是那些百姓。
现在这些重新回到田地的百姓感激他,信服他,让铁砧在民间有了威望和个人信用,同时他还有巨大的军功,所以直接当个郡守完全没的问题。
其次就是最初混迹于竹岛的兽牙,他是以汉部落使节的身份去的,现在鑫部落已经没了,竹岛变成了汉部落的琼州岛,他出使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
至于让兽牙留在那里当郡守,罗冲压根就没想过,兽牙都已经三年没回家了,是时候让他回家和家人团聚一波了,关于兽牙的升迁,罗冲表示自有安排,反正汉部落这边也有的事情需要他去做,找个位置安排应该很容易。
这样一来,郡守的人选就又有点不够了,罗冲开始在脑中搜索合适的人选,鑫部落的筑长老就是个不错的家伙,虽然年龄大了点,但这家伙是个亲汉派,是值得争取的对象,如果这个家伙愿意配合的话,罗冲倒是不介意让他做个郡守。
不会管理没关系,可以慢慢学嘛,反正郡守下面还有一堆佐官可以负责公务呢,这个筑长老哪怕只是当个吉祥物摆在那里都成,只要他在郡守位置上坐着,这就是一个稳定当地人心的保障。
罗冲默默在心里给这个人打了个勾,表示可以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可以启用的,那就是目前在汝阳郡学府县担任县令的牛尾。
牛尾的情况就比较熟悉了,汉鑫两个部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全拜他所赐,这家伙之前是鑫部落的商长老,精通汉鑫牧三地的语言,曾主动带人出使过汉部落,也在汉部落留过学,对汉部落的情况比较熟悉,现在更是在汉部落担任了半年多的县令,对于汉部落治理地方的那一套政务也比较熟悉了。
再加上他本来就是鑫部落的人,对于琼州岛的情况也更加了解,让他做个郡守完全没有问题,于是乎这个家伙也被罗冲拉入了备选名单。
铁砧,牛尾,筑长老,这就已经凑了三个名额,还有被俘获的黄金白金两位长老,这俩家伙完全没法用,毕竟是鑫统领的铁杆派系,直接弄死了账得了。
米豆牲三个长老就不一样了,这三个家伙胆子小,愿意主动投降,同时他们以前还掌管着整个琼州岛的农牧业,对于主要发展农业的汉部落体制来说,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奈何这三人的年龄稍微有点大,再让他们学习政务有点晚了,同时对汉部落还有点抵触情绪,毕竟这三个家伙之前可没少帮忙出主意对付汉部落,所以哪怕不给他们实权,让他们当吉祥物都有点不合适。
碰到这样的情况,罗冲也没办法,郡守肯定是不能让他们做的,还是把这三人打发到刺史府的耕牧司去坐班好了,算是当个顾问,汉部落这边也好向他们打听一点琼州的历史气候变化,别的农牧技术啥的,汉部落还真用不上他们,汉部落的农耕畜牧技术可比他们强多了。
然后还差三个人选,罗冲想了又想,决定把有姜氏的姜宣算上,有姜氏加入汉部落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其原首领姜宣对汉部落也非常忠心,这个家伙喜欢汉部落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虽然过了入学的年纪,但他自学的也非常快,毕竟年龄不大,才二十出头,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如今汉字的读写已经不成问题。
而且他本来就当过农耕部落的首领,加入汉部落之后又熟悉了汉部落各种日常管理制度,因此有人辅助的情况下,当个郡守完全没问题。
于是乎罗冲把这个人也拉上了郡守名单。